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231
- 帖子
- 13294
- 精华
- 16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04-11-6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1:08
| 只看该作者
[灌水]说说钱锺书先生的母鸡
[灌水]说说钱锺书先生的母鸡
作者与作品之间有什么关联,钱锺书先生母鸡与鸡蛋的比喻,已为人所共知。据说钱先生曾电话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我没找到准确出处和原文)
钱先生作为一个比喻大家,几乎无可置疑。妙喻入眼,是读者的福分,阅读不再是苦读,而是一段惬意的历程。
母鸡与鸡蛋,说者似乎皆察察焉昭昭然,听者初入耳的感觉,与老先生以往的比喻似乎没啥不同,让人不免瞪目以对。是啊,吃鸡蛋的人有谁会蠢到要认识农贸市场鸡蛋的娘?乍一看,很幽很默。但读者欲了解书籍作者的为人,真有这么可笑吗?
如此一问,疑窦顿生,我感觉这个比喻欠妥。
母鸡只有站在公鸡面前,才有它母鸡的身份,母鸡是鸡世界的半边天,且不说它们如今被人为搞成绝对的大半边天。母鸡太普通。是母鸡就会下蛋。故而人吃蛋不必认识母鸡。
作者是相对于读者而言。作者在人的世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哪怕他们谈不上是凤毛麟角,相对人群来说,他们仍然是少数。而一篇篇与众不同的作品,也不是一个个圆不溜秋的蛋。在喜爱阅读的人眼里,各花入各眼。如为花,自然要认清是啥品种。俗语说,啥蔓开啥花,啥藤结啥瓜。爱屋及乌颠倒过来也没啥不可以吧?由作品而了解作者为人,太正常了。否则,文学史上就不会有什么作者介绍了。
我个人的阅读体会,阅读,可以是赏佳男美女、赏奇山异水,绝不可以是吞鸡蛋。哪位不信,你连餐几顿试试?世上有花魁比赛,有厨师大赛,有景观级别,反正我没听说有鸡蛋比赛、母鸡比赛。(再啰嗦一下,钱先生说没有想认识下蛋的母鸡,其实也有例外。农村主妇对蛋下得好的母鸡就认得清楚,喂食时往往朝它多撒一把米。)
所以,不认可钱先生这个比喻。也许,还因为他这个比喻冒犯了读者。我喜欢读作者本人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没他说的那么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