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的和平崛起﹐談到世界上大國的歷史﹐自然會想到古代的中國。古代中國究竟算不算大國﹐如果算﹐究竟有多大﹖這是我們了解歷史和進行比較的前提。但到目前為止﹐人們還存在不少誤解。
首先﹐“中國”被正式當作我們國家的名稱是從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才開始的。在這以前﹐“中國”的概念是不確定的。一般來說是不斷擴大﹐從僅指中原地區擴大到泛指整個國家。即使在清朝後期﹐“中國”有時是大清國的代名詞﹐包括清朝的全部疆域﹐有時卻只指“內地十八省”﹐而不包括東北﹑內外蒙古﹑西藏﹑新疆。因此﹐要確切地描述中國古代的疆域范圍﹐只能說當時這個朝代實際統治的范圍有多大﹐例如秦朝有多大﹐唐朝有多大﹐清朝有多大。如果要說當時的“中國”有多大﹐就得說明這個“中國”是什麼概念﹐它包括當時哪些政權。例如﹐8世紀的中國有多大﹖如果只指唐朝的疆域﹐那就不能包括青藏高原﹐因為那是由吐蕃統治的﹐而吐蕃是獨立于唐朝的政權﹐至少不屬唐朝管轄﹐要不唐太宗就不必將宗室女兒嫁給它的君主﹐唐朝也不必與吐蕃立碑結盟了。如果因為青藏高原以後歸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就將它提前到唐朝﹐那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當然﹐如果要從今天中國的領土往前追溯﹐在今天的中國范圍內8世紀時的政治形勢﹐有哪些政權存在﹐當然應該提到吐蕃﹐還有南詔﹑渤海等實際獨立于唐朝的政權。( 其次﹐不用說歷代之間﹐就是一個存在時間稍長的朝代﹐它的疆域也是在變化的﹐特別是那些曾經較大規模開疆拓土的王朝﹐往往前後會有大幅度的變化。如西漢﹐初期的西界還沒有到達河西走廊﹐但後期已擴大到巴爾喀什湖﹐末年又退至玉門關。初年的南界只抵南嶺﹐連今兩廣都在南越控制下﹐但中期後擴展到今越南南部。又如唐太宗時滅東突厥後﹐唐朝的疆域向北擴展到貝加爾湖一帶。但到後突厥復國﹐唐朝的北界又退回到陰山一線。再如清朝﹐雍正時的疆域還不包括今新疆﹐到18世紀中葉的乾隆年間才平定天山南北麓﹐擴展到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但到1860年後﹐黑龍江以北﹑烏蘇裡江以東和今新疆西北的一百多萬平方公裡領土先後被俄國侵佔﹐上世紀20年代後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外蒙古實際已經喪失。
再者﹐還必須區分﹐哪些地方是一個朝代的正式行政區﹐哪些地方是藩屬國﹐哪些地方只是“聲威所及”。例如﹐西漢後期匈奴的單于(首領)曾向漢朝投降﹐但漢宣帝並沒有將匈奴並入漢朝﹐而是資助單于返回匈奴﹐並規定雙方以長城為界﹐互不侵犯。所以漢朝的北界始終沒有越過陰山﹐匈奴也不屬于漢朝的疆域。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多次西征﹐蒙古騎兵橫掃亞歐。但到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時﹐他的其他子孫已分別建國﹐以後被稱為四大汗國。這些汗國與元朝是各自獨立的政權﹐只是它們的君主出于同一個祖先。元朝的疆域始終沒有包括全部新疆﹐南疆一直屬于另一個汗國﹐更不用說中亞﹑西亞和歐洲部分。又如越南的大部分曾經是從西漢至唐朝的正式行政區﹐從10世紀開始已經獨立建國﹐以後只是宋﹑元﹑明﹑清的藩屬。當然它沒有完全獨立﹐所以法國要將越南變為殖民地前﹐還得迫使清朝放棄宗主國的地位﹐承認越南獨立。但不能將10世紀後的越南看成“中國”的一部分。朝鮮﹑琉球﹑緬甸等也有類似情況。至于日本﹑東南亞其他各國﹐從來沒有正式成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中國史書中所記的“稱臣納貢”實際是打著“朝貢”旗號的國際貿易﹐或者是臨時的訪問。史書上的“稱臣納貢”大多如此﹐還有些只是天朝大國因循守舊或自娛自樂的片面記錄﹐直到清朝前期﹐還將俄羅斯﹑法蘭西﹑葡萄牙﹑紅毛(明時稱荷蘭人為“紅毛番”﹐清中葉以來也稱英國人“紅毛番”)等國稱為朝貢﹐難道我們相信這些國家是清朝的藩屬嗎﹖()
到目前為止﹐還有些人認為﹐將歷史時期的“中國”﹐或中國歷代王朝的疆域說得越大就越能顯示愛國主義。事實恰恰相反﹐如果中國真想和平崛起﹐就得了解歷史事實﹐只有這樣才能總結歷史的經驗﹐吸取教訓﹐立足現實﹐面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