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 文章提交者:scheler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老人家
对老年人的一般性尊称,文革中被附着、固化到毛泽东名下。[注1]变化形式有与第三人称结合的“他老人家”、与第二人称结合的“您老人家”。也有单称“老人家”,或“毛老人家”的。 这一称谓是把五伦中的君亲两伦合一,“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同位词组众口一词,声震寰宇,此起彼伏,把政治领袖、国家元首毛泽东神圣化并将自己的所有希望、敬慕都盲目付之于他的同时,还把炽烈情感投射到他身上,虚拟地将其当成家长和父辈亲人。这既是官方舆论的诱导、劝降,软化民间的疏离,让社会各阶层更易于、乐于接受,又是细民百姓的顺从、迎合,向权力的真心输诚、攀附,“(他)是咱家尊长呢……”,双向互动、相互为用。如此称谓不但被广泛用于发言、作文和公开表态,而且在日常生活、私人场合里也这么说。 从修辞上看,它是基于崇拜的匍匐姿态的谀词、换词,使崇拜表达具有多样化效果,免于审美疲劳。虽然带有部分世俗色彩,但它使政治权威的外部承认,内化为此在生命的切身呼应。是政治权威合理化的一种方式。 人们接受这一称谓,除了垄断舆论机器的强力灌输,还因为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强大的政治权威使他能慑服中共打天下的一帮老臣,超迈的思想能力使他能提出“五七指示”式理想国图画,民粹主义的亲民倾向使他“揭露阴暗面”、“打倒走资派”的口号能征服不知底细的群众,抚慰、抚平了庸众在无物之阵里的受挫感。 它出现在政治动荡的1966—1970年、1976和1977年,还意味着官方和人们是把毛泽东作为一种巨大的政治符码、政治资源来使用,以此对抗、拒斥、谴责他们心目中的敌人,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毛老人家”的称呼出现较晚,在1970年代的中晚期,且多出现在私人场合。用简称姓氏“毛”与“老人家”组合,佻薄,而含旧时青洪帮“老头子”意味,带有轻微腹诽、抵牾的叛逆色彩。既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无法打小报告,又可以多少排遣、宣泄一些莫名愤懑。 2000年代的话语流通中,一方面还有历史回声的宏大响应:“真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为我们搞出两弹一星……”(江泽民),“华赋桂说,山坳里一位老人曾问他:‘毛主席他老人家现在身体可好?’”,在改革的利益受损者那里这样的称呼更觉亲切;一方面又通过恶搞使之戏谑化:“毛主席他老人家太牛了,早就预见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注2] 以“毛主席他老人家”为关键词,通过google、百度引擎能分别搜索到45.3万和48.6万个查询结果。 能指的流变际遇述说着所指的沉浮悲欢。
[注1]据人民日报’49—97数据库提供的材料,该词浮现率峰值的1966年有5.44%,1967年10.44%、1968年14.50%、1969年9.35%、1970年3.66%、1976年7.34%、1977年3.21%。这7年就占了全部的53.94%;其余年份的年平均浮现率仅1.12%。 [注2]据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三十八年过去”1965+38=2003(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预告了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参考资料:库尔班吐鲁木《我们维吾尔人民永远跟着毛主席》《人民日报》1966.06.19;云淡水暖《江泽民同志说:真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 ostID=2362" target="_blank">ostID=2362" target="_blank">http://www.fans7.com/mopdispost.asp?BoardID=15&ostID=2362;失落的天堂《毛主席他老人家太牛了》,“成都理工大学校友论坛” http://www.cdlg.net/bbs/showthread.asp?threadid=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