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合作建房的知名人士于凌罡总算肯到五环外看看了。 于凌罡在北京城内芍药居和工体4号地两次竞地受挫之后,终于开始把目光转向城郊了!于凌罡告诉记者:“实际上我手头有六七块地正在谈,城里城外都有。两次城里拿地受挫,我现在先看看郊区的地块。”据于凌罡称,正在洽谈的五环外郊区土地项目,基本确定其房价将不超过3000元/平米。 但是,于凌罡目前所虎视眈眈的花园路25#地块毕竟还在四环之内,相比之下,无独有偶的是另一个合作建房的人士孟宪生则跑得更远一些,已经把目光锁定于北京房山和大兴之间的一块占地面积达1000亩的地块,而且是与开发商联手运作。 假如孟宪生和于凌罡在郊区成功拿到土地,算不算合作建房这件事的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是不是可以说合作建房已经初步取得了成功? 那要看什么叫做“成功”了。温州的赵智强拿到了地似乎给合作建房的人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赵智强用1个多亿拿到2万平方米土地,说明温州的那块地此时就值那么多钱。赵智强拿到的地平均每平方米地价已经超过了5000元,即便是把容积率弄到5,单价还有1000多,在加上其它各种费用,最后的房价是多少?全中国有多少人可以承受得了?据说,于凌罡把最终集资建造的房子价位设定在3000元/平方米,要知道,这个价位在其它省市的中小城市是最高档的商品房价位了。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那些踊跃把自己的积蓄交给于凌罡孟宪生的人心目中的成功绝非是跑到远郊建一个住房。如果是这样,早就可以说合作建房乃至于个人独立建房已经成功了——中国近两亿农户不都是自己建房嘛!如果成功是如此界定的,如果于凌罡再跑得比孟宪生远一点,跑到京津郊区那个曾经被媒体渲染报道的“贫困带”上去,怕是早就成功了。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说,价值是主观的,因人因时而异。则由交换双方的价值判断决定的价格更是一个存量(随时而变)。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高房价”之说如果不是一种炒作,那就是一种无稽之谈。一只苹果在果园里和到超市里价格自然是不同的,房子在商业闹市区和在农村也是不同价的,为何不指着农舍说房价并不高?不指着果树上的果子说水果其实很便宜? 在房地产市场上,既有王石任志强潘石屹等等大房地产商建造在大城市里的豪宅,也有不知名的乡镇建筑队在小城镇建造的普通住宅。怎么就能根据大城市里的房价来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进行一刀切地调控? 如果因为有的地方的房子比较贵就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那么中国目前几乎没有可以不被调控的市场了:一件时装一双皮鞋几千上万元,大多数人都买不起;一部汽车上百万元,许多自认收入不错的人也望而却步;一餐晚宴一掷千金,够一个农户全家一年的收入了;卡拉ok灯红酒绿,一瓶洋酒的价格够一个班的穷学生一年的学费;航空业也该关闭了,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乘坐不起,那是有钱人的出行方式…… 当然,大家都知道,调控的真正原因在于银政一体所面对的房地产市场共同风险已经是日趋严峻了。 理性的居民的消费原则是“量入为出”,这个“入”可以是当前的收入也可以是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性收入。于凌罡们自称收入低微,却偏颇要去逛地产品牌店,最终光看而买不起转而抱怨房价太高,这就如同口袋里只有吃面条的钱的人对着酒楼里的人骂娘而不愿意走进酒楼对面的小食馆里一样。
业内人士把于凌罡在工体四号地的失败说成是“被李泽楷挤对到郊区”。但是,于凌罡有权力去买,李泽楷当然也有权力去买,政府又凭什么把地块不卖给愿意出高价的人?价高者得,这是市场的规则。早在马克思时代都在讨论“级差地租”这个东西了,如果土地被投放到市场里,市场只能强化级差地租,而不可能消除它。 很多人对目前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抱有希望,说穿了就是希望房子便宜一点,好让大家都买得起新房。然而,这种期望恐怕是一厢情愿难以如愿的。且不说在高昂的需求之下房价很难下降,即便是大幅下降了,便宜到人人都可以买得起了,政府就会面临一个让谁住不让谁住的公平性问题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要不要出台政策阻止大量的农民到城里购房?凭什么现在高房价的时候允许农民到城里买房而房价低廉时不允许他们买房?难道还要依赖城乡两元体制保证来保障市民阶层的特权?莫非要采用某教授的“城市准入”建议不成?
仔细冷静地想一想就会感觉到,把于凌罡们的行为叫做“合作”是十分滑稽的。一开始就有人指出,这种“合作”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倒退而非进步。分工就是一种最有效的合作,这在经济学上已经是常识了。目前房地产市场运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分工生产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合作,不仅如此,而且分工还在细化:建材生产、设计、施工、装修、水电通讯配套、住宅管理等等越来越细。房地产目前的开发模式就是一种社会合作——居民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集中贷给开发商使用,开发商按照市场规律把钱用在收益最大的地块和房型的开发之上。为何大家要偏爱此“合作”而摈弃彼合作呢?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指出,价格作为交换的比例,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因变量而非自变量。于凌罡们的行为其实造成的结果是事与愿违的。本来集资建房是图谋房价便宜,但是,偏偏往热地里扎堆,释放出来的恰恰是高涨的需求愿望,而在此愿望推动之下,被竞买之地的价格只能是更加高涨。于凌罡所集之资越多,用这越多的钱拿到的地块的价格就越贵。所以说,于凌罡是搬起了一个巨大的需求之石,重重地砸在了自己企盼低价的脚上。 现在你总算明白房价为何这么贵了吧?因为想住房、想住好房的于凌罡们太多太多了! 【[em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