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中国青年报:隋炀帝“形象工程”的历史教训

引自中国青年报《隋炀帝的形象工程》 略有修改。  

       提到隋炀帝,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他骄奢淫逸,祸国殃民。殊不知他还有一项特长:善搞“形象工程”。
   
    大业六年元宵节,为了接待西域各国酋长和商人,“于(东都洛阳)端门街盛陈百戏,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又下令装点市容,要求檐宇统一,珍货充积,店设帏帐,人穿华服,卖菜的地方要铺上用龙须草编的席子,街道两边的树上也要披绸挂缎装扮得五彩缤纷。客人经过,酒店老板要邀入进餐,“酒饱而散,不取其值”。还要谎称:“我国富裕,客人吃饭是向来不收钱的!”史书上说,当时外国人感到很惊讶,觉得大隋真实泱泱大国,不过过了一会,聪明些的外国人发现了问题,他们问中国商人,“我在你们国家里见过乞丐,衣不庇体,但为什么在这里你们要用绫罗绸缎包树?为什么不把这些布施舍给穷人御寒?”中国商人哑口无言。
   
    隋炀帝确实不愧为“形象工程”高手,组织严密,滴水不漏。既注重“精神文明”,盛陈百戏,自昏至旦;更不忘“物质文明”,店设帏帐,人穿华服,免费吃喝,俨然大同世界。而且还要求店家统一口径,一致对外,撒谎骗人。究其用心,此举无非是想向四邻夸功显富,炫耀政绩,以扬威天下,震慑周边国家。然而,隋王朝早已危机四伏,水旱蝗灾使百姓饥寒交迫,苛捐杂税又频频激起民变,怨声载道,隋炀帝就好像坐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可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居然还有心情去搞什么“形象工程”。话说回来了,越是色厉内荏就越需要虚张声势,越是形象糟糕就越要搞“形象工程”,真正强盛的年代,倒是少闻这些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
   
    果然,在隋炀帝这一“形象工程”问世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农民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一时间,竟有“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隋炀帝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叹息:“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大业13年,隋炀帝终于和他的王朝一起覆灭。当然,隋王朝烟消云散,主要是因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但是隋炀帝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对加快其衰败的进程也“功不可没”。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死时,其宗室、外戚不论长幼,全遭杀戮,无一幸免。隋炀帝虽无后,但其爱搞“形象工程”的遗传基因却能跨越时空,代代相传。时至今日,“遗风”非但大有市场,那炀帝的阵仗不免“小巫见大巫”了。


诛连九族的酷刑可别再代代相传了,忒吓人了~~~俺也会搞点个人形象工程的,表杀了俺哦~~~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