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中国失去的港湾:波谢特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波谢特(图门江出海口)1904年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宇航 于 2009-8-24 14:06 编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失去的港湾:波谢特湾
  近来网上有些文章常提到中国距日本海一步之遥,离波谢特湾近4公里.那么波谢特湾究竟什么样?波谢特湾是俄罗斯在百年前起的名字,它愿是中国图门江的出海口,一百年前中国的帆船常从这里出海打鱼.即使现在,提到波谢特湾许多俄罗斯人也说不清它在哪里,很多人人为是在中国.
  通向日本海战略
  在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中,相邻国家之间进行领土交换或称调整两国的局部边界,不管是出于管理上的方便也好,出于利益均衡也好,出于谈判的策略也好,讨价还价的筹码也好,是一种普通而常见的现象。例如,出于管理或安全上的需要,中国与缅甸之间,尤其是最近的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边界划分谈判中,都曾进行过领土交换。前南斯拉夫各个国家之间,波斯湾产油国之间,都有为了出海通道而划分海岸的先例。
  实现领土交换获取港口,保证俄方或朝方的领土和领海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使对方领土不出现飞地,不损害对方利益,保障国家安全是运作成功的前提。至于需另选一块领土偿还对方则简单些,以中俄进行领土交换操作为例,只要选择紧邻中俄边界面积相当又是俄罗斯非常感兴趣的一块中国领土即可。
  利用中国国界距离波谢特湾海岸很近很近,以及波谢特湾的地形,在珲春市敬信乡处,将中方领土向东扩展几公里,就到达波谢特湾水域,从而获得了一段港湾;同时将连接俄朝两国的哈桑铁路、公路东移(如上面所贴的图中的黑色虚线所示),由目前经由克拉斯基诺,改为未来经由波谢特湾口,经过新建的公路和铁路两用的“金三角大桥”横跨波谢特湾后,再回到原线路上,从而保证了俄朝之间国际铁路和公路的畅通,也使俄方的波谢特湾两侧的领土连为一体。
  波谢特湾(PosyetaBay)原本的中文名称叫窝阔崴,位于图们江口北侧,为图们江地区少有的不冻港,属于大彼得湾的一部分,因为有克拉别半岛、诺沃格罗兹卡半岛波谢特港所在地)和扎鲁比诺半岛等的分割,又分成厄克斯别的青海湾、诺夫戈罗德湾、诺沃格罗兹卡娅湾、特罗依察湾等小海湾(见的英文地和俄文地)。波谢特湾水域和陆地都很宽阔,湾口内水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波谢特港至湾口一线平均水深17米,是建设大型海港群的理想位置。波谢特湾距离中国国界不足4公里,是中国距日本海的最近点,更是在中俄两国之间实施内陆换港湾、划分未来中俄边界的理想位置。波谢特湾口并不很宽,是保护海港的天然屏障,也是建设“金三角大桥”、实现哈桑铁路和公路东移的理想位置。
  从方便中俄双方各自腹地交通和波谢特港位于海湾北岸考虑,中方以换取西海湾的南部为宜。具体的区域是(如图中的红色虚线所示),以波谢特湾底部的卡梅绍娃亚河口为一个分界点,以海湾口略向回移动少许为另一个分界点(为哈桑铁路和公路东移和保证俄方领土的连续),从这两个分界点分别伸向中方边界的连线和沿着海湾中心线所围成的陆地和水域。领土交换中,中方除了需要另选一块领土偿还俄方以外,还需要承担包括建设“金三角大桥”在内的铁路和公路改线工程的部分或全部费用。
  实施内陆换港湾变更后,中方拥有波谢特湾的部分南岸地区和部分克拉别半岛,并应拥有进出波谢特湾的航行权。但中方领土只延伸到波谢特湾内为止,仅拥有海湾内的部分港池,而没有外海的领海权;中方的海港只是未来大型港口群的一小部分而已,并应保证不用于军事目的,根本不会对俄方的国家安全构成任何威胁。波谢特湾出口和外海的控制权仍然掌握在俄方手中。总体上仍然保持了中方领土被俄方领土封闭在日本海之外的状态,俄方领土、领海仍然保持连续和完整,没有被隔断和出现飞地,俄朝之间的铁路和公路保持畅通,俄朝边界仍保持原状,既没有涉及第三国也保证了俄方的利益。因为领土交换后有明确的国界,也就使俄方不必担心因为租港带来的中国移民大量涌入俄方领土问题。
  实现通向日本海,要看国家的决心、意志和毅力,也需要善于抓住时机和利用时机。已经过去的朝鲜要求白头山天池领土的机会、中俄东段边界谈判的机会,正处于基本停顿状态的图们江国际开发项目,租用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谈判的变通,为朝鲜的核危机解套提供保障的附加条件等等。
  波谢特湾1905年俄罗斯是否同意通过领土交还给中国一个通向日本海的通道,不仅取决于俄方的主观意愿,也在于讨价还价的结果,更是客观形势使然——一旦中国通向日本海成为必然,不管是朝方还是俄方都会因为靠近这个通道而受益,俄方肯定不愿意被边缘化。在1886年珲春地区的中俄勘界谈判中,处于绝对弱势的中方代表,不是一样争取到了顺图们江进出日本海的通行权。只是由于受俄方的欺骗,误以为海潮所到之处就是江口,才丢失了图们江口的领土。在通向日本海战略上,难道我们连当初的晚清政府都不如。总是将俄罗斯同意与否来作为是否实施的尺度,我们将一事无成。
  
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09-8-24 14:57 编辑

如果给你的一寸你能好好的把它治理的很好,上帝就会再给你一寸,但反过来,如果你拥有的一寸又一寸老是弄得让人无话可说,上帝就会一寸一寸的从你手中把它夺走!我也不知“你”争那么多来干嘛?暴殓天物、浪费资源地说!
http://baike.baidu.com/view/1721003.htm

百度中文

鸭绿江口


  鸭绿江口的薪岛和绸缎岛


  这两个岛是鸭绿江中的最大岛屿,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土。在地图上看来是在中国一侧,但却不是中国领土。


  客观地说,薪岛和绸缎岛不是在1964年条约中让给朝鲜的。翻翻三四十年代的老地图就会发现(当时代表中方的是伪满,而朝鲜为日本殖民地),当时薪岛还很小,绸缎岛基本未成型,但那时的薪岛就已经属于日本的朝鲜殖民地了。1964年的中朝边界条约对此进行了确认。现在薪岛和绸缎岛都长大了。


  鸭绿江中的大大小小上百个岛屿,有的就位于极靠近中国一侧的江岸,水小的时候一步就可以迈上去,杨斌计划要开发的威化岛和鸭绿江出海口处最大的岛——薪岛都属于朝鲜。


  中朝边界概况


  



  1964年,中朝两国正式划定边界以前,两国边界除陆地接壤部分外,双方长期习惯地以鸭绿江、图门江为界。


  一、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周恩来、金日成)。


  条约共五条,第一条内容主要划分了两国边界的走向;第二条规定了界河中的岛屿和沙洲的归属原则;第三条规定了界河上边界的宽度,任何时候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两国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渔猎和使用河水等,以及鸭绿江口外水域的划分原则;第四条主要规定了本条约签订后即成立两国边界联检委员会,开始联检;第五条规定了换文方式。


  二、根据《中朝边界条约》第四条的规定,中朝边界联合委员会勘定了两国边界,通过平等协商、友好合作,圆满地完成了两国边界的勘察、竖桩和确定界河中岛屿和沙洲的归属的任务,明确和具体地勘定了两国的边界。1964年3月20日,在北京,陈毅和朴成哲分别代表两国签订了《中朝边界议定书》。


  根据条约规定,双方于1964年勘定了两国边界的具体走向。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经过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中朝第一次边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 个。2000年10月,中朝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第三轮会谈在北京举行,草签了协定。规定辽宁省段中朝边境口岸共有3个,即:1、丹东-新义州(含铁路、公路);2、太平湾-朔州;3、丹纸码头-新义州港,另有二类口岸若干个。


  三、 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因有10个未决岛屿而搁置起来。这10个岛屿是:1、下尖沙洲,2、套里夹心子岛,3、套里上岛(朝方称间桑岛),4、上桑岛下岛,5、燕窝外岛,6、套里夹心子与北桑岛上部粘连,夹心子岛面积49058平方米,上部扩大部分与朝方北桑岛有930平方米重合,1995特大洪水时已粘接;8、东太平岛,9、楸桑岛本岛下部增大部分,10、楸桑岛子岛明显增大。


  在双方准备就这10个问题确定归属之际,朝方提出中方下尖沙洲的出现,是因为中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修筑马市夹心子120米堤坝,堵死了界河支流所致。所以中方必需先扒掉夹心子堤坝,然后再考虑确定下尖沙洲的归属问题,致使第二次联检于1992年中止。在这种情况下,经双方联检委员会协商,自1993年始,由两省道先就马市夹心子工程问题举行会谈。因而,第二次中朝边界联检也被搁置起来,至今未能结束。


  四、中朝边境界桩(辽宁段)情况。


  1、中方古楼子前岗与朝方水口岛相接的贯通沟干涸后,于1974年第一次联检时,双方共同修筑两棵标准界桩,2号桩为朝方管理,1号桩为中方管理。后又因贯通沟继续延伸干涸,于1990年第二次联检时,双方再竖两棵界桩,4号桩为朝方维修,3号桩为中方维修(见中朝边境联检附图17号)。


  2、1974年,中朝第一次联检时,发现在中方厦子沟一撮毛苇塘内与朝方外岛接壤的贯通界沟已干涸填平,在双方联检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共同商定需设临时木质界桩4棵,指示桩4棵,其中1、2、3、4为界桩,AB为指示桩, 主要指示贯通沟上口宽度;CD为指示桩指示贯通沟下口宽度及位置。2001年11月份踏察时发现指示桩丢掉3棵,界桩丢失2棵(见第一次边境联检附图9号)。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图说 长白山天池是谁的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28&type=blog&itemid=4698
地图一:
    关于长白山地区的边境走向,历史上双方都承认“以鸭绿江和图门江界,江北岸为中国,江南岸为朝鲜”,但两江的上游发源均在长白山南麓,中方最初坚持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后退让,改主以石乙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而朝方则力主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记,以此水划界。自1909年界约明确以石乙水为界。
    本图系笔者收藏,为195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地图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地图集》之第6幅。比例尺为1:15万。
    图上橙色线为朝鲜地图上标示的国界线(红土山水)。紫红色线为50年代以前中国地图上标示的国界线(石乙水)。绿色线为历史上中方曾经提出的界线(红丹水)。红色线为根据日本地图(1909年界约附图)标绘的界线。这条线的西端点系1712年穆克登勘界时所立的界碑遗址。
    显然,除了朝方主张线,其他的边界标绘均在长白山南麓,更不涉及长白山天池的分割。

 

地图二:

    这是朝方地图上对长白山地区的表达。还有一些地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这个网址上获得:http://www.fyjs.cn/bbs/read.php?tid=52552&fpage=5

 
地图三: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由浙江人周世棠、孙海环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是上世纪初中国人出版的经典地图集,它代表了100年前中国人对国家和世界的认识,当然也反映了那时中国地图上对周边境域的表述。


    在本图集第九幅吉林图中,中朝边界中段的表达略不同于此后的中国地图,尽管本图的比例尺为1:277万,以至看不清细部,但是从边界走向上可以看到,在长白山附近,它的边境线走向略向中国境内凸入,这个凸入很接近今天的边境线表达,不同于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一般的中方地图表达,也不同于朝方的地图表达。按朝方的地图表达,因为要划入长白山,所以向中方凸入了一个乳突状的线条,而本图大体是一条近方形线。


    本书编者《例言》中明确表示,图集中“东三省则据日俄两国参谋本部所纂满洲新图”,所以,这里的境界表达是当时日本同类地图的翻版。本图集的版权页上也清晰表明本图的制作有日本机构参与。上世纪初叶中国的科技思想开化深受日本影响,这是不奇怪的。
    尽管如此,本图可以被看做“石乙水”线的一个版本,它与出现“乳突线”(见下图)的划入长白山天池的线条有明显不同。

 

地图四:
     最能证明当时的地理表达的应该是当时的日制(朝鲜当时为日本占领)地图。
    我的朋友岑大维先生给我提供了他收藏的《朝鲜林墅分布图》。本图由“朝鲜总督府农商工部”绘制于“明治四十五年二月”(1912年)。本图的比例尺为1:20万,全图由九幅组成,在上列中间幅的右上弧线为长白山地域中朝边界。


    在这幅较大比例尺的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到,长白山地域的边境线形态也是“圆弧状”而非“乳突状”的。这幅图的边境上边缘已经触及“白头山”,即使如此,也仅仅触及“白头山”南缘,决非将长白山天池完整划入朝鲜的版图!


    这幅图在其日文说明中表示:鸭绿江以及豆满江上游因为是“禁地”,所以资料不全,有些“遗憾”,一待资料完全,希望补全。这段话我认为很重要,因为地图已经表明了,编制者在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对长白山归属的立场是,将国境线划至长白山的南麓,而不是将长白山以及天池划入版图!
 
地图五:
    100年以前的中国地图对长白山归属的表达更是清楚而完整的。
    《长白府属舆地全图》,由“奉天民政司疆理科绘印”。查“奉天(省)民政司”为1907年至1911年存在于清末各省政府中的一级机构,所以本图的绘制时间应为上世纪初。本图应属当时政府部门的档案,本图目前亦由岑大维先生收藏。
    本册舆图共四幅,分《长白府全属舆图》,以及其所属“安图县”、“抚松县”和“长白府”分幅。


    本幅《长白府舆图》比例尺1:45万。鉴于本图绘制时间约在1909年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之前,所以它十分清晰地表明了当时中国方面对边界的立场,即主张“红丹水”为图门江上游,并因之划界。


    为了读者看的清楚,我在这张图上用红线表示了“红丹水”,蓝线表示了“石乙水”,橙色线表示了“红土山水”,读者可以由此判断长白山以及天池(图上绿圈内)的归属关系。
 
    当然,作为地图收藏爱好者,我也十分希望找到具有法理依据的近代地图,了解朝鲜以及韩国方面人士对于版图认知的依据,不过,像这样的地图只能说是一种民族感情,一种文化传承。

地图六:



    (见于韩国网站http://arirangworld.org/forums/index.php

 
     每一个民族的感情和文化都是应当被尊重的。
     对民族感情的尊重不能建立在对另一民族的侵害和剥夺基础上。
     正常的国际准则、国际条约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依据。冲突要通过谈判、沟通、协商来解决。
     无论历史和近代,中国在处理周边国家领土问题上,出让的已经很多了。我们可以想象的中国处理此类问题的忍让,其“民族感情”是需要长久的和平、安宁和稳定。至于某些无知者的自说自话(比如“渤海国历史”和所谓“2.9万平方公里的‘间岛地区’等等)自可不必理他;但是到中国的领土上表示“长白山是我们的”,无疑是“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
     正视历史,正视国家的条约是认识“长白山以及天池归属”问题的前提。其实这个问题很清晰,很明白:正是因为尊重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中国在1962年签定的《中朝边界条约》中,在长白山以及天池划界上,已经从1909年《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的“石乙水”线上退让到接近于朝方主张线,使天池的一半划给朝方。上述“地图一”还证明了一个细节:即使是《中朝边界条约》签定以前的1959年,中方的边界巡逻线已经驻止在朝方的主张线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证明中国对邻国的友好以至善意呢?!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