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印第安酋长被带去参观纽约的道路和各种景观。他看到了宏伟的大教堂,看到了摩天大楼,看到了喧嚣的大厦,看到了人山人海的市中心,也看到了飞跨两岸的布鲁克林大桥。“什么是让你感觉最惊讶的事物?”几位绅士这样热心的问到。这个“野蛮人”动了动他身上的红毯子,慢慢的回答了五个字:“小孩在干活。” 这个故事来源于二十世纪初美国进步运动时期一名“黑幕揭发者”的文章,当时在美国泛滥着的血汗工厂所带来的恶劣的生产环境,以及对工人的残酷压榨刺激着一大批有良心的中产阶级人士-律师、教授、新闻记者、中小企业家等等,认为物质发展不能以大众的牺牲为代价。为了消除这种状况,进步运动使出了三板斧:推动劳工联盟,在州级和联邦级政府层次上寻求劳动立法,建立相应的公民组织。这个时候,虽然美国社会整体还是趋向保守(带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气息),但是宪政体制所保障的自由权利使得进步主义者得以大展拳脚。 随着劳联产联的兴起,以及罗斯福新政时期所通过的《公平劳动标准法》,加上各种非政府公民组织的不断努力,在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大工业内部和美国公民社会中基本上已经不存在血汗工厂现象了。血汗工厂消退为局部领域(那些对技术和资本要求不高,但竞争激烈的生产领域,例如制衣业)和主要针对外国非法移民(因为是非法移民,导致政府很难监控和加以援助)的现象。
似乎工会,法律,言论自由是消灭血汗工厂的原因。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劳联产联在消灭血汗工厂的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小.但这个不是主要原因.自由宪政制度也只是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真正起作用的是因为美国工业是大工业,很多产品都只有两三个大型企业生产,它们占有的市场份额足可以在提高工人工资水平的情况下,仍然有丰厚的利润.去过美国的人都为美国购物商场的巨大感到吃惊,在美国,因为人人有汽车,所以都习惯到远距离的大型商场购物,所以企业只需要在为数不多的大商场中出售,轻易可以获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它们有能力为工人支付高薪仍然有足够的利润.而中国因为汽车未普及到家庭,人们活动范围受制约,巨型商场很少,人们还是习惯在便利店,街头杂货店,超市购物.这就让同类产品的企业有很多销售渠道,它们都只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尽量压低成本,不可避免就催生出血汗工厂.
人人有汽车催生出巨型超市,巨型超市帮助企业轻易获得大市场份额,大的市场份额让企业可以为工人支付高薪仍然有丰厚的利润。
因为血汗工厂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消灭血汗工厂,仅有法律是不够的,还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最好的办法是让销售渠道兼并集中,越少越好,最好是只有一个。如果一种产品,只能在一个销售渠道中销售,这个销售渠道只能提供有限的货架销售三四种同类型产品,那么无论哪一个企业生产这类产品,都可以拥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就有能力改善工人待遇。
同理,只有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企业才能采用环保技术,研发新产品。才能减少环境污染,才能促进产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