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日不如图书馆

有一帮文人开始吵吵“阅读”了,说是俺中国人太不“阅读”了,得设个日子来鼓吹“阅读”。

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还得有个物质基础,至少得有书,有地方坐。

说人家国家的阅读率如何如何,为什么不说人家国家里有多少公益图书馆?为什么不呼吁(更大的可能性是呼吁了但被否决发出声音、只准呼吁设立一个日子)多建图书馆,在财政里划出专门的钱来维持图书馆?

我写过“借书岁月”的,记得家里所有的书加起来还装不满一个90厘米高的书柜,可是家里是有阅读的。书都是借来的。当时每个单位都有图书馆的,每个街道、每个区都有图书馆,免费借阅的。

现在放眼望去,要么是豪华透顶、只见房子少见书的政绩标志物——每个城市最多一处;要么就是破破烂烂,门面都是文具、电脑零件的基层图书馆在那里苟延残喘。

我领工资的单位图书馆,过去进去读书的时候,每种书进20册,敞开供应借阅。现在一律只进4册,1册库存,1册阅览,1册进入基层资料室,1册流通借阅。每次给学生上课开出去的参考书目,没有几个学生能借到书的。130人的班级,开出去20本参考书,学生最多只看到其中的5、6本。

过去写过一本书,总结历史上基层衙门最喜欢做的事情都是要符合“省钱”、“省事”这两大要素,现在也差不多,鼓吹设个日子确实“省钱省事”,还可以使有关方面“省心”,那就日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搞运动搞出后遗症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我领工资的单位图书馆,过去进去读书的时候,每种书进20册,敞开供应借阅。现在一律只进4册,1册库存,1册阅览,1册进入基层资料室,1册流通借阅。每次给学生上课开出去的参考书目,没有几个学生能借到书的。130人的班级,开出去20本参考书,学生最多只看到其中的5、6本。”

——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听说文革时期个别书也有一下子进数百本的,比如《艳阳天》《金光大道》。

进书,怎么可以一律?那是把人的眼光自觉下放为比特的眼光了。

设个日子,往往,正面作用没多少,反面作用倒不缺。“教师节”设了二十来年,农村地区欠教师薪水的事,竟然还在发生。这说明,设个日子,也许正好可以蒙事。

关于看书,俺觉得俺隔壁的图书馆还不如个别的私营书店让人舒心!

要设阅读日了?新事物啊~~没听过

关于看书,俺觉得俺隔壁的图书馆还不如个别的私营书店让人舒心!

要设阅读日了?新事物啊~~没听过

顶此贴,只要有图书馆,我相信,中国的大师就一定会涌现.

图书馆可能就学校的使用率高些。据我看周围的人,大家一年进书店次数寥寥无几,去的话还是为了给孩子买教辅。至于图书馆,听去过的人说,更新得少,里面也没有好看的书。他们说的好书,是指那些畅销书。

不知图书馆的式微是否与网络的兴起有关!

[em05][em05][em05]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施主:请端起酒杯喝酒,放下筷子砸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