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鹅敢死队》中的军服与武器考析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09-7-28 10:33 编辑

《野鹅敢死队》中的军服与武器考析




“野鹅飞翔,带来新的希望……什么样的机遇,能让这一切延续?”黑人女歌手琼·阿曼特莱丁的歌声,伴随着展翅高飞的野鹅和动荡非洲交叠在一起的画面,这就是英国电影《野鹅敢死队》的片头。虽然很有一些浪漫色彩,但该片本质上却是一部关于军人宿命、战友情谊、政治阴谋还有背叛的颇具哲学意味的严肃电影。就像笔者在一篇讨论该片的博文中看到的那样,这部电影“太容易让一个男人着迷”。作为当时引进的为数不多的西方译制片之一,这部1986年在国内公映的电影是那时当之无愧的“大片”,它以雇佣兵这一西方社会特殊群体为题材,片中先进的武器和军服装具,以及逼真的战争场景,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片甚至成为了许多像笔者这样的“70后”接触和爱好军事的开始,这也是为什么有了下面的这篇文章的原因,希望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30多年前拍摄的、至今仍百看不厌的经典——

www.sbanzu.com

背景:真实与虚拟交融
    一架“协和”大型客机降落在伦敦机场,刚下飞机的雇佣兵头目——退役上校艾伦·福克纳(理查·伯顿饰)被接到银行大亨爱德华·马塞森爵士的豪华私邸。原来,非洲某国的恩多法将军发动政变上台,深得人心的前总统林班尼被软禁在乌干达,乌方威胁要将林班尼释放回国,恩多法为绝后患,便打算用原本卖给马塞森的铜矿开采权换回林班尼并将其杀害。马塞森要求福克纳出马,利用乌干达人将林班尼转交给恩多法的机会,设法将其救出,以保住开采权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利润。福克纳找来昔日同伴瑞弗·简德斯(理查德·哈里斯饰)、肖恩·弗林(罗杰·摩尔饰)等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招募并训练了一支50人的小部队。按照瑞弗的天才策划,敢死队夜间空降到营地附近,干净利落地消灭了守卫,救出了林班尼。但此时已与恩多法达成新交易的马塞森背信弃义,前来接应的“大力神”运输机被重新召回,50名雇佣兵和林班尼被抛弃在非洲的荒原中。面对着汹涌而来的恩多法大军,福克纳和他的部下且战且退,伤亡惨重。在传教士的帮助下,经过一番血战,剩下的10来名雇佣兵们终于登上一架老旧的C-47,但负责断后的瑞弗却因腿部中弹无法赶上飞机,福克纳为避免其落入敌手,违心地向朋友抠动了扳机,林班尼也因伤重在飞机上死去……


   这并非是天方夜谭式的神话或编造。《野鹅敢死队》改编自达尼尔·卡内的一本从未出版小说,而这本原名《细细的白线》的作品正是以在非洲的欧洲雇佣兵的历险故事为基础的。这些第一代的雇佣军多半是来自法国外籍军团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老兵,不甘平庸生活的他们通过种种途径来到非洲,将战斗经验传授给当地的政府军或反叛武装。有些人并不满足于教官的生活,干脆直接加入到战争和杀戮当中去。他们当中大多数是被高额薪酬吸引来的,而有些则是出于对战斗生活的留恋和狂热。后者中又以号称“佣兵之王”的鲍勃·德内尔,人称“疯子”的迈克·霍尔以及外号叫“修士”的托尼德·圣保罗最为著名。1960年代初非洲殖民地国家独立斗争风起云,由于殖民者留下的地域、民族之间的诸多矛盾,加上苏、美等超级大国在背后的利益争夺,独立后的各国又纷纷陷入战乱之中。1961年,刚果(金)内战开始,加丹加省长莫伊兹·冲伯在比利时支持下,为保住自己的独裁地位,以月薪上千美元的代价,雇请了以包括德纳尔在内的大批欧洲籍雇佣兵,帮助自己作战,直到1966年刚果(金)军队才将这些人全部赶出国境。从那时起,德纳尔一直出没在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帮助训练当地的反政府武装,以及联系招募英、法籍人员到这些国家参加战斗,这些为他赢得了“佣兵之王”的称号。由于德纳尔和他的同伴们总是哪里有战争就出现在哪里,就像非洲常见的一种凶猛动物豺狗总是出现在有血腥的地方一样,因此英国惊险小说家弗雷德里克·福赛斯根据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一剧中的台词“发出屠杀的号令,让战争的猛犬四出蹂躏”,以“战争猛犬”为书名撰写了一部描写雇佣军生活的著名小说,其中主人公卡洛·香农即是以鲍勃·德纳尔为原型的。这本小说的成功使得“战争猛犬”一词家喻户晓,真正成为了雇佣军这一特殊群体的代名词。

   由于参战的雇佣军仅仅代表个人,避免了正规军卷入他国内部冲突的种种限制和尴尬,而且利用他们去从事一些所谓“肮脏勾当”更加方便,因此当时雇佣军的很多活动是得到本国政府暗中首肯或授意的,在有些时候,他们甚至扮演的是“国家雇佣军”的角色。此外,雇佣兵作战勇敢,从不在意为谁而战,同时又能够为雇主保守秘密,所以现实中类似爱德华·马塞森这样的利益集团,在必须动用武力解决某种矛盾时,也非常乐意雇佣他们为自己卖命。不过,《野鹅敢死队》的现实版本却是发生在德纳尔的竞争对手——南非人迈克·霍尔身上。迈克在加丹加脱离刚果(金)的战争中充当过雇佣军顾问,曾被称作“斯坦列维尔的屠夫”,以心狠手辣、不计后果著称。当1968年,迈克组织这次敢死队行动时,曾有意邀请德纳尔加盟,后者拒绝了。但这次迈克却干得相当成功,据说他招募到一批老兵,经过严格训练,在行动中成功地救出了被囚禁的前总理冲伯。只是由于雇主的出卖,他们陷入重围,在与古巴人指挥的当地军队进行激烈交火后,大部分人奇迹般地凭借一架旧飞机逃到津巴布韦,但迈克相邀入伙的另一位雇佣兵首领却在最后关头未能及时登机,最终被乱枪打死。迈克的这些经历都被达尼尔·卡内如实写入了书中,又被《野鹅敢死队》还原到银幕上,有意思的是,在该片拍摄期间,早已退休并成为富家翁的迈克·霍尔担任了影片的军事及技术顾问一职,在署名前还不忘加上“上校”二字,这更让人相信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他当年作为“战争猛犬”的真实经历的写照。

军服:“日不落”遗风

   片中最让国内观众感到新奇的,是敢死队员们身上的迷彩服和贝雷帽。因为在影片公映的年代,解放军的军装仍是“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老式样,在西南边境冲突中已经试用的若干迷彩服尚不为人所知,第一部出现迷彩服的国产电影《雷场相思树》当年还正在拍摄之中,《野鹅敢死队》中的军服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就不足为怪了。
   
   影片中福克纳他们身上穿的是英国68型四色丛林迷彩夏季战斗服,这种称为DPM的温带迷彩是1972年设计的。其上装以钮扣联结,下摆为敞开式,腰间有拉绳,可以随体型调整,袖口也可以调节大小,两肘处有加强部分以增加耐磨性,胸前左右两个立体式口袋均按人体工程设计,有一定倾斜角,腰部两侧各有一大型立体口袋,此外左臂上侧还有一个便兜。内衣则是卡其色衬衣和绿色圆领汗衫,下装是带束腿的迷彩长裤,脚穿中帮皮靴。领口内系有迷彩网巾,它在热带可以起到防晒和防止蛇虫进入领口的作用。此外,军官肩襻上戴有带宝剑和军衔符号的保护色软肩章,军士长和军士也在上臂位置缝有相应的标记。队员们头上戴的贝雷帽是西方军队常用的一种软质军帽,这也是当时国内很少看到的。一战中英国坦克部队司令官休·艾勒斯爵士将法国巴斯克贝雷帽和苏格兰圆扁帽的特点结合,设计了一种供坦克手佩戴的软帽,这是现代贝雷帽的开始。1924年,英国装甲兵正式采用黑色贝雷帽,二战中组建的英国伞兵部队则采用了绛红色贝雷帽,这两种颜色的帽子后来成为了世界上相应兵种的标准装备。受英国的影响,如今大多数国家军队的贝雷帽都是向右倾斜的。英军贝雷帽通常采用呢绒面料,不用时可以折叠并塞到肩襟下,不妨碍行动。一般军帽和军服的颜色是一致的,但英军贝雷帽的颜色往往和军服不同,除黑色和绛红色外,还有米黄、浅灰、棕色、深绿、驼色、天蓝、猩红、海军蓝等等,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部队和军兵种。而影片中的贝雷帽只有红色和深绿色两种,前者表示佩戴者是军官,后者对应军士和士兵,而并非代表伞兵或皇家廓尔喀步兵团等区分具体部队的本意。
     
   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影片中的雇佣军们虽然着装统一,但帽徽却大相径庭。这也是英国这一老牌军事强国的固有习惯之一,他们对部队传统非常重视,其基本组成单位―团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徽章标识,队列操法、进行曲甚至袜子的花纹都不相同,特别是帽徽图案,往往代表着这支队伍的历史根源或某种光辉业绩,有些甚至可以上溯到“玫瑰战争”时期。像福克纳上校的铜帽徽是军官版本的,图案是一枚冒着火焰的榴弹,其弹体大、火焰小,榴弹中间有代表威尔士亲王的三片羽毛,这表示福克纳原先服役的部队是皇家威尔士隧发枪团。而他的战友军士长桑迪的帽徽虽然图案一样,但却是银色的普通版本。瑞弗上尉的帽徽以十字为主体,上有皇冠,代表他来自皇家绿夹克团,因为最早的来福枪团身穿绿色军服而不是英军常见的红色,故有此名。肖恩中尉来自第4/7皇家禁卫龙骑兵团,彼得和黑人杰西帽徽上的伞翼则代表他们出身于伞兵。卫生兵威迪的帽徽上有蛇缠杖的图案,这是起源于古希腊的医学标识,加上顶上的皇冠,表示他曾是皇家医疗部队的一员。其中最著名的帽徽,则是那位留着英国式胡子的自来水管工——唐纳森中士,他的帽徽由飞行的翅膀、短剑和一句座右铭“Who Dares Wins”(谁敢干、谁就赢)组成,代表着世界上最著名的特种部队之——英国特种空勤团(SAS),这也是他拥有“当过12年兵、跟上校干过3次”这样的骄人资历的原因。有些帽徽体型要比上述的要大很多,像影片中有两种主体图案分别是坦克和狮子的,分别代表持有人来自皇家坦克兵团和皇家国王兵团。另一个“米”字形的大型帽徽是那位前重量级拳击冠军祖克中士的,上译公映版的配音在此出现了一处错误,撰原文中祖克说他曾在“BLACK WATCH”服役12年,配音翻译成了“特种部队”,其实这两个词指的是皇家苏格兰黑卫高地人团,这一错误其实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当年的资料水平确实很难查明这一点,虽然身份不再是正式军人,但雇佣兵们还是戴上了自己原先部队的帽徽和军衔标记,这既是出于曾经作为英国军人的荣誉感这样外人难以理解的感情因素,同时也是体现对团队忠诚的一种传统习惯。



    同时让人感到新奇的是影片中作为反派的恩多法部队的军服,特别是那种前后都有帽檐的军帽,这种看起来奇形怪状甚至有些丑陋的军帽被称为“比雅尔”(Bigeard)帽,或者叫做“燕尾帽”,前者来自当时一位著名的法国将军麦赛尔·比雅尔的名字,后者则是由于它的形状。这种军帽是法国在非洲进行殖民统治的遗迹,上世纪50年代后期,法国在镇压阿尔及利亚起义时伞兵和特种部队就使用这种军帽,它的设计并不美观和舒适,但却很适合热带地区的作战环境,后帽檐实际上是遮阳帘,可以防止颈部皮肤被阳光灼伤甚至中暑,其作用就像欧洲民间的猎鹿帽一样。这种军帽在非洲很多国家的军队中都曾流行过,科摩罗军队到1990年以后还在使用。不过,恩多法军队的丛林迷彩服从色彩到样式却都比较特殊,与法式的“蜥蜴”迷彩明显有别,加上长拉链与四个大型口袋的设计,都与英军的59型“丹尼森”(Denison)伞兵革衣非常相似,至于长裤则是单色的灰绿色军裤。此外,他们所使用的单兵装具也是标准的英国58式,以双肩带和两肋各一的大弹匣袋为主要特征。至于恩多法部队中的外国顾问,也可以根据他们所戴的军帽,就可以很容易地区别出来,在看押林班尼的营地中打死的戴圆顶有舌军帽的是古巴教官,而在机场碰上的戴大檐帽的是东德顾问,这两国的军事人员也是当年大量派往非洲地区前去扶植当地势力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嘴上有龙!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09-7-28 10:45 编辑

武器:欧洲血统的“碰撞”

    而《野鹅敢死队》令观众们难以忘怀的,还有片中多处激烈的战斗场面。特别是敢死队员手中的各种自动武器,让当年既无网络也无军事杂志的国内军事爱好者们着实过了一把眼瘾。而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这些上世纪70年代的明星武器中有些已经相当陌生了,加上其种类的繁杂和变化,即使在有众多资料可供帮助的今天,想要把片中出现的武器型号一一理清,也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

    冲锋枪本片中的战斗场景全部是在建筑物和非洲丛林内展开,这种近距离短兵相接的场合最适合冲锋枪大显身手,因此片中种类最多的就是这种武器,包括美国的英格拉姆MAC 10、以色列的乌兹、丹麦的麦德森M50、英国的斯太令L2A1以及捷克的M23等等。它们显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其中有三种相互之间还存在血源关系:

  三者中的“老大”,是影片中出场不多的捷克M23冲锋枪,只在跳伞和机场的战斗中露过两次面。它诞生在曾生产过著名的ZB26轻机枪的捷克斯洛伐克国营布尔诺兵工厂,由瓦茨拉夫·霍莱克于1947年设计,1950年正式定型。M23采用固定木制枪托,它还有采用金属折叠托的型号,称为M25,其枪托折叠后托底可以当作前握把使用,但捷克斯洛伐克随后加入了华约组织,M23、M25使用的9×19毫米贝拉巴鲁姆手枪弹与华约常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不通用,因此1951年装备了采用后一种口径的改型——M24和M26,M23和M25转为预备役部队使用。该枪在1952年停产,1968年后全部被Vz58突击步枪所取代。撤装后的M23系列冲锋枪被出口给其他红色政权,例如古巴和北越,另外黎巴嫩、利比亚、智利、南非等国也购买过这种武器。M23系列冲锋枪采用惯性闭锁的自由枪机原理,最大特点是它的结构设计,它是第一种将弹匣置于握把之中,并采用包络式枪机的冲锋枪。前一设计使得全枪重心正好落在握把上,单手操控比较容易,后一设计使得枪机复进到位时,枪管有近一半的长度被包纳进枪机中,有效减少了全枪长度,同时重心前移,有助于抑制枪口上跳。该枪没有快慢机,通过板机行程来控制发射方式,轻压扳机就是单发,一扣到底就是连发。该枪结构比较简单,机匣用无缝钢管制成,大部分零件被焊或铆接在机匣上,握把和前护木由塑料制造。M23、M25的弹匣都与枪身垂直,容量有24发和40发两种。M24与M26由于口径改变的原因,握把和弹匣有一个向前的倾角,弹匣容量也只有32发一种。
   
    片中敢死队员们用来狂扫恩多法部队的是以色列的乌兹标准型折叠托冲锋枪,无论是体型和资历,它都是居于三者中的中游。该枪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少校乌兹·盖尔在缴获阿军的捷克冲锋枪基础上设计的,1951年定型并投产。它继承了M23的包络式枪机和弹匣置于握把中的设计,由于以色列缺乏无缝钢管,因此采用了与捷克生产的另一种ZK 476冲锋枪类似的由钢板冲压成形的方形机匣,拉机柄也像ZK 476一样设在机匣顶部,机匣两侧冲压有加强筋,它增加了容纳污垢的空间,使得该枪具有较强的抗风沙能力,更适合以色列所处的地埋环境。乌兹沿用自ZK 476的另一设计是握把保险,只有当射手握紧握把、压下握把背部的保险时,才能扣动扳机。乌兹在安全性能上的一项创新是在机匣盖上设计了枪机不到位保险,上膛过程中若枪机不慎滑脱,棘齿会卡住枪机,防止意外。乌兹冲锋枪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投入实战,以其简单、紧凑、可靠和高度的安全性赢得部队好评,随后开始大量生产。因以色列特种部队曾使用乌兹取得过多次战绩,因此该枪后来成为1980年代世界各国特种部队、警察最早广泛装备的一种冲锋枪。除联邦德国、荷兰、爱尔兰、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军方采用外,比利时FN和IMI美国分公司也授权生产该枪,并在欧洲和美国进行销售。乌兹的早期型号使用木质固定枪托和前护木,枪口处还可以安装刺刀,而《野鹅敢死队》中使用的乌兹冲锋枪都是中期改进后的标准型,在影片拍摄的年代是一种比较新的型号,它采用可收缩在机匣尾部下方的两段式金属枪托,前护木改为塑料材质,并取消了刺刀座。

    英格拉姆MAC 10微型冲锋枪是上述三者中体型最小和最新式的一种,从结构渊源来看,也是辈份最低的。它只在影片的前半段中出现过一次,那是由于肖恩不愿沦为贩毒帮凶,杀死了伦敦黑帮老大的侄儿梭尼,而招致了黑帮的追杀,杀手们使用的就是一支MAC 10。它由戈登·B·英格拉姆于1964年设计,总体结构与乌兹类似,采用钢丝折叠托,美国军用武器装备公司于1969年开始生产该枪,主要供特种部队和和警察使用。其特点是结构特别紧凑,全枪长仅有269毫米,与大型手枪相当,而枪管长却保持在146毫米。由于机匣过短不方便设计前护木,该枪在机匣前端的枪管上设了一个帆布把手,借以握持,可以控制枪口上跳。该枪的另一特点是枪管前端加工有螺纹,方便安装消声器。该枪有9毫米和11.43毫米两种口径,9毫米的弹匣容量为30发。由于该枪短小精悍,又可以安装消声器,故常被选作警卫随身武器,缺点是有效射程近,威力和精度有限。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IMI公司为了与之竞争,于1980年推出了9毫米口径的“迷你”版乌兹冲锋枪,但体积、重量都大于MAC 10,弹匣容量也只有25发。1980年代中期,南非Mechcm公司也根据MAC 10研制了一种BXP微型冲锋枪,装备本国价察和军队。



    影片中除了军士长桑迪使用的作为当时英军制式武器的斯太令L2A1冲锋枪外,还有一种相对少见的丹麦麦德森M50冲铃枪,片中一共出现了2支。该枪乍看起来与美国M3冲锋枪有点相像,但细看之下就会发现差别其实很大,最明显的就是M50的机匣呈方形,握把和机匣是一体的,同时框形金属折叠托的形状类似于瑞典的M45,也是近似方形的,这支武器是丹麦老牌轻武器厂商麦德森公司二战结束后开发的,包括M46、M50、M53和MK II4种型号,除装备丹麦警察部队外,还向南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出口,我国台湾也购买过这种武器。该系列均采用前冲击发式的自由枪机原理,可以减少后坐力,除在机匣上设有手动保险外,还有握把保险。该枪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冲压件,特别是整个枪身由钢板冲压成的对称的左右两半构成,由铰链联接在一起,成本比较低廉。与系列中的其他型号相比,M50的识别特征是采用圆形拉机柄、直弹匣,没有枪管护套和刺刀座,而且只能连发射击。


    步枪 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去识别片中出现的众多FAL步枪及其仿制、派生产品的具体型号,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本片是FAL“家族”的一次聚会。l94('年,由迪厄多内·塞弗领导的FN公司设计团队研制出一种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新步枪,即后来的SAFN-49。当英国国防部决定采用小口径新弹后,塞弗立即把该枪改成相应的.280口径,这种步枪在法语中称为“轻型自动步枪”(Fusil Automatique Leger),这是FAL这个名字的首次出现,而对应的英文缩写则是LAR。由于美国执意采用7.62毫米T65枪弹,塞弗又设计了发射该弹的FAL样枪。最终美国人的强力政治获胜,T65弹成为北约标准枪弹,为了确保后勤统一,英国放弃了.280口径,而自行研制的EMZ又不能立即投产,因此在1953年12月,英国订购了5000支7.62毫米口径的FAL步枪,并从1957年起自行生产‘英联邦国家装备的FAL尺寸、公差都以英寸为量度单位,虽然实现了标准化,但大多数零部件都不能与公制式的FAL互换。英国生产的FAL称为L1Al,与原产FAL相比它取消了连发和空仓挂机,因为英国人认为7.62毫米口径在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控制,半自动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射击精度。此外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比如L1A1和绝大多数英制FAL都采用折叠式拉机柄,而公制FAL除少数供伞兵使用的型号外都使用普通拉机柄,英制FAL多采用匕首形刺刀,而公制的多采用FN公司设计的管状刺刀。英制FAL根据生产国家不同也有一些细微差别,如澳大利亚和英国采用弧形座表尺,而加拿大用转盘表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FAL采用木制枪托和护木,而L1A1采用尼龙制造的这些部件。公制FAL的枪型较多,除标准型外,还有重枪管的轻机枪型和折叠托的伞兵型,而且不同国家生产的公制FAL同样存在细节上的区别,刺刀、背带、维护工具等都不完全一样。

    影片中福克纳等人使用的FAL步枪主要有英制的L1A1以及公制的FNLAR、FNFAL50.00,后两者都是标准型步枪,枪管长为533毫米,但枪身标记、表尺护冀及枪托、护木形状等细节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仿制型号——南非的R1战斗卡宾枪,即唐纳森中士使用的那支,枪管较其他FAL步枪明显短很多,而且还安装了早期的准直式单点瞄准具。南非原先装备进口的FNFAL,后经许可自行生产FAL,R1战斗卡宾枪就是改用了超短枪管的R1标准型步枪的紧凑型号。有意思的是,本片中恩多法的部队也全部使用的是FAL步枪,不过多数是相对新式的FAL 50.61,该枪也采用标准的533毫米枪管,但配用伞兵型折叠枪托,并采用翻转式的简易照门。这种管状折叠枪托是FAL特有的,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也不尽方便,同时折叠托型FAL的复进簧位置由固定托FAL的枪托中改为放置在机匣内,因此两者机匣和复进簧均有所区别。虽然理论上既然恩多法的部队中有古巴和东德的顾问,而且机场的设备是苏联产的,说明他得到了东方集团支持,轻武器应以苏式的AK系列为主,事实上那些非洲国家当时也的确如此,但影片中为什么不用AK而仍用FAL呢?这一是受影片拍摄年代局限,当时冷战尚未结束,很难从对立势力那里弄到做道具所需的大量AK步枪;二是资金所限,制片人尤恩·劳埃德靠抵押住宅才将本片拍摄完毕,甚至让自己的女儿去出演配角―掩护了肖恩的“西萨宝贝”;三是FAL本身就是装备极为广泛的武器,作为西方世界的主力战斗步枪时间长达30年,号称“自由世界的右手”,曾在10个国家生产,有超过90个国家使用,拿来作为非洲一个小国政府军的装备也是合情合理的.


   本片中还有一支出场镜头不多的步枪,虽然只在营地毒杀守军和最后决战中各出现一次,但它怪异的外形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瑞士SG 510自动步枪的确不是一种常见的武器,它由SIG公司研制,采用与HKG3相同的滚柱延迟半自由枪机原理,其特点是机匣和弹匣部分较为宽大,而枪身前后两部分相对比较纤细,护木也特别短小,外观上似乎不太协调。但这些不并妨碍它成为一支准确度很高,可以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运作,还能够发射枪榴弹的武器。该枪于1957年装备瑞士军队,称为Stgw 57,发射瑞士特有的7.5×55毫米枪弹。本片中看到的是SG 510是Stgw 57的改进型号,发射7.62×51毫米NATO枪弹。该枪和原型一样,前后瞄准具可以折叠,有类似FAL的携行小提把,枪管护套下还带有可折叠的两脚架,必要时可打开以提高射击精度。该枪的体型很大,全长超过1100毫米,全重达到5.6公斤,再加上两脚架和小提把,因此观众经常会把它误当作一种轻机枪。



    机枪 《野鹅敢死队》中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机枪有三种,即布仑MK I、FN MAG和维克斯MK I,它们恰好分别对应了机枪家族中轻机枪、通用机枪和重机枪三大成员。按照影片的设定,除1~2挺是敢死队从位于斯瓦士兰的训练营地带来的外,都应是从恩多法的机场守卫部队那里缴获的,一是机枪特别是重机枪的体积重量不方便随身伞降,二则它们也超出了这种小规模奇袭战斗的需要。之所以后来福克纳要带上它们,是因为情况发生了变化,瑞弗决定向林班尼的领地转移,原定3个小时的行动可能变得旷日持久,为避免途中恩多法军队围追堵截,必须带上那些比冲锋枪和步枪火力更强大的武器。

  
  布仑MK I是由捷克ZB33改进而来的一款著名轻机枪,1937年9月开始正式量产,具有动作可靠、点射精度好等优点,其识别特征包括:一是为适应.303口径凸缘枪弹,该枪的30发弹匣弧度特别大;二是枪管表面光滑,没有散热槽;三是枪口喇叭消焰器和准星座、导气箍为一个独立的完整部件,使用不锈钢制造,而且长度相当长:四是表尺照门改在蜗轮后方,瞄准基线长度有所增加。影片中出现的都是后期生产的MK I,因为枪托下方没有安装对空射击握把。1970年代布仑MK I早已退出英军装备序列,代之以在布仑基础上改进而来的7.62毫米口径系列轻机枪。同样被淘汰的还有维克斯MK I,它的前身是1883年面世的马克沁机枪,经艾伯特·维克斯改进,将闭锁机构改变方向,减轻重量并便于大量生产,在1912年定型生产,并由英国维克斯-马克沁联合公司生产。该枪在外形上较易和其他国家生产的马克沁机枪区别,其一是形状特殊的鸟笼式消焰器,其二是水冷套筒上带有横向加强纹,此外三角枪架的结构也明显区别于德国的MG08和俄国的M19l0。该枪也发射.303凸缘弹,由250发帆布弹带供弹。该枪在同型机枪中重量较轻,像影片中祖克等人携带该枪就是将其拆成枪身、枪架两部分,各由一人背负,另有一人携带弹药箱。其主要缺点是结构复杂、射速偏低,而且必须随时保证冷却水的供应。不过该枪在英军中的装备时间很长,1912年11月正式装备,直到1968年3月才退役。
   
   MAG 58通用机枪是三者中最新式的,也是目前唯一在役的一种。它在影片中多数是和那辆“陆虎”吉普车同时出现的,不过此前潜入营地时,就有敢死队员身上带着它的弹链了,所以说它是敢死队从斯瓦士兰带来的也不为过。MAG 58由FN公司设计,于1950年代末期定型投产,主设计师是欧内斯特·费尔菲。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杆起落式闭锁机构,自动机和弹链供弹机构分别参考了勃朗宁M1918和德国MG42,平时配两脚架作为轻机枪使用,需要时可以装在三脚架或高射枪架上当作重机枪。由于该枪综合性能优异,坚固可靠,故得到广泛使用,至少有包括美、英、比等70个国家装备了该枪。其中英国皇家军械厂经FN公司特许,仿制生产了L7A1/A2机枪,并于1960年开始列装,目前仍是英军的主力武器,还装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L7系列与MAG58结构、基本尺寸和操作均完全相同,但其零部件是英制的,并不完全通用。


   其他武器 手枪虽然在本片中不是主角,但出现的种类却不少。像开头被肖恩打死的黑帮保镖,以及前去帮忙的福克纳、瑞弗,用的都是类似“狮子鼻”的短管转轮手枪,但最值得一提的却是肖恩手中那支具有修长套筒的手枪,它是瑞士生产的P210 9毫米手枪。虽然这支枪是上世纪40年代的设计,但现代感很强,首次采用了左、右手均可操作的保险钮以及膛内有弹指示杆等设计。加之工艺精良、握持舒适,射击可靠流畅,特别是准确度很高,因此很受欢迎。P210有多种型号,肖恩所用的看起来很像瑞士、丹麦军队装备过的军用型P210-10该枪的缺点是价格昂贵,而且弹匣容量仅有8发。第二支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手枪是桑迪军事长随身携带的那支,在操场上进行魔鬼式训练时,他对付躺在地上装死的队员的办法,就是用它向后者耳边开了一枪,而在追赶飞机时,桑迪扔掉了打空了的冲锋枪,又掏出这支手枪向追兵连连射击。虽然握在手中时它跟英军装备的勃朗宁BHP自动手枪外形相似,但前者套筒前部没有BHP那样向内切掉一块,因此还是能看出这是一支美式M1911A1,更明显的证据是桑迪身上的枪套也是与之配套的。
   


   肖恩在影片中第二次使用手枪,是在夺取恩多法军队的机场战斗中,这次他使用的是带有消声器的德国沃尔特P38,无声地干掉了哨兵和塔楼上的东德顾问。P38是纳粹德国为了替代价格昂贵的P08手枪而开发的,原型是1937年设计的沃尔特AP,改为外露式击锤后,次年被国防军采用。该枪自动原理为枪管短后坐式,双动发射,优点是反应速度较快,其特征为大部分枪管露在套筒之外,套筒左侧有手动保险,同时弹匣解脱钮位于握把底部。该枪除了较重外,其他性能均很出色,因此战后的1957年,德国重新生产装备经过少许改进的P38,并命名为P1手枪,两枪外形结构基本相同,但Pl在套筒座中部有一六角形的加强销钉。此外,敢死队在旱桥处遭到空袭后,福克纳用来打死不能带走的三名伤员的,也是一支P38手枪。影片结尾福克纳等人潜回英国,找到背信弃义的马塞森讨还血债时,也使用了一支带消声器的手枪,不过并不是肖恩所用的P38,而是体形更小、更方便隐蔽携带的意大利伯莱塔M1934手枪。该枪具有大多数伯莱塔手枪的一个共同特征,即前半部敞开的套筒,同时由于该枪属于袖珍型手枪,握把长度有限,为防止意外脱手,弹匣下端设计有一个向前的钩部。
   
   影片中后半段敢死队在与追兵的战斗中,多处使用了手榴弹,此外开头摆脱伦敦黑帮杀手追杀一节也出现过这种武器,其型号均是美国的MK II。该弹由一战期间使用的MK I手榴弹改进而来,在二战期间大量使用,美军一直装备到1960年代。MK II属于防御型无柄手榴弹,椭球形弹体为铸铁制造,重量达到595克,采用翻板击发的5秒延时“鼠圈”式引信,后者也是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榴弹用引信之一。其识别特征是弹体表面有纵横交错的防滑纹,截面呈“V”字形,纵向10条、横向3条,将弹体表面分为40个方块,以使爆炸后的破片更加均匀。影片中出现的MK II弹体颈部没有黄色识别带,说明这应该是二战结束前生产的产品。至于英国,从二战到1960年之间装备的是“米尔斯”M36系列无柄手榴弹,该弹也是采用椭球形铸体弹体的防御型手榴弹,其弹径与美国的MKH一样,但全长较短,全重却达到774克。M36在弹体顶部有一对固定保险握片的凸耳,凸耳一侧有一突出的装药孔,同时弹体表面防滑纹较浅,外形上与MK II很容易区别,1960年之后换装的L2系列手榴弹虽然外形轮廓与MK II相似,但弹体为钢板冲压成形,表面光滑无槽。之所以敢死队用上了MK II而不是“米尔斯”,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MK II的生产数量极大,除装备美军外,二战和战后一段时间内广泛支援过盟军部队,在英国或国际武器黑市上是很容易找到的。
   
   敢死队所使用的最“重型”的武器,是一具比利时生产的RL-83式83毫米火箭筒,在登机前的最后战斗中,它的火力曾给敢死队赢得宝贵的时间。这种纯火箭原理的火箭筒是比利时梅卡公司在1950年代研制的一种步兵支援武器,用于攻击装甲车辆及其他目标,除83毫米外,还有另一种100毫米口径的型号,称为RL-100式火箭筒。RL系列均由2人操作,在筒身中部装有带观察窗的防护罩,前部有单脚架,筒身后部有肩托,可配备光学瞄准镜。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虽然体形过大且威力有限,但在比利时军队中仍一直装备到1980年代。由于比利时军队在1960年代深度介入刚果冲突,此外RL系列火箭筒曾销售给许多非洲国家,因此在恩多法将军的军火库中找到这种武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影片的道具在此处犯下了一个不太明显的错误,就是当唐纳森等人将火箭筒拖到草垛后,准备重新发射时,镜头中从筒尾装入的却不是火箭弹,而是一发81毫米的迫击炮弹,其尾部药管室上的小孔非常明显,特别是那一体结构的铝合金弹尾以及处理成黄铜色的表面,是典型的英式迫击炮弹的工艺。
   
   对于大多数不熟悉武器的观众来说,可能分不清影片中的各式枪械,但一定会记得敢死队使用的两种特殊武器——毒气和弩弓。用毒气对付营地中众多守军是瑞弗的主意,该想法一经提出,连马塞森的军事顾问都被吓住了,但悄无声息地解决掉数以十计的对手,也唯有用此下策。敢死队使用的毒气释放装置与通常的并不相同,是类似喷杀虫剂的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大型喷罐,只要压下手柄毒剂就会喷出,罐身上的文字“Cyanide”意即氰化物,内装的很可能是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它在26℃以上就会气化,既使沉睡中的守卫被喷到身上的毒液惊醒,也难逃迅速死亡的厄运。同样带毒的还有彼得用来对付敌军看守的弩弓,它在3分钟之内干净利落地干掉了三个塔楼上的哨兵,为小分队顺利进入营地立下头功。这种称为“十字弓”的武器曾是SAS的非正式装备,因为它能在手枪的有效射程内,无声地射穿敌人的身躯.彼得所用的弩是由美国巴内特(Barnctt)公司生产的“野猫”轻型弩,有步枪式的全木托,还装有可以提高准确度的瞄准镜,弓臂由钢片制成,平时分开携带,使用前组装在一起。在上译配音版中,此前彼得曾对瑞弗等人说过,这种弩箭“箭头是用硬木做的,箭头上带有氰化物,射到人会爆炸,即使不死也会中毒,不到一秒钟内氰化物就会让人出不了声的”,但这也是不确切的。因为从后来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其实弩箭用的是三片式的狩猎用钢制箭头,氰化物溶液是装在箭头后面的玻璃安瓶中的,整支箭就像一支带有尾翼的飞行注射器,当射中目标后,毒液通过箭头导入目标体内,即使弩箭本身未能将目标杀死的话,毒液也会通过血液循环迅速使目标全身缺氧窒息并导致死亡。

  在介绍了上面这些品种繁多的武器之后,有的读者难免会有疑问,敢死队的装备如此混杂符合事实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雇佣军不是政府军,没有固定的装备供应渠道,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军火厂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武器销售给这些背景和用途都不明确的客户,此外雇佣军所需要的军火数量一般很少,正规厂商对这些金额很小、风险却很大的订单很难有兴趣。除了那些来自幕后支持者、却不会标上任何政府名字的官方援助外,绝大部分时候,雇佣军的组织者只能从国际武器黑市上去寻找他们所要的装备,从步枪子弹到火炮都是如此,这些装备要么是来自战乱地区的遗存,要么是通过一些不法中间商从正规军火商那里转手倒卖而来。像福克纳的这种队伍,装备通常来源于黑市,挑选的余地不大,因此型号杂乱一些自然无可厚非,不过武器种类虽然很多,但其中冲锋枪和手枪都是使用9毫米贝拉巴鲁姆枪弹,步枪全部发射7.62毫米NATO枪弹,机枪大部分使用英式的.303口径枪弹,基本能够做到弹药通用,加上行动本身定位为小规模的突袭,这些武器的性能和威力已足够使用。


结语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让人愿意反复观看,而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甚至让人陷入思考,《野鹅敢死队》即是这样的一部影片。一大帮身份各异、多已年届不惑的退伍军人报名前往一个充满凶险的未知之地,真是为了金钱吗?也许对于福克纳、肖恩等习惯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或者彼得、杰西等不文一名而甘愿挺而走险的人是这样,但瑞弗是成功画商,桑迪家境小康,唐纳森、威迪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什么还要放弃工作和家庭,不顾一切地回到战场?看完该片就会明白,虽然身在平民世界,从事平凡工作,那些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士不断被生活消磨掉棱角,但已渗透进血液的对战斗、对冒险的渴望却无法褪去。对瑞弗而言,幼子的陪伴怎能抵挡再度运筹帷握的诱惑,对桑迪来说,在庭院中修剪玫瑰花枝怎比得上在训练场上“捣鼓50个混球”?怀念军旅生活只是一个方面,唐纳森那句“我擅长打仗,我喜欢”才是道出了他们的真正心声。军人的宿命是战死沙场,倒在同袍的怀抱中,“野鹅”们在远在非洲的战场上找到了自我,即使这个代价是付出生命。


   影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编剧和演员的绝妙配合,却塑造出一系列鲜活、富有个性的人物,即使是只有几句台词的配角,也能够使人过目难忘,骑着毛驴的传教士,谎报年龄的祖克,处变不惊的军士长,以及平时一副娘娘腔、关键时刻却为保护同伴冲入敌阵力搏至死的卫生兵威迪,他们的形象在数十年后仍让人记忆犹新。片中人物关系设置也极为精彩,例如满脑子对黑人歧视的前南非警察彼得被派去照顾黑人总统林班尼,两人从相互抵触到交流直至成为知已,其间的转变只通过他对林班尼从“黑鬼”到“你这人”再到“伙计”的三个称呼变化来体现,最后彼得为救林班尼而身负重伤,至死林班尼都一直抓着他的手不放,此情此景让人久久难于忘怀。


   残阳如血,载着幸存者的C-47缓缓飞过非洲大地……肖恩被打穿了腿,瑞弗、桑迪、祖克等人都在最后关头倒下,林班尼也因为腹部中弹而死在了飞机上。虽然福克纳最终向背信弃义的马塞森讨还了血债,但38名同伴却永远留在了非洲。影片结尾,伴随着罗伊·巴德为本片所作的主题曲响起,福克纳在学校找到了瑞弗的儿子埃米尔,他将履行对昔日战友的承诺,作为埃米尔的教父……生活还将继续,过去发生的一切将永远不会有人再提起,就像《战争猛犬》扉页上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句所说的那样,消逝是雇佣兵最好的墓志铭:


“莫要报告我的死讯,
或者为我的死哀悼,
莫要把我葬在供人祭奠的基地,
也不用祭司把丧钟来敲,
莫要让任何人看见我的尸体,
也别为我在坟头上栽花植草,
我平生的心愿,
便是让世人把我忘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嘴上有龙!
强烈要求上图!
原帖并无配图。等俺从电影中截吧哈!
嘴上有龙!
原帖并无配图。等俺从电影中截吧哈!
嘴上有龙!
是永德的原创吗?

记得福赛斯的《战争的猛犬》小说中详细介绍了佣兵使用的武器装备。介绍技术性细节,是这位飞行员出身的作家最擅长的。和《野鹅敢死队》不同,小说是一个具有大团圆结局的故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09-7-28 10:48 编辑

回3楼:弄了些,眼有些花了。好多武器,抓图太困难了。
回6楼:不是,是转来的。
嘴上有龙!
永德抓图本事真大,很详细!赞一个!

这位作者还真是个专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应该是最近几期现代兵器或者现代舰船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