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我怎么知道你幸福不幸福?

   作者:马红漫    来源:东方早报

  你幸福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或许直观和感受会告诉你答案,是或不是。但如果问,如果幸福的大小从1到100,你的幸福是多少?你能够回答吗?如果回答不出也没有关系,因为国家统计局即将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日前表示,人均GDP等“硬指标”已无法反映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心态差别,因此国家统计局将推出幸福指数等一些“软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方面的要求。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就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进行过调查和研究;去年两会期间,也有代表提交了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如今,统计局官方对“幸福指数”的公开认可表明政府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项举措正逐步实施。

  西方的一些研究表明,个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即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继续增加收入反而往往会意味着幸福感的下降。不久前,国内某知名电信公司传出来一位高管辞职的新闻,而高管对于离职的自我解释就是,“虽然赚钱很多,但是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去花钱,很苦恼”。这清晰地解释了幸福指数的微观含义:没有钱肯定不幸福,但是有钱也不一定就幸福。

  在宏观方面,“幸福指数”概念的引入使我们霍然发现,以前对政府职能的理解是本末倒置的:其实,对政府而言,推动经济的发展、追求GDP增长并非终极目标,它们只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手段而已。

  20多年来偏重于GDP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已经显现出这一弊端,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受益水平”很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模式,受资源和能源的制约越来越大等等。在人们的物质财富总量不断增加,人们钱包越来越鼓的时候,城市的空气却不如以前干净了、饮水不如以前甘美了、气温不如以前适宜了、冬雪也不如以前纯洁了,再加上暴力拆迁、假货泛滥、诚信流失……这一切,让我们的幸福感打了很大的折扣。

  但需要指出的是,幸福指数固然为经济决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却应当避免将幸福最大化作为一种政策选择。

  近代功利主义所提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伦理学命题,如果试图将它作为一种经济学或政治学意义上的具体政策追求,则注定会演变为一种当代的乌托邦。因为幸福感的考量是立足于个体的,其现实价值主要在于指导人们的人生实践。由于个体之间追求的巨大差异,加之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取向,决定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将幸福指数作为政策选择,它对于政策制定而言,更多的是发现问题的工具,而非解决问题的手段选择。

  所以,力求通过幸福指数来考察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而调整政策取向,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良性运转,才是这一指数的政策含义。

 

骨瘦如柴不是毛病,瘦的有理就成!赤身裸体不是怕热,要紧的是有风就成!裸舞真爽!

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是不错的,但限于静态或描述现今的状况了。应当加上一句:你将来会幸福吗?那个忙于挣钱的高管不是不懂得幸福,如此忙碌是为了将来还保证幸福。当都有了保证的时候,还要考虑“子女会幸福吗?”。

全无忧的时候,闲暇将是第一位的选择了。

当幸福包括友情、安定等因素时,社会人的“最大幸福”也就自然包括其中了。

功利主义是对的。但应注意“利”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