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恐怖着,亦快乐着

 

----《外国恐怖小说精选集·海底的歌声》序

 

 

 

生活中的恐怖将会对人们产生各种伤害。

 

文学中的恐怖则会为读者提供某种精神的愉悦。

 

所以多少年来,无论是东方民族还是西方世界,都流传着许多鬼怪、悬疑、奇幻的恐怖故事。

 

在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故事,以及大量口耳相传的民间鬼故事等,这些作品想象大胆、情节奇特、描述生动。作为一种优秀文化的积淀,它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反映了人类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的精神意愿,又从一个方面透露出人类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近二百年来,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恐怖小说更是发展迅猛,产生了哥特式小说、超自然恐怖小说、现实恐怖小说、科学恐怖小说、社会恐怖小说、当代恐怖小说等。与此同时,也造就了查尔斯﹒布朗、爱伦﹒坡、纳撒尼尔﹒霍桑、安布罗斯﹒比尔斯、罗伯特﹒钱伯斯、理查德﹒马西森、斯蒂芬﹒金、彼得﹒斯特劳布等一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优秀作家,他们高举恐怖小说的旗帜,走向一个又一个创作高峰。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岁月里,当恐怖小说因读者的喜爱而屡屡畅销时,自然也引起其他类型作家的关注和兴趣,他们也不时地借鉴、运用恐怖小说的手法来丰富自己的作品,他们的加盟无疑给恐怖小说又增添新的光彩。

 

为什么恐怖小说能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呢?

 

读者的精神需求是决定一切的。作为人类天生就不乏追求刺激的欲望,而恐怖能够给人造成某种心理刺激。可以说,读者阅读恐怖就是在寻求一种刺激。这种阅读并非希望造成人们生理上的某种伤害,而是企求在心理上获得某种阅读的快感。美国著名出版家斯蒂芬﹒赞米亚诺维奇说:“优秀的恐怖小说对读者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折磨,是那种微妙的、难以排解的、在生活中时隐时现的、甚至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觉,人们常常不能逃避它那恶魔一样的纠缠。” 读者需要的就是这种心理的折磨。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和重重压力的生活,人们往往产生一种求新、求奇、求变的愿望。许多恐怖小说把表现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未知的悬念魅力和骇人的恐怖心理紧密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浓浓的、驱之不散的阅读气氛,以刺激、满足、抚慰那脆弱的心灵。实际上,读者感受恐怖寻求的是精神上的暂时解脱。恐怖小说往往描写复仇、凶杀、阴谋、非理性的行为,以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丑陋的一面,这对于那些与社会相区别的个体而言,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地能满足怯懦而不平的心态。读者对恐怖的认同是有其心理依据的,人类对大自然和自身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知道的东西多得多,当面对未知而心存恐惧的同时,人们更容易产生去了解它、认识它的心理冲动。读者于阅读中产生恐惧是一种欣赏、享受的精神体验过程,虚幻的感觉作用于心灵而并不伤及自身。所以读者恐怖着,也就快乐着!

 

恐怖小说是一个多元化、多流向的体系。尽管在西方部分文论家的批评标准中,恐怖小说与那些主流文学相比地位似乎不高,但当文化的大众化和商业化成为西方社会不可逆转的显著特征时,恐怖小说和主流小说的对立已经逐步淡化。恐怖小说在社会环境的刺激和大众阅读口味的需求下,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和恐怖小说作家创作观念的改变和写作模式的调整不无关系。如果说哥特式小说大都是以遥远的年代、神秘的古堡和偏僻的废墟为背景,描写复仇、绑架、强奸、凶杀等,以营造阴森恐怖的效果,那么在超自然恐怖小说中,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等在继承爱伦﹒坡、纳撒尼尔﹒霍桑写作传统的同时,又在作品中增加了“邪恶灵异”的超自然成分,丰富了恐怖小说的驰骋空间。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的现实恐怖小说,作家理查德﹒马西森等则将恐怖故事放到了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里,增加具有现实特征的内容,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恐怖就发生在身边。而以斯蒂芬﹒金为代表的社会恐怖小说更善于把传统恐怖小说的要素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一切现实发生的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为内容所用,作品积极关注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通过渲染、营造恐怖环境和气氛,在看似平常的细节下挖掘惊人的恐怖,从而使读者产生紧张压抑、喘不过气来的阅读效果。为了增强故事的神秘、恐怖,早期的哥特式小说、超自然恐怖小说加入了人狼、吸血鬼、鬼怪、灵异等内容。当代的恐怖小说则摆脱这种固定模式,它们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某种看不见、摸不着,能左右人们意志和改变生活的超自然神秘力量。未知是恐怖的起源。当人的一切被冥冥之中的超自然力量掌控而无法摆脱时,那种恐怖是无法言表的。在商业化的社会里,任何文学作品的生存和发展都应该适应经济规律的制约。当我们如痴如醉地沉溺于那些恐怖小说时,你会发现作家已经增添了别样的内容,我们的阅读天地更加丰富多彩。

 

恐怖小说除了以独特的恐怖感受吸引广大读者外,也存在着美学意义上的认知价值。任何文学作品的问世都和其培育的土壤有关。虽然相当一部分恐怖小说提供的环境、情节和人物具有荒诞、虚幻的特色,但是,它同样展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观念,一种异化的历史。我们发现不论恐怖小说如何去制造、渲染恐惧感,其内核大多数诠释的还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的精神较量,读者感受到的依然是18世纪末以及19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理想观念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家族利益、个人欲望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这种对历史社会的认知感是我们时时可以触摸得到的。而一些作家如查尔斯﹒布朗、爱伦﹒坡、雪莉﹒杰克逊等在描写荒诞、离奇的恐怖场景时,努力寻找制造恐怖的缘由,他们描写那些具有心理阴暗特征的病态人,挖掘人类最隐秘的丑恶心理,揭示“心灵的邪恶比外部的危险更可怕”的思想观念。另外,在有的作品里,它告诉来自外界的恐怖是以人类的自私、贪婪和失误造成的,人类社会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些方面对我们认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有序和谐社会,顺应自然规律都具有启迪意义。美国的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以及日本的铃木光司、阿刀田高等,他们的描写范围更加广阔,作家不追求凶杀、暴力的血腥效果,而是精心营造出折磨心灵的、挥之不去的紧张感、压抑感和恐惧感。在他们精心的铺垫、渲染下,作品里的一条疯狗、一个梦境、一盒像带、一棵柳树、一个电话,甚至一条领带都具有极强的悬念力量,它们暗藏的杀气使人心灵震颤。作家在追求恐怖极致的同时,已赋予小说更丰富的社会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使人们一方面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成果,一方面目睹眼花缭乱的社会而不适应,因此在内心产生莫名的焦虑和恐惧,即“世纪恐惧症”。这些内容自觉或不自觉地隐含在当代恐怖小说里,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恐怖小说的诞生、发展和兴盛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它给我们的精神享受是令人难忘的。曾有人断言:当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类精神充分自由的时候,读者关注恐怖的热情就会渐渐远去。

 

其实不然,尽管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变化,但人类的精神世界是无限的。享受恐怖乐趣、追求恐怖快感,这是人类精神体验的一种经常化需求,其欣赏的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然而其追求的最终目的似乎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外国恐怖小说精选集》是一个精心编辑的短篇小说选本,它收集了英、美、法、德等国家的优秀作品,特别注意收选近几十年发表而获读者好评的恐怖小说,也收选了日本、韩国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充分体现了世界恐怖小说整体的创作水准。当我们拿起这本图书,翻开任何一篇小说都好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令人揪心的恐惧就会立刻扑面而来,它一直深入你的灵魂,啮噬你精神,给你的脑海留下火辣辣的烙印,以至于你掩卷之后,只要一想起,当初感受到的那种心灵紧缩、脊背发凉的恐怖感就会重新再现!

 

这就是本书的魅力所在,你还会犹豫吗?请勇敢地阅读恐怖吧!

 

说明:外国恐怖小说精选集——《海底的歌声》、《死亡的气味》由花城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天生胆子小。可能会错过恐怖类精品。这种快乐恐怕永远体会不到。就连很早看电影《画皮》,有一大半是捂着眼睛耳朵挨完放映时间的。后来还是在白天看的蒲松龄《聊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13:10: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