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史上最牛的译者

史上最牛的译者


王晓渔
2007-09-10 14:02:19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虽然已有于晓和陈维纲、黄晓京和彭强两种译本,见到康乐、简惠美的译本,还是要收下。对于我这种仅仅精通中文的读者来说,对照不同的译本,可以尽量接近原著,正所谓“兼听则明”。但是,有些译本不属于“兼听”的范畴。最近见到一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群言出版社,2007年),从封面到内页,怎么也找不到译者的名字,只是在后记中按照惯例写着“恳切希望各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落款“译者于清华大学”。难道译者姓“译”名“者”?来回翻了几遍,我终于在“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上看到译者的名字:龙婧。

  在网上搜索这位译者的信息,没想到蹦出来一份民事判决书,认定哈尔滨出版社的《林徽因画传》构成对他人作品的剽窃,被告之一就是龙婧。一边翻译马克斯·韦伯,一边撰写关于林徽因的著作,称得上兴趣广泛了。她还有更为广泛的兴趣。接着搜索下去,署名龙婧翻译或者编译的著作还有:《让心灵透透气》(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让灵魂躲躲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让感觉跟着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给上帝放个假》(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洛克菲勒信札》(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小王子:中英文完全对照图文珍藏版》(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培根论人生》(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爱默生论成功》(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蒙田论生活》(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火狐狸》(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大管理:创造伟大公司的学问》(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西点法则——从成功到卓越的22条军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善待生活:追随幸福的N个人生哲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善待命运:获得成功的N个人生哲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善待人生:经营快乐的N个人生哲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赢: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我们缺什么——尼采的人生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上帝的救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上帝的指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人的脸谱:第三只眼睛看中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穿条纹衣服的男孩》(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以上仅是不完全统计,如果这些龙婧们是同一个人的话,4年(主要集中在2004、2007两年)至少出版23本译作,外加一本有剽窃之嫌的专著,实在称得上史上最牛的译者,甚至用不着加“之一”。“最牛”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种类上,这位译者应该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理想译者。当初见到多达26部的“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译者署名都是李斯等,我曾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才幡然醒悟,自己少见多怪。李斯虽然也同时翻译多个语种的著作,但毕竟集中在文学领域,而且还谦虚地在署名后面加上“等”。从民事判决书上可以知道,龙婧小姐出生于1979年,后生可畏。

  来源:南方都市报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最近见到一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群言出版社,2007年)”——既然是“一种”,说明译法不同于别种,那么,究竟译得怎样?龙婧是一人还是一群?所译者是译著还是拼凑?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买翻译书,对来路不正的出版社,一定得警惕。
在以往,翻译家之别,在于合格与优秀,合格是底线。在今天,翻译者之别,在于合格与扯烂污,合格是峰值,扯烂污是常态,至于优秀,则归诸例外。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7-12-1 10:20 发表
买翻译书,对来路不正的出版社,一定得警惕。
在以往,翻译家之别,在于合格与优秀,合格是底线。在今天,翻译者之别,在于合格与扯烂污,合格是峰值,扯烂污是常态,至于优秀,则归诸例外。
逛书店看到一本关于胡适的书,拿起来一看,是某大学一个年轻系主任写的。我敢说也是属于拆烂污的。

现在是高等教育大跃进年代,可怜胡适也被拿来大炼钢铁。炼出来的钢,估计也就是铁厂村出来的水平。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这些都是书商组织的枪手草台班子搞的吧,不会真是一个人的。

一般是到高校拉一些穷硕士博士,每人一本书,给一个人家已经翻译好的本子,规定每页只需要改动几个字即可,然后拿钱走路。书商买到书号,胡乱弄个笔名应付,印刷出版。出了问题,书商早就逃走了,出版社对付抗上。书商另起炉灶,换个出版社再干。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不仅是翻译,现在好多炒作的80后作家、马上要出来的90后作家,有不少也是这样的流水线操作。

书商想一个主题,由小作者写几段,然后由草台班(一般比较固定)接龙式编写,同时配图装帧,策划炒作,顺利推出,那个小作者得名,书商得利,枪手得工资,出版社得分成,文宣部门得“繁荣”,各得其所。

只是读者花钱得垃圾。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嘿嘿,还是我正统了点,大凡不是大出版社的译著基本不买,所以上当不多,除非现在大出版社也被污染了,那我就没办法了。

补充一下

恶劣!他不是一个人,他背后有一群人!

作者:任志茜 文章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9 10:08:38  

龙婧:翻译狂人和抄袭者
青年学者王晓渔偶然发现自己购买的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群言出版社2007年出版),除了在后记中照惯例写有译者“恳切希望各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的字样,却怎么也找不到译者的名字。从封面到内页,四下翻看,终于在“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上发现了译者的名字:龙婧。
译者译书不易,目前出版界对署名权的保护亦深入人心,但这位龙婧为何要躲躲藏藏?他一下来了好奇,在网上搜索,却发现这位龙婧是位翻译出版了20多本图书的“牛”译者。
记者在当当网搜索,搜索到龙婧署名翻译和编写的26本图书。这些图书涉及领域广泛,从童书、文史、励志、哲学到商业,无论是学术图书还是畅销类图书,无所不包,且出版图书主要集中在2004年到2007年间。
这些图书有:《穿条纹衣服的男孩》(?眼爱尔兰?演伯恩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译本)》(?眼德?演韦伯著 群言出版社 2007年4月出版),《我们缺什么——尼采的人生哲学》(?眼德?演尼采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赢: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穴白金版?雪》(?眼英?演斯迈尔斯著 2006年10月出版),《上帝的指纹》(?眼英?演弗里曼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中国人的脸谱?押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眼美?演史密斯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火狐狸》(?眼法?演季诺夫人著 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上帝的救赎》(?眼美?演凡迪恩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3月出版),《让心灵透透气(读者文摘精萃版)》、《让感觉跟着跑(读者文摘精萃版)》、《给上帝放个假(读者文摘精萃版)》、《让灵魂躲躲雨(读者文摘精萃版)》(?眼美?演沃特曼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善待生活:追随幸福的N个人生哲理》、《善待人生:经营快乐的N个人生哲理》(?眼法?演蒙田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西点法则——从成功到卓越的22条军规(第二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洛克菲勒信札》(?眼美?演洛克菲勒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善待命运:获得成功的N个人生哲理》(?眼爱?演爱默生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小王子?穴中英文完全对照图文珍藏版?雪》(?眼法?演圣·德克旭贝里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雪,《让心灵透透气?押心灵咖啡》(?眼美?演沃特曼等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爱默生论成功》(?眼美?演爱默生著 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眼美?演凯勒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蒙田论生活》(?眼法?演蒙田著 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即便是这些网络搜索所得的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这位龙婧长袖善舞,且精力充沛,一年以平均6本译作的速度出版,不由得让人啧啧称奇。
在搜索中发现,除了她署名的众多图书,还有份2005年的民事判决书。在这份判决书中,她成了被告。她署名的《林徽因画传》被认定剽窃他人作品。在原告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学勇的举证中,认为龙婧著《林徽因画传》多处抄袭自己所著《浅酌书海》。
在这位教授的举证中,龙婧著《林徽因画传》对林徽因的六篇短篇小说所作的评论,几乎全部照抄了《浅酌书海》中《京派的灵魂》一文对此所作的评论;在该书第十五节“高山流水叹知音”中,龙婧对林徽因的为人所作的评论,又大段照抄了《浅酌书海》中《林徽因与李健吾》一文的评论。除此之外,该教授发现,龙婧不仅抄袭他的作品,还有多处剽窃林杉著《林徽因传》,田时雨著《美丽与哀愁》,费慰梅著、成寒译《中国建筑之魂》,并提供了相关复印件证据。

龙婧和李斯背后的人们
记者向哈尔滨出版社寻找龙婧,被告知因出书时间较早,当时的图书负责人已经离开出版社,原书责编和龙婧都不太好查。记者从已公布的判决书中获知,龙婧出生于1979年,登记的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法学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告诉记者,去年10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和多本译著署名“龙婧”的做法如出一辙。市场上这类图书多由翻译团队翻译而成。出版公司委托翻译公司或个人翻译,而译者也会放弃署名权。这种做法,对于靠稿费收入且一次性买断稿费的译者来说,往往能得到较高的价格。甚至有的文化公司会聘请大学生照其他出版社的译本对比修改,在不同中文版本的基础上加工而成。这种拼贴而成的译本质量,可想而知。
去年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包括英、德、法等多国语言的26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而译者署名为“李斯等译”。该文集一出,就曾被指剽窃,中国译协名誉会长李景端曾呼吁相关部门联名起诉这种不良的出版行为。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译者表示,一般而言,译者还是很看重自己的翻译作品的,尤其对署名权极为看重;如果出现此类情况,除非是对翻译的作品没有下功夫,只为赚钱而译。
译者肖毛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他曾在2004年翻译了小书房丛书中的《彼得金一家》,但在2006年图书出版后,却发现译者名字在封面上变成了“奇异堡童书”,而在扉页和版权页上,他的名字和“奇异堡童书”成为并列译者。这套丛书共有6本,所有译者均此类待遇。记者问到他是否主动放弃了署名权,他惊讶地回答说根本没有想过。因为此事,他还曾找过责任编辑,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如果署名是出版公司,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公司员工在工作时间做的翻译工作;二是请人翻译,但约定译者放弃署名权。如果不是上述两种情况,这就是出版方对译者权益的侵犯。

快餐式生产让译界沦陷
    国内近年出版的译作水平普遍下降,遭人诟病,而出版速度大大加快。人们往往将其归因于稿费过低和学术界对翻译的不重视。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赵武平一直以来在做世界经典书系的重译策划和编辑工作。他告诉记者,他认为,一本优秀的译作应该具有三大要素:好作者、好版本、有资格的译者。他们在挑选译者时非常严格,并不是某个读者对某个作家或某本图书非常感兴趣就可以担当翻译重任,译者还需要有相应的学术素养。
    但在有的出版商看来,为了谋取短期效益,即使没有条件进行翻译出版,也要创造条件或降低出版标准大包大揽,大量制造了众多的龙婧们和越来越让人倒胃口的译作。
    “信、达、雅”一直是翻译的三大目标,翻译要力求准确和文采,这是老一辈翻译家追求的目标。而在当下,国内大部分畅销书乃至学术著作的翻译已进入此类“快餐式”生产,甚至在1980年代被认为是一种荣誉和学问的翻译事业变成了急于赚钱的职业,应该是具有专业背景的责任编辑变成了只会订正错字的编辑,应该是治业严谨的译者变成了团队作业的临时搭档,中国翻译困境难解。
《让心灵透透气(读者文摘精萃版)》、《让感觉跟着跑(读者文摘精萃版)》、《给上帝放个假(读者文摘精萃版)》、《让灵魂躲躲雨(读者文摘精萃版)》
凡是写着“读者文摘精粹版”的,肯定都是盗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