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与任先生谈“勿听妇言”匾

任复兴先生古旧市场上寻得一块匾,上书“勿听妇言”四个大字(见图),网上传给吹笛看,吹笛看了很稀奇。看这匾似黄杨木所雕,可见主人是化了大价钱的,便猜想主人家里因为妇道非常道而受伤,伤得一定不浅,伤达心底或也可能。到底什么具体巫蛊之祸而发此忿忿,悬此恶匾于大堂之上?(定不会挂在大街之上或马厩之侧。)吾不知也。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故作一段放胆言。

    辞典曰:妇者,已婚的女子也;又,与“夫”相对。可见,勿听妇言,一是说日常生活中一般人们不要相信结了婚女人的话;一是说居家过日子中,丈夫不要听老婆所言。后者比较好理解,因为男权社会,一家之长,丈夫除了面对妻子,还要上照顾父母,下面负责女,旁惠及兄弟,外面对亲戚。妇道则相对比较单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需面对丈夫一人负责。记得小时俺爹说过一句话:“男以女为家,女以男为主”,“为”字前句读去声,后句读阳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加上,古时男人肩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番道理,夫妇间面对不同、责任有异。如果妇人从自己的面对和责任出发,对丈夫说话,便有妇人干家政的嫌疑。

    所以,《朱子家训》警示曰:“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家里的事情,道理简单,成家为的是过日子。或许个别家庭里,做丈夫的天生软弱,做妻子的不得不承担了家庭里丈夫的一部分角色,妻子便担当了丈夫的责任,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不过,依然证明着“女主内,男主外”的道理。除非那个老婆心理生理有病态,非要红杏出墙,养小白脸打野食,闹的鸡飞狗跳。一般而言,妻子是和丈夫一样,是成家为家、看家护家、荣家旺家的。加上在经济落后的吾等东方国家,家庭是最基本、最可靠的社会保险单位,家庭事务夫唱妇可以确随保生存与发展,也是一个明白妇人所认可的。这也是为什么“女权主义运动”在东欧推展不开的原因。

    “勿听妇言”,另一个方面则比较复杂,也容易引发争议。为什么结了婚的女人的话不可听?结了婚的女人与没有结过婚的女人本质差别在何处?那个魔咒之门在哪里?其中的道理源于何种线索?

    要弄清结了婚的女人与没有结过婚的女人的差别,首先要从男人和女人的差别说起。西方传统男权主义有一个基本观点认为,女人要落后于男人。比较而言,不是肌腱能力。从身体的构造机理来说,是女人依然受到自然力的控制,具体说受到月亮的控制,每月要流一次血。而男人不受月亮的影响,意味着超越了自然力的支配。所以生物进化而言,男人更进化。以后的许多关于女人的推论,都是从这个出发点开始的。比如当下因张爱玲而流行的那句名言,“俘获女人的心从阴道开始”。意思是女人根本上是用身体思维。从现象上说,女人身体的打开,也就是思维的打开;身体的丰富程度,也就是思维的丰富形态;身体渴望的方向,也就是四位发展的方向。今天所说“大胸的女人有大智慧”就是这个道理。另外从哲学上说,女人受自然控制,思维的感性成分多,居于思维逻辑的下端;男人的思维理性成分多,居于思维逻辑的上端。所以,男人的思维更多地脱离了身体的约束,才是更多地在用大脑在思维。抽象能力女人普遍弱于男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女人和男人也有平等的时候,这是从社会学上看,女人跟男人一样都有投票权,都有举手的一票。这是由于民主社会发展所赋予女人的与男人平起平坐的一个社会地位,同是一个投票单位。与其说这是存在的必然,不如说这是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又与其说这是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还不如说这是抽象思维的胜利,是理性的胜利。正是概念活动的分析化、精致化,才达致今天妇女社会权力的获得。所以,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仅就社会学而言,并不意味着女人的生物属性和哲学属性能顶半边天。从这个意义上讲,女人的平等地位是男人惠及的。

    除了静态的本质属性的差异导致男人和女人的差异,从发展的关系属性上来看,女人的“受压迫”和“获得解放”,是伴随着权利意识的精细化而展开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历史上的女权社会阶段,妇女是解放的。不过,那时的权利意识只是简单的氏族权利意识。那时的权利很粗放,只有“我们”,没有“我”;只有感官触及的“当下”,没有思维推及的“未来”。那时权利的最基本单位是氏族权力,到了后来,权利意识越来越精致化。比如所有权,由笼统而分析、由外部而内在、由有形物而无形物。由此产生的控制越来越精致、严密,越来越抽象(比如顾及未来、索求感情),由外部的人身控制(比如收编女人、抢婚),细化到血脉基因控制(比如男人对亲生子的重视,比如嫡子继承制)。占有则从物化的符号占有(比如争夺圣物),精细到占有思想(比如争夺话语权),再发展到占有感情(比如为爱徇情)。

    这种权利意识的精致程度发展到今天,达到这样一个抽象的程度,即如果一个女人感情不愿意属于你,比这个女人的身体不属于你要严重的多;相反,一个女人的身体虽不属于你,被别人所拥有,但感情属于你,旁人会和你一样认为你仍然拥有着她。

    专属权的分析越来越细密,这是思维的精致带来的一个进步。比如婚姻,就是从氏族权(氏族通婚)到家庭权(兄弟父子共婚),再到个人权(一对一的配婚)。但对女人而言,也带来了更严密的压迫和控制:原本呈开放状态的,一个女人的情感权、身体权和生产权,这一整套女人自己的自由裁量权被一个男人收编了。身体的逻辑是归纳的,是量的;而思维的逻辑是演绎的,是质的。思维对对权利的精致化,导致与身体的关系冲突复杂化,复杂意味着巨大的危机,危机意味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这个斗争的结果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就结晶为“勿听妇言”。“勿听妇言”的牌匾成了阴阳相斗的证明,成了物化了的男人和女人异质关系,成了一个家庭和和睦睦的反面教材。

    “勿听妇言”,一定是家庭伦理的警讯,不会是挂在大庭广众之下的社会准则。它是对一个居家男人刻写的的座右铭:一是说要聘娶女人不是看她说什么,而是看她想什么、做什么。这是讲要注重妇道、妇德、妇巧;二是说女人日常言听计从后边,会埋藏着一个家破人亡的炸药库。这是提示要防止悍妇、泼妇,乃至淫妇、荡妇;三是说女人的职责能力只是下一代的生产,生孩子是妇人的硬道理……因为它关系到维系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

    说到底,“勿听妇言”是一部抽象思维与身体思维的斗争史,是一篇宗法社会家庭的警世恒言,是一本世俗生活中詈骂女人“言行不一”的声讨书。

    但毕竟,“勿听妇言”是一个宗法社会的产物,是一个小农经济的结果,还是一个家族至上的奠基石。今天是一个以“个人为本位”的市民社会,社会承担了过去家庭承担的沉重责任,以往那种伦理机制复杂、生存保护功能完备的“旧式大家庭”一去不复返了。妇人(妻子)不再成为维系一个家庭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经纬线,家庭正在越来越小。甚至,家庭已经小到只有一个人,单身男人或单身女人。

    当然,这与其说是一个现实,不如说是一个展望。

    今天的妇女们,站在家庭功能萎缩、社会功能不尽开放的十字路口,“勿听妇言”的影响不再,不再会产生“家破人亡”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效果了。倒是妇女走离家门迈出了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旧有的身体思维定势不会消亡、依然存在,会以更隐蔽、更曲折的形式继续着,受影响的可能是另一些小型共同体,比如社交小圈子,比如办公室,比如网络社区,比如小的公共团体……最近的一个极端例子是在贵阳六中高三年级的一个班上。南方网2月27日报道:45岁女教师张丽承认与班上两名男生近两年来保持恋情。最终,一名男生杀死了另一名男生。

  猪儿阿厉我这里满床都是你的气息,好想你噢……好想抱着你,疼爱着你,再看你入眠,想你想你想你……

    这是张丽致何小厉(被杀者、孟超好友、张丽的另外一个学生恋人)的倾诉,身体思维在绝望、沉沦,其间是光艳一闪的不论之恋,一场玉石俱焚的故事。

    不过,那将不是男人的深渊,因为“妇言”从来不是男人的深渊,只是家庭的深渊;那些伴随女人而来的东西,对男人而言,永远是一次次历险。

    此致,任先生!



附:
这是太原古玩店的一个大木匾,我想买下给评析此事的网友拓片
......              野史 任     2008年2月24日
[记得小时俺爹说过一句话:“男以女为家,女以男为主”,“为”字前句读去声,后句读阳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读了个开头,先请教一二:
1、在这个句子里,“为”字读音有区别,意味着语意有不同,请吹笛解释一下,究竟有何不同?
2、俺从来没听过“男以女为家,女以男为主”的古训,当然,吹笛听的是父言,而不是妇言,不知道,这话的出处何在。据我所知,只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一说,这里的“室”,也就是“家”,正所谓女有家,男有室~~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偶对吹笛的佩服在于,他是那种绝对阐释派。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吹笛也说,给我几个汉字,我可以发动文字蝗灾~~
开个玩笑,真的是佩服~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原帖由 花间对影 于 2008-3-3 19:16 发表
[记得小时俺爹说过一句话:“男以女为家,女以男为主”,“为”字前句读去声,后句读阳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读了个开头,先请教一二:
1、在这个句子里,“为”字读音有区别,意味着语意 ...
唔,凭着记忆,大约是父亲在我初中时,走在路上谈家常说的一句话。我记成这个样子了。你给出的“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我看意思是一样的,没有质的区别。

先回答一二。
原帖由 兮兮 于 2008-3-3 19:19 发表
偶对吹笛的佩服在于,他是那种绝对阐释派。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吹笛也说,给我几个汉字,我可以发动文字蝗灾~~
开个玩笑,真的是佩服~
都是跟律师学的!(好像兮兮也是干支点与地球的阐释性工作的吧)

放胆文,只能远看,不能近观滴。
原帖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08-3-3 21:14 发表


唔,凭着记忆,大约是父亲在我初中时,走在路上谈家常说的一句话。我记成这个样子了。你给出的“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我看意思是一样的,没有质的区别。

先回答一二。
嗯?那两个“为”涅?一去声一阳平的,怎么解啊?
“室”就是“家”,平起平坐滴。看你前文的解释,“家”和“主”可不是一回事儿,似乎一个得俯首贴耳,另一个么,趾高气扬,高兴起来,就恩赐点什么~~~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谢谢花间提示,我将在博客改动,这里不动了

家与室肯定是有别的,一个男权社会这么说也一定是男权的。所以我查了一下辞海:

室:1、房屋。2、房间,内室。3、家。4、妻。......

家:1、家庭;家乡。2、故事夫妇互称为家。......

这里,室是一个相对具体的词,室是一个处所;男以女为室,是说男子有了一个妻子可以分室而居了,这只是一个空间变化。家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词,是一个涵盖了室的概念。女以男为家,是说女子嫁给男子,才算有了自己的归属,才算有了家,这是一个性质的变化。之子如归是也。

想一想,古代男人,一妻一妾,在家里一定是分室而居的。这就是室与家的区别。

所以,“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说的就是男为主女为辅。

谢谢吹笛回复

1、先按照你7楼的解释来推理,也就是说,你认为“室”和“家”不是对等的,“室”归属于家,那么,你正文中的“男以女为家”也错了,显然男女颠倒,家室不分,简直就是女为主,男为辅,因此,抽了“女以男为主”这句话一巴掌,怎么看,这句话都显得别扭。应该改成“男以女为室”才对啊。如果不改,这句话倒是有男女平等的理念~~~
2、言归正传,“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意思是,男人因为有了女人就有了有妻室,女人因为有了男人就有了夫家,这句话的源头,就在左传里面:“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女人有夫家,男人有妻室,彼此不可轻谩。
古时候,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有一妻一妾,即使有了妻妾,妾的地位也近乎奴仆。有名份的妾,是侧室,是偏房,地位远在正室之下,你看《红楼梦》中的贾政和王夫人,他们俩高高在上地坐着,而作为妾的赵姨娘,却要侍立在侧,还要听王夫人的教训。夫家和妻室,本来就是互相归属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任先生发给我图片的邮件被自动归到垃圾邮件里去了,一直没有看到,真是抱歉。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垃圾邮件可以看的。如果判断是信任的邮件,在前面打上勾或者按提示,把它移到收件箱里就可以看了。(具体操作可能稍有不同)
在那些个时代,勿听妇人言,大概也是一部分男人经验之谈,女人不受教育,又居于家室很少出门,眼界可能也更受小空间的限制,不像如今,某些女士的眼界比男人还要开阔得多,赚钱也比男人要强。再说勿听妇人言,后果是很严重的,至少在燕谈是不那么好过滴。

也一并回花间

[quote]原帖由 章星球 于 2008-3-4 22:22 发表
在那些个时代,勿听妇人言,大概也是一部分男人经验之谈,女人不受教育,又居于家室很少出门,眼界可能也更受小空间的限制,不像如今,某些女士的眼界比男人还要开阔得多,赚钱也比男人要强。再说勿听妇人言,后果是 ... [/quot

古代中国男女有主次之分是确然的,但到了现代社会不尽然了,原因当然是女性的经济权独立和社会权的独立。我这个放言也是指古代中国的,不过稍稍推论了传至今天可能孑遗的形态和影响变化。

其实,任复兴任先生也说了这话——

“此匾之出,定是软夫、蛮妇之家。因掌家者无能,无他法,只好如此张扬一番而已。
“其实就是当时,无论男女,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强者仍强,软者仍软,活得一如寻常。皆是一些教谕者多事,此匾便是一证。”


所以此匾也可以作妇人强大的证明。

任后面的话大概是说历史的日常生活中,该谁谁强谁强,本来谁谁强谁就强。古时舆论上的“唯小人女子难养也”不过是好事者自得自乐多事教谕,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其实影响很寥寥的。

但男女不同,各有区别,这个存在恐怕是永恒的。只是杜绝道德上的牵强比附,科学上的合理调配还是有用的。

回复 12楼 的帖子

吹笛兄回答了我什么?我问的是:两个“为”字各作何解?“男以女为家”的表述跟你7楼的解释完全背离了,是不是?
我何尝否认古时候女子地位的低下?我说的是“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这句话中的家室是对等的。
根据吹笛兄这一路的回复,得出的结论是:1、“室”不等于“家”;2、“室”等于“家”等于“主”。
吹笛以为, 等于等于不等于,不等于等于等于?

[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08-3-5 19:28 编辑 ]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俺不在第一个回合里盘桓了,接着请教:

吹笛自问自答:“为什么结了婚的女人的话不可听?结了婚的女人与没有结过婚的女人本质差别在何处?”我看了答案,发现结论是:要听妇言。因为你的分析是“从现象上说,女人身体的打开,也就是思维的打开;身体的丰富程度,也就是思维的丰富形态;身体渴望的方向,也就是四位(思维?)发展的方向。”——据此可作如下推理,虽说我个人绝不认同:少女的身体尚未打开,身体的成熟也不如已婚女子,所以,相比之下,已婚女子的思维更丰富。那个傻大爷,不可能鼓励男人去听少女的话吧?她们思维简单呀。
吹笛还说——今天所说“大胸的女人有大智慧”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我听到更多的是“波大无脑”,当然,我也不信。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又见生物决定论和二元对立论。
谁说生理的原因就决定着精神的走向?如果没有社会的引导,后者如何产生?
谁规定的理性思维在上,感性思维在下?

说我看到的一个事实,周围感性的男生倒是越来越多了,感性和敏感细腻到我无法想象的地步,于是,“很受伤”的似乎是他们了。
男女的区别好像越来越小,这是个趋势。一百年后我们几乎就可以不用男人女人去区分他们了,也不用再提“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地球”之类的傻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