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获200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学生李源潮鞠躬致敬

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电/22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80岁生日之际喜获200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在中国人民大学颁奖现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以私人身份低调出席,并在现场向老师厉以宁鞠躬致敬,回忆师从厉以宁教授的点点滴滴。
  李源潮:厉老师面前,我永远是学生
  《成都商报》报道,昨日,2009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在这个会议上,活动组委会为厉以宁授予“200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并颁发50万元人民币奖金。厉以宁的获奖理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组委会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经济理论之一,“获奖者厉以宁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昨日下午,李源潮低调前来参加颁奖典礼,坐在厉以宁教授的左手边。有趣的是,他特意让工作人员把放在面前的“首长”标牌撤走,换上“李源潮”三字。“厉以宁先生是我做硕士论文的导师,在厉老师面前,我永远是学生,不是首长。”说完,李源潮向坐在嘉宾席上的厉以宁深深鞠躬。
    连学生论文的标点符号都要改
  在颁奖活动最后,李源潮现场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他回忆当年师从厉以宁教授的一些细节。李源潮于1988-1991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科学中心(现光华管理学院)学习,他回忆说,“厉老师在25年前接受了我这个学生,那时候大学毕业还不久,刚从上海到北京来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
  李源潮说,厉以宁所创造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在将近30年的实践当中,它逐渐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或者说改革开放大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我是这个理论的学习者、观察者,也是实践者。今天,当国家国有资产国有大型企业的资产超过17万亿,成为在世界上有独特的经济力量的时候,作为改革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向厉以宁先生表示感谢!”
    李源潮还回忆厉以宁教授指导论文时的一些细节,称连标点符号都一一修改。“我当时只是一名普通干部,但厉以宁先生,这样一位很有影响、受人尊敬的教授,来指导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学生,从我论文的题目,到论文的结构,到论文的提纲,到论文的修改,厉以宁老师花了大量的心血。厉以宁老师的修改,最后一稿的修改,包括修改了标点符号,今天我们很多教授可能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
  厉以宁:防通胀要制止无效益贷款
  在颁奖典礼上,厉以宁说,目前我国并未出现通胀的迹象,但要警惕产能过剩和输入性通胀。
  他对如何防范通货膨胀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当前的信贷结构必须调整,信贷结构的调整应该让产能过剩的行业不再盲目地扩大生产,并且要制止那些新开工的属于产能过剩或者产能即将过剩的领域。就是说如果银行的大量贷款是没效益的,或者是投到了产能过剩的领域,或者停留在虚拟经济的领域内,比如说炒资产、炒股票这样的话,银行的不良资产将来就可能增加,因为产能过剩的行业是没有销路的。
  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承办的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颁发了2009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获奖证书。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每年(或两年)评选一届,对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理论进行重奖,该奖项以经济理论贡献为根本标准,主要奖励已经经实践检验的关于中国经济的重大经济理论,每次奖项只奖励一个经济理论,奖金额为五十万元,是目前国内金额最大的社会科学类的奖项。
源潮同志和厉股份还有师生之谊啊,寡闻了。
与源潮同志同时考入厉以宁门下的,还有克强同志和曾任万里秘书、现为中房掌舵人的晓苏同志。源潮、克强、晓苏三位的硕士论文分别为:《企业集团的发展路径》、《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问题》,后来厉以宁将这三位得意门徒的硕士论文整理成了一本书,以《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为名公开出版。
一篇文章激起的人生波澜


吴稼祥


    一周前,我的朋友,林光耀,路透社北京分社的头儿,给我电话:“新华社的报道里有你的名字呢。”  
  “是嘛,报道什么?”
  “厉以宁获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报道,报道说,在得知评选结果后,厉以宁教授表示,有许多经济学家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作出了贡献,提到董辅礽、蒋一苇、童大林、萧灼基、冯兰瑞、王珏等,还有你。”  
  哦,我知道了,厉老师之所以提到我,是因为我和金立佐1985年初写的那篇文章,《股份化:进一步改革的一种思路》,发表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的杂志,《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1985年第1期,以及《经济日报》1985年8月3日头版上。  
  我当时没有想到,这篇文章,成了我前半生悲喜剧的一个脚本。那个时代和现在不同,虽然不能说一言兴邦,或一言丧邦,一篇文章轰动天下,从而改变人生轨迹的事是有的。那玩意儿见报后,像一粒石子入水,激起的涟漪波及经济学界以外。  
  我当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研究处供职,局长是卢之超。他大概是读了那篇东西。一次局务会议上,卢局长笑眯眯地对我说:  
  “小吴啊,你是想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呵。”  
  我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便回答说:“之超同志,你高估我了,党章都说,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我哪有那本事,做党章都说做不成的事情呢?”  
  “至少你是在为赵紫阳摇旗呐喊,”他稍稍收敛起笑容说。  
  “局长您太抬举我了,赵紫阳是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常委,我倒是很想为他摇旗呐喊,可惜不够格啊,”我说的是真心话。
  几天后,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找我,问我是否愿意调到他们那儿。我说,我在中宣部已经被提为副处长,报到部务会议,等待批准,如果我过来,能提为副处长,我就来。他们不能拍胸脯。我没有去。  
  那时,胡耀邦领导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正好缺人,书记处研究室理论组的林京耀,把我推荐给当时的办公室副主任陈进玉,面试了几分钟后,决定借调我。我没有再提副处的事。  
  从此,我的人生,脱离一轨,进入另一轨。我常说,我的人生,就是一系列的误入歧途。我年少喜欢写诗,想上大学中文系,结果上了经济系。经济学的橄榄,刚刚在口中砸吧出点滋味,又去当书童,接着,服从安排,搞政治体制改革调研。此后,误入歧途的就不是我了,但承担后果的人里有我。  
  1995年,世界刚刚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这之前,世界对于我,是拼凑不到一起的梦的碎片),一个朋友转告我,吴敬琏老师说,他的新著《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因为引用我的《股份化:进一步改革的一种思路》,某部主持评选的图书奖落选了。但吴老师又说,叫吴稼祥别有心理负担,他的书后来得了更大的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  
  我后来找来这本书,吴老师提携后进之心,让我感动,他说,那篇文章的作者在中国“最早系统提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思路”,说文章“对国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股份化’改造、怎样进行改造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吴老师所说,我不敢当。但一篇小文,前有吴敬琏老师抬爱,后有厉以宁老师惦念,这不仅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师道孕物,也体现中国两位经济学大师的宽仁风范。只是小的不才,有负师恩,未能成器。  
  2009年11月25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