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天涯读书』 2007年十大烂书榜

『天涯读书』 2007年十大烂书榜



作者: 天涯读书   提交日期:2008-1-6 17:45:19

2007 年度烂书榜提名名单
  
  文学类
  《驻京办主任》王晓方著作家出版社 2007年1月
  《女心理师》毕淑敏著重庆出版社 2007年4月
  《悲伤逆流成河》郭敬明著 2007年5月
  《光荣日(第一季)》韩寒著 21世纪出版社 2007年6月
  《恍若情人》洪峰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6月
  《惜春纪》安意如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6月
  《锄奸》 石钟山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年7月
  《婚姻诊所》柯云路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年7月
  《山楂树之恋》艾米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8月
  《鲜花手术》毕淑敏著明天出版社 2007年09月
  《我的千岁寒》王朔著作家出版社 2007年3月
  《致女儿书》王朔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09月
  《高兴》贾平凹著作家出版社 2007年9月
  《素年锦时》安妮宝贝著 作家出版社 2007年9月
  
  非文学类
  《虹猫蓝兔七侠传》系列苏真主编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年——2007年
  刘太医谈养生系列刘弘章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年——2007年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孙立群著中华书局 2007年4月
  《明朝那些事儿(四)》当年明月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9月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檀作文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年7月
  《巴黎文学地图》BY工作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生活的勇气》孔庆东著长安出版社 2007年10月
  《退步集续编》陈丹青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
  《成都方式》易中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于丹<论语>心得》(典藏本)于丹著 2007年2月
  《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年2月
  《庄子諵譁》南怀瑾讲述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6月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马瑞芳著作家出版社 2007年8月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11月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季羡林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年12月
  《公司进化论》 [美] 杰弗里A.摩尔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5月
  《货币战争》宋鸿兵编著中信出版社 2007年6月
  《牛市一万点》温元凯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9月
  《人间重晚晴——杨振宁翁帆访谈录》潘国驹等编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墨迹》曾子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2月
  《桑迪·韦尔自传》 [美]韦尔 克劳斯哈尔 中信出版社 2007年6月
  《我是谁》胡一虎著中信出版社 2007年12月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孙燕君江苏文艺出版社
  
  翻译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译本)》 [德]韦伯 著,龙婧 译 群言出版社 2007年4月
  《生活有意义吗》[英]约翰·科廷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
  
  恶劣炒作、包装类
  《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夏世清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不能说的秘密》(原名《再见,苏菲斯》) 郭妮 著 燕山出版社 2007年12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提名委员会成员
  
  王晓渔(文化批评家)、曹保印(学者,媒体评论员)、张远山(学者,著有《庄子奥义》)、陈希我(作家)、杨小洲 (书评人)、梁捷(书评人)、殷明(书评人)、云也退(翻译工作者,书评人)、阿乙(书评人,《体育画报》编辑)、朱晓剑(《天涯读书周刊》主编)、吴又 (作家,读客图书公司总编辑)、涂涂(和讯网读书频道主编)、阳继波(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熊远帆(青年作家)、萧三郎(《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潘采夫(《新京报》书评人)、雷天遥(《长江商报》编委)、柳已青(《半岛都市报》书评人)、朝北(《南方都市报》书评人)、李蔷(《时代信报》编辑)、徐讯(《武汉晨报》文化记者)、师永刚(《凤凰周刊》主编)、许嘉俊(《新华书摘》总编辑)、呙中校(《亚洲周刊》编辑)、小贝(《三联生活周刊》书评人)、王尔德(《21世纪商业评论》编辑)、施雨华(《南方人物周刊》编辑)、衣薇(《新民周刊》记者)
  
  以上是28位提名委员,均来自大众媒体的书评人。
  
  不少所选择的书甚至有惊人的销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但“盲从的群众是可怕的”。
  
  王朔的《致女儿书》乃至《我的千岁寒》,将其列入最有争议的文本似乎更合适。而贾平凹的《高兴》,老贾的认真与苦心其实在今日之文坛还颇为难得。
  
  至于陈丹青的《退步集续编》,有提名者坚持认为干货太少,50页就够了,行文也不流畅,尽管王晓渔坚决反对将其看成烂书,可陈丹青的书固然值得一读,但也没必要因此把对他的批评遮蔽。特意说明的是,“十大烂书”的数目,仅仅是凑巧而已。
  
   (最后名单根据王晓渔、涂涂、小古三人讨论结果形成,入选理由还综合了曹保印、阿乙、柳已青、呙中校、朝北、徐讯、施雨华等人的意见。)
2007年十大烂书榜  
  
  1,《货币战争》宋鸿兵编著 中信出版社 2007年6月
  
  入选理由:与《中国人可以说不》类似,以诡辩的逻辑和阴谋论的思路导出耸人听闻的结论,凭子虚乌有的煽动获得数十万的销量。
  
  2,《悲伤逆流成河》
  
  入选理由:所谓悲伤,不过小儿科的屑小情绪放大;所谓对边缘人群的关怀,不过是失败的自我形象挽救。
  
  3,刘太医谈养生系列刘弘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入选理由:2007年12月6日,天津市塘沽区卫生局与药品监督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刘太医”系列的作者刘弘章的案子已经移交给公安局,两年间大卖的“神医”与海峡对岸的“红薯博士”太有缘了。
  
  4,《光荣日(第一季)》韩寒 21世纪出版社 2007年6月
  
  入选理由:为“破”而破的非小说。韩同学还在青春期,还在搞发育,而且这回的重点只在下半身,至于对下半身的上半身思考,则还是初级阶段。
  
  5,《恍若情人》洪峰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6月
  
  入选理由:一个日薄西山的伪文人苍白无力的意淫,且对时代有侮辱性的描写。
  
  6,《驻京办主任》王晓方著作家出版社
  
  入选理由:一个模式化的、主旋律的、“政治正确”的市级官员腐败层面的侧面照而已。至于驻京办本身,“跑步进钱”等关键部位总是语焉不详,一本劣质的官场小说在畅销。
  
  7,《成都方式》易中天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入选理由:官员出现多,群众出现少。官员讲的多,自己分析少。定性分析多,数据分析少。基本概念多,深入分析少。成绩讲的多,问题分析少。
  
  8,《于丹<庄子>心得》于丹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年2月
  
  入选理由:不管《论语》还是《庄子》,在她那里都成了“真”、“善”、“忍”三个字。庄子的逍遥游,被理解为超越名利的淡泊心态。原来庄子在数千年前就在熬制心灵鸡汤——这不是于丹眼中的庄子,恐怕只是于丹眼中的于丹。
  
  9,《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夏世清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入选理由:年度最烂包装。封面上很多人只看到“色戒”,却忽略了下面那一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字,还把封皮封上不让人看里面,比买到坏书还让人恼火,这样的被骗如同被动挨打。作者署名也有误导为“夏志清”之嫌,内容粗糙不堪。
  
  1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译本)》 [德]韦伯 著,龙婧 译 群言出版社 2007年4月
  
  入选理由:年度最烂翻译。龙婧显然是个枪手,主要为陕西师大、民主与建设、哈尔滨扛枪。有些励志垃圾无所谓,但非要惹尼采、蒙田、韦伯、爱默生,以讹传讹,不能原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07十大烂书榜出炉 读者不屑质疑
  
  李谷
  
  前不久,湖南《晨报周刊》邀请了28位专家评委,评出了一个另类排行榜——“2007年十大烂书”。在这“十部烂书”中,易中天、于丹、韩寒、郭敬明等知名作家的大作不幸上榜,特别是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居然排名第二大“烂书”,而第一大“烂书”则被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摘得。
  
  在“2007年十大烂书”的评选中,去年的畅销书籍几乎被一网打尽。排名榜首的是财经类图书《货币战争》,这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去年获得了数十万册的销售成绩,但榜单的制作者给出的评语却是:“以诡辩的逻辑和阴谋论的思路导出耸人听闻的结论,凭借着子虚乌有的煽动获得数十万册的销量。”“80后”两位代表人物郭敬明和韩寒也双双中标。前者2007年度的力作《悲伤逆流成河》,在该榜上排名第二,被认为不过是“小儿科的宵小情绪放大”和“失败自我形象的挽救”。而后者写的《光荣日》排名第四,入围的理由居然是为“破”而破的非小说。
  
  在“十大烂书”的作者中,最有名的是两位学术文化名人易中天和于丹。易中天的《成都方式》排名第七,被批深入分析太少,光讲成绩不讲问题。而于丹的《于丹<庄子>心得》入围第八位,评委对此书的评语很刻薄,“庄子的《逍遥游》,被理解为超越名利的淡泊心态。原来庄子在数千年前就在熬制心灵鸡汤——这不是于丹眼中的庄子,恐怕只是于丹眼中的于丹。”
  
  而搭着电影《色,戒》顺风车的《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则不幸排名第九并被评为年度最烂包装。评委气愤地写道:“很多人只看到了封面上的《色,戒》,却忽略了下面那一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字,还把封皮封上不让人看里面,比买到坏书还让人恼火,这样的被骗如同被动挨打。”
  
  评委称摸着良心讲真话
  
  此次榜单评选的主办方湖南《晨报周刊》,去年也曾评选出2006年度“十大烂书”,今年主办方更是大张旗鼓,邀请了28位评委,其中有作家、书评家,也有媒体编辑、记者,该周刊共列出“烂书”候选书目41个,最终十部“脱颖而出”。据悉,“十大烂书”的最后名单是根据文化批评家王晓渔、和讯网读书频道主编涂涂以及小古三人讨论结果形成。在榜单上,评委的宣言是这样的:“所谓批评,不过是摸着良心讲真话。我们并非畅销书的敌人,也不是一群红眼病患者。但我们深知——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我们只不过自认还是读书人,读书人要讲真话而已。今天,我们做出这个榜单,试图勾勒2007这一年,在阅读中带给我们坏心情的那些发霉的葵花子或者酸糖果,我们也知道这次选出的书大多有不小甚至惊人的销量。但依然坚持,虽然我们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我们也明白盲从的群众是可怕的”。
  
  不少读者不屑这个榜
  
  虽说评委们表态是“摸着良心讲真话”,但很多读者还是不明白,怎么不少媒体此前争相报道的“宠书”刚过了年就掉价了。有读者表示:“看过于丹的《于丹<庄子>心得》,觉得写得很不错,不但分析到位,也通俗易懂,我就搞不明白了,这本书到底‘烂’在哪里?难道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火眼金睛’?作家写书就是要给人看的,老百姓就是想看些通俗的,老是搞得很专业,谁还看啊?感觉评委就是太拿学术说事,有点古板!”相对于于丹的读者来说,郭敬明和韩寒的粉丝脾气有点火爆,不少人怒斥评委只是为了博出位,搞些无聊的榜单,借别人炒作自己。更有粉丝直言,要合力抵制该榜单,还扬言要通过法律武器给偶像正名。
"十大烂书排行榜"背后的娱乐化
  
  国内某报日前发布"2007年十大烂书榜",结果包括于丹、易中天、韩寒、郭敬明等人在内的一批名作者纷纷入围,而《货币战争》则排名榜首,成为第一烂书。据榜单的制作方介绍,本榜是王晓渔、陈希我、云也退、阿乙、朱晓剑等28名提名委员从获提名的40多本书中筛选出来的,这28名评委主要由书评人、媒体编辑记者、学者
  
  等组成。(《重庆晨报》1月5日)
  
  一本书,总是有喜欢和厌恶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既然28名好事者作为委员,从众多书籍中挑选出"2007年十大烂书榜",充其量也只能作为一种阅读的参考。弄不好反倒为"烂书"作了一次免费宣传的机会,让这些在2007年故去的"烂书",继续在2008年加印再火一把。或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批知识分子在争夺话语权,在向读者出售一种自己的精神快慰,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心态。
  
  "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喝",《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喜欢用柯勒律治这句话,形容信息过剩时代人们的处境,对应到书界,就是"无书可读"。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神经在连续刺激中日渐麻痹。于是,一些"为"破"而破的非小说(该评委会对韩寒《光荣日(第一季)》的一句入选理由)"、"一个日薄西山的伪文人苍白无力的意淫(该评委会对洪峰《恍若情人》的一句入选理由)"等"烂书",才能在波澜壮阔的2007年脱颖而出,既能在读者手上换来畅销书的收益,又能在"烂书榜"上名垂青史。如此名利双收的好事,让于丹、易中天等人赚到了,也就难怪他们不管"烂书榜"的评委们的意淫而偷笑了。或许那些评委是带着正义感,为读者们矫正阅读的误区,指引书虫们奔向"好书"的方向,但在笔者看来,2007年,却找不到几本好书的痕迹。
  
  可以说,在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的时代,目力所及的一切事物都带有邀宠的嫌疑。从于丹、易中天等人成为媒体在这个娱乐黄金时代邀宠的工具时开始,所有的畅销书都埋没于炒作的海洋之中,这似乎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宿命,一种"娱乐至上"的符号。每一本畅销书和它的作者、读者,以及其他相关人等,都深深浅浅地成为注意力经济的门徒。在这个空前的娱乐盛世,想跳出娱乐之外,确实是一种奢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大烂书排行榜。"对的,这句话切中了这个娱乐化时代的要害。甚至每一个人心里还不只是有这些"烂书",以每年汪洋大海般的图书出版量,别说评十本烂书,就是评万本烂书,估计也能评出来。但我们又总是喜欢争论,而一争论就走入极端,恨不得用口水淹死不同意见者。有句很俗的话,"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十几个亿的华人,对"十大烂书"有不同解读也是应该的。那么,不管怎么说,在笔者看来,能够在经济繁荣下的集体阅读贫困和精神空虚中,有这么几本"烂书"留存下来,已经是一件难得的事情了。(叶扩)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烂书还是好书,从销售的一面来看,几乎什么也看不到。偏激的西方学者甚至认为,一本书只要达到一定的畅销量,那就比什么都雄辩地证明了它是本烂书。他们这么说的潜台词,其实就是这句话:读者的眼睛是黑暗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此中有例外。
唯一有把握的是,一本只能畅销一时的书,必定是本烂书。所以,对于真正的读书人而非时髦的读书人来说,牢记毛姆的教训是明智的:别急着读畅销书,要读也得三年之后。
还好,俺一本“烂书”都没看过。
一本"烂"书未读,倒是送了别人一本《恍若情人》

"烂书榜"给"畅销书"挑刺

"烂书榜"给"畅销书"挑刺  
2008年01月07日 09:27:30  来源:青年报  



    当下畅销书排行榜泛滥,为新书说好话也蔚然成风,然而一批文学批评家却偏要与人过不去。前日,一份“2007年十大烂书排行榜”出炉,郭敬明、易中天、于丹等大红大紫的名人均不幸“中弹”。业内人士称,该榜单是一个进步,因为任何健康的文坛都需要有人来“搅局”。

    “烂书榜”
:名人的噩梦

    在这份前所未有的榜单中,被封为“最烂”的是一本名叫《货币战争》的书,这本励志书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作者。紧跟其后的郭敬明,是榜单里头一位有名有姓的写手。这年头,什么排行榜似乎都少不了郭敬明。这回,他的《悲伤逆流成河》不幸因为“所谓悲伤,不过小儿科的宵小情绪放大”而上榜。

    易中天的《成都方式》一出版就争议不断,此次位列榜单第七,评语是“官员出现多,群众出现少”;而位列第八的《于丹〈庄子〉心得》则被认为对经典误读严重,以至于“不是于丹眼中的庄子,恐怕只是于丹眼中的于丹”。 据悉,由28位书界名流组成的这份榜单的评委,经过提名、初选和终选等烦琐的程序,他们最终决定和郭敬明等人过不去。记者发现,“烂书榜”中不乏畅销书,如《悲伤逆流成河》和《于丹〈庄子〉心得》这类超级畅销书的销量都在100万册以上。然而一位评委则向记者表示,以畅销书而论,读者眼睛固然是雪亮的,但盲从的读者是可怕的。

  旁观者:文坛需要批评之声

    究竟什么是“烂”,完全没有一个标准可言,但“烂书榜”却得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认同。尽管认为“烂”字用得不妥当,有商业炒作之嫌,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认为,“烂书榜”至少让人听到了一些久违的批评之声。最近某网站开展的一场“评论家,还是表扬家?”的讨论相当火爆,矛头直指文学评论界好话连篇的风气。

    2007年十大“烂书”排行榜

    1.《货币战争》

    2.《悲伤逆流成河》

    3.刘太医谈养生系列

    4.《光荣日(第一季)》

    5.《恍若情人》

    6.《驻京办主任》

    7.《成都方式》

    8.《于丹<庄子>心得》

    9.《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

    1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译本)》   (郦亮)

07十大烂书榜出炉 读者不屑质疑

07十大烂书榜出炉 读者不屑质疑  
2008年01月07日 09:00:21  来源:现代快报  



    前不久,湖南《晨报周刊》邀请了28位专家评委,评出了一个另类排行榜——“2007年十大烂书”。在这“十部烂书”中,易中天、于丹、韩寒、郭敬明等知名作家的大作不幸上榜,特别是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居然排名第二大“烂书”,而第一大“烂书”则被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摘得。

    在“2007年十大烂书”的
评选中,去年的畅销书籍几乎被一网打尽。排名榜首的是财经类图书《货币战争》,这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去年获得了数十万册的销售成绩,但榜单的制作者给出的评语却是:“以诡辩的逻辑和阴谋论的思路导出耸人听闻的结论,凭借着子虚乌有的煽动获得数十万册的销量。”“80后”两位代表人物郭敬明和韩寒也双双中标。前者2007年度的力作《悲伤逆流成河》,在该榜上排名第二,被认为不过是“小儿科的宵小情绪放大”和“失败自我形象的挽救”。而后者写的《光荣日》排名第四,入围的理由居然是为“破”而破的非小说。

    在“十大烂书”的作者中,最有名的是两位学术文化名人易中天和于丹。易中天的《成都方式》排名第七,被批深入分析太少,光讲成绩不讲问题。而于丹的《于丹<庄子>心得》入围第八位,评委对此书的评语很刻薄,“庄子的《逍遥游》,被理解为超越名利的淡泊心态。原来庄子在数千年前就在熬制心灵鸡汤——这不是于丹眼中的庄子,恐怕只是于丹眼中的于丹。”

    而搭着电影《色,戒》顺风车的《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则不幸排名第九并被评为年度最烂包装。评委气愤地写道:“很多人只看到了封面上的《色,戒》,却忽略了下面那一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字,还把封皮封上不让人看里面,比买到坏书还让人恼火,这样的被骗如同被动挨打。”

    评委称摸着良心讲真话

    此次榜单评选的主办方湖南《晨报周刊》,去年也曾评选出2006年度“十大烂书”,今年主办方更是大张旗鼓,邀请了28位评委,其中有作家、书评家,也有媒体编辑、记者,该周刊共列出“烂书”候选书目41个,最终十部“脱颖而出”。据悉,“十大烂书”的最后名单是根据文化批评家王晓渔、和讯网读书频道主编涂涂以及小古三人讨论结果形成。在榜单上,评委的宣言是这样的:“所谓批评,不过是摸着良心讲真话。我们并非畅销书的敌人,也不是一群红眼病患者。但我们深知——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我们只不过自认还是读书人,读书人要讲真话而已。今天,我们做出这个榜单,试图勾勒2007这一年,在阅读中带给我们坏心情的那些发霉的葵花子或者酸糖果,我们也知道这次选出的书大多有不小甚至惊人的销量。但依然坚持,虽然我们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我们也明白盲从的群众是可怕的”。

  不少读者不屑这个榜

    虽说评委们表态是“摸着良心讲真话”,但很多读者还是不明白,怎么不少媒体此前争相报道的“宠书”刚过了年就掉价了。有读者表示:“看过于丹的《于丹<庄子>心得》,觉得写得很不错,不但分析到位,也通俗易懂,我就搞不明白了,这本书到底‘烂’在哪里?难道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火眼金睛’?作家写书就是要给人看的,老百姓就是想看些通俗的,老是搞得很专业,谁还看啊?感觉评委就是太拿学术说事,有点古板!”相对于于丹的读者来说,郭敬明和韩寒的粉丝脾气有点火爆,不少人怒斥评委只是为了博出位,搞些无聊的榜单,借别人炒作自己。更有粉丝直言,要合力抵制该榜单,还扬言要通过法律武器给偶像正名。 (李谷)
只读过陈丹青的那本。 呵呵。

“别急着读畅销书,要读也得三年之后”记住这句话了。
很少买书看了,基本借图书馆的。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很不幸,从10本“烂书”到41本侯选,我是一本也没读过——如果有例外的话,就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但不是这位龙大师翻译的,三联书店出版,于晓、陈维刚译。

名人出书 很烂很畅销

名人出书 很烂很畅销  
2008年01月16日 16:29:41  来源:春城晚报  




    新闻放一起,效果很戏剧。一条说,湖南某报最近发布“2007年十大烂书榜”,结果于丹、易中天、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书纷纷入围。而另一条说,近日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北京某公司适时发布的图书零售市场综合年报显示,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和于丹的《〈论语〉心得》分别占据“2007年畅销书排行榜”大众类图书虚构
和非虚构类的榜首。套用张殊凡小朋友的话说,现在不少名人写的书,很烂很畅销。

    “2007年十大烂书榜”的榜单制作班底让人信服,有王晓渔、陈希我、云也退在,而且书烂在哪里也有理有据。比如《货币战争》入选“第一烂书”,“颁奖词”是“以诡辩的逻辑和阴谋论的思路导出耸人听闻的结论,凭借着子虚乌有的煽动获得数十万的销量”。但更多的“烂书”出自名人之手,于丹、易中天、韩寒、郭敬明的书就榜上有名。“所谓悲伤,不过小儿科的屑小情绪放大;所谓对边缘人群的关怀,不过是失败的自我形象挽救”——这成为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入选“第二烂书”的理由。于丹的《〈论语〉心得》也遭猛烈批评:在她那里,无论《论语》还是《庄子》都成了“真”、“善”、“忍”3个字。

    但市场就是王道,“烂书”销售就是好。《悲伤逆流成河》、《〈论语〉心得》再怎么“烂”,不也照样畅销吗?如今学者明星化,作家偶像化,学者、作家的受众是读者,偶像、明星对应的是“粉丝”,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发现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粉丝”的行为是盲目的,购买是跟风也是支持。名人出书与明星出绯闻一样,重要的是向外面高调宣布了一个“出”的动作,至于动作狠不狠,漂不漂亮,都不要紧。出版社不能找名不见经传的人出书吧,市场风险大,名人是棵摇钱树,销售不成问题。像易中天这样红得发紫的名人,“名气”已开始被透支地开发利用。

    出名趁早,出书靠赶,现在名人扎堆出书成风,都想捞一把。放一堆图片,写几段文字,包装一下就成了书,宣传几次就有销量。现在大多数书,只是出版标准上的作品,离“开卷有益”很远,离“进步的阶梯”更远。过去10年心血熬成一本书,现在动动键盘,张张嘴巴,拉个写作班底,就可在一年之内出多本。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观点的堆砌,信息的摆放,而无从获得“阅读”的状态,进入中文之美和思维之趣的时光之旅。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都会令无数中国读者汗颜,我们的国民读书率年年下滑:1999年是60.4%,2005年降至48.7%。阅读率下降,是场全球危机,与网络普及、生活节奏有关,也和“好书”的缺失不无联系。“著名”的书有两种:畅销的烂书和伟大的好书,道理都懂,问题是,有多少人稍微有一点耐心去做?(郑永军)
不知外国的情况怎么样,在我们国家,购书的主力往往是青年和青少年。三十岁以后的中国人就很少买书了。这个事实,几乎扭歪了图书界的真相,导致我们所有的畅销书排行榜,实际上只是一张青少年购书排行榜。类似郭敬明等人频频独占鳌头,就是被扭曲的反映。
假如统计数据可以把青少年这一块单独另列,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
大体上评得还算公允。呵呵,入选“烂书”多么不容易。
其实现在每年滚滚而出的学术著作,里面的烂书也是不计其数,可是学术著作不畅销,没有人来评“学术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