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传说中豆瓣的书托(信息轰炸时代的怪现状)
嗯,算是潜了这么久的水后向各位的致敬吧
来自: 艾神甫·我整个人都克里特了 (北京)
原帖地址联动:
http://www.heilan.com/forum/disp ... id=33993&page=1
豆瓣——同城交友中心,或者仅仅是文艺青年用来炫耀阅读量的地方。无论怎么嘲弄它,它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一部分趁着年轻理直气壮地走在文艺路线上的青年们还是相当有帮助的,就连我这一心扑在交友和神学类书籍阅读上的死大学生,也时常依赖于豆瓣提供的演出、展览和讲座信息寻找些比酒精和烟草更为温和的刺激。
通常情况下,我需求和浏览的信息仅仅是豆瓣所提供的一小部分,大多数时候我只把它当成是一块普通的电子公告牌——但是很多人要比我认真得多,他们凭借着奇怪的商业头脑发现了豆瓣所蕴涵的商机,于是在“有很多人看了豆瓣上对某书的好评如潮后就一定会去买”这一主观预设的指导原则怂恿下,有组织有计划——而且有阴谋地开始了一系列炒作活动。
炒作的人是可耻的,而可耻的人总是会得到一些蔑称。在豆瓣上,那些怀揣着对消费者心理的肤浅认识而从事图书炒作工作的注册用户和他们的马甲们,被蔑称为书托。
书托们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比在大街和电线杆上张贴小广告更缺乏技术性——当然,由于不必暴露在现实中的视线下,且不会被揭露真实身份:既不会惹来身边人鄙视的目光,又不会招来警察叔叔,那么这只需要键盘、鼠标和两只手——甚至不需要大脑的工作自然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
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通过点击鼠标以及简单的复制粘贴操作,让自己需要托起的书这一条目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包括豆瓣主页的评论、小组收藏以及所有靠谱及离谱的地方。
说白了,豆瓣上的书托行为就是一种靠人力而不是靠人民币实现的广告行为,与现实中舍不得花钱雇人而亲自走上街头张贴小广告或涂抹办证字样的行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是一样:污染视听。
从不看豆瓣主页的我是没可能在第一时间察觉书托这一存在的,之所以注意到了它,是得益于在豆瓣上为获取更多的信息而进行的交友活动——呃,其实不过是加入有趣的小组。
这篇观察的材料来自于这个小组所提供的信息及相关链接:
http://www.douban.com/group/76065/
至截稿前,该小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豆瓣官方对于书托及疑似书托的想象已经进行了处理,处理的结果就是:我们看不到多少原始的证据了。
该小组自成立至今共发起了三起反书托活动,下面分别介绍:
1•《10000元6个月环游中国》
这一事件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都是简单粗暴且有效,它是书托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在豆瓣上的炒作活动,书托利用大量马甲通过贴小广告式的手段(小广告贴在地面上、电线杆上和随便什么建筑物上,而书托的广告出现在豆瓣的小组收藏、小组文章和豆列里。由于对书托现象不满的用户的集中反映,豆瓣官方采取了一系列的封禁用户、解散小组、删除豆列/文章等手段清除了书托所发布的一切信息,于是此事宣告终结。
作为旁观者,我完全置身事外,并未因此感觉到什么胜利的喜悦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过是一个在任何网站/论坛上都可能发生的“发现垃圾信息——通知相关管理员——管理员进行删除等处理工作”这一过程,因为这一事件发生在众人之间,因此具有了某种游戏的成分——比如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勇者战胜恶龙或魔王之类——当然这只是我的联想,但无疑参与者们确实能从中获得某些类似这种游戏所带来的成就和愉悦感。
顺便,在豆瓣的相关处理后,在该书的相关评论里出现了这篇文章,如果想了解相关的更多真相可点击:http://www.douban.com/review/1269355/这里就不复制粘贴了。
2•《海伯利安》
呃,这是一本有着良好口碑的科幻小说,它的读者中包括我的一些朋友,而那些朋友确实是站在读者的立场上由衷称赞叹其质量上乘的。
那么,书出版了,书评紧接着也放到了豆瓣并被好评顶到了主页上——书评本身本无可厚非之处,但问题出在:这善意的书评被“一小撮邪恶势力”利用了,最先发表两篇书评的两个豆瓣ID都不是书评的作者本人。书托把马甲的称呼改成书评原作者的网络常用ID,甚至在书评中冒充原作者本人进行回复。
这一事件随着书评的两位原作者的出面澄清终于水落石出,结果是两个冒牌货所盗发的评论在真相大白后蒸发掉了,《海伯利安》一书的销量很难说因此受到了影响——即使是在国内文学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中,科幻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也从来不用担心会缺乏读者。书托的行为由贴小广告的苦力派进化成了扮李鬼的演技派,尽管干的还是老一套靠马甲点击赚取好评率以挤上豆瓣首页的可耻勾当,但道高一丈魔也高一丈的趋势不得不引起相关人士的警惕——谁知道下一次又会出现什么呢?
这一事件与环游中国一书的炒作行为相比复杂了许多,在真相大白之前,在反书托小组内针对两个假冒ID究竟是否为书托所为展开了争论,针对豆瓣主页相关评论的阴谋论解读以及根据并不充足的证据所进行的怀疑是否合理?书托行为与热心读者的行为是否能够具有明确的区分界限?尽管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但相关的争论与疑问并未得到圆满的解决。
3•“火星评论”
事实上,这篇观察稿拖了又拖的原因除了赶上我这平时不努力期末徒伤悲的死大学生的考试以外,还有我一直等待着反书托小组与豆瓣“火星评论”相关人员之间的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虽然前者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过这次拖稿毕竟在客观上让我赶上了矛盾的激化过程以及终结。
嗯,在我写到这些的时候,火星评论势力已经(暂时地)被驱逐出了豆瓣,虽然豆瓣官方给出的原因与书托并无直接关联,不过我可以根据我的所见所闻就事就人做出评论:
“火星评论”是什么?
一个ID为刘按的年轻人所创造的词汇,用来称呼自己在豆瓣上成套发表的书评——后来成功且可疑地进行了推广,表面上得到了几个显然和他志同道合的人的支持(事实上那些宣布支持火星评论的家伙不过是事先套好的马甲和现实中就早已商量好的同一圈子同一活动的参与者罢了)
火星书评的特点是:除了在文中反复提到所评之书的名字以外,文章内容与书的内容完全无关——这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这和赏心悦目是完全不搭界的两码事。
但刘按对自己的火星评论行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几乎要称之为划时代的发明:
来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78275/
无意义的书评,就是最“好”的书评。
人类最大的局限,就在于对意义的追寻。意义是什么?意义在哪里?
如果有人一定让我给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附上“意义”,那我只会觉得,他已经中了“文化”的毒,中了“意义”的读。他是个傻逼,彻头彻尾无可救药的大傻逼。他这个傻逼总希望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一些,他在“意义”的陷阱里,终其一生,最后的结果是:活蒙了。
我们火星人反对任何有意义的书评。
并且认为,任何有意义的书评,都是傻逼书评。
这话的一些部分说得在理,如我这虚无主义的信徒,也不承认“意义”的客观性以及意义是可追寻的——然而,拿这个作为骂人傻X的根据以及自己行为的指导准则是件愚昧的事——刘按表现得足够聪明,他只是以此作为借口罢了。谁能指望一个坚持生长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大城市里的年轻人陷入虚无?
刘按手中的火星评论不是自娱自乐的工具,而是进行炒作的工具,炒作的首要特征是:哗众取宠,在这方面火星评论的噱头已经做足了。
下面附上刘按的火星评论处女作。
http://qbar.qq.com/culture/1644.htm
我第一次看到火星评论时也被惊到了:原来评论可以(他妈的)写成这样。哦。
但惊讶不过是一瞬间的状态,很快,在处女作“什么什么是怎样在美国火起来的”之后,还有着“怎样在英国火起来的”、“怎样在匪帮、歌厅、太空……火起来的”这么一个系列,在重复中,这些文字跨越了意义的边界脱离了笑声——而这等玩物又能具备何等崇高的意义和价值呢?
以刘按所提出的火星评论理念:
火星评论,只会告诉读者两个事情:
1、我们喜欢这个东西。
2、我们让你知道了这个东西的名字。
其他的东西,请君自便。
那么火星评论里的废话未免太多,只有这样的评论才能算是最上等的评论: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08316/(囧)
但刘按并非脑残,他是个精明且欢实的年轻人,至少懂得如何吸引人的眼球——至于是怎样的目光,这并不在他的考虑和顾虑范围之内——在这个有如此之多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成功炒作案例(就不列举那些尴尬的人和事了)的糟糕年代里,顾虑别人的看法对于炒作而言是最大的障碍——衡量炒作是否成功最基本的标准是:是否让足够多的人知道了自己所要宣传的东西。至于会让人产生好感还是反感、能让人过目不忘或是仅仅是过眼云烟,这些对于炒作来说算不上什么。
对刘按和他愉快的伙伴们来说,炒作是外行人对他们的看法,他们自称这种行为叫“策划”。
他们不是认为自己炒作者,他们称自己为策划人。
http://www.douban.com/group/cehuaren/
成千上万种杂志,为什么有的火了有的砸了几百万挣扎几下就挂了?策划的力量!
每年数以万计的图书,为什么有的畅销了大卖了书商腰包塞满了有的赔钱了破产了甚至被人逼债逼疯了?策划的力量!
大大小小每年都会冒出那么多网站,为什么有的像泡泡和豆瓣一样成功了有的昙花一现或连现都没来得及现就销声匿迹了?策划的力量!
报纸和杂志一个道理,我就不多说了。
且说脑白金和新浪博客,为什么在同类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一马当先?策划的力量!
为什么同样的天赋同样的教育同样的勤奋,有人事半功倍有人事倍功半?策划的力量!
写小说需要策划,泡妞需要策划,钓帅哥需要策划,傍富婆款爷也需要策划!
人生处处须策划,策划即人生!
那是一群渴望着成功(无疑是靠吃出版这碗饭填饱肚子赚到钱)的年轻人,所追逐的不过是名利,为这个目标在手段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尽管他们努力做得厚黑,但心态上还是不够豁达:毕竟炒作并不是个好听的词,而他们一直试图通过种种辩护行为为自己从恶性宣传的罪名中开脱:诸如“阅读本来是私密性质的东西,评论无权干涉读者思维领域”、“对火星评论你们爱看不看,我们又没强迫你”之类——当然,他们并没有在豆瓣上如张贴小广告一般见缝插针到处宣传,但他们无法否认确实利用马甲将评论顶上豆瓣首页的行为,而且火星评论根本就不是评论,充其量不过是有些新鲜感的广告罢了。
根据刘按及从事制造火星评论的“火星人”小组进行广告和恶意宣传行为的既成事实,豆瓣小组最终对其采取了用户封禁和解散小组等措施——然而有趣的是,豆瓣对封禁刘按所给出的原因是:屡次发布对豆瓣安全有潜在危害的活动而非“书托”——毕竟,尽管其行为目的一致,刘按在豆瓣上的高调表现和书托们仅以马甲出面相差甚远。
整个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并未结束——刘按和他愉快的策划人伙伴们显然发现了“火星评论”所蕴涵的商机——至少它还具有貌似“好玩”的外表,于是火星评论者们转移了阵地,并且继续酝酿和开展着新一轮的火星评论活动——码话疼•文化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阵地:http://cul.book.qq.com/zt/2008/huoxing/huoxing.htm
不过尽管阵地是有了,但码话疼论坛的水准比百度贴吧强不到哪儿去——没有广泛的观众基础,想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就如同在夜深人静的街道上跳脱衣舞一样不靠谱。于是策划人们审时度势,又把阵地转移回了豆瓣上。
至此,新一轮的火星运动正在策划人们的酝酿之中,豆瓣对将做如何处理尚未明确表态。毫无疑问,刘按和他愉快的策划人伙伴们不会轻易放弃豆瓣所具有的宣传价值,他们的炒作行为在对豆瓣的规则进行妥协之后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
好吧,下面是艾神甫有真相时间。
1、 刘按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写火星评论的。当然也不是为了分享自己的欢乐。
2、 刘按和他愉快的策划人伙伴人开着一家名为“读品”的民营图书公司,那公司很好很强大,出版过“著名畅销小说”,如:《和空姐同居的日子》《赵赶驴电梯奇遇记》《下班抓紧谈恋爱》等。
3、 如果你觉得上面那些书名很囧,那么刘按和他愉快的伙伴们大概也有相同的想法,于是他们推出了一本成功学著作《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
4、 如果把中国大陆地区每年出版的成功学著作扔去填海,温室效应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的数据根本不足为惧。
5、 成功学受欢迎,不一定意味着书就好卖。
6、 如愉快的策划人伙伴们所言,书要卖好,关键靠策划。
7、 于是他们展开了一系列文字上和行为上的炒作活动。
8、 以上真相来自http://blog.sina.com.cn/dookbook
9、 显然,2中提到的那几本著名畅销小说由于策划得不到位都没能畅销,愉快的伙伴们没赚够钱,于是他们全力集中在对《流血的仕途》一书的策划活动中。
10、他们策划的内容包括:对该书作者的实力的惊人吹捧(史学天才!中国史学界泪流满面);列举书中成功学的段子是多么与众不同又保持先进性地能为您带来成功;很不巧,当时百家讲坛正有个冤大头在讲和李斯不得不说的两三事,于是《流血》一书的作者,“民间学者(又不是史学天才了)”抓住机遇撰文论证“我如何比你丫更高明”,并成功登了报(策划人们愉快的伙伴中包括着成都传媒界人士);请三联周刊的记者写枪稿帮忙造势……
11、 但是,尽管如此,这本书卖得还是他妈的不够好,怎么办?
12、一定是策划的力度不够!
13、火星评论不过是策划中的一部分,刘按写火星评论的初衷,就是为了炒作这本书。
14、刘按有很多愉快的伙伴,愉快的伙伴们又有很多欢乐的马甲。
15、马甲、伙伴和刘按,都是靠出版吃饭的。他们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可以总结为No Money No Woman。
16、热爱着成功学的人们总是相信“历史的启示”之类的鬼话,这一次他们相信的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古话。
17、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这本书上,人书合一,圈书合一,除此之外,他们没什么可炒作的。
18、刘按发起的一系列火星评论活动——包括号称“火星评论第二波”的“评维特根斯坦《论确实性》”系列活动,不过是为了暂时转移下视线,在豆瓣反书托及反火星评论小组的指责下,做出这样的回应——引用我最近在豆瓣上插入的H漫画小组名:蠢货,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19、火星评论的重点仍放在对《流血的仕途》一书的宣传上。
20、刘按在和愉快的伙伴搞着图书公司之外,还是个文学青年,他愉快的策划人伙伴中除了商人,还有一些文学青年。
21、文学青年的梦想往往是出书,而出版商的目标仅仅是卖书。刘按和他愉快的伙伴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人际关系压倒一切,梦想实现一荣俱荣。
嗯,这是个古老的游戏,叫21点不叫13点……
书托刘按这个称呼是不科学的,他在豆瓣上的表现所反应的毕竟是个社会性的而不是商业性的人,而且不同于他的那些愉快的成功学的信徒策划人伙伴,他是个文学青年,这是真相:
来自:http://book.sina.com.cn/nzt/yout ... shishei/index.shtml
刘按,生于80年代的写作男。语言干净、幽默,骨子里却忧伤得要命。写过无数才气逼人的精致小说,在小圈子里被奉为天才。这是他的第一本关于校园爱情的长篇小说。他也是一个狂热的parkour爱好者,热衷于一切极限运动。同时更是一个懒虫,每天早晨起床都靠被太阳晒醒。写作这本忧伤的爱情小说本来是为了送给自己的女朋友,可是,小说刚写完的时候,女朋友和他分手了!
唔,他所在小圈子就如同校园爱情小说一样令人陶醉,不幸的是本文的作者是个既没情调又缺乏情趣,平时只读圣经和神学著作还不信耶稣的怪叔叔,我不但抵制喜剧,还抵制陶醉。
我得说,一个自吹自捧的小圈子的人际关系如此搞着是完全有悖于众人皆醉我们独醒的传统文艺青年交友宗旨的——这分明是众人皆醉我们吸毒:对,忧伤,才气逼人,小说精致,是个天才;安妮宝贝、郭敬明和韩寒三个代表着中国先进小说的前进方向;成功学、校园爱情文学、穿越派意淫小说三个代表着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文化市场;平生不识武藤兰,便称男人也枉然——这都是对的——当年轻人陶醉在这种氛围中时,他就没注意到《猜火车》里爬行在天花板上的死去的婴儿正在向他逼近?
曾经有人试图让我们相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他们失败了,如今我们不得不相信,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不过是成功学和厚黑学。
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不择手段,以及道德领域内侵蚀出尽可能多的空白,“耻”的界限被一步步消解,所有动机遭到怀疑的行为都可以为自己找出合理的辩护:世道本是如此,适者生存——这世界到底有多残酷,甚至让我们不能够坚定地生存?没什么是可耻的,那些为生活所迫或被物欲所驱使的家伙不过是可怜的——但是,究竟有没有什么是值得谴责的,究竟有没有什么是应当杜绝的?
我们大概都不是什么清高的人,从不以正义和美德自诩,但是日渐模糊的视野总会让自己感到别扭——价值观的多元不是噩梦,但毫无交集的价值观的交锋是整个世界噩梦的的一部分。从事炒作这种商业行为的人们不过是在理直气壮地无奈着——回到豆瓣上的刘按和他愉快的伙伴们那里,为了多卖出几本书而如此大费周章的他们在为自己行为辩解的同时,也该考虑一下:倘若豆瓣放任他们大获全胜,假设他们圈子创作火星评论和用马甲推荐的精力无穷无尽,足以铺天盖地占满首页数十年,这样的情景真的能让他们感到喜悦么——甚至都不需要写出新的模板,只要用替换功能把一个书名换成另一个,或者仅仅是复制粘贴把名字重复上千百遍——这同样也符合所谓火星评论的理念,同样也能让人耳目一新然后感叹:原来评论还能这么写——然而评论真的能够这么写吗?他们评论了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实性》,但他们当中有哪一个读过了这本书?
表面上坚持火星评论的刘按,真的支持这种对作品毫不尊重的评论么?他口口声声用于为自己辩护的“阅读的私密性”以及为标榜其独特、崇高价值对外毫不吝惜使用的“傻X”一词,也适用于他自己的圈子及自己的作品么?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518122/
那么这些由他的圈子为他的作品精心撰写的书评,他能够以火星评论的发起者的身份立场,以“傻X评论”一词做为评价么?
嗯。
目前投入于火星评论炒作中的文学青年刘按并非一个专心从事写作的人,也不是一个以游戏的心态面对火星评论的人。显然,商业正占据着他的生活,这形势并不乐观:如果他们所炒作的图书仍迟迟达不到预期的销量,那么长期从事人际关系建设和火星评论写作的他迟早会在面对着他愉快的商人伙伴们时,如同面对镜子般分不清彼此。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写着: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在这如影子般没有分量,总是在一次性消失掉的生活中,终究没什么值得谴责和不可原谅的。
而这一切是多么可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