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用计划科学解释市场经济的经济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企业必须遵循社会统一的一个经济核算(在“客观制约诂价”条件下进行核算,也就是进行线性规划),其次企业才是考虑独自的赢利问题,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问题。
    而这个经济核算是什么呢?苏联经济学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那就是“客观制约成本诂价”(相于西方经济学所说的“影子价格”)。这个价格实际上是反映社会各项业、产业的周期性的比例关系。市场经济的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是在满足特别人群某一方面的过度消费),而没有以这个“影子价格”来进行核算从而引发社会各行业的比例失调,引发经济危机,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本来理想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只存在于人口极少社会分工极少的个体农业手工业社会)有一种与“影子价格”接近的趋势,但是现在社会庞大的人口和复杂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个别劳动者或企业的决策者不能完全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时候,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但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这些企业家通常会一定程度上垄断生产资料配置环节(要素市场),而它们的垄断不是为了进行社会整体的成本核算,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就会引发经济危机。不过由于世界复杂的分工业链环,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可以把种危机转嫁给非工业化的后进国家,东南亚经济金融危机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而现在的中国由于放弃自己的工业体系,也就成了这种转嫁对像,实际上的殖民的。其实现在相对全世界来说,只有一个消费国和消费品生产国,消费就是美国,消费品生产国则是中国。产业相对过剩,也只是相对美国人,中国的很多民众连这种低档消费品都消费不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2 0:40:53编辑过]

LZ,计划不是科学,那是"形而上"![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市场经济的过剩危机你不要说了,老子是吃够了苦头,种什么多什么,去年西瓜大丰收,市场上到处是西瓜,五毛钱一斤,买一个送一个,最后还是烂了几亩西瓜。今年不种西瓜了,市场上不见西瓜了,价格涨到五元一斤,还排队购买。市场总是和我作对,算是气昏了。

自从79年农村改革以来,种什么多什么,搞得农民富不起来。

有计划按比例,听起来就是有道理,哪个政府部门把吃西瓜的人头一统计,指定某个菜农种多少西瓜,然后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地卖掉。这多好啊。

这种事以前也干过,生产队取消自留地,专门划几块地种蔬菜,结果就是菜不够吃。推而广之,以前粮食都是计划调控,整个全国都是缺粮。

我也真不明白,有计划按比例听起来就是有道理,实行起来都是短缺的,计划经济永远是短缺经济。世界上凡是搞计划经济的永远粮食不够吃,而搞市场经济的粮食总是多得烂掉。

这世界到底有没有公道?TMD。

参加交流

嘿嘿!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市场经济的未来——将一统全球

/七犀鸟

Tuesday, April 18, 2006FJAU

愚以为社会进步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与舒适;一个是人们精神生活的自由与宽松。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与美国同时诞生的经济体制,其创始人亚当斯密在鼓吹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时候,就体现着一种对个人自由的追求。而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尊重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上的选择自由,从而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力。当然由于个体理性和群体理性的差距,市场经济体制也包容了政府的适度干预,但是,经济生活的主基调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自主决策。

本来写完《鼓吹市场经济的11个理由》以后,想把精力放在更具体的问题上,这时候,汉网国策版的网友“社会微积分”来到我在万科周刊开设的专栏,用一种我无法理解却十分尊重的激情来鼓吹计划经济,逐条反驳我的文章,而且认为跟我的辩论最终会因为辩在价值观上而没有意义,在此本文将逐条反驳这个认真的朋友。

一、乌托邦害人不浅

社会微积分认为“中国没有建成过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以苏联为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计划经济的实践者更加孤立了,只有苏联一家。现在苏联也搞市场经济了,那么标准的计划经济不存在了,就演变成一种乌托邦。而乌托邦作为一种空想,是害人不浅的,他把人类的希望与梦想寄托到未来,为了未来那个空洞的梦想,而牺牲几代人的个人幸福。

社会微积分认为中国没有建成过计划经济,这种说法估计一些老左派们不满了,现在不是有些人一直鼓吹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老路上吗?

社会微积分认为,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把全国整合成一个公司,那么公司内部不存在交易式的决策,特别是针对生产生产资料领域,可以大型计算机通过求解一个庞大的性线矩阵(苏联就是这样做的),做到环环相扣,像机器一样精确磨合。这种计划经济真的是一种乌托邦了,因为这样一个庞大的线性矩阵是不可能建成的,而且像机器一样精确的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仍然停留在牛顿时代。把交易全部取消了,这种情况下,每个个人还能练摊卖衣服,开律师所,经营按摩院,培训瑜伽吗?全国是一家大公司,当然就不允许私人公司的存在,那微积分本人的话说,苏联只有4000家大公司,10000多种商品都纳入国家计划,这说明苏联经过70年的经营,对经济的束缚越来越大了,难怪苏联无法模仿中国。这样一种情况下的苏联,生产的消费品在物质质量上是超群的,在款式、颜色、型号等方面则是低劣的,因为这些人文主义的指标没有被他们的计划者们考虑在内。苏联一直为傲的军事工业和航天工业怎么样呢?苏联一解体,经费一缺乏,这两项工业的软肋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核潜艇沉入大洋,竟然需要其他国家帮忙才能打捞出来。

二、市场经济保护弱者

我们曾经指望大侠来捍卫我们的权利,结果发现90%的大侠要么是岳不群要么就是村霸土匪;我们曾经指望清官来保护我们的权利,结果发现清官在封建王朝出现的概率低得可怜;当人们把自己所有的选择全都交给别人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当人们为一个英雄欢呼的时候,细心人却发现英雄在利用声望为自己牟利。在黑暗的中世纪,西方人以神的名义,东方人以天的名义,将自己作为绵羊,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了牧羊人。结果是治乱循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而计划经济则是一种新版本的“为民做主”,而且这种版本的“为民做主”涵盖了各个方面。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何时上班,何时下班,找个什么样的女人结婚,生什么样的孩子,保持什么样的发型,都有一个威严的计划群体或者机构帮你做主。你想把自己的鸡蛋卖掉吧?有人说,不行,因为你破坏了计划的大局,破坏了某种均衡或者均势,而事实上这种均势或者均衡你一生都难的体验到一次。

而市场经济则从传统社会那里,为弱势群体争取到了尽管优先但很多的自由。社会微积分问:“市场经济真是那样的么?”我的回答是真的。当然,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坐的上空军一号专机,这是除了上帝谁也无法完成的任务,起码,每个人可以自由的使用自己有限的收入,而不用考虑为其他人做贡献。至于一些生产资料生产与经营问题,事实上,还是私人经营最有效率。世界500强当中有好几家是美国的军火商。至于社会微积分的“市场经济的需求是只效需求,也就是说很多穷人没有选择产品的权力,它们消费不起高档产品。”,拜托这位老兄,难道穷人消费不起高档商品,就说明很多穷人没有选择产品的权力吗?记得小的时候我父亲,有一种魔术,可以用很少的钱,给我们作出最可口的食物。只要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有限的收入完全可以发挥更大更妙的作用。

三、计划经济,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在这一点上比我激进多了。社会微积分说“计划经济怎么没有自由了,一个星期上三四天班,你受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一点真是无知的要命。计划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被安排过上班族的生活吗?何况这种一星期上三四天班的生活真得那么有诱惑力吗?就算可以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因为个人收入被冻结了20多年甚至更长,如果没有安排,你能玩什么,能像出国旅行就出国旅行吗?没有被安排上班的人呢?小的时候我的父亲经常晚上被叫起来,说上面安排去挖沟挖渠,一挖就是十天半月,伙食糟糕不说,只有一点可怜的工分,视野更是有限,根本不可能自由旅行?苏联的情况我不知道,可是从那本“炼钢学”著作,我们知道保尔-柯擦金的生活是没有自由的。

“车间或生产组织只要计算客观制约诂价最小的唯一的数学方式进行生产就行了(计划经济稳定运行的最优条件是[不包括生产生产资料领域],中央或分系统对下边生产单位下达客观制约诂价指标(影子价格,计划经济不存在价格),生产组织单位为了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必然选择客观制约诂价消耗最小的一个方式(是一个求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从而与中央或分系统的计划目标相致。)上面负责把原料或半成品调来,把生产的产品调走。” 客观制约估价怎么样确定?确定的标准是什么?参考的依据是什么?这种指标式的东西很容易脱离实际的。下达指标?过去一个村,太穷了,都是贫雇农,但是上级说一定要完成纠出1个地主的指标。基层没有办法,只好采取抓阄的办法,谁抓到谁就是地主,后来抓到的人被批斗致死。上面把原料调来?从哪里调?被调的单位心理不情愿可又无法抗拒,怎么办?种种猫腻就出来了。藐视个体力量的计划经济,必将受到个体力量的嘲弄。原苏联原来考察出版社业绩的指标是出版数量,于是出版社便出版了大量薄薄的页码很少的书;后来改变指标,变成按照出版页码,于是出版了大量砖头书;无论如何变,没有人考虑到读者的需要。

四、十年多不坏的“傻大黑粗”

社会微积分说“计划经济有着专业化的分工,别的不说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生产的东西只能用一两年就坏了,而计划经济下的用十多年都坏不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为了赚钱,那么生产东西必须偷工减料,所以市场经济下产品的质量是极其低下的。”这一点最有意思。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很多商品的确用十多年都坏不了,可是款式、型号却单一,苏联的消费品是“傻大黑粗”象征。我以前为大同云飞鞋厂做促销时,发现这个厂生产的旅游鞋的顾客都是中老年,说云飞鞋耐穿啊,可以穿4到5年不坏,可是没有年轻人买。

为什么?式样不新潮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很多商品都不是为了消费者而生产的,而是为了上级主管部门生产的,自然不会对消费者的温软的内心照顾得很周到。而且,更重要的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消费品用一到两年就淘汰了。现代的年轻人,有谁像周总理一样一件内衣一穿几十年?这也不利于扩大内需啊!一件衣服,一双鞋子,基本上一年两年就不穿了,换新的款式了。更不用说大量存在的一次性用品了。

至于市场经济下的产品的质量是极其低下的,这一点更是荒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为了赚钱,为了永远赚钱,是更重视质量的,而且质量的水准也已经向国际看齐。至于微积分同志所提到的偷工减料,那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暂时现象。计划经济是没有品牌的,也不需要品牌。而市场经济最重视品牌,而品牌甚至名牌产品的质量水平都是谁也无法轻视的。

五、全世界都在搞市场经济

按照社会微积分的说法,中国的不算计划经济。朝鲜古巴越南又是小国,搞全面计划等于自杀,苏联又解体了,那么就使全世界都在市场经济了。微积分同志有一种把计划经济完美化的倾向,问题时,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东西。就算上帝的宠儿,你我以及芸芸众生,也都是不完美的。计划经济被证明是失败的,辩护者们仍然信心满怀,全世界的人都开始把目光转向市场经济,一小撮辩护者们内心里骄傲的想:“你们这些愚人啊,你们还没有了解到计划经济的真面目啊,你们心目中的计划经济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啊,计划经济未来一定要XX啊。”

按照凯恩斯的一句话来说,从长期来说,我们都会死。所以,未来的东西与现代人是无干的,可以拿核战争、机器人统治、生化危机、克隆人进攻等等未来开玩笑、拍电影,可是却不必认真,更不要拿未来来吓唬现代人,当然,为了未来而牺牲今世,精神可嘉,却不值得效尤。微积分说:还有你说的WINDOW系统,其实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你居然用计划经济来反对计划经济,有道理么?看来你是个崇洋媚外者。微软的视窗系统确凿无疑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本身与经济体制没有关系,既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市场经济。如果中国处于分工环顶端,那么我不反对自由市场经济,让汉人奴役它国夷类贱种没有什么不好。微积分的这一句话暴露了他的法西斯思想残余,什么叫做让汉人奴役它国?如果中国一直不融入,就像霍元甲一直躲在闭塞的小山村玩味自己“山村第一武术高手冠军”的荣誉,而不是跑到大上海挑战外国大力士,那么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分工环顶端?现在处于顶端的美国南到一开始不也是出于英国代表的欧洲下面吗?市场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并不排斥相应的技术性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但这是技术性的问题,微观层面的问题,不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

六、市场经济消除了起跑线上的不公平

微积分说:没看见苏联人重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十个人中有2。5个就有汽车,百分之百的就业率,高福利、免费的医疗、教育、水电、电话费等吗?重工业没有发达之前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 我们从结果上来分析,很明显苏联人对这些福利体系不满意,因为如果这一点是错的,那么苏联解体的时候,反叶利钦的力量在苏联国内就不会那么孤独无援,叶利钦和戈式终结苏联就不会那么顺利。至于在XXXX之前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这一论调更是一种揽权的借口和“望梅止渴”式的权谋。曹操说,往前走,前面有梅树,到了可以解渴,结果部队战士拼命跑。曹操的梅树距离口渴的战士是比较近的,近现代的政治家更牛,好好干吧,几十年后,你们的生活就如何如何好了,人们盼啊干啊,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死去,死之前还羡慕的对子孙说,好好珍惜吧,你们有福啊,我们没有福气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等到最后,等来的是苏联的解体。

微积分说:市场经济让处于分工环下由国家的人过的是没有保障的游牧生活,而计划经济让人过的是有保障的定居生活。这种说法简直抹煞了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体制的区别。市场经济体制更多的是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至于后来无论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WTO都把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看得非常重要,害的一些国家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谈判,来争取自己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计划经济让人过的是有保障的定居生活,这一句话更是无知。计划经济条件下,包括前苏联和中国的温格以及朝鲜,没有人可以过这种田园诗一样的有保障的定居生活。沈从文躲进博物馆,老舍自杀,吴晗被批斗,至于前苏联被流放、杀害的人更是连赫鲁晓夫自己都看不过去,更不用说频繁出现的饥荒事件了。

七、市场经济的效率是不证自明的

微积分认为市场经济的效率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假设上的。的确一些学者为了构建某种理论,做出了一系列的假设。但是,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运行了三四百年的经济体制,他早已经从书本走向了现实生活。从实际的运行效果来说,市场经济的美国拖垮了国土面积更大的苏联;市场经济的联邦德国购并了计划经济的民主德国;市场经济的南韩远远把计划经济的朝鲜抛在身后;甚至,庞大的计划经济的祖国大陆的沿海同胞,因为羡慕袖珍的市场经济的宝岛台湾而大量偷渡,终于,祖国大陆搞市场经济了,尽管到目前市场经济还没有彻底建立,可是已经扭转了和台湾的经济对比,从政治大国摇身一变变为经济大国。

微积分说:全部生产生资料领域就是一个大矩阵,是实物调度,资本根本就不起作用,根本就没有资本的概念,官僚也被计划经所约束,想腐败都腐败不了。这种情况连列宁都认为无法实现。如果资本、商品这些概念被取消,那么一定要有新的标准,否则的话,贪污更容易了。你可以看一下《十日谈》,那里面形象地展示了可以任意解释宗教教义的危害。实物调度因为抹杀了价格信号和标准,那么必将有新的标准,苏联的那一套标准已经证明缺乏效率的,老兄能否发明一套标准?就算有人发明出来,也是书斋里的学问,没有用的。

八、市场经济尊重经验常识以及知识上的真才能

微积分这一点搞错了:市场经济尊重知识???大笑话,看看现在市场经济是不是把大量大学生整得来男盗女娼。我原文是尊重常识。学生学的东西如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当然可能会暂时难过一些。如果计划经济来在这个问题上施展拳脚,好办,上山下乡就是了,全部被我发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这不叫完全就业,这叫做低水平的隐藏着大量隐性失业的低工资标准的就业,而且也是抹煞人们自由择业权的就业。

微积分说:计划经济不是某个人在做计划,你不要偷换概念,而是一套按人的理性要求设计出来控制经济的一种程序化制度。无论是个人作计划,还是群体作计划,甚至像电影MATRIX里面那样把计划地制定权交给电脑软件,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强制性,对不服从的人,惩罚。微积分说计划经济不存在企业,也不需要企业家,不存在交易式的决策,它只需要大量的计划工程师的管理阶层,也就是说需要大量技术官僚从事数学式的运算管理。看到这一句话,我知道,如果搞计划经济,企业家要大批失业了!艺术家也很危险,因为这些计划工程师们趣味单一,不一定懂得欣赏现代派艺术,他们也许看高歌猛进的宣传画很来劲,看颓废的自恋的现代艺术,恐怕也被烧尽计划的垃圾堆了,其他职业想保留?赶紧搞定这些搞计划的人吧!

九、互联互通与自由创业

微积分说“苏联全国只有4000多个企业,而且全是现代化的大企业,这是条块分割了,而且苏联地方对企来是没有权力过问的不像中国。”然后说这不是条块分割。这是更彻底的条块分割,是这4000多家企业与其他领域的分割,是可怕的计划经济与人性的分割,是单一运转的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分割,苏联真牛,国民收入核算,大部分国家都用SNA系统,她偏偏搞了一个MPS系统,弄得苏联以及卫星国的经济成绩缺乏直接的可比性。

别的不说,你创业? 没有机器设备,你怎么创业?机器设备是从哪里来,还不是重化机器制造工业!微积分的这句话真地反映了他的无知。没有机器设备就无法创业了?难道只有飞机大炮汽车才是产业?鲜花店、律师所、咨询公司等等小公司雨后春笋,这难道不是创业?当年的美国IT界的很多大企业都是从车库里开始运作。

十、市场经济的宽容

微积分:计划经济只不过是计算式的数理经理罢了,而且分层化的系统,纠错很容易。计划经济可以预先纠错,而市场经济只能及时纠错。而市场经济出了问题及时纠错是要附出相当的社会代价的。计算式的数理经理?拜托,经济学帝国主义已经人人喊打了,你不要再搞数理帝国主义了好不好?分层化的系统,就错很容易,这在软件开发阶段或者系统设计阶段应该没有错,用到电脑上也很容易改,用到天下苍生的问题上,那就难改了,而且,每个人都成为你这种系统试验的小白鼠,太可怜了。

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在纠错中的发展。欧美日百年来一直称雄天下,尽管有过被我们无限渲染的经济危机,但基本上是一种高层次的危机,类似于苏联的因为崩盘而终结从来没有发生过。微积分说:计划经济是不需要资本,不需要税收的,是实物调度的经济。 票证是什么东西,那是打造独立重工业体系时的必然,日本六七十年代也存在粮食配给。微积分同志很是推崇实物调度,这种调度是一种赤裸裸的掠夺。拿铁路来说,市场经济国家是通过发行铁路债券来发展起来的,尽管缓慢,可是老百姓的钱不是白拿的;可是计划经济国家却人民铁路人民建,无偿征用人民的体力、物力和财力,建成了应该免费乘坐吧?不,还要卖票,而且一到高峰就涨价!所以,再不要提实物调度,否则的话,未来的一天,你正窝在家里看电视,突然,一伙人冲进来:“微积分,计划经济需要你去殖民火星!”你问报酬多少,他们说:“废话,实物调拨!”

小结:市场经济必将一统全球

还有一个网友说:为什么要强行容入美国为主的国际分工体系,为什么不以我为主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国完全可以从弱国入手,慢慢的架空西方工业体系,强行按别人的规则容入西方,只能像苏联一样,工业体系被完全掏空压缩。赫赫,这的确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可是,如果要我为这个梦想实现加一个期限,我觉得是,一万年。那时候,我们都无影无踪了,还是不要考虑那么遥远的事情吧!美国为主的国际分工体系,表面上看起来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其实是建立在原有的国际分工体系的基础上的,只不过美国的地位超越了原有的强国而已。这种体系的适当改变是可能的,彻底改变基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就算改变,起码中国的学者的声音要传递到国际论坛中去。而现在的事实怎样呢?中国学者在国际各种场合的声音微乎其微。主流经济学家还有寥寥几个人有点影响,至于一些新老左派经济学者在国际上更是一点影响都没有了。当然,你可以自豪的宣称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面,不过那样又有什么意思呢?“市场经济必将一统全球”的看法我早就有了,起源于对IMF组织的IMF Survey的阅读,这个小刊里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全世界已经有一百八十多个国家搞起了市场经济,剩下苦苦守候的,只是朝鲜、古巴之类的边缘小国了。

参加交流

谁都不会否认“社会微积分”想为大众谋幸福。

广大农民受市场经济之苦已经久矣,但是,市场经济之苦不过是西瓜吃不完,烂掉而已,至少不会饿肚子。问题是一搞计划经济,立刻西瓜皮都没得吃,饥民遍野,生灵涂炭。

参加交流

美国的农业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就是政府通过估计当年某一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年终库存情况以及下年度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下一年度美国该种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休耕面积的比例和对于农场主因停耕土地而造成的损失给以补贴的比例。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估计确定政府补贴的高低:如果估计下一年度市场需求大,政府补贴就低一些,以鼓励农民扩大耕地面积;反之,政府补贴就定得高一些,以吸引农场主更多的休耕土地,以达到减少粮食产量。政府通过控制农业生产,使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既保证可以取得合理利润,又可以防止因农产品价格过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为此,政府还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储备,用以调剂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

你看,你的偶像老大也是有计划,不是说烂就烂的。 你以为的放任不管就是市场了,还动辄就拿饿死人来吓唬人。

上面负责把原料或半成品调来,把生产的产品调走。”

实际情况是定价进行交换,这主要是便于经济核算和排队组合,相当于是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就是像西方工业部门一个大企业很多都运用到康托洛维奇的理论,他们不愿把子公司意承包给他人,而运行了线性规划原理。

集中计划经济中生产决策分散化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决定于存在一个合理编制的价格体系,包括一个惟一的利息率。

也就是说大企业内部子公司之间也有固定价交换的资金流,这和无一货币为媒体直接调拨是一事情,因为没有交易费用,这只不过是成本价。

哈耶克在这一点上比我激进多了。社会微积分说“计划经济怎么没有自由了,一个星期上三四天班,你受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一点真是无知的要命。计划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被安排过上班族的生活吗?何况这种一星期上三四天班的生活真得那么有诱惑力吗?就算可以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因为个人收入被冻结了20多年甚至更长,如果没有安排,你能玩什么,能像出国旅行就出国旅行吗?没有被安排上班的人呢?小的时候我的父亲经常晚上被叫起来,说上面安排去挖沟挖渠,一挖就是十天半月,伙食糟糕不说,只有一点可怜的工分,视野更是有限,根本不可能自由旅行?苏联的情况我不知道,可是从那本“炼钢学”著作,我们知道保尔-柯擦金的生活是没有自由的。

[原创]哈耶克关于个人利用知识及商品效用问题的驳论

哈耶克这厮,我高中时就看过他的书了,特别是对《通往奴役之路》颇有意见。相反我就是因为看了《通往奴役之路》才成为社会主义者的,哈耶克是一个地道的偷换概念的大师和超级高手,把计划程序和计划混淆,这很容易误导那些有自由精神的人们,这些人根本不了解这种标准化经济的运行方式,而哈就是从“计划”两字的字面意思来误导,特别是经济上运用了数学中的线性规划更给了这厮很大的一耳光。如果计划经济是在线性规划下的帕托雷似的改进,由于社会成本(即客观制约诂价)的限制那么计划经济就比市场经济更接近帕托雷似的改进,多数人将会受益,而不是他们个人的权益受损。线规性划,使得社会的个体(企业或个人)有分别解策和利用知识的机会(当然是在现有社会的某种标准化平台上利用个人的知识进行创造),而动态上确能达到高度统一,而那本《通往奴役之路》确在故意误导人们。

    实际上市场经济有着同样的更严重的问题,如果以哈的观点来反向推导市场经济,现代工业化的社会按哈的观点推导来组织,现代社会早就解体了。

首先从他早期批评社会主义的产品没有效用,那么根据现实的经济规律及社会结构反向推导,现代的市场经济就也有这种问题。这主要是社会整体成本(比各项资源的比例)的限制以及模规化生产与效用论在成本上的驳论。

现在我们就来推导这一个驳论:

假使社会生产的商品要充分满足每一个人的偏好,也就是所说的效用。如果我们反向推导社会要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个人,就需要为每一个人都专门建立一个工业体系,当然有很多人对某种物品的偏好是一样的,那么怎么进行组织呢?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根本组织不出种充分满足每一个人偏好的体系,而假使忽略这种客观条约的限制而做到,那么就会推导出现很奇怪的现像,如果要是现代化的文明,那么每一个人都是全能的无所不能的人。那么我们再回来客观条件上来,假使社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生产出大量的基于某种标准的原料或原件让人在某个基础上进行排队组合进行创造),由于某些人不满意于这种最基础的标准化的限制,决定为自己建立属于自己标准的生产体系,但是就出现矛盾了,一个怎么可能建立起这种体系(成本限制),而且每个人存在资源上的竞争。

由于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每个人要充分个性化那么社会生产只好拆散成最原始的手工业劳动。(这正是效用驳论的最精确表述)。

这与现代化的工业社会适应么????难道哈耶克这不是在忽弄人????????实际上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越来越标准化了,比如说:很多人的工作就是在WINDOWS这个标准化的平台上进行各种创造,这不等于打了哈一耳光么?哈耶克怎么解释这种驳论,而且有可能比计划经济更严重。这不意味着WINDWS,不但计划了我们而且还计划了我们的生活,对于个人利用知识不是~~~~~~~~~~(可见哈耶克是一个超级大骗子).完全就是一群文人不事生产,只知道消费根本不考虑社会的成本以及组织结构,这些文科知识份子完全就是社会的寄生虫。


      另外市场经济的交易还带来这样的一些问题,与最优的资源配置相比,任何经济计划都可能带来效率损失(理想条件下完全管制的计划经济也就是线性规划除外),这是对的,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这也是对的。但是 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配置资源都需要成本 ,计划经济的成本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譬如:当雇员每天领固定的工资而不是计件工资时,雇员会趋向于偷懒,当企业使用固定的考核指标时,考核指标之外的事项将不被重视这都是计划经济的成本。 但纯粹的市场经济同样存在巨大成本 ,因为在个别劳动者不能完全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时候,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这对于两个樵夫组成的砍树经济或许合适,但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在这一方面,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