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戒石铭及其评论

因为前几天克明兄提到了日本保留的中国古代戒石铭文,想起来过去在大学时代曾经就此写过一个短文,好像是发在年级同学自己油印的《萤光集》上的,现在手头也找不到了,只好把原来主要依据的一些材料发在这里,仅供网友们参考。

中国古代的“戒石铭”,过去所有的衙门大堂院落的正中央就有这样字句的一块碑,这16个字朝着大堂上公案后坐着的官员。反面朝着仪门的一般是“公生明”三个大字。

现在国内一块都找不到了,据说日本当年搬回去一块,至今犹存。

铭文出自后蜀皇帝孟昶写的“官箴”,24句。后来宋太宗嫌它太罗嗦,抽出这16个字来,亲自书写了要求所有的官厅置于座右。

以后南宋高宗又以黄庭坚书写,要求各官厅刻石,置于官厅办公场所。

再后来明太祖下令刻石放置到大堂院落中央,让官民共见。

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多乱,现在国内居然找不到一块戒石原件,据说日本仙台有一块,是从中国搬过去的。

戒石铭文: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孟昶《官箴》: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所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与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为尔戒,体朕深思。】

王夫之《宋论》高宗十对于戒石铭的评价:

自宋以来,州县之庭立戒石铭,蜀孟昶之词也。黄庭坚书之,高宗命刻石焉。读者佥曰:“励有司之廉隅,恤生民之疾苦,仁者之言也。”呜呼!儒术不明,申、韩杂进,夷人道之大经,蔑君子之风操,导臣民以丧其忠厚和平之性,使怀利以相接而交怨一方者,皆此言也。孟昶僭伪亡国之主,无择而言之,可矣。君天下者,人心风化之宗也,而可揭此以正告天下乎?

夫谓吏之虐取于民者,皆其膏脂,谓夫因公而科敛者也,峻罚其锾金者也,纳贿而鬻狱者也,市贾而无值者也。若夫俸禄之颁,惟王所诏,吏不自取也。先王所制,例非特创也。小人耕而以其有余养君子,君子治而受其食以勤民事。取之有经,班之有等,民不怨于输将,上不勤于督责。天尊地卑,而其义定;典叙礼秩,而其分明。若曰是民之膏脂也,则天子受万方之贡赋,愈不忍言矣。率此言也,必天下之无吏而后可也。抑将必天下之无君,而后无不可矣。是之谓夷人道之大经也。

君子之道,以无伤于物者自旌其志,苟非人所乐与者,一介不取,弗待于人之靳之也。如其所受之禄,斥言之曰此民之膏脂矣,恶有君子而食人之膏脂者乎?上既酬而升之,揖而进之,寄之以民社,而谓之曰:“吾取民之膏脂以奉汝。”辱人贱行,至于此极,欲望其戒饬自矜,以全素履,其将能乎?是以谓毁君子之风操也。

易动而难静者,民之气也。得利为恩,失利则怨者,民之情也。故先王惧其怀私挟怨之习不可涤除,而政之所扬抑,言之所劝戒,务有以养之,而使泳游于雍和敬逊之休风,以复其忠顺之天彝。故合之于饮烝,观之于乡射,逸之于大蜡,劳之于工作,叙之以礼,裁之以义,远之于利,禁之于争,俾怨讟不生,而民志允定。今乃揭而示之曰:“凡吏之受禄于国者,皆尔小民之膏脂也。”于是乍得其欢心,而疾视其长上。其情一启,其气一奔,则将视父母之食于其子者,亦其子之膏脂;趋利弃义,互相怨怒,而人道夷于禽兽矣。先王以君子长者之道期天下,而人犹自弃,则克己自责,以动之于不言之化。今置其土木、狗马、声色、宴游之糜民财者,曾不自省;而以升斗之颁,指为朘削,倡其民以嚣陵诟谇之口实,使贼其天良,是之谓导臣民以丧其忠厚和平之性也。

迪君子以仁民者,教之有术也;进贤士以绥民者,选之有方也;饰吏治以勿虐民者,驭之有法也。仁不能教,义不能择,法不能整,乃假祸福以恐喝之曰:“上天难欺。”无可如何,而恃鬼神之幽鉴。惟孟昶以不道之身,御交乱之众,故不得已而姑为诅咒,为人君者而焉事此乎?

王者之道,无不敬而已。敬天,而念天之所鉴者,惟予一人而已,非群工庶尹之得分其责也。敬民,而念民有秉彝之性,不以怀利事其长上,务奖之以坦然于好义也。敬臣,而念吾之率民以养贤者,礼必其至,物必其备,辞必其顺,而与共尽天职勤民事也。天子敬臣民,臣民相胥以敬天子,而吏敬其民以不侮,民敬其吏以不嚣。无不敬者无不和,则虽有墨吏,犹耻讥非;虽有顽民,犹安井牧。畏清议也,甚于鬼神;贱货财也,甚于鞭挞。以宽大之心,出忠厚之语,平万族之情,定上下之纪,夫岂卞急刻峭之夫所得与也?君子出其言不善而千里违之,诅怨之言,何为在父母斯民者之庭哉?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就是在仙台日本国家公务员研修所门口看到的,可惜没有照相。大概不是原碑。

日本国家史迹戒石銘,刻于1749年。福岛县二本松市。




旧二本松藩(市)「戒石銘碑」拓本



太宗皇帝御製戒石銘」拓本


[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09-3-5 23:2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加精给木匠老师,也给克明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09-8-23 10:47 编辑

反腐倡廉的宋代“戒石铭”
http://www.greatwuyi.com 来源: 发布时间: 2008-12-11 01:16

屹立着的完好宋代“戒石铭”



    近日,在武夷山开展全国第三轮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一方珍贵的宋代古碑,经鉴定为宋代“戒石铭”。     此碑弥座,碑身花岗岩质地,高175厘米、宽65厘米、厚15厘米,字幅20×22厘米。碑身四周为龙纹,书有十六字黄庭坚书法铭文:“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碑阴为工楷,字迹不清晰。此碑石原立在各个县署门前,用以告诫为官者晨夕接目,从政为民,远罪迁善,而“不辱官箴”,后因县署数度迁址而散轶。     据民国《崇安县新志》“大事”卷记载:“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六月,以黄庭坚所书“戒石铭”,令刻石,颁于州县”。宋代“戒石铭”碑的发现,为研究黄庭坚书法和宋代吏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另据武夷山市文物工作者介绍,宋代类似这样的戒石碑全国共有60余方,而武夷山能有一方,可见其时代历史意义。     此石碑的设置,取古人“刻于盘孟,勒于几杖,居有常念,动无过事”之意,被称为“戒石铭”。它也是皇帝对地方官员的申明约束,使他们感激自厉,体恤百姓。(周小丽 赵建平 文/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个报道有点问题。

断代在宋代,依据是民国的地方志,这实在太马虎了。

“宋代类似这样的戒石碑全国共有60余方”,分明是各州县衙署都要“置于座右”的东西,怎么全国只有60多?

从这块碑的尺寸来看,只能是放在室外的,因此应该是明朝的遗物,朱元璋重新颁布戒石铭的时候就是要求将之至于大堂院落的中央,戒石铭对准大堂公座。

本来全国现存的戒石铭碑仅此一块,已经是了不起的发现了。硬要说成是宋代的,太傻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09-8-22 23:46 编辑
迪君子以仁民者,教之有术也;进贤士以绥民者,选之有方也;饰吏治以勿虐民者,驭之有法也。仁不能教,义不能择,法不能整,乃假祸福以恐喝之曰:“上天难欺。”无可如何,而恃鬼神之幽鉴。惟孟昶以不道之身,御交乱之众,故不得已而姑为诅咒,为人君者而焉事此乎?
其中可见中国儒者之精髓:教乃德教而非宗教;“敬鬼神而远之”,事在人为而非神定。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国内的戒石铭碑为什么保存不下来?是不是朝代一变,大家就要清除四旧,从零开始。
清除四旧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封建时代的遗物,封建皇帝的伪善。
估计还会有一些盖在一些农民家里的水缸上,或米缸上,年代久远,字迹斑驳,谁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09-8-23 00:57 编辑
旧二本松藩(市)「戒石銘碑」拓本
请教克明兄:
宽延是日本江户时代桃园天皇之年号,时间大致在1748~1751年间。旧二本松藩在日本福岛县北部,当时10万石领地。宽延己已年为1749年。据说是藩主丹羽高宽听从其藩臣、儒学者岩井田昨非而刻此碑。此碑没有其他任何说明或标志吗?当时一般习以为常,如今则属于侵犯知识产权之行为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这个报道一直没有看懂,究竟是在哪里发现这块碑的?

碑体很大很薄,被人拿回家去派用场一般要砸断的。要么是居民在衙门遗址建房的时候利用它,直接就砌在墙里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请教克明兄:
宽延是日本江户时代桃园天皇之年号,时间大致在1748~1751年间。旧二本松藩在日本福岛县北部,当时10万石领地。宽延己已年为1749年。据说是藩主丹羽高宽听从其藩臣、儒学者岩井田昨非而刻此碑。此碑 ...
陆东洋西 发表于 2009-8-23 00:44
请教不敢当。此碑好像没见有别的说明。

我看见的,是在仙台国家公务员讲习所院门口的碑,也没有见到说明。下次有机会回仙台去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