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衙門上班去:古代公務員職場生涯全記錄》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完顏紹元


  拙稿以「到衙門上班去」為名,著力點卻是它的副標題:「古代公務員職場生涯全記錄」。其寬泛的定義,就是跳出王朝更替的歷史迴圈和忠奸賢愚的評判機制,對古代官僚團體的一般生存狀態、生活模式、行為取向,乃至價值觀念,做一番縱橫交織的微觀考察。在倡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史學園地,這類表述瑣碎、無關宏旨的作品,肯定屬於斷草落葉,但亦可以借用「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論語·子張》)的先賢語錄,寫幾句勸賜惠讀的理由。
    廣泛搜羅,重建衙門風貌
  「官本位」傳統在中國之脈系悠長、根深蒂固,舉世少見。以官僚階層為核心的職業「公務員」群體,向來超越於士農工商的編戶階梯,在絕大多數社會政治事務中,發揮著中堅職能。而該群體所處的職業場所,也就是俗稱的「官場」,幾乎不受王朝興衰更替、時代背景轉換的影響,始終佔據在歷史舞台的操縱層面上。然而,關於這個「職場」本身,以及相繼棲息於其間的這個職業群體的生存狀態、活動模式和行為取向,不僅局外人知之甚少,即使已經身居其間,也未必諸事了然。《紅樓夢》裡那個賠本做官的賈政,抑或可以算是個小小的例證。若轉換一個角度,再以閱讀歷史的目的論,無非就是啟智明理、開拓視野、鑑古識今這麼幾條,而依筆者陋見,可供發掘的資源,實在又以這個歲月積澱最為深厚的所在,蘊藏最稱富饒無盡。
  或問:中國典籍浩如煙海,所云無非官場史事,老兄這個職場生涯的記錄,又有何新意可言呢?對此,似可借用法國漢學家白樂日(Etienne Balazs, 1905-63)的一句話,即大多數的中國史書,都是「官僚所寫,寫給官僚看的」。剔去滿紙充斥的冠冕堂皇不論,起碼那些彼此都懂的職場風貌、機制結構、術語行話,尤其是潛伏在冠冕堂皇表層下的關節竅門、遊戲規則,是絕無必要多加解釋的。
  正是這些似懂非懂的隻字片語,讓想藉史著有所了解的一般讀者,產生許多語焉不詳的困惑,乃至一片茫然的空白。而拙稿的功能,便是藉由將史料碎片綴織拼接的作業方式,復原一些衙門運作時的風貌和細節。至於重建一個完整清晰之全景圖像的目標,當然還得仰賴專家才能達到。
  因此拙稿的實際定義,大抵也就是兩條:對於旨趣相投的朋友,主動獻芹在先;對於這個課題的深入研究,或許不乏拋磚引玉的作用。此外,又因該課題和近年來逐漸蔚為成書市亮點的一些題材,如衙門文化、考銓制度、官場形態等,尚有一定關聯,所以對眾多愛好文史的讀者而言,應該是不陌生的。
    官僚文化,輕鬆閱讀
  因為沒有類型相似的專著可資摹仿,加上原型是以讀書劄記形式連載於期刊,故本書在結構上營造多視點的開放佈局,而不講求內在層級和序屬的嚴謹。一般是一題一敘,如相關或從屬的話題較多,寧可另寫一篇。
  在寫作風格上,則以有趣可讀為主,所以盡可能避免過於繁複的辨析。比如書中有關公務員上班下班及公休節假兩篇,交叉述及唐代官員的公休制度沿革。一篇介紹從唐高宗永徽三年起,實行每至旬末、百僚同休的方法,還舉出唐文宗時的「戊戌政變」為例,說明這個制度給壞人有漏洞可鑽。但在另一篇述及唐武宗的故事時,卻又有百官同休的細節寫照。仔細斟酌,抑或正是武宗汲取了文宗的教訓,所以將公休的安排改回「番休」,即輪流休沐。
  李唐一代近三百年,一項單行制度的反覆改易,當屬正常現象。但本書既然以復原若干原貌和細節為功能,非編寫專題志書,自然就該迴避繁瑣的考據論證了。諸如此類看似抵牾但可藉助情理解釋的地方,書中還有不少。筆者學養淺薄,倘有掛一漏萬或誤讀謬解之處,謹以十二分的誠懇,歡迎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還需要加以說明的是,本書雖以「全記錄」相稱,但此一題材實在太豐富多采,除了本書所輯錄的二十五篇外,尚有官員家屬的待遇、辦公室裡發生的故事、「工程發包」縱橫談、「衙前生態」面面觀、「吃官飯」的女員工、「國營企業」滄桑錄、簽名畫押的學問、天天記和月月講,等等。但筆者工作繁忙,一篇一篇的劄記全賴業餘時間慢慢積累,只能寄希望還有機會結集並與讀者見面。
  最後,藉此機會,謹向首先鼓勵筆者就此題材進行撰述並予贊襄的李小棠先生,在選題、思路和資料、圖片等多方面提供大量援助的金良年先生,熱忱關注勉勵並惠賜推薦的郭建先生,以及在書稿整理及編輯加工過程中奉獻才智創意的編輯群,致以誠摯的感謝!


目錄


自序: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  六
導讀:他們都是這樣上班的!  一○
推薦:「第五大發明」的注腳  一四
【衙門工作備忘錄1】從「上班」說起  2
古代公家機關的上班族,早上六點簽到,下午四點收工,享有一頓免費的營養午餐,但沒週休二日,無故曠職、遲到要打屁股,還不准隨便加班、銷假。
【衙門工作備忘錄2】官員的委任狀  17
在古代,官員的委任狀稱「告身」。辦理告身的工本費不便宜,但有了它,不但可當傳家寶、贖罪卷,沒錢時還能當作有價證券,高價拋售。
【衙門工作備忘錄3】填寫履歷有一套  33
履歷是公務員選官任職的主要依據,出身好壞,關係仕途。為了當官,有人學歷造假,有人謊報年齡,甚至竄改族譜、攀親搭貴,無所不用其極。
【衙門工作備忘錄4】初入仕途先見習  47
當官是一門學問,為了讓新進的準公務員能很快進入狀況,中央安排他們到不同的單位去見習。有人因此學會「做事」,有人因此學會「做官」。
【衙門工作備忘錄5】從「五斗米」到發鈔票  61
古代公務員的薪水五花八門。有的只給糧食,有的用酒囊折抵,也有糧食、現金具備,外加羊肉兌換卷,甚至還有不發薪水,視公務員為「義工」的。
【衙門工作備忘錄6】公務員的行頭  80
古代沒有電視,資訊也不發達,想表明公務員身分,唯有穿公服、戴配件。公服有時由中央統一製作,有時由官員自行縫製,至於配件,則可租借。
【衙門工作備忘錄7】轎車出行看級別  97
公務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依等級而有所不同。品階高者,由政府提供,品階低者,自行準備。為了出門體面,即使要花千兩銀子,也在所不惜。
【衙門工作備忘錄8】大牆內的公家宿舍  112
古代公務員因為機關保密、籍貫迴避制度,或者便於上下班,多居住在公家宿舍裡。這些公家宿舍,有些是免費提供,有些則要自掏腰包付房租。
【衙門工作備忘錄9】食堂供應的營養午餐  128
古代公務員在上班時間,可享用一頓免費的正餐。在食堂集體用餐,不但能節省伙食費、增進感情、交換意見,還可揩油水、分紅利,一舉數得。
【衙門工作備忘錄10】便官利民的公費醫療  141
免費看病、拿藥是古代公務員的福利之一,而為了嘉惠貧民,政府不但將公費醫療的服務對象擴大,還壓底藥價,設立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便民藥房。
【衙門工作備忘錄11】公休與國定假日  158
古代沒週休二日,歷朝對公務員的放假制度也不盡相同,有加起來一百二十天的,也有連休一個月的。遇休假日,有人進修做研究,也有人去賭博。
【衙門工作備忘錄12】機關值班甘苦談  171
古代公家機關為了應付突發狀況、守護衙署印信,多有一套輪流值宿的值班制度,由於這是工作的一部份,因此可享免費餐點,但無津貼,翌日也不補假。
【衙門工作備忘錄13】「勾當公事」說出差  186
古代政府為了方便因公出差的公務員,在各地設有公家招待所,提供免費的食、宿及交通工具。雖然長途跋涉很辛苦,但趁機發「出差財」的大有人在。
【衙門工作備忘錄14】政府埋單吃公宴  201
官員往來,少不了迎新送舊、交際應酬,因此古代公家機關都設有「公關費」,供官員聚餐、宴客。因為是吃免錢的,所以不但菜肴精緻,飯後還有禮物可拿。
【衙門工作備忘錄15】公家印章的保管和使用  216
官印是機關行使權力的信物,許多公文都必須鈐蓋它才算數。為此,歷代皆定有一套嚴謹的用印規則,然而精通官場遊戲的胥吏,仍趁隙鑽漏洞,撈油水。
【衙門工作備忘錄16】嚴防漏泄的保密制度  232
在公家機關上班,免不了接觸國家機密。為避免公務員走漏消息,歷代多立法嚴防。然而說一套、做一套,就連科舉考試,也能公然洩題,關照同鄉考生。
【衙門工作備忘錄17】衙門警衛面面觀  248
衙門乃機關重地,因此負責門禁與安全的警衛,責任重大。然而由於站在第一線把關,掌握通報與收發的權力,所以職位雖低,外快卻是衙署裡最豐厚的。
【衙門工作備忘錄18】古代的政府公報  264
古代政府為讓所有官員掌握最新的全國公務動態,定期於內部發行朝報、邸報。這些「政府公報」雖「限館內閱讀」,但仍不時有盜版、偽版流入市面牟利。
【衙門工作備忘錄19】地方駐京辦事處  281
中國幅員遼闊,為讓中央與地方資訊往來及時迅速,歷代多在京師設有「地方駐京辦事處」。這些機構,有時是同鄉的招待所,有時卻成為恐怖份子的基地。
【衙門工作備忘錄20】民意的申訴與受理  296
古代君王為貫徹「下情上達」的政治理念,多設有民意申訴機構。百姓要投訴,得去京師,還要付費、找人作保、留下聯絡地址,以防有「刁民」藉機生事。
【衙門工作備忘錄21】公務員的「生意經」  312
古代由於官俸不高,各單位所能分配到的經費也很少,為養家糊口、維持體面,公務員無不設法籌錢:有的向下徵稅,有的出外表演,也有從事公營事業的。
【衙門工作備忘錄22】公家機關的小金庫  326
小金庫是衙門的「私房錢」,是官吏賣糞、賣報銷公物或以特定名義賺得的「帳外基金」。它不但能改善公務員的生活品質,還可拿來應急,甚至賄賂皇帝。
【衙門工作備忘錄23】告老還鄉說退休  342
「退休」是古代公務員又愛又恨的制度。有些朝代優禮退休官員,給予多寡不一的退休金,有些則制定種種規則,讓官員退休後一無所有,不敢輕言退休。


「第五大發明」的注腳/郭 建


  一般都說中華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做出卓越貢獻的有「四大發明」,不過仔細想想,那都是技術層面上的發明,實際上中華民族還有很多發明沒有列上去。
  我一直認為,譬如官僚制度,就是重要性足以與「四大發明」比肩的又一大發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形成了與血緣宗族、宗教神道無關,拿薪水、辦公事的職業化官僚體系,絕大多數社會政治事務,都是由這套運轉良好的機構來推行。這在當時、甚至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可惜的是,這個大發明在近代實在是宣傳得不夠,甚至還往往成為批判的對象。有很多人對其嗤之以鼻,動輒給它戴上一頂內涵不明的「封建腐朽」大帽子。
  面對全球化的時代,為避免在這個洶湧的潮流中迷失自我,我們更需要知道我們的過去。同時,各種引進的制度在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實踐後,我們也已經開始體會到,無論貼上什麼意識形態的標籤,實際上有很多問題是人類社會無論古今都共同存在的,歷史有著自己的DNA遺傳密碼,在沒有弄清楚它的譜系以前就妄自下藥,大概只會造出怪胎。
  為此,在這個全球化浪潮洶湧的時代裡,探究過去,反而成為新的時尚。對於中國古代的這個「第五大發明」,也吸引著更多的研究者。
  比如古代衙門裡的那些「公務員」是怎麼當上的?他們如何在衣、食、住、行中體現其身分?他們一天要上多少小時的班?在辦公時間有沒有公費吃喝的可能性?他們的休假是怎麼計算的?他們的收入究竟有多少是攤在陽光下,而同時又有多大的比例是處在陰影中?
  如此等等的問題,絕大多數並沒有辦法在正史裡找到答案。因為那裡面有太多的「陳規俗例」,或者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叫「潛規則」,以致正史的史家們不願記錄在案,以免影響「輿論導向」。因此這些事情,往往只是士大夫不經意間,在自己的筆記、信箋之類的非正式文章裡透露出來,大大增加了研究的難度。
  老友完顏紹元兄,幾十年來孜孜不倦探索著歷史的奧秘,長期以來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梳爬搜索,碩果累累。他的這本新作,就是這一努力的又一結晶。
  本書從解答衙門裡公務員的具體工作性質、待遇等細節問題入手,給讀者描繪出逼真的古代衙門景象,也給中國古代這一大發明的做了詳盡的注腳。同時,亦揭示了這套體制的運行規律及固有的缺陷,從而解析中華文化DNA的一個重要環節。
  讀書是件快樂的事,讀完顏兄的書,更是一件讓人益智並增的體驗。他最擅長的是用大眾的語言來描述歷史,使每個參與歷史創造的人都能欣賞、進而理解歷史。我作為本書的首批讀者之一,很榮幸的已經獲得了這個閱讀的快感,並衷心祝願正要閱讀此書的讀者,得到應有的快樂!
有意思,能否贴些具体内容?
闻道朴园富简篇,辄思耋学效前贤。何时许我嫏懁至,寝馈巾箱住十年。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是我看完本书目录后的最大感受,现如今官场上的那一套行径,几乎便是古代的翻版。我对这本书极感兴趣,但此书大概只在台湾出版发行,大陆不易购得,能否通过木匠兄向完顏先生邮购一册?如有电子版,则更佳。
孔夫子上有买,62元,台湾的书店,可邮寄。http://shop.kongfz.com/book/6844/10760631.html
闻道朴园富简篇,辄思耋学效前贤。何时许我嫏懁至,寝馈巾箱住十年。
完颜兄到目前为止还是使用钢笔、稿纸笔耕的,没有电子稿件。

这本书是将内地发行的“天下衙门”等书拼在一起而成,应该说这个台湾版意思不算最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请教老木匠,如果我们曾经有“官僚制度”的“发明”,哪么,其中有无如韦伯所论的“科层体系为权力去魅”的法理现象或合理化原则诞生呢?
请教老木匠,如果我们曾经有“官僚制度”的“发明”,哪么,其中有无如韦伯所论的“科层体系为权力去魅”的法理现象或合理化原则诞生呢?
天边外 发表于 2009-8-13 13:05
我从来都认为韦伯的书只能以他当时能够获得的资料来理解,至于他的种种理论,也只是那些资料的衍生物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谢木匠兄和大嘴蚊子。
7# 老木匠

谢谢老木匠的答复。但答得谨慎。

言下之意,我们是等待在本土资料上诞生中国式的韦伯呢?还是期望除了“资治通鉴”式的考证文章之外,也会有“科层理性”的揭示?
为什么一定需要出一个所谓的大师来构筑什么大体系、大道理?

完颜兄最常说的一句“名言”就是:实际上只需要常识就可以理解历史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为什么一定需要出一个所谓的大师来构筑什么大体系、大道理?

完颜兄最常说的一句“名言”就是:实际上只需要常识就可以理解历史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8-13 21:37
这个道理俺猜想——常识可以理解历史,但是体系可以创造历史(借用马克思的语气)。

同理,西方文明走在人类历史前头的一个理由,就是其“知识资源”的效益体现。
11# 天边外

典型的天边外参与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書從解答衙門裡公務員的具體工作性質、待遇等細節問題入手,給讀者描繪出逼真的古代衙門景象,也給中國古代這一大發明的做了詳盡的注腳。同時,亦揭示了這套體制的運行規律及固有的缺陷,從而解析中華文化DNA的一個重要環節。
----------------------

说穿了,就是这段“套话”(“序言”式潜规则?)大而无边,引人遐思“天边外”的风景。。。要么是“韦伯”再世,要么就是“老木匠”唱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