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虹:人文知识分子的学术思考

 

    自1998年4月《火与冰》出版,余杰的名字即在中国读书界不胫而走,其众多杂文随笔集也如急风暴雨,横扫全国。以杂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开始其研究生学习,在余杰既似乎是一个意外,又多少带有必然性。而无论如何,第一本书的热销决定了余杰此后的人生走向,其学术兴趣也必然随之发生转移。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余杰为钱理群的学生;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从学籍管理上说,他本来是我指导的硕士生。这样的误会确实有相当的道理,除了课堂内外的交流,在精神塑造的层面上,老钱(这是我们朋友圈私下对钱理群的称呼)对余杰的影响无疑更大。二人对现实社会弊病的密切关注与尖锐揭发,可谓一脉相承。这样说并非意味着老钱赞同余杰的所有观点,我想强调的只是其间共同的人文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在《火与冰》及紧随其后的《铁屋中的呐喊》里,此一特质因其激烈的言说方式而成为余杰写作的徽记。而这种社会批判的视野,显然是以学院派自囿的我所欠缺的。
  还在1997年夏,余杰大学毕业前夕,他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对其入读研究生后的学习,曾有从晚明文学做起的考虑,虽然我的招生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这显示出,其时余杰尚有致力于学术研究、从长计议的打算。不过,闭门读书显然并非其志趣所在,已在抽屉中积有大量文稿并已从中选辑自印出四册的创作冲动,使余杰的眼光无法遏止地越过学院,投向社会。《火与冰》所引起的轰动效应,适时地印证了余杰在学术研究之外极大的写作潜力与社会认可度,由此也坚定了其放弃成为学者而更想做斗士的人生选择。
  研究生三年,给了余杰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间,也为他的社会批评提供了更为丰厚的知识土壤。我自信不是一个十分专断的导师,也并不认为只有从事学术研究方成正果。我所希望于学生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所长。因此,余杰在专业以外的发展,我是乐观其成;只不过提醒他,切勿操之过急,每本书都应该更上一级。而在专业研究的范围内,我还是要求他中规中矩,甚至因为他的资质本来不错,而有更高的期待。这也许对余杰造成了某种压抑。在《〈知新报〉研究·后记》中,他曾提到:“三年来,我获得赞扬的时候少,遭遇批评的时候多。”尽管他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表示这样才使他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在良好的学术训练和浓郁的学术熏陶中成长”,我仍然明白,他确实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肯定。
  现在,余杰把他自大学学年论文以来有关近现代文史的论作集为一编,其学术特色也因此一集中而得到彰显。可以看得很清楚,其中最具有学院色彩的是下卷所收的《〈知新报〉研究》。这篇长文是余杰硕士学位论文的改订稿。中卷以文本内部结构的讨论为中心,大致一半写于在学期间,一半作于毕业之后。上卷则专注于近现代知识分子思想的考察,多半是今年完成的新作。写作时序与编排次序的相互颠倒颇有意味,它表明,即使在编辑学术文集时,余杰看重的仍是其间思想的分量。
  这也使得余杰的论文集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集,我们不能指望从中有很多新资料的发现与考辨(下卷例外),甚至某些重要的论点亦非其原创,但思考的锐利与写作的自由状态,赋予其论说以内在的魅力与气势。这是许多写了一辈子学术论文的研究者,从来不曾达到的境界。在这个意义上,余杰是成功的。
  因此,我更愿意用“人文知识分子的学术思考”来概括余杰论文的特色。在《从“士大夫”到“知识分子”》一文中,余杰表示认同这样一种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即“‘关心社会枯荣’乃是知识分子与文人或专业人士之间的根本差异”。对现实社会人群生存状态的关心,应该是余杰入读研究生后毅然舍弃晚明、直接从晚清入手的根本原因。因为近代中国所经历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引发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震荡,至今仍未消歇。讨论晚清的话题,便很容易延伸到当下。余杰读书兴趣的“向下走”,正是兼顾了学术研究与社会批判的二重身份而做出的明智抉择。这种出乎杂文、入乎论文的文体转换,也使得历史与现实在余杰笔下少有隔膜。比如,以“论谭嗣同对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批判”为副题的《二千年皆秦政》,以及正题为《最是文人不自由》的“论章学诚的‘业余’文章”,尽管一论思想,一说文章,但即使从题目上也可分明见出,其关切点始终在当代。
  这种看重思想、指向当下的学术旨趣,也可以用来解释余杰论文写作中的某些局限。透过注释我们可以知道,余杰读书相当广博,但显然,他更重视的是那些思想含量丰厚的论著与作品,而并不在广泛搜集与考察对象相关的原始资料上花费太多精力。讲论文本的思想内涵时,他给我的印象是意兴遄飞,不乏深刻与老练;而一旦论题转向艺术的剖析,则多少留下了若干不够深入与稍嫌稚嫩的遗憾。这固然与本书中卷的论文写作时间相对较早有关,也是其文字往往从文学的讨论很快滑向思想的阐发的原因,余杰无疑在后一层面更觉游刃有余。
  本来,鱼与熊掌便很难兼得。假如说上面的一段话太过苛求,那也仍然是由于我对余杰实在有太高的期望。
   2005年7月30日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作者简介] 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3期

又是一篇婊子文章

楼上的说话太不文明了点!
我尊敬夏晓虹,严重不同意二楼
我今天才知道夏老师原来是陈平原先生夫人.
两岸麻雀鸣不住,一泉活水下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