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迅与陈赓

本帖最后由 高山的松 于 2010-1-31 17:29 编辑

鲁迅与陈赓



    陈赓(1903-1961)是一位传奇将军黄埔军校时期与军阀战斗,千钧一发之际他将绝望中欲自尽的蒋介石救出鬼门关;上海特科时期,他协助周恩来保卫党的中央机关,铲除叛徒,营救同志;1932年他在上海治伤期间曾秘密会见鲁迅,后被叛徒出卖不幸落入敌手,蒋介石亲自劝降不成,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将他释放;长征时期,张国焘想杀而杀不了他,周恩来在草地上命悬一线,而他却能使周恩来起死回生;抗战时期,他率领386旅坚持敌后作战,使日寇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若定,把一个个将军级的黄埔同学拉下马;抗法援越,他指挥越军展开“边界战役”,改变了整个越北地区的敌我态势,一举打开了中越国际交通线;抗美援朝,他推广坑道作战,使上甘岭守卫战成为世界防御战的一大经典;解放后他创建“哈军工”,打造出新中国第一所“黄埔军校”;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
    关于鲁迅与陈赓会见的情况,1952年冯雪峰在《回忆鲁迅》中首次披露:
    那是一九三二年,大约夏秋之间,陈赓同志从鄂豫皖红四方面军来到上海,谈到红军在反对国民党围剿中的战斗的剧烈、艰苦和英勇的情形,……大家都认为如果有一个作家把它写成作品,那多好呢?于是就想到鲁迅先生了。……几天之后,鲁迅先生还请许广平先生预备了许多菜,由我约了陈赓和朱镜我同志到北四川路底的他的家里去,请陈赓同志和他谈了一个下午,我们吃了晚饭才走的。
    1956年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时,有人直接向陈赓了解这段往事,陈赓所谈的情况与冯雪峰基本一致,但却多说了这么几句:“鲁迅先生不顾危险,一定要找我这样一个被国民党到处追捕的人去他家,也证明了他对红军的关心。他本来约我再去谈一次,我也答应了愿意再去一次,可惜不久我就被捕了,从此再未得见鲁迅先生。”
    说来也巧,同一时间,上海鲁迅纪念馆在清理鲁迅遗物时偶然发现了一张纸片,上面用铅笔画着一幅草图,写着一些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的地名,上面是沂水、广济、黄陂、孝感,中间是黄安、潢川、英山、商城、固始,下面是霍山、六安、霍邱。经鉴定,这幅草图正是陈赓的手笔,从而确证了鲁迅与陈赓的会见。但是冯雪峰的回忆没有提及这幅图,陈赓也没有提及。那么,是不是鲁迅与陈赓有过第二次会见呢?
    这个疑问直到1978年5月才有了答案。楼适夷发表《鲁迅二次见陈赓》一文,说他就是鲁迅第二次会见陈赓的见证人。他说,那是1932年秋天,冯雪峰通知他:“因鲁迅先生有意写苏区红军战争题材的小说,约一位从苏区来沪养病的负责同志谈谈,宣传部决定派你去。明天下午由朱镜我同志先陪同来你的地方,然后由你陪他去鲁迅先生家里。”第二天,楼适夷就陪着一个陌生人到了鲁迅家里,他说:“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鲁迅先生对这位同志确实是曾经见过面的样子,并不需要我来介绍(其实我也介绍不出来他是谁)。”他还清楚地记得,鲁迅请这人在桌上画了一张草图。由于纪律的限制,他自始至终不知道这人是谁。后来在鲁迅博物馆看到那张草图,才恍然大悟自己那次陪去的人就是陈赓大将。
    楼适夷还以那张草图的画法来佐证这次会见:地图的方位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陈赓所画草图却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是因为陈赓面对鲁迅所画,在鲁迅看来,就是地图的正确方位了。
    楼适夷的夫人黄炜于2002年3月引用楼适夷在1936年10月所写的纪念鲁迅逝世的文章《深渊下的哭泣》,作为证据,也颇有说服力。文章说:“对地下工作的意义先生从来不吝啬给与最高评价。尤其对于血火中的新中国的创造,先生的关心是无限的。每次有人从那些遥远偏僻的战地中来,先生常常请来打听真实的情形,整几个小时倾听着,不觉有丝毫的疲倦。有时要求讲的人画出详细的地图,有时叫旁边的人替他记录下来。我们很久就知道他要写一部用革命斗争作主题的长篇……”
    黄炜指出:“写这篇文章时,他正被关押在国民党南京军人监狱中,对先生会见新中国的缔造者的事不可能写得更详细,更具体。但就是这几句话所描述的,不正是鲁迅会见陈赓同志时的情景吗?楼适夷42年前所写的文章与后来发现并展出的鄂豫皖形势草图等事实何其一致。”
    还有一个陈赓的老部下叫戴其萼,在1988年发表了一篇短文,说他在1957年夏天奉命到陈赓家里听取工作指示,顺便问起会见鲁迅的问题,陈赓回答说:“冯雪峰的回忆录早已公开发表了,他坚持说是见过一次,我如果说见了两次,群众会说:‘两个老共产党员都声称如何尊重鲁迅,如何受到鲁迅思想的影响,可是连见过鲁迅一次还是两次都记不清,真不象话!’我也只好说见过一次了。不过我也没作原则让步,说了鲁迅还要我再去讲一次,我也立即答应了。这表达了鲁迅对了解苏区红军英勇斗争情况的渴望和我立即答应的态度。两次会见的内容是一样的,第二次只是补充了一些具体事例。改说见了一次,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于鲁迅、于我们党的真诚均无影响,但不能说未见成是由于一方失约,只好说由于被捕未见成,让群众骂国民党反动派去罢。”可见陈赓待人很慎重,为了照应冯雪峰,他不得不幽默地用了一下曲笔。
    至此,鲁迅两次会见陈赓有了定论。但会见的时间上述回忆均有误,陈赓是1932年7月在新集檀树岗战斗中,右腿膝盖负重伤,10月上旬伤势恶化,不得已到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因为伤重,初到上海不可能立即外出活动。而鲁迅于11月11日离沪,至月底返回。故他们的会见当在12月份,其时不是夏秋之间,也不是秋天,而应该是冬天了。
    让人不无遗憾的是,鲁迅描述红军浴血奋战的小说没有问世。

    (资料来源:王锡荣《鲁迅生平疑案》)
好像在过去的中学语文课本上学过。
先生叙述清晰、考证严密,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