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仁说过张爱玲是“女性小说家中的鲁迅。”夏志清研究自己的文章是有些微言的,而他在书《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第十九章 “结论”中也曾将鲁迅和张爱玲并论:“在我们所讨论过的短篇与长篇小说家中,从鲁迅到张爱玲,我们不难看到他们作品的一个基本特色:他们对写实真诚,文辞没有什么宣传性。难怪这些作家在他们创作生命最重要的时期,都说不上是教条主义的。”
鲁迅和没落大家闺秀的越轨者:林淑华、张爱玲。——————“凌叔华的小说,却发祥于这一种期刊的,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终于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对凌叔华小说的评论,用在张爱玲的身上或许更加贴切,而她写作的一些大家族的人物和生活,无论在内涵和写法上都是越轨的。
似有理,似无理。傅雷这里强调社会性才构成悲剧。——————视角和立场又是个人的,这就是傅雷所批判她的文学缺乏悲剧感的一个因素......
读她十几岁写的《理想中的理想村》就想到鲁迅《好的故事》中的意境,不过背景一为城市,一个是乡村,这显然是张爱玲的模仿之作,她成年后就反悔其中的“新文艺滥调”,
鲁迅推崇个人,又有那种“大时代”的自觉 。张爱玲多从“乱世”之感中的个人出发,结果是“一身俗骨!”
什么是苍凉的底色,“苍凉的手势”?——————其实张爱玲的作品也大多是表现和揭露人性中的幽微和阴暗面,也可以算着“暴露中国人性格中的阴暗面和劣根性”的,她自然注意鲁迅的这一方面。只是相对于鲁迅浅一些,更私人化,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她们之间正好是对应的关系,也都不仅于此。张爱玲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感知和再现人性中的残酷一面,而这种视角和立场又是个人的,这就是傅雷所批判她的文学缺乏悲剧感的一个因素,当然她写作的内容用鲁迅的话说是那种近乎无事的悲剧,这种悲剧是个人性的,但又带有某种普遍性,这也是张爱玲作品的苍凉底色,而这一点也是她自觉的“苍凉手势”。(燕谈,南东)
“苍凉手势”的原因:乱世之感。——————张爱玲一直都有“乱世”之感,而因此生发出某种“惘惘的威胁”,这是她“苍凉”手势的内因,但鲁迅又有那种“大时代”的自觉,不过他是要努力改造,促使新生;张爱玲则更多从个人出发,希望切实地抓住一些东西,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给人以启示。这与鲁迅的个人正好是对应的关系,或者说张爱玲的个人抵向了鲁迅所推崇个人的另一极,这是一种发展也是补充,就像她姑姑常说她“一身俗骨!”。而张爱玲的遗嘱比所谓的“鲁七条”更加孤绝。难怪台湾的学者水晶会认为张爱玲是“鲁迅的私淑弟子”。(燕谈,南东)
“新文艺滥调”。——————读她十几岁写的《理想中的理想村》就想到鲁迅《好的故事》中的意境,不过背景一为城市,一个是乡村,这显然是张爱玲的模仿之作,她成年后就反悔其中的“新文艺滥调”......
比较了张鲁不同和相同,也极确——————鲁迅亦极主张个人(从摩罗诗力说看,是浪漫个人主义的个人),又有那种“大时代”的自觉 。张爱玲从“乱世”之感中的个人出发(大概就是大观园中反抗情敌的个人),结果是“一身俗骨!”
多谢点评,多指教! 39# 吹笛在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