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002
- 帖子
- 201
- 精华
- 9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07-1-27
访问个人博客
|
9楼
发表于 2008-1-11 16:17
| 只看该作者
杜拉腔
<情人杜拉斯>,又读了一遍.之前那个海天版的,其实就在床头, 书名叫《我,奴隶和情人》,还有一个副标题:杜拉斯最后一个情人的自述。作者是杨.安德烈亚,杜拉斯生命最后十年唯一的陪伴者和爱人。但这个作家版的装帧真的满对我胃口,洗尽铅华的灰色布纹面.中间嵌着杨.安得列与杜拉的合影.这张照片真有现实意味,杜拉面色端肃,占照片的优势面积.杨怯怯的窝在一角.他们两人在生活中,其实也是完全不对称的从属关系.还是海天版那个名字较直指真实,奴隶与情人,哈哈,还有,真喜欢作家版封面的灰紫色调.让人想起:乌云压顶的大海.长距离漂流来的灰色云团,暴雨中被烧成碳色的天空.呵呵,对了,我的意象来自<80年夏>.那是杨和杜拉初识的岁月.
那时他还是一个哲学系大学生,无意中读到她的书,他给她写了六年的信,几乎每天都写,她从未回复,他继续写,直到有一天她对他说“来“。他走进她的生活,从此陷溺其中,除了数次求生般的出逃,再未离开过她,他成了她的司机、奴隶、情人和伴侣。他们的关系,乍看有点象受虐癖,她本身就是暴力倾向严重的人.她对他出恶言相辱,打他至青紫留痕.他还手无力的善良,其实也是对孤独的极大恐惧.她之所以忍受他的依附和黏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爱,实在就是两个清醒到无法被人安慰的畸零人,彼此之间的陪伴吧.
她吝啬无比,在金钱上,在爱能上,在人际关系上,她买一颗扣子可以跑三次批发市场,能沾便宜时绝不错过,她时时提醒他在衣食上对她的依赖,在人前也对他出言肆意,从不顾及他的颜面.超过忍耐极限时,他就一次一次的从她身边出逃,又一次次折返.因为"没有一个人给我这么多的快乐".
有时,半夜三点,她歇笔休息,顺手把他推醒"我们去看机场的夜灯吧".她永远象十八岁那样,对生活充满孜孜的好奇心.他们笑语不止的往前开,往前开,向她手指的方向疾奔而去.
她死之后,他失踪了好几年,之后他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他要象最初那样,怀着不求回复的心,给她写一封长信,他用她的句式,回忆她的身体,她的暴虐,她的专横,她的霸道。他要像拾木柴一样收集词句,点燃回忆,以便当孤独像漫长的冬天一样袭来时,能用它们取暖。后来这封信出版了,名字就叫:<我,奴隶和情人>。
杨是杜拉创造出来的,她改动了他的名字,改革了他的社交网络(他只能和她说话,除此之外,他姐姐,妈妈,同学,前女友,都不行),改变了他的食谱(他只能吃她爱吃的),改良了他的经济状况(生前,他有她提供的信用卡和住处).以至于他的文字风格.也象是被她彻底浸润了.视角,口吻,语气,甚至词库,意象,这二人都有太多的重叠.
杜拉的八卦我收集了很多.大至她的历届情人小传,小至她每天都不离咖啡和烟.临睡前喝两瓶红葡萄酒,最喜欢吃韭葱土豆汤和越南色拉。最爱繁花满目的灯火和雨前的大海.她花费了很多笔墨描摹它们.最爱读的书是穆齐尔和圣经.我对她的熟悉,应该超过我N年都没见的表妹和老姨.
关于她和杨的故事我早已烂熟于胸,这次复读的震撼,更多的是来自于杨.安得列行文中的杜拉腔,如我们所知,有的人长于吸纳,有的人热中独创,如果一个定势弱的人,接近一个个人风格强劲的人,那么他就有可能被渗透,就象茶叶要是和花混装,就一定会沦为花茶一样,因为吸味敏感的缘故.比如托尔斯泰雅的回忆录,里面柔美的工笔景语,和绿色田园抒情调子,就很象她老爹托尔斯泰的一些段落,还有胡兰成的张腔,就更不用说.但是杨的这个回忆录,里面的杜拉腔,实在是太浓烈了,就象是被杜拉附了魂似的.那种半醉似的梦吃.双视角混合叙事,烂面条似的混沌意识流.
本书中,散发出杜拉腔的部分,都不好。杨到底不是杜拉,就好象王菲化烟熏妆叫酷烈,换成范晓宣那样的娃娃脸也如此为之,必然就是诡异.晚年的杜拉,使用的是圣经体文字,此种文体的特点是短句横行,判断句密集,文字织体紧密,一步三叹,常作掷地有声的惊人之语,用的好,则文字摇曳生姿,珠圆玉润,格律明朗,体香逼人,可是,这种文体用的不好,则是装逼加跳大神。比如杨在此书中的很多篇章.
但是.书中还有一部分文字,是杨无意间从杜拉腔中冒出了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比如本书的第二章,老实的叙事,素色的抒情,落点塌实的用词.感觉就很好.在中国,印象中最早学杜拉腔的是赵玫,那个<我们家族的女人>,喃喃独语般的自述,安妮宝贝就更不用说,但是她很聪明,或者说能力和心力有限,只拿了杜拉的物质气味和短句行文,也就是表面的情调,而丢掉了杜拉那个晦涩的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