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清朝结婚证价值上万


  收益不低
   
    600多元买入涨到上万元
   
    福州的中学教师张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收藏婚书,三十多年来,已经收藏了600多本从清朝光绪年间至“文革”期间的历代婚书。随着近年来婚书收藏的升温,张先生当年总共投资6万多元的婚书,现在已经升值了十几倍。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收藏最早、价值最高的婚书为清朝光绪十六年的“鸳鸯礼书”,当时在花鸟市场花了600多元买的,现在已经升值到上万元。
   
      数量较少
   
    一般人不拿婚书换钱

   
    据张先生介绍,婚书收藏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旧时婚书,大多是用红纸墨书,难以保存;民国时期的婚书,制作精美,有的绢面、硬本、手绘,虽有保存,但为数较少,一般为大户人家所用,他们的子孙一般也不会把祖上的结婚证送人或卖掉。因此,目前福州古玩市场上的婚书藏品特别稀少。流落到市场上的婚书多为老人去世,后代人不了解其中的收藏价值,把婚书当废品处理掉,古玩市场再从废品公司收购得来。
   
      学问挺多
   
    名人婚书更值钱

   
    “有收藏投资价值的婚书都是带有一个时代特征的,必须是独特的结婚证。清代、民国时期的婚书升值潜力最大,同时收藏难度也较大。此外,文革年代的婚书也很有代表性,政治意义比较突出。”张先生告诉记者。
   
    投资婚书收藏还应侧重于名人效应,张先生拿出他早期收藏的民国三十七年的婚书,上面因为印有证婚人陈布伊显得特别有历史价值。据介绍,陈布伊为民国时期船政学校舰长,由于很多人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几年前这张婚书在古玩市场上售价才几百元,而如今已经升值为上千元。
   
      风险不大
   
    真假鉴别还算容易

   
    张先生告诉记者,投资收藏婚书的风险较小,婚书的真假鉴别也较容易。一般来说,婚书的鉴别主要依赖手感触摸和视觉判断。“从纸质来说,摸上去比较光滑的一般为现代伪造的。旧婚书的触摸手感一般比较黏。”
   
    从视觉上判断,假造的婚书字体一般都写得较差。民国年代的婚书,大部分为家族中比较有名望的长辈填写,书法字体都有一定的功底,现代人很难仿造得来。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怎么会有酱紫的收藏怪癖的,这个本家不地道的说。
食堂里的饭菜票都有人收藏,咋就8地道了涅?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能够把结婚证都拿出来换酒钱的人总很少的吧?这位本家不是在希望人家把应该非常珍惜的这份可以叫人要死要活的文件都拿去换酒喝吗?所以说不地道。
梦子这下怎么8梦游了?
首先,拿自己的结婚证书换酒钱,说明这张契约对他已经8构成束缚,想离婚的,没了这一纸证书,总归要离,8想离婚的,藏着这张纸也没用。你以为人家都是菜农或者你,每年的结婚纪年日就要把这红本本掏出来供个一天?
其次,假设外婆外公已经仙去,这张纸普通人家收藏着,过了几十年,说不定就没了踪影,不如给了收藏家,说不定将来还收到博物馆,这要牢靠得多啦~~~且不说,还可以换酒钱。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