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518
- 帖子
- 20
- 精华
- 0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6-10-19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23: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生活大师蒙田
生活大师蒙田
钟少松
把随笔确立为一种文体的蒙田,是个才华横溢的多面人物。他是第一个随笔作者、一个怀疑论者、人类的敏锐研究者和生动迷人的文体家,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圣伯夫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蒙田身上发现自己的一小部分”。 蒙田的毕生经历并无特异之处。他出身新贵族,一度担任波尔多市长,很快便辞去官职。他喜欢旅行,曾游览瑞士和意大利。1570年他回到附近父亲留下的乡下领地隐居,一头扎进那座圆塔三楼上的藏书室,从喧闹世界退处塔中。为什么要隐居呢?蒙田说:“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便更容易全神贯注于社会的利益和世界的大事。”正是在那座圆塔里,蒙田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写成不朽的《随笔集》。 《随笔集》分3卷,共107章。该书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流畅、形象生动。凭借这部著作,蒙田同拉伯雷一道,奠定了把法语确立为文学语言的基础,并影响了帕斯卡、拉罗什福科、卢梭、孟德斯鸠、圣伯夫、勒内、法朗士等一大批文人。想不喜欢蒙田,是件不容易的事。福楼拜曾向心情抑郁的女友推荐说:“读蒙田吧,他能使你平静。”莎士比亚也不时从《随笔集》中找到灵感。尼采认为,正因为有了蒙田的写作,活在这世上的乐趣才增加了。爱默生酷爱《随笔集》,他赞不绝口地说:“(蒙田)从来不沉闷,从来不虚伪,从来没有一个人思想这样丰富,从来没有一本书写得这样自然。”蒙田以博学著称,《随笔集》包罗万象,无所不谈,成为当时各种知识的荟萃。奥地利文化史学家弗里得尔认为蒙田似乎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能理解,同时对什么都报以微笑。 在蒙田的时代,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活贬低为消磨时光,并且尽量回避它,“仿佛这是一桩苦役、一件贱物似的。”蒙田却把生命视为“自然的厚赐”,并声称“开心如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杰作”。 在《随笔集》中,蒙田主张追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成为创造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且生命愈是短暂,我们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他说:“世上最难学懂学透的学问就是如何享受此生,在我们所有缺点中最严重的就是轻视生命。”据说,恺撒和亚历山大在戎马倥偬之余,仍不忘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蒙田对此大加赞赏,因为尽享生活之乐才是人之常情,而战事纯属异常之举。当有人叹息说“我今天一事无成”时,蒙田却问:“怎么,您不是又好好过了一天吗?”在他眼里,能满心喜悦地享受一天的生活,也是一桩不容小瞧的成就。他认为我们的责任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去编书和打仗;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是生活得写意,至于当官、发财、成名等等,不过是这一事业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正因为认识到生活的可贵,蒙田不忍虚度此生,总是“慢慢赏玩和细心品味生命中美好的时光。”他自豪地说:“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关心的程度而定的。”他还以极其坦率的态度谈到性的话题:“传宗接代本是极其自然必须而又正当的行为,我们为什么一说到这种行为就难为情,把它逐出严肃的谈话之外呢?我们敢于说出杀、抢、出卖这样的字眼,但提到性这个字我们却只敢悄声低语——如果把我们降生于世的那种行为称为野蛮,那我们岂不是都成了野蛮人?”这些坦诚而大胆的言论拉近了读者和蒙田的距离,一下子征服了我们的心灵。 人常说:书有书的命运。有的书一出世便寿终正寝了,而蒙田的《随笔集》却跨越400多年的漫长岁月仍盛行不衰,并在中国有了全译本和多种节译本。这其中的原由很简单:因为蒙田是一位真正热爱生活和懂得生活的大师,而生活,是永远不会苍老的。 (《蒙田随笔集》,[法] 蒙田著,潘丽珍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