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书是越读越少的

书是越读越少的
 
□邱华栋
 
   
  1969年生于新疆,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青年文学》杂志主编。中直机关青联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

  著有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贾奈达之城》《单筒望远镜》《骑飞鱼的人》、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都市新人类》《把我捆住》、散文集《绝色喀纳斯》、随笔集《私人笔记本》、电影研究《电影大师108将》、书评集《和大师一起生活》等。

  
    天天摸书,却觉得书是越读越少的。据说我国每年要出版10万种以上的新书,怎么能说书越读越少呢?因为大部分出版物,不过是一些经典作品的衍生物而已,品种多了,但绝对的质量没有提高。

  我认为读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就是见书就读,什么书都读,我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时代都是这样。大约小学五年级时,我已经读完了四大古典名著,而且全是古文的。我半懂不懂,连蒙带猜地读完了它们,有些地方还配合着小人书看,这样更好懂一些。中学时读了很多当代文学杂志,王蒙以降的100多个当代作家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大都读过。上大学时,我开始阅读先秦以来的文学作品,并读莫言、苏童等十几个当代所谓“先锋派”作家的作品。另外就是全面阅读西方大师级作家的作品,当时是按照图书馆外国文学部藏书字母的顺序阅读的。同时,开始阅读其他人文类图书,历史、哲学、人类学、心理学书籍等。当时有一个梦想——当大作家,为此,就必须要把文史哲都打通。

  第二种境界是读一些你特别喜欢的作家的作品,这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阶段。你会发现,你的兴趣点在缩小范围,也许他们只有十几个人。你要读他们的全集和文集,甚至还该读有关他们的传记、研究资料和他所处时代的其他背景资料。这样,你就会把这些作家吃透。我喜欢的作家,不到30个,主要是一些西方当代作家,也有个别中国作家。像加缪、尤瑟纳尔、君特·格拉斯、卡尔维诺、本·奥克里等,他们的作品对我当下的写作有着直接和深切的影响。

  读书的第三种境界,我现在还没有达到,估计再过几年就差不多了,那就是,只读一本或几本最最喜欢的书,或者反复阅读喜欢的一两个作家的作品,精心研究。你深深地进入这样一部书,或者,进入这样一个作家创造出来的全部自足的文学世界,你完全被这个世界所征服。你需要了解他的全部,你必须像掘地三尺一样去读这本书。这个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很多人在读书的第一种境界之后,就消失了,不再读书了,因为后来的生存把他压垮了,他们没有通过读书发现自己,然后就消失了。第二种境界,很多人也达到了,他们在阅读小范围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作家之后,也许会变成和那些杰出的作者一样的人。而第三种境界,需要你去确定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这多少变得有些困难了。我就很难确定我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它是《红楼梦》《金瓶梅》吗?它是《复活》和《百年孤独》吗?它是《尤利西斯》或《追忆似水年华》吗?我无法确定。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我说书越读越少的意思了。人类文化是一个金字塔,人类的精神现象是有高度的,一旦你攀缘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这之下的很多东西,就不用理会了。虽然现在每年有10万种中文图书出版,但大部分是精神和文化含量都很低的东西。很多书都是衍生物,是对经典文化和古典文化精神的再开发,再利用,再普及,没有太多的原创含义。所以,品种虽然多,但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和再复制。而且,当代人写的书,由于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因此也不用读太多。比如很多书,我们只需要读它开头的几句话,再随便翻一翻它,就能知道这本书处在什么样的精神和创新层次。所以,现在我只是经常重复阅读一些我最喜欢的书籍。
 
 
     《京华时报》  2006-11-20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邱华栋在文章中说他已进入了读书的第二种境界,并且最想读的是“加缪、尤瑟纳尔、君特·格拉斯、卡尔维诺、本·奥克里”这些作者的作品。但在第三种境界,博闻多识的邱华栋又为我们开了一系列的书单,“它是《复活》和《百年孤独》吗?它是《尤利西斯》或《追忆似水年华》吗?”邱华栋说“我无法确定。”其实我也无确定,而且完全蒙了。因为第二种境界里的作者没有写过第三种境界里的任何一本书。两种境界里的作者完全没有交集。

    幸亏他在列举作者的时候加了个“等”字,给自己留了个宽敞的退路。但无论如何,把准备精读其一本书的作者用“等”字归入了第二种境界的无名氏,总归让人迷惑,他的第二种境界与第三种境界有联系吗?是递进的联系呢,还是作秀的联系?

“大约小学五年级时,我已经读完了四大古典名著,而且全是古文的。”

——“四大古典名著”是用“古文”写的?还是谁把那“白话”翻译成“古文”又重新出了一版?

看来,例子害人。邱华栋如果只是谈论观点,举例时能够谨慎些,这篇文章中的见解,还是颇饶心智的。我本人尊重这样的经验之谈。

读书是有过程的,他可能把第三种境界说绝对了。在具体阅读过程中,三种境界不妨交叉进行。很多优秀的学者作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人到中年之后,会不断地重读某些经典。马克思会每年阅读荷马,每年阅读莎士比亚或《红楼梦》的,更是大有人在。也有人每年重读普鲁斯特。——当然不是说,在这段时期,他们除了重读经典,就不再接触别的。有些作家,往往会在每年的某个季节,比如夏天,用来重读经典。别的时间,该创作还创作,该阅读还阅读。

年轻时有过一段对书籍的鲸吞岁月,似乎格外重要。对大多数作家学者来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书籍,80%以上,都是在三十岁之前读到的。有些大学问家甚至声称,在二十岁之前,就读遍了重要的经典,之后的阅读,都已经不太重要了。记得约翰逊博士就说过类似的话。

划地为牢的傻瓜,书怎么会越读越少呢?难道只有文学才算书吗?难怪写不出好东西了。

科学总是在变化的,象今年的生命旋梯书系就有很多新鲜的地方。还有一大堆细节考古的书,还有那么多没翻译过来的古典作品,《希腊罗马名人传》下集也没等到……

看都看不完哦。

 

更象是年纪大了,心智日趋保守、衰老的婉转说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1 12:49:31编辑过]

  诸位兄弟姐妹们,看我这样说说对不对。

  以我的理解,邱先生的读书法实在是说做人的问题。人生第一阶段,初出茅庐,外面的世界好精彩,一切都那么的新鲜刺激,所以什么书都想读。恨不得马上把世上的一切都看的个明白,什么书都想读,而那种阅读的刺激感、发现感、兴奋感真是令人终生难忘,人生的积垫也由此开始。人到中年了,也算经历了点风雨,也混着了几个朋友,那种成就感、成熟感难免会让我们寻找归宿和认可,于是我们读着年轻曾读过现在才有所体认的书来,捧着那几本“知己”,为自己所走过的路做些注脚。老之将至,不惑知天命后才知道原来世上的道理也就那几句老生常谈,人生的感悟说来说去也就那几条条,结合着自身的阅历与体会,原来红楼梦早已演绎得再透彻不过了,只可笑我辈还争来争去的,结果无非是空嗟叹,白了少年头。

  上面说的是做人与读书的关系。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年轻时懵懵懂懂,见什么书都想读读,一来长见识,二来也不可能知道什么书才说到了自己的无常命运,所以什么书都读读自然再正常不过了。到了中年了,知道点世事沧桑,品出点人间冷暖了,瞎编的书、说不到点子上的书自然也看不上眼了,只捡些有智慧、说到自个儿心坎上的书来读读,一吐心中块垒。人到老了,累了倦了也回过点味儿了,回顾回顾总结总结,才发现其实呀就那么几条,而且前人的书上早就说过了,不新鲜了,可是我们却是用了毕生的心血在重复着那千百年来前人所说过的老生常谈,岂不悲哉!

  有人说过,读书也是在读人。看一个人在读什么书,大致也能看出他的一些真面目出来,或者说看出他当下的心情与心思出来。当然,我还没有到老的时候,还不好说真到了那一天,我会如何想想自己的一生,会最终选择哪一本书来为自己的生命做个印证与解脱。

  瞎说一气,见笑啦。

[em02][em02][em0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0 21:10:50编辑过]

呵呵,读主帖和大家的回帖都令我受益.主帖大概道出了读书的几重境界,也算是过来人的体会,但我也居心不良地以为,含着些微专家的话语霸道,不幸又被不信邪的真名诸子道破了.

我坦白,自己最好的年华里,并没有读到和读完世界上那些文学名著,这是十分可惜和后悔的事情,精力过剩时都干其他事情去了,现在补课,其实只是欣赏,而对内力的补充,已经是望洋兴叹徒呼奈何了.

[em04]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初读主贴,看人家都到了谈境界的境界,俺有文盲才进扫盲班的感觉[em56]。见大家这些说法,稍稍安心一点点。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6-11-20 17:30:00的发言:

年轻时有过一段对书籍的鲸吞岁月,似乎格外重要。对大多数作家学者来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书籍,80%以上,都是在三十岁之前读到的。有些大学问家甚至声称,在二十岁之前,就读遍了重要的经典,之后的阅读,都已经不太重要了。记得约翰逊博士就说过类似的话。

 

作者:兮兮 

我坦白,自己最好的年华里,并没有读到和读完世界上那些文学名著,这是十分可惜和后悔的事情,精力过剩时都干其他事情去了,现在补课,其实只是欣赏,而对内力的补充,已经是望洋兴叹徒呼奈何了.

是这么回事。后来的阅读,基本上属于掌握一些实用招数,而于“内力的补充”是难以实现了。

我的看法是,经典也不是绝对的.年轻时看的一些经典,后来看也有觉得很乏味的.像张爱玲那样读红楼梦的人,我觉得她已经不是在读书了,她是深深沉入那个书中世界中去了,所以她才叫"魇",多数人是不会如此的,这与性格有关,比较自闭的人,可能会陷入几本或一本书中,性格开放的人大概不会如此.以饮食比,有杂食的饕餮之徒,也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更有口味单一的素食主义者,不可一概而论。书是认识\\体会人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是人生目的.以读书为唯一乐趣和至高境界,可能有点偏。

书是认识\\体会人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是人生目的.以读书为唯一乐趣和至高境界,可能有点偏。

-------------------

同意老单.不过这样完全纯粹的书蠹好象也少.

读书最终还是要六经注我,能够拿来发挥自我比较好.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现实中不可能有"以读书为唯一乐趣和至高境界"和把读书当作人生目的的人吧?
书是越读越少的 ,粮是越吃越精的,主帖作者言之有理.但对我辈少年营养不良者来说,恐怕还得时常吃一些杂粮才对.
http://http://blog.zmw.cn/user1/42/index.html我行我诉

读书的3种境界中,读书的目的各是什么?

又:第三境界很像我2岁的侄子,他天天看《三只小猪盖房子》,看了100多遍了

[em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