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李静:由卡尔维诺说博尔赫斯想到的


好几天不写字,手生得直“拌蒜”。

今天读台湾出的卡尔维诺文论集《为什么读经典》,看到他这么说博尔赫斯:“我在波赫士身上发现一个概念,亦即文学是由智性所建造、支配的世界。这个概念与这个世纪的世界文学主流背道而驰,后者往相反的方向倾斜,换句话说,本世纪的世界文学试图透过语言、被叙述的事件之质地,以及对潜意识的探索,来为我们提供混乱的生命潮流之等同物。不过在二十世纪的文学中还有另一股趋势,是无可否认的非主流趋势,……这股趋势支持心理秩序的胜利,胜过世界的混乱。”卡尔维诺、尤瑟纳尔也是这类少数以智性构造“秩序”的作家。在中国,王小波是他们的同道。

上学时一度痴迷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混乱黑涩,以为唯有这样的文学才是高级和真实的。多年以后才知,自己其实更倾心于水晶质地的作品——清晰,透明,智慧高度凝聚,对宇宙和人类整体有透澈的洞察,强大的意志和不竭之爱足以抗衡吞噬希望的黑暗深渊。这样的作品是作家“意志的胜利”。那种“混乱的生命潮流之等同物”,则是作家极端自我的产物,它们能像镜子一样,让人照见自己灵魂中最幽暗的角落。有人称卡夫卡、贝克特这些表达人类绝望的作家为“弱者型大师”,他们高超的文学背后是“有毒”的。宇文所安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那种把诗当作纯粹的“审美静观对象”的说法,是诗人蒙蔽哲人王的说辞,用以掩盖诗对世界和人心真切的颠覆力量,以防哲人王干涉他们的自由书写。实际上,没有人能逃脱艺术作品对心灵的暗示和影响。因此之故,窃以为“弱者型大师”恰恰只适合强者阅读,因为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冲破作品散发出来的强大的世纪末绝望。而柔弱的灵魂一旦进入幽暗文学的世界,十有八九会受其左右,以为生命意志之衰颓乃是必然的真理。这就“毁了孩子”了。唉,看来文学和世间的任何东西一样,都需要“辩证法”——卡夫卡作品让人郁闷绝望,但是他本人却极其风趣活泼。可是多少孤僻木讷的文学愤青是照着卡夫卡小说,把自己的孤僻木讷越来越发扬光大的啊。

唉,说到底,作家是把文学当作智力游戏——当然这游戏里有他部分的真实自我。可玩者无意,读者有心,最后总有人把自己玩进去出不来。说到底,无论玩者还是读者,都需要一点意志力和幽默感,在真与假、虚与实之间保持平衡和超越比较好。

转自李静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2037e010001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