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典获得不可思议的能量
——国学在日本企业界的应用
来源(期刊):中国商界杂志(2009年第5期) 文/本刊特邀撰稿人 沈立 在经济危机之前,美国的金融企业与金融家是全球的榜样与精神领袖,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金融的这种崇高地位受到国际上的广泛质疑。其实,对中国经济与管理也一样,美国的位置已经开始跌落了,风水轮流转,日本将取代美国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老师,中国企业要开始向日本学习管理了。
我在研究中国与日本两国的管理教育时,发现了一个中日的巨大差异——中国学界与管理界十分迷信和热衷于美国的MBA教育,而日本则相反,他们十分不重视MBA教育,日本只有少数几所大学有MBA教育,不像中国有上百所高校与上千家培训机构都在致力于美式MBA教育。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企业家与管理权威,他们不靠MBA教育,那是靠什么取得了如此巨大的管理成就呢?答案很简单,日本企业家主要通过在职教育与在岗培训来学习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而高层管理与企业家的学习重点几乎无一例外的始终都是在学习国学——日本人称为汉学,而教材都是中国古典。
北尾吉孝与堤义明
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从中国古籍获取不可思议的力量》,作者是享有“日本诸葛亮”之称的著名企业家北尾吉孝,他是世界著名风投公司软银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任日本软银金融集团CEO,也是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智囊团的“头牌军师”,他还有很多美誉:传说中的证券人,投资专家中的专家,以世界为舞台,凌驾风云,宛如跨骑白马的现代武士等。就是这样一位日本杰出的企业家专门著书立说,反复强调中国经典的重要性,他告诉日本人与中国人,中国古典是日本教育的根本,没有中国古典作为根基,日本百年前不可能那么迅速地崛起,更勿论脱亚入欧!他建议日本人不论什么年龄、性别、学历,都应从头再读一遍中国古典。他对致力于追求成功的经理人说,智慧和见地是缺一不可的,想成为这样的人,阅读中国古典是惟一有效方法。
对比一些中国管理教育的专家与教授,他们一心一意地热衷于拷贝美国MBA课程、教材与教法,言必称哈佛商学院、沃顿与斯隆,我们不仅要问:到底谁是中国人?欧洲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Fredmund Malik)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美国之外,美式管理就不灵了。MBA课程的流行传播了一个幻觉——美国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这是错误的。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没有一个美国人管理欧洲公司超过两年的时间,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不成功。被誉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有思想与创新精神的管理学家与管理教育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对以MBA为核心的美国管理教育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批评,他认为美国的MBA教育已经严重脱离管理实际,他公开声明自己宁愿降低工资也不愿意再讲授MBA课程,他指出以MBA为核心的美国管理教育是“错误的人”——几乎没有管理经验的年轻学生,通过“错误的方式”——分析与技术,接受完MBA教育之后,给组织与社会带来了堕落的后果——“错误的结果”。
日本的企业家则是用行动对美国MBA教育投下了弃权票,他们选择了汉学。八十年代日本首富堤义明是西武集团的总裁,他说得特别干脆:“我一生只精读一本书—《荀子》!”,他很多常用的管理举措都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例如:提拔下级时,一定会见他们妻儿;**只是一张废纸;决不启用聪明人等等。
北尾吉孝与堤义明的例子并非日本企业界的特殊个案,而是日本企业界的普遍现象,日本企业家学习汉学(国学)这是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刚踏上现代化之路的时候就形成的优良传统。
涩泽荣一
日本企业界学习中国经典具有悠久的传统,而开创这一优秀传统的就是日本工商业与现代化的奠基人涩泽荣一。涩泽荣一(1840-1931)是日本著名的实业家与社会活动家,为日本近代工商业、教育、社会福利、文化交流与国际外交等都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一生创办了五百家企业,涉及银行、钢铁、造船、矿山、铁道、纺织、造纸等很多行业,是日本第一家银行与股份制公司的创始人,因此涩泽荣一被誉为“日本现代化之父”与“日本工商业之父”。
涩泽荣一对日本现代化最大的贡献不是在工商业,而是为日本发展市场经济与实现日本现代化建立了核心价值观,为日本企业界树立了精神支柱与道德准则,为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成资本主义奠定了思想道德的基础。涩泽荣一一边投身工商业,一边研究《论语》,根据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他提出了“士魂商才”与“义利合一”的观念,强调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一手拿算盘,一手拿《论语》”。
对于涩泽荣一而言,《论语》就是他的《圣经》,就是他从事管理的经营宝典,他曾满怀崇敬地说,“《论语》我实践了,证明了!它实现了我的梦,是我成功的法则。实践《论语》,就能实现理想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论语》是成功者与管理者的必读书。”每当遇到任何管理难题,涩泽荣一就会像遇到生字就查字典一样地翻阅与研究《论语》:“公司要经营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没有人才,公司必然失败。因此,我在银行和各种公司的经营中,为了成功,不得不考虑人在经营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论语》就是这个规范与准则的标准,遇到问题从《论语》中找答案,是绝对不会错的。”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就没有很好地解决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支柱的问题,这成为导致几乎所有中国难题与中国困境的基础。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晓教授曾担任过国资委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是中国著名的青年经济学家,他曾游历美国,在仰望北美星空的同时,反复追寻这样一个问题:中美两国最大的差异究竟在什么地方?最后赵晓找到的答案是教堂,他说,教堂而且只有教堂,才是美国人的中心,是凝结美国人最核心的东西。有教堂的市场经济约束人不偷懒、不撒谎与不害人,而无教堂亦无寺庙无祠堂的市场经济则纵容人偷懒、撒谎与害人。
赵晓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无教堂的市场经济,其结果是这种变态的市场经济在中国制造了一群‘人妖’:“他们在日夜不停地靠撒谎和害人成一己之私利。如今的中国人是什么都不信的:不信神,不信鬼,不信天命,不信末日审判,当然更不信天堂。什么都不信的人,最后只能信自己。而信自己实际上意味着一切都是可能的,撒谎、骗人、害人、坑人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毒牛奶、毒大米、毒饺子、毒鸡蛋等耸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更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了。
我在此要强调的是,赵晓教授所讲的“教堂”对美国而言既是实体的教堂,而是指美国人心目中的价值观、道德准则与为人处事的规范,对中国而言则不是指实体的教堂——在中国的城乡到处都建立美国式教堂,而是特指中国人心中的价值观、道德准则与为人处事的规范。
涩泽荣一早年在美国曾经亲自拜见过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亲眼见识到泰勒科学管理的真面目。泰勒亲自带领涩泽荣一参观过工厂与商店之后,接连带着他参观了三个“教育培训中心”:第一是能容纳两千人的星期日学校,涩泽荣一参观的时候,牧师刚讲完圣书,在唱赞美歌;第二是专供妇女学习《圣经》的妇女圣书研究会;第三是工人圣书研究会,涩泽荣一还与正在学习的四百名工人一一握手。涩泽荣一还记载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细节,泰勒劝导涩泽荣一放弃他笃信的儒教而信奉基督,被涩泽荣一委婉谢绝了。这就是美国管理的真相——美国管理有两个轮子:一是科学管理,二是由教堂和《圣经》构成的价值观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反观中国管理界与管理教育界,在我们学习美国管理与美国市场经济的时候,有意识地卸掉了一个轮子——由教堂和《圣经》构成的价值观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也没有装上结合中国传统价值观与传统道德的“中国轮子”,从而使中国的管理与市场经济成了一辆独轮车,所以只能跌跌撞撞,“摸着石头过河”。
涩泽荣一则把握了美国管理与市场经济的精髓,在引进美国科学管理的同时,还装上了以《论语》为标志的价值观与道德准则,使日本拥有了一辆现代化的“自行车”而非“独轮车”。“此时,我们的工作,就是极力采取依靠仁义道德来推进生产,务必确立义利合一的信念。富而仁的例子很多,对义利合一的怀疑,今天应该尽快从根本上加以清除。”涩泽荣一把他“义利合一”和“士魂商才”的思想观念形象地比喻为“《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呼吁日本人都应该“一手拿算盘——从事工商经济活动,一手拿《论语》——恪守与人为善,取财有道的道德法则”,涩泽荣一到处宣传与传播他“《论语》加算盘”的价值观,出版了《论语与算盘》的书籍,为日本现代化树立了稳固的精神支柱。涩泽荣一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法则——不以牺牲日本民族文化作为代价实现日本现代化。
赵晓教授也指出要彻底改变这种“无法、无天、无信仰、无道德约束”的*,就要重建中国的价值观,他说:“漫游于北美广袤的土地,聆听座座教堂发出的深沉的钟声,我不时会想起一位愤怒诗人的诗,并想着要将之改变如下:敬畏神威,敬畏闪电 ,也敬畏天空的惊雷。唯有敬畏,才能得救;唯有信仰,市场经济才有灵魂。”
要想实现赵晓教授的愿望,最简单的方式就从哈佛商学院回到山东曲阜,让我们重读《论语》,实践《论语》,用自己的行动去论证《论语》中的法则,在每个中国人当然包括中国企业家心目中重建一座“义利合一”心灵殿堂,树立“富而能仁”的精神支柱。 安冈正笃与稻盛和夫
说到战后日本企业的崛起与管理教育,就不能不说到安冈正笃。安冈正笃(1898-1983)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思想家、王阳明研究权威与管理教育家,他创立了日本金鸡学院、农士学院、东洋思想研究所与全国师友协会。他一生撰写了一百三十多部著作,大部分著作的内容都是以中国儒家文化经典为主,其代表作有《帝王学》、《王阳明》、《十八史略》、《人物学讲话》、《三国人物新论》、《创造命运》、《开展命运》与《活眼活学》等。他一生都致力于用中国文化经典去教育日本的管理者,他于1949年成立了旨在弘扬中国文化经典与儒家教育的日本“全国师友协会”,协会成员多达一万多人,会员几乎囊括了日本政治、军事与财经界的所有高层管理者,甚至日本战后四任首相都先后向他拜师学习汉学。
安冈正笃的中国经史研究水平要超过很多中国的国学讲师与国学专家,只要认真翻阅安冈正笃中文与日文著作的人都会有这种看法。安冈正笃不仅是王阳明研究的权威,还是元代宰相张养浩管理思想的研究权威。我想中国管理界几乎少有人知道张养浩这个人,更谈不上研究他的管理思想。
张养浩一生在地方、中央与高层都任过职,他在当县令时写了一部《牧民忠告》,主要记载与总结他在县令岗位上如果做好基层管理的方法与经验;他在当御史的时候,写了一部总结中层管理方法与经验的《风宪忠告》;他在当宰相的时候,撰写了一部《庙堂忠告》来总结高层管理的方法与经验。这三部书合在一起被称为《三事忠告》,也称“为政三部书”,安冈正笃对张养浩的《三事忠告》特别推崇,因为这不是一本讲专讲理念,坐而论道的书,而是一位管理实践家“起而行之”的行动法则。
王阳明是安冈正笃作为一生研究的重点,王阳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一直就是日本企业家学习汉学的不二法门。日本企业家对中国企业家学习《论语》等中国经典的方式感到不可思议,一人讲,成千上百人听,他们认为学习《论语》等经典怎么会这样学呢?这样学能学好吗?他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呢?一是良师益友的师徒传承与朋友切磋,二是通过文武双修与耕读并重的实行。
安冈正笃成立日本“全国师友协会”就是要效仿孔子良师益友的学习之道,通过师友会大家在一起学习中国经典,实践中国圣贤的教诲,并经常交流各自的实践体会;同时他们深谙中国传统教育文武皆备与耕读并重的精髓,在学习经典之余,还一起习武与下田耕作。因此,当这些通过管理实践、练武与耕作来切身体验中国经典的日本企业家看到中国企业家通过人多热闹的论坛、大会、大讲堂来学习的时候,就不免觉得十分诧异。
学习中国经典,只是通过读书与听讲是学不会的,更用不上,一定通过实际应用、亲自修身、静坐、习武与耕作等行动,学习才有深刻体会,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家悟到了这种学习方式,开始学习中医、古琴、书画、茶道、禅修等来步入中国经典的大堂,这是一个喜人的开端。我与广东的一些企业家正在尝试建立一个企业家农耕俱乐部——新农夫,也是在做这方面的尝试,通过知行合一,耕读并重的方式深入体会中国经典。
安冈正笃从内容上已经深入到了中国经典的骨髓——易经的实用与命理学,安冈正笃每年年底都为企业家做一个年度总结,并对下一年的运程与趋势做一个预测,在他生前每年都是如此,对日本企业家进行十分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以前还热衷于浮躁而肤浅的成功学,其实中国真正的成功学就是“命理学”,命理学可以说是中国儒、佛、道、医、武等诸子百家共同的精髓,安冈正笃通过挖掘中国命理学的规律来教导日本企业家了解个人与组织命运的真相,从而知道如何改造自己个人的命运以及企业的命运。正值中国企业身处经济危机的困境,中国企业家有必要认真重温中国的命理学,懂得了中国命理学,就能明晰个人与企业的基业长青之道。
要想了解中国命理学,并非要大家都去钻研《麻衣神相》与《铁板神算》这样的古奥经典,我们的学习热情会迅速被各种陌生的术语与神秘的说法而淹没。我告诉大家一条捷径,那就是认真阅读另一位大师级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活法就是一本完全现代版的企业命理学杰作。
稻盛和夫于1932年出生在日本鹿尔岛,他于1959年创立了京瓷株式会社即今天的京瓷集团,于1984年成立的KDDI已经发展成了日本第二大电信运营商,这两家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被列入世界500强的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人一生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伟大企业家。因此,稻盛和夫与日本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朗(本田公司)与盛田昭夫(索尼公司)并称为日本的“经营四圣”。而这位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就是安冈正笃的学生,他随安冈正笃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特别深得安冈正笃研究中国命理学的真传,在《活法》中,稻盛和夫指出了指导他修炼自己与管理企业的四本书——《了凡四训》、《阴鸷文》、《菜根谭》与《呻吟语》,几乎都是中国命理学的经典著作,只要修学其中任何一本就足以大大改善个人与企业的命运,不仅如此,稻盛和夫还指出自己还按照大乘佛教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与智慧进行修身与从事商业管理,难怪稻盛和夫能够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管理成就。
修养深时意气平,功夫高时自平淡。《活法》的文字与情节初看起来都是平淡无奇,但是字里行间都透着命理学的真谛与管理的上乘武功,与管理学者的著作不同,稻盛和夫《活法》中的所有理念与方法都是经过他实证的结果,稻盛和夫的一生的成就就是中国命理学的最佳案例,《活法》也是命理学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著作。
通过向中国经典学习,日本已经涌现了一批能够应用经典的大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又培育了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在国际管理界形成了独立的日本管理流派。现在中国企业家在学习欧美管理与技术方面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精力与时间,但是在学习与应用中国古典方面还做得不够,鉴于日本企业家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向日本学习的本质就是向中国的经典与圣贤学习,从而有助于培养中国的大企业家与大企业,在国际管理界形成中国管理学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