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日本時代台灣的工業化

原创]談日本時代台灣的工業化
文章提交者:DAIMOS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談日本時代台灣的工業化

一般中國網友在評論台灣時所看到的台灣資料很多都是照抄國民黨的宣傳,可以說大部份是經過竄改偽造的,國民黨到台灣以後素質低落,貪污腐敗讓台灣人大開眼界

國民黨為了奴隸台灣人就開始泡製一大堆神話

1:為了不讓素質遠高於國民黨的台灣人參政,國民黨就製造了日本人不準台灣人受高等教育尤其是法政教育所以不能參政的鬼話,事實真相是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台灣人都在228中被國民黨屠殺殆盡

2:日本在台灣搞工業日本農業台灣,所以台灣在日本時代非常落後,是國民黨創造了經濟奇蹟


我們就來看事實真相:

1:工業化再二次大戰前一個指標就是鐵路,當年的台灣是在和德國英國比的
以每百平方公里鐵路里數,台灣僅次於英國德國在世界高居第三.當時的滿周國只有台灣的1/15

五十年的歷史分野,使台海兩邊的經濟水準產生巨大的差異。例如,1943年台灣每人每年的鐵路客運量為253公里,但中國大陸一直到1986年才達到240公里;1941年台灣每千人平均擁有5部電話,中國大陸一直到1983年才達到這個標準。

    又據1939年東京「三省堂」出版的《列國國勢要覽》載,迄1938年止,台灣的鐵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為中國大陸的46倍,每萬人為中國大陸的16倍。(參見表 6)

台灣的鐵路長度是3400公里,中國才1萬公里,換句話說

小小一個台灣的鐵路長度居然是中國的1/3!!!

                  

                          表6   1939年的鐵路總長及密度比較

                          
國家地區     鐵路總長  百平方公里平均 每萬人  平  均

                   萬公里      公里   公里 萬公里   公里   公里
美    國  41.02 5.2 32.4 英    國 3.26 13.4 7.0
蘇    聯  8.26 0.4 4.9 日    本 2.35 6.1 3.4
印    度 6.91 1.5 2.0 朝鮮半島 0.47 2.1 2.2
加 拿 大 6.80 0.7 62.8 台    灣 0.34 9.3 6.4
德    國 5.84 12.4 8.8 中    國 1.06 0.1 0.2
法    國 4.39 8.0 10.5 「滿洲國」 0.70 0.6 2.1

說明:1. 鐵路總長包括產業鐵路。

     2. 當時的印度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四國。

     3. 當時的德國包括今德國及併入立陶宛、波蘭的東普魯士、西里西亞。

4.「滿洲國」指中國東三省。若加上東三省後,中國的鐵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為0.2公里,

     每萬人為0.4公里。

等國民黨謊言被拆吹,發現台灣在日本時代就一大堆工廠,就開始貶低這些工廠,說它們是小工寮,
我们 就來看看這些小工寮到底有多大:

這是日本時代的海軍第六 燃料廠,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煉油廠,佔地超過300甲!!

1948年中國接受日本設備後整個中國煉油量為每日原油23,500 桶
其中台灣的高雄煉油廠就佔15000桶/日!!

換句話說小小一個台灣的煉油量相當於當時整個中國的2倍!!!!

這個日本時代的海軍第六 燃料廠後來被國民黨接收變成中國石油公司,
這個也是中國現在中國石油公司的前身,也是整個中國石油工業的源頭

-------------------------------
在中國石油公司積極建設石油煉製事業的政策下,戰後中國的油品煉製達到前
所未有的最大產能,總計至1948 年年底中國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高雄煉油廠、
東北煉油廠三個生產單位的油品煉製產能,每日達到原油23,500 桶的煉製量,並
且以高雄煉油廠為當時中國境內煉製量最大的煉油廠(詳見表4-10)。

表4-10 1948 年中國石油公司主要油品煉製設備與產能表
生產單位名稱煉油裝置名稱產能(原油桶/每日)
蒸餾裂煉2,000
甘青分公司甑狀煉爐2,000
新蒸餾廠1,500
第一蒸餾設備7,500
高雄煉油廠第二蒸餾設備7,500
第二裂煉設備(增加汽油產量) 4500
東北煉油廠常壓蒸餾設備3,000
合計23,500

日本鋁株式會社高雄工場是台鋁前身,成立於1936年,是當時高雄規模最大的工廠,顛峰時期總員工人數近4000人,最高年產量曾達鋁錠12000噸,當時全廠所用電力為六萬千瓦,相當於全台灣發電量的三分之一。該廠所生產鋁錠曾用於軍用機骨架,至1945年3月因美軍轟炸而停工,在1946年6月1日為國府接收,而於1946年7月開始重建,1947年11月底恢復開工。

台灣地區造船工業的沿革,應追溯至民國廿六年(昭和
十二年),日人在基隆和平島建築二萬五千噸船塢一座,並
由三菱重業株式會社投資成立「台灣船渠株式會社」並興建
工廠,從事艦艇之修理工作;又於民國卅年(昭和十六年)
續建一萬五千噸船塢一座

當年台灣的造船能力超過整個中國,台灣後來的修船業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的,都是台灣人在主管
因為國民黨根本不會造船,根本沒有造船的人才--

============================================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素芬博士
近代中國石油工業發展之研究(1932-1949)

文章提交者:DAIMOS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1940年,台湾平均寿命男41岁,女45岁
1936年,日本本土寿命男47岁,女50岁
1942年,中国平均寿命男34岁,女38岁
1937年,台人年均所得115美元(2nd of Asia),日本191元(1st of Asia),
铁路客运量,
1943年台湾 253每人公里
1986年中国 240 每人公里
每千人拥有电话数
1941年 台湾:5台
1983年 中国:5台
学龄儿童就学率
1943年台湾71.3%
1963年中国 71%左右
平均用电量
1943年181.5度
1973年 约180度

Some comments of Chinese on taiwan right after the WWII

战后,中国记者江慕云访台,着「为台湾说话」一书,
「从祖国来的接收大员,视察大员,旅行观光的人,还有一班心术极坏的淘金者,几乎没有一个不称道台湾好,台湾富庶,建设好,气候好,一片和平空气…有人说,假如这50年,不是日本人在经营的50年,而是我们自己经营的50年,恐怕基隆还没有成为现代化的港市吧。这可以作为感慨,亦可作为讽刺。」

1947年2/10,天津大公报:
「直到现在,台湾比较还是一片干净土,我们应该珍贵它,爱护它。说来惭愧,这片干净土之所以为干净土,还是日本50年统治的遗产。…台湾人民智识高,习惯好,知道爱国,也知道与贪污斗争,人人有生活技能,又不求奢侈享受。这样纯仆而有朝气的善良国民,正是中国民族的新血液与新希望。…由内地大陆到台湾去的人,都会感到清新、恬静而舒适…大工厂以千记,工业规模在全国各地首屈一指。」…全中国最进步的是台湾省,第二进步的是东北。

二二八事件后,上海「新中华」半月刊…
「就台湾大学的设备而言,就是内地任何大学所不敢望其项背的,一般人的文卮水准,也比内地的高多了。文盲极少,女仆闲来无事,都爱看科学小说。」三轮车夫看报纸也成为新闻。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