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康这广告做得

[转贴]石康评韩寒的《他的国》

八十后作家中,我一直比较关注韩寒,记得五六年前,在酒吧还与王朔争论过,我说看过韩寒、郭敬明的小说,觉得八十后作家很能写,王朔以他惯有的气势说,八十后作家需要生活体验,现在还成不了气候——但我悄悄发现一个小迹象,于是问王前辈:“你十八岁时的文字能力能否赶得上《三重门》?反正我十八岁时是不行的。”

    王前辈没有回答我。

    现在我与韩寒同在路金波的出版公司出书,在公司组织一些活动中认识了他,他是一个性情中人,过着比较自由任性的生活,这一段时间在上海写作,除聊天外,我们晚上经常一起打台球消磨时光,我们打得比分很接近,我们都好胜,生活作息都很随意,除非有人技术上出现突飞猛进,不然台球会有好长时间可打,这也是我可在上海会呆长时间的一个原因,另外,由于他是一个很好的车手,我还可向他学一学车技,可向不同人学习不同的东西,是我的生活乐趣之一。

    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不得不再买一辆大排量的后驱车,来体验一下车手的感觉,本来我已经觉得对于一个四十岁的人是不可能的了,不过韩寒令我觉得也许可以,因我坐他的车时,他示范侧滑与原地360度,我并不觉得害怕,在北京,我坐一个业余车手的车,遇到同样的情况,差点被吓出心脏病。

    六七十年代,南美出现一次被称为“文学爆炸”的文学现象,使全世界的读者耳目一新,他们眼中的南美洲不再只限于玛雅文化、血祭之类的历史符号,而是南美各国家活生生的历史与人文,推动这次爆炸的作家包括马尔克斯,略萨,富恩斯特,科塔萨尔,萨瓦托,多诺索等,我曾在九十年代初一口气读过四十本南美小说,它们完全是这次爆炸的成果,我们笼统地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韩寒的《他的国》便有这种魔幻现实的基因。
   
    作家读同时代作家的好作品,很容易被刺激,升起嫉妒心与竞争需求,正是这种竞争需求,使作家们努力写出更精彩的作品,使读者从中受益。

    不过,从作家个人角度讲,情形略有不同,我可以从容地欣赏亨利·詹姆斯,普鲁斯特,福克纳,也可以为马尔克斯鼓一鼓掌,但韩寒不行,我以前读他主要是为了找一找他的毛病,越多越好,粗读他的小说多半为了可以更好地藐视他,细看也是为了看个仔细,瞧瞧他比我到底差在哪些方面,差得有多远,以便看轻他的写作,鼓励自己,使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

    但这一次我没有成功,《他的国》阅读结束,我忘记自己是一名作家,只是作为一个读者读完全书,并且觉得这本书写得很不错,我的阅读经历很愉快,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是在读一本真正的小说,我以为这本书是八十后作家第一次进入文学性写作的标志。

    顺便说一下,在我眼里,一本书写得具有文学性,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它是个人写作风格与小说历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属于文学的新趣味,中国的前辈作家,虽然终身写作,作品里真正具有文学性的作品又有几部呢?



      《他的国》的主人公叫左小龙,是个年轻人,居住在亭林镇中,“亭林镇是个很小的地方,很迷你——当地的有为青年都去了大城市,但左小龙觉得,他不能接受大城市,大城市虽然大,但容不下一辆摩托车”,事实上他有一辆自己存钱买的新摩托车,有属于自己的平静的小镇生活,有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

        我们通过骑着摩托车四处游荡的左小龙,认识他的朋友大帅,认识了从在学校起就爱上他的纯情少女泥巴,认识了小镇中当街高声播放黄色歌曲的杂货店主,左小龙试图用自己的摩托车声,盖过那黄色歌曲声,但他失败了,摩托车爆缸了,这样左小龙被迫去修他修不起的摩托车,去找他可找可不找的工作。

        故事便从这里讲起,从容不迫,与小镇中的生活节奏十分吻合,简单,平静,所写的每一事物都很随意,且具有引喻性,但这些平铺直叙的段落也让读者可以很好的读下去,因韩寒利用自己的叙事技艺,把事情讲得既生动又好笑,他并是依靠笑话来使读者发笑,而是依靠汉语本身的魅力去使叙述生动,一些词语搭上另一些词语,便出现意外的戏剧性效果,令人哑然失笑,读者只需一页页翻过去,便像是坐上了左小龙的摩托车,去认识那样一个稀松平常江南小镇。

        就这么一个中国小镇,也与中国千万小镇一样,热衷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由镇里招商引入的企业出钱,举办一界波波杯合唱大赛,胜出者最高有五万奖金,这件事使小镇所有人卷入其中,左小龙当仁不让,也想组织一个合唱队参赛,左小龙点灯熬油,写出长信,力邀他暗恋的小镇镇花儿黄莹前来参与,叫左小龙失望的是,他的努力未果,合唱队最终只招募到一名队员,是个需要照顾的小孩儿,并且,是个哑巴——中国小镇的人自己无法发声,只能说别人叫他们说的话,唱别人叫他们唱的歌——最终,他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小镇引来工厂及外来工人,小镇上的人失去工作,靠出租房屋为生,工厂的污染超标,使小镇的动物产生变异,老鼠变得像猫一般大,牛长成大象,而小镇并未产生担忧,而是兴高彩烈地开展生态旅游,把那些变异的动物做成菜,卖给前来猎奇的游客,最终,小镇就连这一点变异资源都丧失了,小镇的领导们因小镇一时的崛起而兴奋,他们庆祝小镇的经济腾飞,豪情万丈地跳下河游泳,却被电鱼的人全部电死了。

       而左小时暗恋的小镇镇花儿也成了企业老总的女人。

       与此同时,小镇并没有丝毫地减缓疯狂前进的步伐,它的周围出现大片英伦风格的房地产与现代工厂。

        左小龙决定离开小镇,去外面闯荡,没想到一出镇便被路警扣下了摩托,他只好回到小镇,他看到一辆红色的消防车出动,想知道个究竟,于是爬到电信大楼的楼顶,却被镇人中人误以是又一个想跳楼自杀的人,在大家误解中与恶意起哄声中,左小龙真的跳楼了。

        故事并没有在这里结束,韩寒给读者们带来一个意外而清澈的结尾,令人感动,我本想把它抄在下面——但是,读者们也许更想自己去读。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你这一转贴,等于给做了二手的免费广告。
嘿嘿,存心的。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所谓“我以为这本书是八十后作家第一次进入文学性写作的标志”,力挺同桌球友而将众80后皆置于“非文学性写作”之地。也许很多80后还未必看得上石某所标举的“文学性写作”呢。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多次听说过石康大名,但没读过石康作品。仅据此文,实在看不出石作家有什么过人才气,比我预想的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