- UID
- 3802
- 帖子
- 5436
- 精华
- 10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5-4-19
访问个人博客
|
11楼
发表于 2014-8-18 14:04
| 只看该作者
登嵩山峻极峰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4-8-18 16:01 编辑
@
......出了书院去爬山。
嵩山,古代称少室山。
传说“青莲道士”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从长安经洛阳来此,造访焦炼师而尽登少室三十六峰,可见人生吾辈,儒道两涂,来回受堵,非此即彼了。
半壁现海日
空中闻天鸡
此路上去是最高峰,峻极峰。峰的名字来自国语或诗经。
这次登顶嵩山,到了峻极峰顶才知道武则天的登封台原来在此。登封县名源于此遗迹。宋代讲理学,把当年武则天在此的文物毁灭殆尽,怎能容忍牝鸡司晨,岂不是乾坤颠倒了吗?单纯、木讷而守旧的宋儒这样想。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都在这样类似的方面化尽毕生精力,的确是一个伦理超级大国。
煌煌巨制的中国文化和哲学,实际上乃是一种“信念”。中国知识的精神旨趣“在心性道德修养”中,既无普遍依据,又无客观逻辑,这就是一个空啊!用现在的话说,中国人一代代人搭建的知识,就是一个“崇高的意识形态虚无”的信念。那些可操作性的东西呢?作用于普通人福祉的东西呢?比如政治上的制度结构呢?经济上的资本结构呢?知识上的经验结构呢?...都没有。英国是经验主义,美国是实用主义,我们泱泱大文化国呢?除了心性道德嘛都没有了~?
下山路上再读摩崖,是李白写给一位炼丹女道士的歌谣——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回到家翻了一下,诗是写给一位著名的丹师女道士。李颀、王昌龄、钱起都有诗寄赠给这位女道士。李白因造访她而尽登少室群山三十六峰,终没有寻到,没有得到他梦想的仙丹,所以写此诗遥寄给她。唐代文人崇道之风盛行,李白诗写得好,思想却很传统,诚心求道以期长生......自古以来,一代代人从不了绝此念。
这就是传说中的炼丹室炉。李白在诗歌前叙曰:
“嵩丘有神人焦炼师者,不知何许妇人也。又云生于齐梁时,其年貌可称五六十。常胎息绝谷,居少室庐,游行若飞,倏忽万里。世或传其入东海,登蓬莱,竟莫能测其往也。余访道少室,尽登三十六峰,闻风有寄,洒翰遥赠。”
呵呵,传说总往最柔软处骚动,深山神仙,令人神想......
山顶人家,人无迹,门半掩...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