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捍卫一个作家——莫言,兼说文学中的性.

(我发现,网络虽号称比平面媒体自由,可是,在性问题上却正好相反,冬烘得很,真是不明白,发一个以前的贴子冲一冲,因为看到一个人用阿城来批莫言,)

   我不想说有多少我认为优秀的人说过,莫言是当今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这不是我判断事物的依据,我想说的是,请你看一下莫言,随便挑几篇都行,尽管其作品参次不齐,好坏悬殊,好的,最好,超过了这个时代所有的人,坏的,不过二三流,即便是这些二三流的,也仍掩不住其特质,即,恣肆的想象力,汪洋的创造性,对人情和外境的天才的敏感,天神般的生命力,以及只有他才有的彻底的农人视角,够了,不再列举了,

    对比阿城,他们不是一个等级的人物,当然,莫言不会说这话,他是谦逊的,如任何一个农人一样,谦逊到了卑微的程度,对比阿城,如果说莫言是活力无比的拳王泰森,阿城则是一个病恹恹的太监,如果说莫言是一个风光无限的现工女郎,阿城则是一个缠着小脚的黄脸婆,

    我是先知道阿城后知道莫言的,看他的很不少,但看了莫言之后,就不再怎么对他感冒了,不如这样极端一点说,前期的阿城是白痴般的沉闷,后期是精神阳萎,他躲到自己的象牙塔里去了,

       至于说到性等无论什么题材吧,我们知道上溯三十年,如果有谁胆敢写爱情,就是反革命,那时候为题材辩护还说得过去,现在还说这些道理,有 点那个了,

     一个常识,当代文学自马原发起叙事革命之后,题材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文学已由写什么变而为怎么写了,至今还拿着道德主义的大棒向题材挥舞,未免给人见识短浅之感而惹有识者之笑,

    我就说简单一点好了,人是欲望的动物,性既不可耻也不污道德的名,道德是建立在欲望的基础之上的,古曰,圣人因情以制礼,此之谓也,性既是艺术进步之源,也是物质进步之源,是所有欲望中最重要的,是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动力,至少是之一,即使我们由于传统感情而把性交及其周边事物看作大便,但,毛厕里的大便却让农人灌溉出了最肥壮的疏菜,俄罗斯文学之父是一个滥交者,现代科学之父牛顿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才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共产党之父陈独秀是一个嫖妓者,尼采曾染梅毒,福柯死于梅毒,还有萨特…………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农民娶老婆或是为其子娶老婆———又是性,

    如果对文学中的性不能忍受,怎么办呢,没有性哪里还有文学呢,只好去看亚里士多德的《马各尼可伦理学》,中国当代文学是在对题材的突破中前进的,先前是,谁突破得最早谁就成名,而现在是,除了政治小说外,已经没有什么可要突破的了,因而是谁突破得最好, 谁就成名,,

    以《棋王》为例,也不例外,属于前者,以今天的眼光看,棋王实在一般之极,它有的,不过是文学史的意义,是对高中以后的农村学生的意义,

    但,这就够了,没有谁能包打天下,

    回到莫言,如果只是在《丰乳肥》里看到了性交,(实际上里面性极少,)则犹如在红楼梦里只看到了贾宝玉的搞女人一样,正如鲁迅所论列的,不过是道德家在里面只看到了淫了,莫言是不成熟的,但作家一成熟就死了,莎士比亚。其最激动人心的剧本是《哈姆雷特》,但在艺术上是不完美的,即便和他自己 的其它作品相比也是如此,里面废话连篇,鲁迅,狂人日记是不完美的,阿Q正传刚开始可以说是游戏之作,后期《彷徨》就成熟精美得多,但却少了前期动人心魄的力量,

     文学首先是人的,是有血肉的,是嚎叫的,我灵愁苦,要发出言语,我心悲愁,要吐露哀情,当然,还有欢乐,

   最伟大的作品是粗疏的,最感人的作品是不成熟的,文学一完美就死了,因为,作者死了,他是为文,而不是因为人,

    最后,说一下道德主义的专制主义特质,我们无法和道德主义者讲理,因为他首先居高临下地认为自己是道德的,是高尚的,他在说话时是上帝,它的道德是自己生成的,与生俱来的,他没有内省,他只让别人内省,他只规定别人,谁和道德主义者辩论,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即,首先认定自己是不道德的,不然,你为什么要反对身为道德主义者的我呢, 它如一把黑色的阴郁的铁锤,一举砸碎了男性作家的蛋子,使其从此变成太监,它如一把恶心的锈色斑斑的铁针冷酷地缝上了女性作家的妣,使其从此变成宫女,这样,文学没有了性,

    道德主义批评是一种最简单的,最原始的,最容易的,也是最无聊的,最无益的,也和文学最无关的一种文学批评,它关心的是伦理,不是文学,它关心的是自己道德的纯洁,而不是文学的纯洁,

    还有,文学和作者无关,分不清文学的里面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分不清文学里的人物和作者本身,写强盗就一定是强盗,写邪恶就一定邪恶,写善良就一定是佛祖,写性交就一定是乱搞,作品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就一定是作者也什么样的,作品中的人物干了什么就一定是作者也干了什么,吁!无法可言.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3 11:22:58编辑过]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好,支持,捍卫人性中最本真的一面

“最伟大的作品是粗疏的,最感人的作品是不成熟的,文学一完美就死了,因为,作者死了,他是为文,而不是因为人。”

——文学上的事,最忌使用斩钉截铁的口吻。文学不是铁匠铺,没有多少事值得斩钉截铁。有时,能够侥幸说出些局部的真相,就算相当不坏了。

以此观之,上面的话虽然有道理,但也恰恰失之于“粗疏”。事实上,伟大的作品常常不避粗疏,这是因为它另有力量。但精致的作品也未必就不伟大,比如《红楼梦》和《追忆逝水年华》,精美绝伦,但从来没有人说它们不感人,不伟大。

如《狂人日记》之类,只是提供了一种成为杰作的途径,但那绝不意味着除此之外的途径,都会相形见绌。

谢谢sh2002gb顶贴.这个贴子写了两年了,所依凭的理论多是似是而非的,我常常发现,很多作品都是为反对或纠正什么而写的.

谢谢周先生指教,

不过,红和追虽感人且伟大,但却是另一种美.

"这是因为它另有力量。"

您认为这种力量是什么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孤立讨论问题容易捣糨糊.窃以为应该有个语境的限制或交代.也许我们应该讨论的是现在的中国文学到底缺什么,或者更进一步,莫言和阿城各自缺陷是什么.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偏爱,就如同楼主偏爱莫言,但把自己的偏爱放大为普遍的标准,恐怕还是有点问题的.

道德主义批评是一种最简单的,最原始的,最容易的,也是最无聊的,最无益的,也和文学最无关的一种文学批评,它关心的是伦理,不是文学,它关心的是自己道德的纯洁,而不是文学的纯洁,

    还有,文学和作者无关,分不清文学的里面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分不清文学里的人物和作者本身,写强盗就一定是强盗,写邪恶就一定邪恶,写善良就一定是佛祖,写性交就一定是乱搞,作品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就一定是作者也什么样的,作品中的人物干了什么就一定是作者也干了什么,吁!无法可言.

这样的简单化评价没有多少说服力.文学和道德无关吗?整个文学史的事实基本不能支持这个判断.文学和作者无关,只不过是新批评或形式主义批评的一面之词,并不能代表整个文学批评理论.作品中的人物当然不是作者,文学作品一般也不是自传.但从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却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观念.而批评者自然会对作者的思想和道德说三道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即如楼主,不也在批评阿城么!

我发现,网络虽号称比平面媒体自由,可是,在性问题上却正好相反,冬烘得很--

请教一哈“冬烘”啥意思?[em04]

http://http://blog.zmw.cn/user1/42/index.html我行我诉
以下是引用王清营在2006-12-23 11:39:00的发言:

"这是因为它另有力量。"

您认为这种力量是什么呢?

哦,那多了去。文学的魅力,包含但绝不限于文字的华美、结构的精美,那么,除掉“文字的华美、结构的精美”之外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提升文学魅力的力量,比如激情、创造力、陌生化,等等等等。

"哦,那多了去。文学的魅力,包含但绝不限于文字的华美、结构的精美,那么,除掉“文字的华美、结构的精美”之外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提升文学魅力的力量,比如激情、创造力、陌生化,等等等等。"

感觉,粗鲁也可以发而为一种美.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回单先生:谢谢单先生,新批评和形式主义批评我都不懂,我说的,仅凭自己感觉,说的是自己写作的经验,别的是怎么样的,我先不去管,我说的肯定不是终极真理,也不想说得四平八稳,滴水不露,那样没有意义,不如去看教科书.

  这个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待我清理一个思路再向您请教.

回杜先生:

什么是冬烘?我还真不知道.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