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号(总第68期) (封二) 我爱书店 / 徐迟 胡耀邦:“文革”磨难 / 唐非 陈独秀病逝始末 / 陈璞平 作为诗人的胡乔木 / 尚定 “书生有笔曰如刀”——曹聚仁、曹艺兄弟的抗战传奇 / 韩三洲 西安,文坛双璧的结合 / 曹革成 战后日本特色的脸 / 胡平 细说“百团大战” / 舒云 朱元璋与三起大案 / 冯绍霆 宋江、刘备、唐僧的“无能”之能 / 十年砍柴 看谣言如何浮出水面——关于周作人出任伪职的史实之争 / 陈漱渝 寻访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 张文彦 潘达 纪晓岚的学问经(二题) / 陈连营 方瑞丽 “文革”中的琉璃厂 / 王学泰 “春风十里扬州路”——韦小宝与扬州 / 刘刚 说竹·说“影” / 陈从周 阿拉送礼更有礼 / 袁念琪 吃遍杭州(二题) / 安峰 唐三藏和饺子 / [日]伊藤武
2006年2月号(总第70期) (封二) 我的书斋 / 季羡林 张春桥缘何在法庭上一言不发 / 王文正 口述 沈国凡 整理 忆民国三十年河南的一场浩劫 / 杨却俗 民国初年四次选举 / 余育国 秦始皇的女人们 / 王子今 蜀相 / 曹聚仁 女儿心目中的陈云 / 陈伟兰 两位梁先生 / 朱健 红色将军与酒的故事 / 顾保孜 名作家与酒量 / 董鼎山 蔡锷与袁世凯 / 傅国涌 还是小时候过年有意思 / 宋德福 电影《阿诗玛》解禁的风波 / 徐庆全 批判胡适派 / 邢小群 报人世家(四题) / 高芾 胡同里的尘缘旧事(三题) / 张金起 吃“猫食”的日本人 / 金文学 桃源古巴 / 冯唐 吃醋 / 沈宏非 中国人怎样骂男人 / 刘齐 湘菜与谭嗣同的家书 / 朱伟
2006年3月号(总第72期) (封二) 读书也不乐 / 陆文夫 关于翦伯赞的一封未刊信 / 徐庆全 跃入“共产主义”的悲壮实践 / 王泓 西南联大的考试生涯 / 何炳棣 文人雅趣(四题)/ 许立昌 许涤心 文革”初期的乔冠华 / 罗银胜 不当汉奸——大军阀吴佩孚晚年人生片段 / 翁树杰 我为梅兰芳编戏 / 齐如山 我所知道的蓝翎先生 / 金锦 黎锦晖与《何日君再来》/ 郝明义 关于“毛边书”种种 / 徐雁 读廉价书 / 汪曾祺 上海记忆(三题)/ 陈丹青 新三从新四德 / 柏杨 过洋节的中国人 / 冯骥才 一饭之恩 / 刘绍铭 超脱 / 周国平 食趣 / 霍达 早餐天下 / 蔡澜 好赌的中国人 / 乐朋
2006年4月号(总第74期) (封二) 读书的“连环套” / 陈乐民 不堪回首的岁月 / 黄峥 和伯父伯母在一起的日子 / 陈焜 我所经历的1976年的秋天 / 杜修贤 蛛丝马迹之于历史——读《杨尚昆日记》 / 巴人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 雷勇 等 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 / 曹应旺 饶漱石的最后结局 / 霞飞 一乡出三贤:岭南的三位学术宗师 / 张国雄 一段情感深埋在心灵深处 / 秦峥 两个沈从文/ 韩三洲 叶浅予倒写回忆录 / 郁风 辛亥革命前后的妓女 / 邵雍 怀旧情:上海的西文书店 / 鲲西 紫禁城和百老汇大街 / [美]德龄 美国人的三段论 / 庄因 杂谈美食家 / 车辐 做人 / 曾元沧 衣服的随想 / 李玉莹 吃在国人生活中的地位 / 王学泰 北京姑娘 / 杨东平
2006年5月号(总第76期) (封二) 不可盲读 / 蓝翎 1960年的中苏危机始末 / 杨奎松 “匿名信”引起的灾祸 / 陈清泉 我们的五十年代 / 旷晨 戊戌政变中的疑团 / 姜鸣 刘伯温的智与不智 / 邹纪孟 画坛点将录 / 陈传席 徐悲鸿缘何五去广西 / 郭存孝 周文杰 在东江的“另一个”茅盾 / 袁小伦 溥仪在苏联的俘虏生活 / 马骏杰 重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谢泳 “一文钱”话徽商 / 伊永文 孔子世家谱:稀世的私谱之冠/ 吴强华 小日本与大日本 / 李兆忠 凤阳男人:老歌新唱走四方 / 古清生 论睡眠(三题) / 邵洵美 等 女人的手 / 迟子建 童年与庙会 / 小民 人要脸皮房要装 / 虹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