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前面的问题,到底多少货币才是合适的?前面的回答是没法说,但没法说,毕竟是年年在具体操作的,究竟怎么操作?实际上是看着物价在发的。根据费雪方程式: 流通中的货币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 等于价格水平乘以商品与劳务交易总额;每年先照GDP增加比例,多发一部分(百分之十),由于财富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会变慢,所以还可以多发百分之六七,以不引起物价超过百分之二的涨幅为度。这就是现在GDP年增百分之十,货币年增百分之十七的道理。 现在的问题是:物价无法全面考量,我们是看着CPI(也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在发钞的,CPI(也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包括八大类七百种消费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但是CPI与真正的总物价是有差别的,越是社会发展得快,其中的差别越大,CPI的涨幅会远低于总物价涨幅,原因是这样的:
我们前面提到金属货币在社会高速发展时,由于贵金属供应稳定,增量跟不上,会造成通货紧缩。去年社会产出一头羊,一个银币,一头羊价值一个银币,今年产出两头羊,一个银币,一头羊只值半个银币,通货就紧缩了。换成纸币,解决了这个问题:产出一头羊,发一百元纸币,产出两头羊,就发两百元纸币,一头羊永远值一百元。羊算是CPI,这就是根据CPI发钞。但发钞并不能改变今年一个银币与两头羊价值相当,今年一个银币就要值两百元,银币成了投资品,CPI不变,总物价涨了。我们总感觉物价涨幅远不止国家报告的涨幅(其实是CPI涨幅),这就是原因。
其实根据费雪方程式,只有相当于生产总值增幅的货币增加才不会引起物价上涨,生产总值增百分之十,货币增百分之十七,那多的百分之七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看上去没有涨,只有两个原因:一是观察的标的有偏差,二是货币流通变慢(也就是将涨价的力量积聚起来,留到了将来)
这涨价的力量,现在是不是要爆发出来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