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感谢“野蛮人”:万科股权大战的真实原因(谢诗作)

感谢“野蛮人”:万科股权大战的真实原因

2015-12-20 12:03阅读(21942)评论(19)



万科股权大战白热化,有关这次大战的讨论更是热闹非凡。有支持王石的,也有支持老姚的。我敬重王石先生,不仅仅是被他的道德情怀所征服,更多地是出于对万科的一种认可。然而,在这次股权大战的问题上我却不能占在他那边。
我认为指责宝能资金来源有问题、信用不足都无可厚非,有无实际效果暂且不论,无非是一种阻止他人收购的策略手段。但是,说什么是为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就未免矫情了。
我就是典型的中小股东。说实话,谁能把股价弄高,我就支持谁。
我认为,有关这次股权大战的解读都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和戏剧化了。说什么万科推行先租后售营销策略,对那些没有足够现金流的同行造成了冲击,宝能收购万科就是要阻止其这样做。但是万科的这一做法冲击的并不是宝能一家,凭什么它出面来做成本自担、收益大家分享的事情?说什么这是宝轮、万科在做局,目的是把股价做高,然后让散户买单。但是几百亿资金砸进去,能轻易炒一把就出来吗?说什么在反腐高压下,有关资金急于要洗白,故不惜代价收购万科?但是这样做就能洗白吗?犯得着这样声势浩大地洗白吗?
没有那么复杂,万科遭收购,只是因为它便宜!
说什么恶意收购,这都是经济学者坐在书斋里闭门造车的想当然。世间根本不存在恶意收购这回事。只要收购者花的是自己的钱,收购的原因就永远是便宜。没有人花自己的钱去买贵的东西。即使花的钱不全是自己的,但只要自己下了足够的注在里面,就绝不可能有钱任性。几家企业绞杀在一起,争抢万科股份,其中两家还是私企,怎么可能是有钱任性呢?
好比我们说什么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其实花自己的钱,是不可能出现这些问题的。
中国曾长期拥有世界最高的增长率,可是中国股市给股东的回报是什么?扣除税收,差不多是零回报。并非企业真的不能有高利润回报,而是管理层享受太高的工作中消费,利润被吞噬,股价被低估了。中石油一顿饭10万,中石化陈同海日均消费4万元,大家不会健忘忘记了吧?就算今天中国经济经历着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困难,增长率不也还有全世界屈指可数的6.9%?一方面是经济高增长,另一方面是股市低回报,其中问题还不令人反思吗?
根据万科现有的净资产和盈利情况,以16元的价格收购,理论上可以得到9%的年利回报。再高似乎就不便宜了。但这种计算是以现有治理结构不变为前提。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是华润,华润是国有企业。尽管我认为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是极其能干的管理层,但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只要大股东是国有企业,那么股价都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中国股市是审批制。在此制度下,市场充满烂公司。好公司哪里都能上市,干嘛要接受你的审查,去国外上市好不好?即使有好公司,但它们不分红啊,没有为股东创造利润的压力,与烂公司又有何异?说来不难理解,既然知道股民没有选择,干嘛要给你分红呢!所以炒壳才成为A股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为审批制的缘故,A股市场整体估值是偏高的。
并非A股市场真没有好公司,而是其表现出来的低于其潜在的价值。随着注册制到来,任何公司只要符合规定都可以上市,公司之间就要展开竞争,你分红少,那么就没有人买你的股票,你就只有退市了。在审批制下,一方面是A股市场整体被高估,另一方面是好企业又被低估。注册制将对管理层形成强大约束。随着注册制到来,一些好公司价值又会上升。
我的判断是,如果大股东不是国有股份,那么中国股市的整体估值要大幅上升。而注册制绝不只是简单地让A股估值中心下移,更重要的是使股价发生结构性变化,优质公司可能会获得人们的青睐,靠炒概念、题材的高价股会大跌,而一些壳公司则有退市的可能。
尽管国有控股公司股价有被低估的倾向,但是或者由于政策不允许放弃国有控股,或者由于股权集中,利益集团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收购成本高,他人于是不敢问津。万科股份相对分散,收购成本低,被人觊觎就在情理之中。万科被“野蛮人”敲门只是迟早的事。
在所有的解释中,相对来说我接受“这是一场豪门恩怨,‘赵家人’新势力打败了旧势力,万科被收购不过是新一轮洗牌”的说法,毕竟敢从华润虎口夺食,不会是一般的人。但这也正说明万科的实际价值是被低估了的,试问“赵家人”可能去收购一个不便宜的东西吗?
10月初央行不经人大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用贷款合同向自己再贷款的时候,就意味着银行坏账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万科股权大战的背后原因,是大家都预见到,中国将大规模印钞,以填补政府债务与银行即将暴露的坏帐黑洞。万科持有的资产,主要为大城市土地,以及近几年学万达,将部分优质房产留起来只租不卖,或先租后卖,待价而沽。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是简单的城市化,更不是城镇化,而是大城市化。万科持有的这类以大城市土地与房屋为主的资产,相对更加优质,引来大资金争夺不奇怪。对这些大佬来说,中国经济没有他们看不到的盲区,不会是盲目冒险。即使今天看万科不便宜,但是理解了大城市化的未来趋势,尤其是当货币超发过后回过头来再看,万科其实是便宜的。
收购万科还有额外的好处。它是房地产龙头企业,有标杆意义,控制了万科,在房地产行业话语权就大了。
“野蛮人”是资本市场极端重要的一种治理机制。如果经理层不尽心尽力为股东创造价值,把股价做上去,那么就会被“野蛮人”敲门。中国股市迫切需要“野蛮人”,否则管理层就总是可以少给股东分红,甚至不给股东分红,让一个本来有高价值的企业在市场上表现平平。今天万科被“野蛮人”敲门,其实是管理层让股价长期在低位趴着的应有报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与其今天反收购,何不在当初股价低迷的时候回购股份?所以,真正能够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恰恰是“野蛮人”。不管“野蛮人”是谁,我们都要感谢他们!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相信那些潜在价值本来高,而由于种种原因股价低迷的企业,管理层应该警觉了。那些价值相对低估、成长性较好的股票应该会涨了吧。当然,说到股价,我必须多提醒一点。由于美元进入加息周期,资金流出新兴国家,这些国家债务负担增加,可能会出现经济金融危机,这对股市可能带来冲击,短期需要把这种可能的冲击考虑进去。
王石拒毒丸计划:宝能、华润、万科都是一家人


凤凰财经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12月23日早晨,记者独家从瑞士信贷人士处获悉,王石登门拜访瑞士信贷。


王石在演讲中明确表示,不会实行毒丸计划。


万科主席王石在演讲中表示:“我是很尊重潮汕帮的,特区帮、深圳帮大家都是为深圳做建设的,宝能、华润、万科都是深圳帮,都是一家人,不应该内斗。”


王石还在演讲中表示,如果宝能要改组董事会的话股权还不够,同时也会对公司造成不稳定影响:“我们愿意照顾前海的诉求。前海很像香港的梁伯韬,能改组就改组,不能改组股价上他也不会亏。”梁伯韬是香港著名银行投资家,曾在2006年7月对香港电讯盈科[1.99%]进行总价91.6亿港元的收购,但最终在2006年12月以收购失败告终。


同时对于此次拜访,瑞士信贷处人士表示:“拜票的性质多一点,是希望基金们都投他。”


最新持股信息显示,宝能系截至12月15日持股量已经上升到23.523%,而安邦保险截至12月18日持股比例上升到接近6.18%,两方若联手,其持股已经逼近30%。而昨天,王石已在其微博中表达了对宝能有“一致行动人”的担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深圳地铁的角色:这大腿能插进万科华润之争?



6月12日,深圳地铁与万科联合主办“2016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端论坛”。新闻通稿上说,深圳地铁、万科与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等分别签署了四项备忘录,将深化深圳地铁与万科在地铁四期轨网上的战略合作,探索城市轨道建设PPP新模式,并向全国推广“轨道+物业”模式。

  6月13日,万科周刊的官方微信又大谈“轨道+物业”模式的优点。从这些看,热闹非常,不仅话题时髦,有理有据,而且颇显得前景广阔。正如出席上述论坛的王石所说,要“让万科的全体股东,都能分享地铁时代的经济红利”。

  且不论“备忘录”的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单将此事与华润有关万科和深圳地铁合作的表态放在一起看,就只是“看上去很美”了。

  上述表态发生在今年3月中旬。17日,临时股东大会刚结束,华润就表示,万科与深圳地铁合作方案的公告没有经过万科董事会讨论通过,系公司管理层自己的决定。“华润要求万科经营必须依法合规”;“华润派出的董事已向有关监管机构反映了意见”。两天后的19日,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表示,“如此重大的事情(万科与深圳地铁备忘录),11号开会(没有说),第二天就披露了一个又是股权对价,又是交易资产的规模,又是支付方式(的公告),这合适吗?”

  这是对“宝万之争”沉默已久的华润方鲜有的表态。而且,华润提出的反对意见令人无可辩驳。说到底,这是现有公司治理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一个股东本应享有的权利。

  试想一下,在万科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之内,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如果没有华润的同意,深圳地铁与万科能否成功牵手?或者说,如果要成功牵手,需要怎样回应华润的质疑?我认为,万科管理层可以作为的空间始终很小。这一点,对照现有法律法规和万科股权架构就能推导出来。

  但时隔三个月,万科管理层再次申明要和深圳地铁合作,死死抱着深圳地铁这条“大腿”,为何?难道这条“大腿”能插进来这场争斗?

  我的答案是,能。深圳地铁和万科合作刚签署合作备忘录,某知名媒体就披露,此项合作已经获得深圳地铁大股东深圳市政府的同意,具体方式是市委常委会已同意。这个报道现在尚能查阅到。

  再试想一下,如果深圳市委市政府出面,以深圳为后援基地的华润能否拒绝深圳地铁注入万科?“从布吉炸油条出身”的姚老板能否拒绝?其他稍有话事权的股东能否拒绝?而且,这样的“剧情”才符合舆论一直坚持批评的“国进民退”趋势。

  这也才能解释,为什么华润3月中旬的质疑一直没有获得万科管理层的直接回应,直到上述论坛举办之日,万科董秘朱旭才公开透露,万科管理层初步确定不会在6月18日前复牌,而是会在6月17日左右向深交所提交关于引入深圳地铁的重组预案。

  这番表态值得被提问的是,为何是向深交所提交?谁在支持万科管理层继续回避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深交所此前有关“宝万之争”的表态是基于怎样的监管理念,接下来是否会坚持这样的理念?

  我认为,如果深圳市委市政府出面,无论华润还是其他股东,都无法直接地say no,而只能把深圳地铁作为一个新的潜在投资者,拉到原本没有它的谈判桌前,让其参与这个表面看上去略显僵持、暗地里合纵连横风起云涌的谈判。这是“政治”。

  回到上市公司治理的商业规则内,我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还包括,万科的股权架构比较分散,这不但导致了“宝万之争”的爆发,也增加了股东之间合纵连横的戏码。停牌至今,原来的股东和现在的管理层无法谈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那么,持续添加变量就成了各方都可以作为的举动。所以,“拉拢”深圳地铁加入己方阵营的显然不止万科管理层,还可能包括其他股东。

  仅就万科管理层与深圳地铁的“相敬如宾”而言,这戏份符合万科粉丝或王石粉丝的期待,他们可能以为王石请来了一个“白衣骑士”。但我没有这么乐观,基于深圳地铁也可能被其他股东“拉拢”,基于资本从来是不需要讲感情的,基于斗争至今的复杂局面,这位“白衣骑士”可能也是来者不善。

  这一过程中值得玩味的仍是媒体的态度。严肃媒体对深圳地铁与万科管理层的合作意向本充满警惕,但很快不了了之,也没有对华润提出的异议展开充分讨论。甚至截至目前,按照上市公司规则、资本市场监管法律、万科章程等法律文本进行讨论的媒体,都是寥寥无几的。

  而这一过程中值得警惕的就是网络水军了。随着6月18日的临近,站在万科一方的网络水军频频出没,开始质疑、谩骂乃至攻讦华润,而不是宝能。这是否反映了一些什么摆不上谈判桌的东西?笔者感到一丝悲凉。

  (作者系深圳地产投资业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看上去很美~~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