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古代的,现代的

http://bbs.morbell.com/viewthread.php?tid=352012&extra=page%3D1
民主:古代的,现代的



南方周末





  晏绍祥,1962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有《希腊史研究入门》(与黄洋合著)、《荷马社会研究》、《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古代希腊历史与学术史初学集》、《世界上古史》等




  □晏绍祥

  历史到底有没有用,它是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李剑鸣著,上海三联,2007)的回答是:对单个人来说,历史或许无用,但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则有大用;历史学作为一门学问,需要根据材料说话,既不能凭空想象,向壁虚构,也不能毫无根据,乱加评论,当然是科学。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过去,无法验证,也无法重复,因此,历史需要学者们根据现有的资料建构,对历史的建构和呈现,是一门有高度艺术性的叙事,因此,历史也必然成为艺术。这些回答,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但作者广搜古今中外学者的著述,用非常具体的例证,一一加以说明,本身就是一个史学研究的经典过程。作者在书中还讨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包括参考文献的标注和必要的学术规范。这一点尤其值得强调,因为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笔者经常为此大伤脑筋,甚至肝火虚升,生了不少闷气。自发现该书后,我就要求研究生首先读这本书。

  希罗多德被西塞罗称为“历史之父”,如果拿今天的标准来看他的《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可能过于杂乱和散漫了。全书共9卷,但有关希腊波斯战争的叙述直到第5卷的中间才真正开始,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内容与这场大战并无直接关系,而且希罗多德兴趣广泛,有闻必录,埃及人如何捕捉鳄鱼、印度人如何挖金子、巴比伦城有多大,都在他的调查范围之内。即使在开始叙述战争后,希罗多德也没有抛弃他散漫的作风,连某些河流的历史都会叙述一番。不过也正是他这种无所不在的兴趣,让他足以成为希腊人的代表:对任何现象,都需要认真考究和调查,并提出可能的结论。也因为他的兴趣,使《历史》成为研究希腊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无论你研究的是有关古代希腊的什么问题,总能从他那里获得某些资料。至于他说故事的天赋,就不用多啰嗦了,整个《历史》几乎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连接起来的。甚至到结尾的时候,他还不忘说上一个波斯人的故事。

  希罗多德对民主政治的推崇,让他成为古代少有的给予雅典民主以正面评价的作家。另一位大哲人亚里士多德虽然也曾批评过民主政治,但总体上看,他重视经验事实的传统,让他对柏拉图那种精英政治抱持怀疑态度。他的《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据说是在研究了希腊一百多个城邦的政体后写成的。尽管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后者完成了征服波斯、创建大帝国的“伟业”,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仍然是城邦式的。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天生是政治动物”,准确地说应该是“人天生是城邦的动物”,因为在他看来,不生活在城邦中的活物,不是神祇,就是野兽。他对希腊城邦政体的分类和讨论,特别是他关于公民的定义、对城邦主权在民原则的阐述,成为古代到现代几乎一切民主理论的最终来源之一。他把政治家比喻为鞋匠和厨师,把大众比喻为穿鞋子的人和食客。鞋子是否合脚,食物是否可口,当然顾客更清楚。所以在政治中,政策是否明智,理当由被统治者来判断。如此论证,看似普通,却足以证明民主政治的合理!

  罗马人难说有过真正的民主,却真切感受过专制制度的“威力”。塔西佗的《编年史》(王以铸、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记述公元14-68年间罗马帝国的历史,虽然已严重残缺,仍足以让我们看到作者的政治倾向和叙事风格。平心而论,奥古斯都创立的元首制,仍保存了不少罗马共和国的传统,元首制与某些古代帝国的专制制度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至少在罗马帝国前期的历史上,我们能看到尼禄之类的暴君,但绝无“没有饭吃,何不食肉糜”的昏君。即便是连奥古斯都认为有点弱智的克劳迪,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帝国时代前期社会的平稳和经济发展,也昭示了罗马统治的成功。但塔西佗更感兴趣的是专制统治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摧残,所以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暴君们的罪恶。奥古斯都死后,罗马的高官显贵们争着当奴才,而且奴才还要当得有水平,“既不能为皇帝的去世表示欣慰,又不能为一位皇子的登极表示不当的忧郁。他流泪时要带着欢乐,哀悼时要带着谄媚。”日耳曼尼库斯凯旋,罗马人却在担心他是否会遭遇不测,因为凡是罗马人民喜欢的人,都没有好结果,后来日耳曼尼库斯果然在叙利亚被毒死。塔西佗被后人尊为“暴君的鞭子”,可谓名副其实,尽管他本人是否共和派,尚有可议之处。

  罗马人没有产生自己的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的《论共和国》和《论法律》都严重残缺,波里比阿有关罗马共和国政体的论述同样残损,所以有关罗马共和国政体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运作,我们缺少罗马人自己的全面论述。可是就对近代西方政治发展的影响而论,罗马共和国的所谓混合政体远远超过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制度。近代以来的学者对罗马共和国政体做了深入研究,蒙森的《罗马公法》尤其为人推崇。可是该书多达三千余页的篇幅,令人望而却步。林多特的《罗马共和国政制》(AndrewLintott,TheConstitutionofRomanRepublic)吸收了蒙森等人的成果,在格尔泽尔(M.Gelzer)主张的罗马共和国政体乃纯粹寡头政治和米拉(FergusMillar)宣称的民主政治之间,大体采取了中间立场,强调了罗马制度的作用,但也给予社会和宗教因素以一定的分量,似乎有向波里比阿混合政体回归的趋向,尽管作者似乎并不赞同将罗马的执政官视为君主制因素,但对执政官、人民大会和元老院之间的相互制衡,以及罗马人民在政治中的作用,还是赋予了较重要的地位。是一本较好的了解罗马共和国政体的入门书。

  古代的民主到底与现代的民主有无关系?古代民主能否直接影响近代民主,它对当今是否仍有借鉴意义?芬利试图用一本篇幅不大的书来回答上述问题,其《古代与现代的民主》(M.I.Finley,DemocracyAncientandModern)1973年出第一版时,只有三章,分别是“领袖和追随者”、“民主、一致与国家利益”和“苏格拉底及其以后”,1985年第二版时,补入“雅典人民领袖”和“古代的监察制度”,不过200页出头。关于古代民主的著作在西方学术界并不少,但芬利此书仍得到众多西方学人,尤其是政治学界的注意。芬利着重论述的是古代与现代民主的特征,用古代的参与式民主作为参照,抨击当代民主中的精英政治倾向,并就政治决策机制、国家利益、演说家的功能、言论自由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让我这个向来为做古代史时时感到无用的人,有了些许安慰。同时,芬利有高超的驾驭史料的能力和叙事技巧,能够把复杂的考证融入叙事之中,其文章读来给人以众多有益的启迪。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前边写得不错,结尾语焉不详,有头重脚轻之感。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