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逼捐的君子

逼捐的君子 《财经》特约作者 薛成 《财经网》   [ 05-19 16:19 ]  

逼捐者们先用君子企业把万科打成小人,自己再因为批判小人成为君子

  【《财经网》专稿/特约作者 薛成】鲁国法律规定,如果国人在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将他们赎回,可以到国库报销。有次子贡赎了个鲁国人,回来拒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你这样做不对。有此先例,今后鲁国人就不愿替同胞赎身。接受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不接受,就破坏了鲁国法律。”子路救起个落水者,那人表示感谢,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鲁国人必将勇于救落水者。”这就是著名的“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故事。
  让而止善有了最新的版本,汶川大地震后的逼捐。一些明星人物和企业捐款没有达到一定额度或比例,就受到非议。同理,有此先例,很多国人将再不愿替同胞捐献。上面的故事充分显示了孔子的智慧。但在我看来,逼捐行为也能追溯到他的思想中。
  很多道德体系自下而上构建,比如佛教有五戒,基督教有十诫,规定底线,其上都是善。儒教却相反,以上善为底线,提倡君子,其下都是小人。又怎么做才是君子?先贤几千年长篇大论,但对比那些自下而上的道德,就能知道,底线以上,人们的动机平等,行为和结果只有程度的差别,不可能划出明确的界线。孔子自己也在《论语•里仁》中承认:“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大意是没有什么可以或不可以做,根据义行事。义又该怎么做?说不清。经典就是翻来覆去地循环论证。
  惟一有执行性的,就是君子比小人好,小人比君子孬。道德并非绝对尺度,而是相对高度,比出来的。人生漫长复杂,要有可比性,又只能截取特定情境中最容易看到和量化的事物。在汶川赈灾中就是捐款额度,所有明星企业构成一个情境,明星人物构成另一个。
  孔子自己非常世故,把上善定得很低,但他设计这样的机制,不能保证别人把底线无限抬高。逼捐者们没有说明他们心中的底线。但我们参考多家明星企业捐出1000万,这就是君子。万科只捐200万,就成了小人。
  逼捐者们显然并非明星企业家,而是普通人。所有的普通人构成一个情境,据传最高的捐款已达十万,比例则有一位乞丐身上全部的105元,再多些人捐出月薪。如果只有他们是君子,大多数包括逼捐者就都成了小人。但这个标准只用在别人身上。君子小人循环论证,逼捐者们先用君子企业把万科打成小人,自己再因为批判小人成为君子。只需在论坛上发发帖,多么廉价。
  捐款本意是无偿和自愿,但如此逼捐,就变成交易和苛捐杂税。既然是交易,要考虑性价比,但名是如此昂贵。苛捐也没有强制力,捐200万和不捐都是小人,不如不捐。总之只能造成少数好名之人和企业攀比,却伤害更多的善心。我们也能看到某著名网络媒体将企业按捐款额分等排列。
  让我们思考更难看到和量化的事物。地震无法预测,很多企业的捐款之多,肯定早已超出预算的慈善支出和不可预见费用。他们必须填上这个大窟窿,只能通过节流增效。如果转嫁到客户、员工、股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头上,那不如让他们自己掏腰包捐,管理层在利用企业沽名钓誉。
  捐款不能全数到位,也是公益事业公开的秘密。在大纸板上划零高高举起,很爽很轻松,但拿出真金白银就有些痛苦。如果那些君子企业迟迟不兑现承诺,怎么办?媒体揭露,把他们再打成小人?还是弄一个实到捐款君子榜?参考孔子对子贡的教诲,我们应私下鼓励他们尽力而为,协商各种变通的办法。
  企业的优势不在钱,理论上钱都是股东的,而在效率。逝者安息,活人还有很长的日子,灾后重建才刚开始,特别是数百万人的房屋程度不同地损毁。国家将投入大量资金,社会各界捐款也近百亿,如何最有效地使用,改善灾民生活,虽然政府主导,最终企业承担。能履行合同,获取基本利润,不发国难财,已经值得庆幸。如果新房成本压缩1%,同时坚固和舒适度提升1%,要比捐出千百万强的多得多了


——————————————————————————————
传统上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仪不是指公共道德,而是俗话说的面子,好比婚丧假娶黑白喜事碍于面子必须随份子,再加上每回cctv赈灾晚会都列捐款表,把慈善当商业广告,群众不明白这些反而强化这种集体意识,所以即便心里不情愿也得去表演,在美国无所谓,在中国就是不讲政治甚至是不懂政治,个人觉得王石此事做法并无不妥但是放在大环境下肯定要吃眼前亏,好汉架不住人多。
谢谢SUV转这样的好文章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主帖一派胡言

假如用现代语言来诠释的话,“子路受而劝德”强调的是要懂得运用奖励手段去引导人们做事,话本身有道理,但跟讨论救灾捐款关系不大。捐款捐物的行为,本身在经济上是纯粹无回报的付出,如果有哪家企业向四川灾区捐献一千顶帐篷后,又派人逐个向住进帐篷的灾民收帐篷款,我们除了把它称为“做帐篷生意”或“发地震财”以外,谁会认为那是在做善事,是在捐助?

薛成列举了世界上几大宗教的情况,前脚讥讽儒家把道德标准订得太高,“以上善为底线”,一转眼又说“孔子自己非常世故,把上善定得很低”,这么一来,要么孔子没有资格代表儒家,要么儒家道德理论混乱,子路和子贡究竟谁做得对,孔子明明解说得一清二楚,薛成却好象仍在五里雾中。更不可理解的是,造成他论点和论据脱节的,似乎竟是广大批评王石“限捐论”的网友。

面对四川震灾,王石个人即使只想继续登山,就是分文不捐,没人能把他怎么样,但他把自己的一项与多数人期待不符的行为选择包装得活像一种先进道德理念,并向社会宣示,那就必须领受舆论裁判的结果了。你只那么想,不那么讲,没事;话既出口,见诸媒体,就得听任公众评说,这非常公道。

是不是王石挨骂就造成别的已捐者和将捐者都感觉自己成了小人,“不如不捐”?不会。万科现在宣布要出一个亿重建灾区了,王石本人大概连肠子也悔青了,若把这个问题再扔到他面前,打死他,他也不敢说他是被逼而捐的。

薛成说“地震无法预测,很多企业的捐款之多,肯定早已超出预算的慈善支出和不可预见费用。他们必须填上这个大窟窿,只能通过节流增效”,否则企业会想方设法把捐助支出“转嫁到客户、员工、股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头上”——不知在薛先生心目中,万科是不是那样的企业,王石是不是那样的高管,如果是,他们还君子吗?

当然,人都应该“根据义行事”,可以在薛成看来,“义又该怎么做?说不清”,千百年来大思想家们都只在“翻来覆去地循环论证”,所以他很轻松,永远可以认为自己和王石一样君子,永远不会被别人说成不义之徒。

哼。

[ 本帖最后由 心中有刀 于 2008-5-24 09:01 编辑 ]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两种霸道都令人厌恶

作者,刘洪波 长江日报评论员


        万科捐款风波,源于网友认为万科地震捐款220万元太少,王石答复“200万元已尽到企业责任,员工捐款以10元为上限”。


  现在,报道说万科要拿出1亿元无偿参与灾后重建,王石也对前次言论表示道歉。不少人在质疑王石的诚意。但很奇怪,我对王石以及万科的诚意毫无兴趣。其实,我对王石所说的“200万元已尽到企业责任”也没有什么兴趣。1个亿也好,200万也好,你不应被强迫划账,如果有强迫捐款,那就应该反对。


  但是,你也不能要别人对你的行为没有态度。很多人认为万科捐款200万元太少,现在万科出1亿元仍然面临诚意的质疑,这都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会对事情产生态度,只要这种态度不是一种行为上的强制力就可以。


  王石说“员工捐款以10元为上限”,这是一个规定还是一个态度?如果它是一个规定,它应该废除,因为这个规定会约束其员工的捐献行为。如果它只是一个态度,王石是可以说说的。但正如上述,人们也有权对这种言论表示赞同或者鄙视。


  一个企业、一个人在社会中存在,有权做什么事,是一回事,实际上做什么事,是另一回事。万科和王石有权捐或者不捐,法律上无约束,捐还是不捐,捐多捐少,可以完全自主,不会有法律上的问题,没有人说你捐少了就会被追究。但是旁人要说三道四,要鄙视,要赞成,也由不得你,你不能要求别人对你不许有意见。


  旁人无法决定你捐不捐,捐多少。但可以决定自己买不买你的房子,是否持有你的股票,以及是否觉得你是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人。如果有人说,万科捐得太少,我们要灭掉这个企业,把它的钱拿出来分掉,我坚决反对。如果有人说,万科捐得太少,我决定不购买它的房子,我觉得这是他的自由。如果有人说,王石主张员工捐款以10元为上限,鄙视这样的人,或者赞赏这样的人,我觉得这也是他的自由。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大家都因为某个企业、某个人捐款少就鄙视,那不是形成社会压力了吗?我不否认,这是一种社会压力,但没有办法,企业和人都在社会中生活,你可以选择是无视社会压力而率性自为,还是协调与社会的关系。既要有性格,又不想承担性格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我当然主张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让人可以在更多的方面率性而为,而不必冒社会排斥的风险。但是,我也认为,如果完全没有社会关系的剔除机制,那么善这个概念就真的可以从社会中割除。我们这个社会固然有环境紧窄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问题,固然有公域和私域不分、公德和私德打混的情况,但也不能主张大家各不相干、社会评价一律去掉。


  捐不捐,捐多少,个人有权决定,他人也有权评论。不许人自己决定捐款行为,是霸道;不许人评价你的捐款行为,也是霸道。我对这两种霸道有同样的厌恶。


  人人都有自己的交往原则,大致上,喜欢的人你会多打一些交道,不喜欢的人你离他远一点。如果你不在意别人喜欢不喜欢,你一切自主;如果你想别人喜欢你,那就做些让他喜欢的事,但不要认为这是压力,因为你有权决定自己想不想让某人喜欢你。


  捐款是一个凭良心的事情,你觉得可以良心得安就行,甚至你不想去考虑良心问题也行,但无论如何,不要希望别人对你的行为没有评价和态度。
多谢龙MM转贴刘洪波的文章,有刀跟他观点基本一致。“捐款是一个凭良心的事情,你觉得可以良心得安就行,甚至你不想去考虑良心问题也行,但无论如何,不要希望别人对你的行为没有评价和态度”。

想补充的是,有刀认为,万科宣布将拿出1亿元资金投入灾区重建并声明为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善则善矣,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么做在道德上和法律上都有问题。因为万科的资产权益并不归属于管理层,王石等人如此慷投资者之慨,对持有万科股票的广大民众来说,倒真是一种逼捐,但真正付钱的人却连捐助证书也领不到。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也有人是这么想的

王石借“纠错”暗渡陈仓 2008年5月23日
2008-05-23 14:25:20
王石借“纠错”暗渡陈仓[转]
         时寒冰
    “捐款门”事件,把万科的王石推向了风口浪尖。
    王石的危机,源于200万的捐款额与民众的期待差距过大,更源于他的冷静得令人惊诧的解释。后者导致危机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王石的不智在于,为了遮掩前一个失误,而制造更大的失误——把危机从个人扩散到整个万科。糟糕的是,王石的有关说法并不符合事实。事后披露的数据表明,“在万科很多分公司,即便普通员工的自发捐款也有许多超过了500元,多则近万元。截至5月19日中午,万科统计的员工募捐数据为115万余元。其中,仅深圳分公司的200余普通员工就捐款19万元,人均捐款额大概千元左右。”
    王石的解释不仅令公众哗然,也对万科的企业形象造成了二次伤害,让自己的员工深为寒心。
    许多人将王石的解释,看作一个失误。然而,我更倾向于将其看成是一种忽略社会责任感的自然流露,“不要慈善成为负担”就是很好的诠释。
    社会责任感是自然流露的,而非策划与炒作而来的。王石通过诸如登山这样的活动所产生的眼球吸引效应,不断提高着万科的影响力。而且,王石多次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感,万科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王石却亲手击碎了他苦心经营的神话。
    而接下来的道歉及纠错之举,则让公众进一步感受到王石的精明和由此带来的失望。
    王石说:“我写那篇文章时,并不清楚这次受灾如此严重,几天来一直在反省……”
    王石写文章时,汶川地震震撼人心的惨状,已经通过网络和传统媒体传遍了全世界,让许多人为之流泪,甚至乞丐都被大灾难深深震撼,加入到了捐款的队伍当中去。王石不知受灾如此严重,与事实不符。显然,这种道歉所流露出来的诚信缺失,可能比此前因解释带来的“10元”风波更糟糕。因为,捐款纯属自愿,严格而言,捐多捐少无可厚非。但是,王石过于重视自己的荣誉,在捍卫自己的荣誉过程中,又暴露出诚信的缺失。
    如果这纯属意外,那么,王石在“纠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精明,则显现出一位商人的缜密心机。
    王石在5月18日称,“通过绵竹政府认可,万科把遵道作为赈灾、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镇”。随后,万科发布公告:(1)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2)批准公司在净支出额度人民币一亿元以内参与上述工作。(3)上述费用将在未来3到5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公司将在每年的年度报告中披露具体的支出情况。
    一亿元的重建计划,再次遭到强烈的质疑,但这一次,已经与公关技巧无关。
    在开发商当中,因第一次捐款少而补捐的并不在少数,如先捐款500万元人民币,在进一步了解灾情后又加捐1亿港元的雅居乐;从300万元追加到1100万元的中海地产;先捐300万元,再捐2000万元的碧桂园等等,都是追加捐款,而万科不是。万科拿出的计划是参与灾后重建。而这其中透露出来的商业上的精明,让万科作为一个有责任感企业的形象再次严重受挫,原因无他,精明得过头了。
    为什么是遵道镇?
    无论王石还是万科,都强调“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如果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在绵竹市乃至这个震区,恐怕都很难再找到像遵道镇这样的重镇!
    遵道镇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风水宝地。笔者查阅资料时惊讶地发现,2008年4月3日—2008年5月3日,第十八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全球总决赛(主题巡游)所选择的第一个活动地点就是遵道镇,开幕式主会场的第一个地点也是遵道镇。第十八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全球总决赛(主题巡游)与王石一样,钟情于遵道镇,这是一种巧合吗?
    遵道镇地处绵竹市西北部,资源丰富,有山有水有坝,交通发达,一条约4.5公里的一级公路直达该镇,通讯便捷。遵道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该镇位于龙门山脉中段,镇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东部是物华天宝的平坝,西部是上万亩茂密葱郁的森林,有18奇观,72溶洞。素以环境优美,山清水秀,风光秀丽著称,玉妃泉、玉妃湖、鸳鸯湖、鹿堂山、马跪寺、楠竹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一条宽10米的沿山公路为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有人赞叹,这是一个包装一下就能跟九寨沟相媲美,而且比九寨沟交通更便利的宝地!
    万科巧妙地把“纠错”之旅变成了占据宝贵资源最高点的契机,并且,以重建之名,还可容易避开诸如招标之类的麻烦,先入为主。如果这算是“纠错”,实在是高明绝顶的纠错。
    而且,所谓1亿元的重建,与“纯公益性质”及“将在未来3到5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的搭配,实在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缜密计划。1亿元的投入,全部收回成本,也可说是“纯公益性质”,万科捐的还是那200万元,一分不多。而且,公益性开发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可以抵扣所得税,这相当于给万科带来意外的收入,把先前捐的200万再挣回来也不是没有可能。况且,还有“未来3到5年内”的腾挪空间。怪不得万科不选择二次捐款!
    因此,当万科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突然倒塌时,谁也不应该感到奇怪。对饱受苦难的灾区尚且如此精打细算,又能奢望什么?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自觉的流露,而不是包装出来的,哪怕再高明的危机公关大师,也难免有疏漏。这,或许是“10元捐款”事件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