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已出现"米德冲突"

本周一公布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6%。7月份的CPI指数创下1997年2月以来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涨幅达到15.4%,鲜菜价格同比上涨了18.7%,此前6月涨幅仅为4.8%,而鲜蛋价格的涨幅也高达37.9%。 

    英国金融时报今日载文称,新一轮宏观紧缩似乎正在中国一触即发。

    加息?再提法定准备金率?土地政策?行政手段?或兼而有之?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是,按照目前的趋势,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无论中国出台怎样的紧缩政策,中国的通胀压力或许可能暂时低头。可是,如果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不能根本扭转,通胀的幽灵随时可能再次抬头,就象现在CPI指数的压力再次简单地重复2004年的情形一样。

    中国已进入标准的“米德冲突”。美国经济学家米德提出的这个概念旨在说明:一国如果要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则必须同时使用支出调整和支出转换政策。单独强调任何一种政策,将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换句话说,在中国,通货膨胀和贸易顺差就象跷跷板的两头,按下任何一头,另一头都将高高跷起。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一旦中国为了抑制通胀,在国内实行紧缩政策,最后将是国内需求减少,更多的产品在目前的开放经济中到境外寻找出路,接踵而至的又是贸易顺差迭高不下。

    相反,如果中国要减少正在高位运行的贸易顺差,就必须在国内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目前国内的消费和投资,而这种经济政策的后果将对目前的中国通胀压力雪上加霜,而其它许多针对贸易顺差的政策,在它们改变国内需求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为避免米德冲突,就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相互独立且有效的政策工具,即满足所谓的丁伯根法则(Tinbergen’s Rule)。但是“丁伯根法则”看上去在中国已经碰壁。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药方仍未使高烧不退的中国经济回春。

    当然,目前中国的通胀压力仍是虚热,仍未形成实质性通胀,或是结构型通胀。通胀压力主要为食品价格推动的结构性通胀,核心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仍在低位运行。

    但是,从趋势看,全面通胀正在中国蠢蠢欲动,从衡量投资品和消费品的GDP缩减指数来看,上半年高4.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而中国的服务价格也在趁热打铁,与此同时,土地、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也在全面上扬。

    相反,中国的贸易顺差却未见减速,继六月份中国外贸顺差创下历史新高后,七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仍在历史次高位运行,高达243.6亿美元。

    或许,中国的这种经济政策冲突,可通过国际经济政策合作来解决。但是目前“中国威胁论”仍在全球流行,中国所需要的高科技产品都只是珍贵的“鱼饵”,不是万不得已西方绝不会允许中国进口。而中低端的消费品,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车间中应有尽有。

    更重要的是,作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核心的美国,即使任由美元在风雨中飘摇,即使它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都在历史高位,也绝不收缩国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对中国来说,与其在贸易顺差和通货膨胀两害中挣扎,不如两者择其轻,实行适度通胀,但前提是,改变目前倾向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分配方式,大幅提高居民收入,使其高于通胀涨幅,从而彻底改变中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include/setPage.js">[script]null[/script]</script>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像是国内的金融博士写的,来两个自己也搞不太清楚的外国名词唬唬人,引向一个讨好当道的结论。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对中国来说,与其在贸易顺差和通货膨胀两害中挣扎,不如两者择其轻,实行适度通胀,但前提是,改变目前倾向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分配方式,大幅提高居民收入,使其高于通胀涨幅,从而彻底改变中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

============================

为通涨张目,当然要裹点砂糖在外头,要不然岂不被百姓骂?可通涨就是发钞引起涨价,希望发钞比涨价快怕不容易实现,而通涨中政府主导的分配模式只会增强,不会改变----------好比通涨了,政府发点钱,一定是退休职工加得少,公务员加得多,体制外的没得加,会改变吗?至于说靠通涨改变中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彻底,就不知道他哪里来的思路了。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中国已进入标准的“米德冲突”。美国经济学家米德提出的这个概念旨在说明:一国如果要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则必须同时使用支出调整和支出转换政策。单独强调任何一种政策,将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换句话说,在中国,通货膨胀和贸易顺差就象跷跷板的两头,按下任何一头,另一头都将高高跷起。

=================================

一篇文章中唬人的两个外国词,一个叫米德冲突,一个叫丁伯根法则,可惜两个都没用对。

本段是全文支柱,旨在说明通货膨胀和贸易顺差就象跷跷板的两头,按下任何一头,另一头都将高高跷起,而这是世界公论,有米德为证。但查一查,发现不对了,米德在《国际收支》中提到这个情况有一个前提:在固定汇率下!这才可以理解,因为汇率不变,贸易顺差等于一个国家东西卖得比别国便宜,除了通涨涨到与别国一样,没法减少顺差。文中掠过这前提不提,不是无知就是居心险恶。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为避免米德冲突,就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相互独立且有效的政策工具,即满足所谓的丁伯根法则(Tinbergen’s Rule)。但是“丁伯根法则”看上去在中国已经碰壁。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药方仍未使高烧不退的中国经济回春。

--------------------

这段也是不知所云。Tinbergen’s Rule是说为解决一个目标至少要一个财政政策,要解决通胀与贸易顺差这两个目标至少要两个政策。什么叫丁伯根法则在中国碰壁?难道我们用了不到两个政策就解决了问题?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金丝解释得好,经济这个东西很难用数学完全定量分析透彻,容易忽悠。

参加交流
在通胀和升值之间,显然通胀对银行消除坏账隐患有利。钞票多发一倍,坏账就等于少了一半。
风吹掉了我的帽子,太阳却照样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