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62
- 帖子
- 5867
- 精华
- 11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5-2-5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7:00
| 只看该作者
翁泽红:颇具争议的“北洋之虎”段祺瑞
从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借辛亥革命党人之声势,逼迫清宣统帝退位,3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千里投军造就“北洋之虎”
段祺瑞,生于1865年,北洋皖系军阀首领,安徽合肥人。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正道居士。父母皆为农民,以租地耕种为生。段祺瑞从小深得祖父段佩的喜爱。1872年,在李鸿章麾下淮军中的第一王牌军“铭军”直属马队三营任统领的段佩,将年仅7岁的段祺瑞带至身边随军,于江苏宿迁兵营附近私塾读书。1879年4月段佩去世,从此家道中落。由于生计窘迫,1881年17岁的段祺瑞弃文投军,带着仅有的1块银元从合肥步行2000余里到山东威海投奔任淮军管带的叔父段从德,做哨书。1882年10月1日,其父被人害死。事隔半年有余,其母范氏悲伤离开人世。在祖父及父母皆丧,家里迭遭变故的沉重打击之下,18岁的段祺瑞毅然挑起了抚养一个妹妹两个弟弟的重担。1885年,清朝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同时也是最大的陆军军事学校——北洋武备学堂。同年,段祺瑞考入该校成为炮兵科的第一批学员。学习期间,由于段祺瑞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加之其祖父、叔父皆为淮军将领,便深得同样是安徽合肥人李鸿章的赏识。1887年11月,段祺瑞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后,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1889年,清政府准备选派5个军事人才到德国深造,名单由李鸿章把关。当时送交到李鸿章手里的名单中有3个山东人、2个安徽人,李鸿章划掉一个山东人,将段祺瑞的名字补上,将其名列于五人之首。同年春,五人以官费入柏林军校学习炮兵一年。实习期完,除段祺瑞一人外,其余四人被安排先回国。在李鸿章的特殊关照下段祺瑞被送到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兵工厂——德国克虏伯炮厂继续学习半年。1890年秋,段祺瑞学成回国,担任北洋军械局委员一职。1891年调到威海随营武备学堂任算学和炮学教官。
1895年袁世凯于天津小站练兵,对晚清军制进行大改革,在原定武军的基础之上组建“新建陆军”,并力主选用军事学堂出身的人担任军官。到1896年4月,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充任新建陆军各种职务者就达130多人。段祺瑞是在武备学堂总办荫昌的推荐下进入“新建陆军”的。在建练新军的过程中,段祺瑞及其两位同学王士珍、冯国璋表现突显,成为袁世凯不可或缺的三根支柱,被军中分别誉为虎、龙、狗“北洋三杰”。小站练兵不仅主要仿效德国的军制,而且基本上引进德国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段祺瑞有过德国留学之经历,在此方面较其他二杰更占优势。通过6年的小站练兵,袁世凯手握重兵,北洋军阀集团逐渐形成,袁世凯成为该集团之领袖。与此同时,作为袁世凯极为信赖的心腹段琪瑞这只“北洋之虎”便猛虎下山,开始了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
助袁世凯当上大总统
小站练兵结束之后,1901年李鸿章保举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袁官至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随着袁世凯势力的壮大,清廷对其格外顾忌。1908年11月慈禧和光绪先后病死,摄政王载沣欲杀袁世凯。时值段祺瑞任会考陆军留学毕业生主试大臣,为救其主假造兵变,方使袁世凯得以保住性命,尔后袁被勒令回老家养病。载沣认为段祺瑞是个人物,若将其收为己用,便得一名虎将。因此,事件发生后,清廷仍把段留于宫中,仅将其连降三级为江北提督。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在中国政局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清廷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随之袁调任段祺瑞为北洋军第二军总统领,又署湖广总督,并兼领北洋第一军,段祺瑞一跃而为当时握有重兵的实力人物。时袁世凯掌控着北洋军阀集团,成为清王朝与革命党争夺的宠儿。“对清王朝来说,他取天下于革命党;对革命党来说,他则是继承清王朝的天下”。而其本人却利用手中的北洋军事力量,以获取全国的最高统治权利。在这场权利的角逐中,段祺瑞粉墨登场。
袁世凯在猛攻南方革命党人的同时,以武力迫使革命党与其和谈,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1911年12月18日,南北和谈会议于上海公开举行。20日,革命党总代表伍廷芳“代表民军坚持和谈必须以承认共和为前提,但又暗示对方,只要袁世凯胁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革命党人愿以大总统的职位作为报答”。同日,在谈判幕后,段祺瑞派遣代表与黄兴的代表在上海达成:确定共和政体;优待清皇室;先推翻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南北满汉军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秩序等五项秘密协议。仅时隔9日,南方独立各省公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未得到革命党向其妥协的结果,于是当即中断上海议和。命令冯国璋炮轰武昌,同时指使段祺瑞联合北洋将领通电要求立即实行君主立宪,并声称如采用共和政体,当誓死抵抗。22日。孙中山明确表示:如果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宣布绝对赞成共和,自己可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让袁世凯来当大总统。在逼迫孙中山作出承诺后,同年初秉承袁世凯意旨,段祺瑞以北洋军主力统制(师长)之位,于1月23、25、26日及2月5日四次通电逼宫。在段祺瑞迭次向朝廷进言中,1月26日的通电是由段领衔北洋集团46名高级将领、北方诸军统兵将领42人,士兵40万人联名发出的,直接要求清廷“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2月5日的通电是段与第一军8名协统以上将领再次联名发出的紧急电奏。要求清朝廷必须马上宣布退位,实行共和。如果“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那么段祺瑞等人将“率全军将士进京,与王公陈利害”。随着通电形式及内容的强硬态度不断升级的同时,行动上,在该通电发出之后,段祺瑞随即将其司令部由湖北孝感搬至河北保定,做出率兵入京逼宫之态势。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名义颁退位诏,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段祺瑞因逼宫有功,被称为“首造共和”之英雄。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有着不可替代的功劳。民国建立后,段祺瑞被委以内阁中最重要的陆军总长一职,到1915年8月止,段祺瑞在北京政府内阁中连任7届陆军总长。1913年,49岁的段祺瑞曾一度代理国务总理。作为北洋政府的开国元勋,袁世凯的忠实干将,段祺瑞积极参与袁世凯打击内阁反对势力及革命党人的活动:代表政府向德国捷成洋行借款二亿两资金,购买军火镇压革命;成为杀害武昌起义元勋张振武的帮凶;调兵镇压二次革命;以押解方式将副总统兼领湖北都督黎元洪等十数人“迎接”入京,结束了黎在湖北的统治;调集豫、鄂、皖等省军队镇压白朗革命起义等。段祺瑞在建立和维护北洋政府统治上可谓功勋卓著。作为北洋集团首屈一指的大将,段祺瑞长时间实际主持着北洋军务,其在军界和政界的地位迅速崛起,培养出大批自己的力量,成为左右时局的实权人物,在北洋军阀集团中甚至出现了“某种只知段总长,不知袁总统”的局面。
反对袁世凯称帝
当段祺瑞事业如日中天,其势力与威望超过冯国璋、王士珍成为北洋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之时,袁世凯正紧锣密鼓地为复辟帝制作准备。袁世凯虽然内心对已膨胀的段祺瑞势力戒心日盛,恐其功高震主,但为了能够依仗段祺瑞之势顺利恢复帝制,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曾派人游说段祺瑞,想让段率北洋将领联名通电,拥袁称帝,然而遭到了段祺瑞断然拒绝。随着袁世凯帝制活动的逐渐公开,作为一名十足的旧式军人,为报袁世凯知遇之恩,段祺瑞这位曾经逼帝去位、拥立袁氏的关键人物,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一再陈情“此事危及国家安危和袁家的身家性命,万不可做,万不能做”。“总统,祺瑞自小站跟随总统,鞍前马后,将近20年,总统知遇之恩,祺瑞没齿难忘。如今,国势危殆,倘有变动,后果不堪设想。祺瑞无知,赤诚可鉴,望大总统三思”。后段又曾两次要求晋见袁,皆被袁所拒。为扫清复辟的障碍,袁世凯决定夺回兵权。1914年5月,袁世凯成立“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由其总揽全国兵权,陆军部名存实亡,段祺瑞虽为总长但实为办事员。1915年1月日本以赞助复辟帝制为诱饵,向袁提出卖国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周围要员多数主张对日妥协,2月1日段祺瑞、冯国璋率领十九省将军致电北洋政府表示反对,谓“有图破坏中国之完全者,必以死力拒之,中国虽弱,然国民将群起殉国”。5月8日,内阁讨论日方关于要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最后通牒,段祺瑞独持异议,主张动员军队以强硬态度对付日本。袁世凯以“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之由否定了段祺瑞的意见。此后段仍不罢休地继续发表对日主战言论。袁世凯怕养虎为患,为加快复辟帝制步伐,极力排斥段祺瑞。1915年5月末段祺瑞被迫称病退居北京西山,8月正式辞职。同月,袁世凯将复辟提上议事日程。14日,全国上下拉开了“要求实行帝制,请袁世凯登基”劝进的序幕。面对这一猖獗活动,北洋军阀元老中唯段祺瑞发表了非凡而卓有见识之言论:“项城帝制自为的迹象,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出采取共和之电,如果又拥项城登基,将何以面对同人?恐怕二十四史中,找不出这样的人物吧!所以论公,我即使死也不会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言”。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称帝,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对文武百官进行封赏大赐爵位。在册封的200多人名单中,段祺瑞这位北洋元勋被除名。12月25日,随着孙中山、蔡锷领导的护国运动迅速兴起。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危难之际,袁世凯重新起用段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以求得到段的支持继续担任大总统。然而在波澜壮阔的讨袁声中,段祺瑞也逼其交出军政实权。袁世凯仅在帝位83天,便在众叛亲离的窘境中病亡。虽然段在反“洪宪斗争”中没有站在前沿阵地,但他的辞职、不合作的暗中抵制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难怪袁世凯临死之前衰叹曰:“中流砥柱失元勋”。待袁死后段掌实权,念其旧恩,未对袁门进行抄家,并签署了关于袁世凯丧葬的通令,“一切按国葬标准,全国下半旗志哀,并以总理身份主祭”。大葬之日,派出马步兵两个团护灵,令所有内阁成员执绋,鸣礼炮101响。
镇压复辟,再造共和
袁世凯病逝后,虽然北洋军阀集团逐渐形成直、奉、皖等军阀派系,为了掌控中央政权,各派明争暗斗。然段祺瑞凭其在北洋的资历及经历成为北洋之首脑人物。在其执政期间,北洋政府尚能勉强维持表面的统一。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扶持毫无实力也非嫡系的副总统黎元洪登上了代理总统的宝座,自己则以内阁总理的身份掌握实权,实行军政独裁。1917年2月,段祺瑞力主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黎元洪却坚决反对,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府院之争”。为达到参战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就在此时,英文《京报》披露了段祺瑞与日本秘密签订了一亿多的军事借款,对于段来说这一新闻无疑具有毁灭性打击。果不其然,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抓住时机免去了段国务院总理兼陆军部长的职务。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段祺瑞拒不接受,负气到天津,联系皖系、奉系8省独立,反对黎元洪。而黎元洪认为安徽督军团团长“张勋一到,时局即可解决”,于是邀请“辫帅”张勋“即速来京共商国事”。6月14日,张勋以13省盟主身份,打着调解冲突的旗号,率3000辫子军进京。张勋入京后,紧接着导演了复辟丑剧,直逼黎元洪辞职,7月1日拥12岁的废帝溥仪复辟,自任首席内阁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段祺瑞得知此事后,立即组成“讨逆军”,自任总司令,带兵五万余人讨伐张勋。当时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建在北京南苑,战斗中段祺瑞启用该校“高德隆”飞机3驾,首次使用空中投弹。该机没有机腹和投弹装置,仅可坐两人且飞速仅在每小时100公里左右,飞行员只能手掷小炸弹,也有人说是手榴弹。虽然准确性差,爆炸威力也很小,但却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次空袭。“辫子军”在从天而降的轰炸下顷刻而溃。段祺瑞镇压了“张勋复辟”之后,重新确立了共和政府。随后黎元洪辞职,冯国璋代理总统,段则以“三造共和”元勋的身份重掌政权,自为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登上了权力之顶峰,声名鹊起。从1916年8月至1920年7月,段祺瑞及其皖系军阀掌握北京中央政权达四年之久。对此,直、奉两系不甘寂寞,结成反段联盟。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历时五日皖军败北,段祺瑞被逐出北京。随之直、奉两系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不久两系失和,接连两次爆发了直奉战争,而此时皖系已经土崩瓦解,段祺瑞成为手上没有军队的假老虎。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临阵倒戈,直系战败。出乎意料地是,在张、冯缝隙中苟且的段祺瑞却意外地获取了渔翁之利,被冯玉祥通电拥为国民军大元帅。11月中旬,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成立,段祺瑞被推选为临时执政,此为段祺瑞政治生涯中的最高职务。
功过是非任评说
继袁世凯之后,段祺瑞是权势最盛的北洋军阀,但段祺瑞个人的生活却相当简朴,显得清廉。段夫人甚至还曾和平头百姓家中的主妇一样与送米的米行伙计讨价还价。1926年6月,段祺瑞欠黎元洪七万元,后因无力偿还被黎告上法庭。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段祺瑞虽然生活上简朴,但他专心于权术和阴谋,为争权夺利,牵控政权,段祺瑞选择了向日本大量借款,以保证政府的开销和打内战的需要。段祺瑞认为:要统一,就要开战;要开战,就得有钱;中国穷,只能外借。如他所说“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只有咱们国家富强起来,到时候一瞪眼全拉倒”。自1917年8月至1918年9月,段先后共借款16次,其中8次借款史称“西原借款”,仅该项借款就达1.45亿日元。段倒台之后,除了第一笔500万日元借款清还外,其余绝大部分没还,这成了直接导致日本首相寺内正毅下台的主要原因。当然日本也通过大量的借款加强了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控制,并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路人皆称段祺瑞所控制的北京政府乃亲日政府。
段祺瑞一生之中虽醉心于权术,但也还有些值得称道的难能可贵之处。陈毅元帅谈及此人时对他进行了这样的评价:“段祺瑞的一生干了很多坏事,但对围棋还算干了些好事。”源于我国的围棋随着国势的式微清中叶以后日渐衰落,而日本却远远超过中国。段祺瑞及其子侄三人皆酷爱围棋,喜交棋友。其中尤以其长子段宏业棋艺最佳。此种情况不仅使真正的棋客趋之若鹜,而且一些达官贵人及趋炎附势之小人也热衷于穿梭于段府,或来切磋棋艺,或来捧场,这无疑有利于围棋活动的开展。段祺瑞还大批资助围棋手。据说,段府每个月用于围棋的开支常超出千元。对于确为异才者甚至资助出国深造。1914年22岁的顾水如被段祺瑞视为“弈林不可多得之天才”。3年后,段将其送至日本深造,时隔两年顾水如归国后棋艺称霸于北方,成为段府的“第一棋士”。1925年春,顾水如推荐11岁的吴清源于段祺瑞,段惜之为人才,每月拨款100元作为“学费”直到段祺瑞倒台为止。1928年吴清源东渡日本,风云日本棋坛20年,被尊称为“昭和年代棋圣”。
辛亥革命以来,清王朝虽已被推翻。然根据当时优待清室条件,溥仪皇帝可暂居宫中,日后移居颐和园。但此后无论政府如何更迭频繁,溥仪在宫中的居住时间竞长达13年之久。在这期间主要负责对废帝溥仪与“清宫”事务的监管吴瀛,“一再给当时最高执政当局呈文,希望上面按条款办事,早些请溥仪出宫,并严办欲乱国谋不轨的清室旧臣,以免复辟阴谋得逞”,然终未得其结果。直到1924年7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才被迫迁移出清宫。20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宣布成立,决定于23日点查清宫物品。恰值此时,段祺瑞接替黄郛的摄政内阁登台执政。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代表前清遗老,通过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段的秘书长梁众异说情,希望政府能将故宫还于溥仪。21日执政府发函通知不予承认善后委员会。次日善后委员会紧急召开全体成员会议,会议以委员会是依前摄政政府命令组织的,执政府不能否认前摄政政府任何法令为由,决定第二天开始点查。然而到了23日,委员会考虑到在未得到当前政府认可情况下,若强行其事将会激化矛盾,于是自行取消了第一次点查工作。24日吴瀛与内务部王次长商定,就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一事,从多方面着手拟写十七条内容的手折向段请示的同时,委员会于当日上午开始正式进行点查,除乎意外的是政府对点查工作并没有积极的干预。也就在当日下午,段祺瑞亲笔所批写的“可,如拟办”四字批示送到。这竟是“故宫”日后能够名正言顺在历史上存在的最关键的一个文件。直到此时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合法地位才得以确立,故宫博物院才得以正式筹建。这可谓是故宫博物院最早的起源。应该说段祺瑞的一句话使得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成为可能。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宫完成了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广大爱国学生于段琪瑞执政府门前示威请愿,执政府卫队旅开枪杀害徒手请愿学生,死亡46人,受伤15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这天就是被鲁迅先生所指的“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是谁下令开枪导致惨案的发生至今有诸多说法,北大校长傅斯年认为是当时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所为。“三一八”事件后,傅斯年曾面斥鹿钟麟道:“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也有人指出是总理贾德耀,还有人说是当场指挥官传令失误,当然更多的人指认的是段祺瑞。虽然李洁在其《文武北洋》一书中所述该惨案的发生,“无论是领导和指导群众运动的李大钊、鲁迅,还是成为千夫所指的段琪瑞、章士钊,竞根本不知道。甚至是连西方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也不会知道,这其实是苏联人的一个计划”。当今的史学家们同样也没有拿出翔实的史料来证明是段祺瑞下令开枪的。无论谁是谁非,但“三一八”惨案的发生毕竟是由段祺瑞执政府的卫队开枪而造成的,这一不争的事实,使段祺瑞成为残酷镇压爱国运动的刽子手,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惨案发生以前,段祺瑞的口碑总的来说还是较好的,在国民心目中印象颇佳。在1924的3月纪念北大25周年的民意测验中,大学生们选出的“国内九大人物”中,段祺瑞作为两位入选的军阀之一,依次排于在胡适、梁启超、吴佩孚、李大钊、章太炎之前,于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之后,位于第四。可见段祺瑞在国人心目中还是有声望的。
就“三一八”惨案来说,段琪瑞是否是被历史误解我们姑且不论,但当他得知惨剧发生之后却深感不安及痛心,于是发出了“一世清名,毁于一旦”的长叹,这声长叹无疑预示其政治生涯的终结。随之段祺瑞“立即赶到现场,向死者长跪不起并即刻命令严惩凶手。之后,他又宣布自己决定终身食素,以示对这场杀戮的忏悔”。即便如此,段祺瑞仍受到举国一致的声讨,深为国民诟病。
保持民族大义
“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被迫下野,举家迁往天津魏宗瀚宅。段祺瑞当政之时,对金钱并不在意,甚而有借钱度日之时。待其位不保之后,经济更为窘迫,以至于段祺瑞亲自审查日常开支详细账目,想办法尽量节约,家里的佣人逐一被支走。不过由于段祺瑞善待部下在北洋军阀中是出了名的,因此在其落难之时,落井下石之人并不多,甚至一些当年的老兵自愿轮流前来站岗并帮助料理宅内杂务。段祺瑞淡出政坛之后,自号正道居士,一心吃斋念佛,除此之外便喜欢下围棋、打麻将。1928年蒋介石到北京得知段祺瑞的生活状况,派吴忠信到天津看望段祺瑞,因蒋介石曾为保定陆军学堂的学生,便以“师生之谊”给段送了2万元生活费,以济时需。
“九一八”事变,日寇在占领东三省之后,继而谋划组织华北傀儡政权,以控制华北地区,为此日寇在京津极力物色伪政府首脑的合适人物。此时段祺瑞虽已下台了,但虎威犹存,在日寇看来倘若段祺瑞能在伪政权中挂名任职,影响会是不小的。于是段成了最合适不过的人选。1932年底,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曾多次到津密密拜访段祺瑞,想请段出面组织华北政府,并许愿只要段同意,日本将会全力支持,但遭到了段祺瑞的坚决拒绝。当时蒋介石也担心段若被日本人利用,对其极为不利。为断日寇之念头,1933年1月21日,蒋派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作为特使赴天津,秘密安排段祺瑞一行到上海。24日,段祺瑞抵达上海,住在法租界霞飞路1487号的一座公馆里。蒋介石对段祺瑞可谓关心备至。据段之女段式巽回忆:“先父寓沪期间,蒋氏除供应我一家生活上所需,诸如住宅、仆役及医疗等一切开支之外,每月另致送一万元供先父使用”,钱新之继续负责照顾段祺瑞的日常生活。
段祺瑞生活安定下来后,便表明了自己抗日的态度。他在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暴横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然至此日寇仍贼心不死,多生事端,想引诱段祺瑞出山搞华北自治。日寇在天津拉拢段祺瑞旧部属王揖唐、曾毓隽等成立所谓“中日密教会”,谎称段祺瑞为会长,严重扰乱社会治安。段得知此事后,致电严厉表态:“余养疴海上,不问世事。目下华北局势严重,恐有假借名义,为轨外行动者,殊非爱国之道。盼诸弟严密访察,告知地方当局,严加制止。”后1935年的一天,王揖唐给段祺瑞发了一封用暗语所写的电报,段祺瑞看出王想要自已为日本人服务的用意,于是复回电报一封,断然拒绝。同时为向国人表明自己决不与日寇为伍的心迹,段请《立报》记者把与王往来的电文公布于众。1936年11月1日,72岁的段祺瑞病逝沪寓。在其弥留之际,亲笔留下“八勿”遗嘱,阐述复兴之道。段祺瑞晚年保持了值得称颂的民族气节。
在段祺瑞的整个政治生命中,他所产生的“影响是基于他的资历、威望和政治手腕,尤其是由于他有一大批个人追随者”。在众多的北洋军阀中,段祺瑞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典型人物。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得知其详情而说道:“段祺瑞其人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并要求在段的遗产问题上要好好对待。毛主席的评价使得段祺瑞的一生得以盖棺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