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试答文化六问

近日文化部部长在谈反“三俗”时,连发六问,个个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仔细读过,留下两个遗憾,一是好像问错了人,二是没有答案。
    文化非笔者所长,因“六问”均为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问题,且文化创作和经济创新颇多共通之处,故斗胆接过话题,姑妄答之如下。领导原话以套红标出。舟曲哀悼期已过,恢复套红,当无大碍。
    1、现在一年创作歌曲在两万首以上,但是真正为广大群众所传唱的有多少首?
    答:两万首歌曲中,有多少是按牌填词、按律作曲的规矩之作?在特定时刻、特定场合、带有特定教化功能、由特定团体咏唱的,恐怕难度过高,下里巴人未经训练,想传也唱不出来。至于其他歌曲,领导大可不必担心,市场自会调节,没人传唱就卖不出票,群众不喜欢的曲目会自动被淘汰。
    2、现在一年创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真正为广大读者所一致公认的力作有多少部?
    答: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力作”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一致公认”,读者激烈争论的也可能是力作。毛泽东曾向许世友推荐《红楼梦》,这位勇武的将军说:吊膀子的书,有什么看头?!如此力作,尚且得不到“一致公认”,遑论其他?强调“一致公认”,会潜移默化地引导作家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对力作的产生反而不利。
    力作者,有力之作也,力量来自何处?当然是思想。仅有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而无深刻的思想,就不成其为力作。思想需要松宽的环境、自由的探索和平等的竞争。现在的创作环境如何?到书店里看看就知道了,可曾见当代的《官场现形记》?或者21世纪的《红楼梦》?曹雪芹生花妙笔,写尽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尊贵与威严。当今谁敢写这样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所以才有“XX大帝”的泛滥,“X朝那些事儿”的热卖。这类书风险低、收益高,文人趋之若鹜。
    笔者并不反对流行读物,只是说领导希望看到力作,在眼下的环境中,无异于缘木求鱼。
    3、出版业一年出版各类出版物三十万种,但真正能与我们先辈几千年为我们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的作品有多少?
    答:这问题应该问文化部、出版总署,以及其他的引导和审批机构。先辈几千年为我们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均创作于没有文化部的年代。若不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废黜百家,动用行政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文化,先辈留给我们的,岂止这八万种。
    现代社会教育普及,资讯发达,写作早已使用电脑,非商殷的刻刀龟壳可比,较司马迁的毛笔竹简也不知快了多少倍,拿不出与先辈比肩的作品,因为今人比古人愚笨呢?还是古人较今人幸运?
    4、我们全国几百个电视频道,数以千万计的文化节目,真正的有丰富文化内涵、高尚文化品位和品格的节目又占多大比例?
    答:电视剧不都要经过审批吗?那么多的主管部门难道全睡着了?为什么没有审出更多“真正有丰富文化内涵、高尚文化品位和品格的节目”?因为审批者缺乏内涵和品味?抑或审查的标准本来就不是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是,审批能出好剧目吗?《窦娥冤》和《牡丹亭》不是衙门里审出来,《雷雨》和《茶馆》也不是官员批出来的。
    5、我们每年生产四百多部影片,上万集电视剧,其中能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并驾齐驱的传世力作占多大比例?
    答:答案与2、3、4相同,左一个“规范”,右一个“不准”,还能拍些什么呢?在日渐狭小的安全空间里,还谈什么“传世力作”啊,凤姐都被封杀了,只能拉着林妹妹,穿上衣服拍一回,脱了衣服再拍一回。本想脱俗,结果却脱出了“俗”。
    别跟编导和演员过不去了,人家总要吃饭的呀,再说民众也有多样化的需求,天天让他们看《江姐》和《洪湖赤卫队》,那不又回到“文化革命”中的“样板戏”了吗?
    6、热遍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浪潮中,逐利、炒作,托假的“虚火”占多大成分?
    答:领导又问错了人,各地政府要政绩和知名度,要旅游收入和土建工程,与文化工作者有什么相干?西门庆成了历史文化名人,孙悟空有了出生地,这些可不是历史学家制造的“三俗”,件件都是政府的杰作。估计金莲姐也快有出头之日了,反抗封建[注]礼教,以生命争取恋爱自由,此乃中国第一烈女,地位远在秋瑾之上。当立牌坊,昭示天下。
    文化成了最时兴的政绩,大概因为招商引资、街貌市容搞了多年,老套路已无多大潜力,代之而起的是“申遗”。雅也罢,俗也罢,背后全是利益。政绩决定官帽大小,工程承包则处处藏着猫腻。这些事人尽皆知,这里不再赘述。


    [注] 中国古代根本就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专制宗法社会”,详见冯天瑜所著《封建考论》,亦可参考拙作“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封建”说以讹传讹,竟至约定俗成,今天改起来,反倒困难了。
先辈几千年为我们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均创作于没有文化部的年代。若不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废黜百家,动用行政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文化,先辈留给我们的,岂止这八万种。

============================

这话痛快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等到文化部长等大官认识到自己没有资格提那六个问题,中国文化就有望走向复苏之路了。
许小年同志说:在眼下的环境中,无异于缘木求鱼。

老网同志说:小年同志,你这是对驴弹琴。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许小年同志说:在眼下的环境中,无异于缘木求鱼。

老网同志说:小年同志,你这是对驴弹琴。

水仙同志说:老网同志,你还有精神说啊?
答得好!部长先生原是自取其辱!
观察:大陆文化部长蔡武凭吊胡适意义非凡


    中评社台北9月3日电(记者 康子仁分析报导)大陆文化部长蔡武昨天抵台访问第一站,即前往位在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故居参观,还特别步行前往胡适铜像和墓园凭吊。对于半世纪前曾遭到大陆严厉批判的胡适来说,蔡武的专程吊唁,不啻是一份迟来的肯定,更重要的是,由于两岸关系从对峙到缓和之故,让两岸都敬重的思想家胡适,不再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遭到莫须有的曲解与责难。
  回顾一甲子前国共交战的历史,胡适因为支持蒋介石,协助国民党政府推动外交工作,成为国共内战后期毛泽东钦点的108名战犯之一,1953年以后,大陆以清算“资产阶级错误思想”为名义,发动批判胡适运动。
  不过,历经50多年变化,胡适思想不但没有成为过眼云烟,反而得到更多知识份子的肯定,2004年9月,安徽教育出版社耗时10年,编辑完成44册的《胡适全集》,取得台湾近代史研究所出版授权,在北京大学举行新书发表会,当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所长陈永发(“中研院”院士)偕同胡适纪念馆主任杨翠华专程前往道贺。
  原本北京大学对于此事相当冷淡,但在陈永发所长和杨翠华抵达北京之前突然改变态度,改由北京大学出面主办。不仅商洽另一个重要学术团体让出预定场地,而且还邀请大陆学界清望极高的胡适学生,高龄94岁的季羡林发表主题讲演,与会者大谈胡适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在台湾历史学家眼中,大陆此举等于承认过去对胡适的批评是历史错误。
  根据了解,原本不愿意承认胡适曾经当过校长的北京大学,从那之后,公开承认胡适曾经担任过校长,把他的照片从尘封的保藏室当中拿出来悬挂,而这回大陆文化部长蔡武访台的第一个行程,选择到胡适墓前凭吊,不但代表对胡适的肯定,也象征大陆方面愿意正视现实,把昔日的政治争议搁在一旁。
许小年也能写这类文章,赞一个。

天朝官员骂胡,不减先生光华之分毫;祭胡,亦不增分毫。谁要这帮不要脸的家伙来肯定胡适啊,太恶心人了。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毛的脖子骑不得。
彼兄所言甚是。
蔡武不过是搭上了顺风车,还真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呢。看看他的简历:
蔡武,生于1949年10月,1978年9月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后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1983年7月后在共青团中央工作, 历任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常委,先后兼任全国青联委员、常委、副秘书长、全国青联负责人等职务。1995年3月任中联部研究室主任,同年7月任中联部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1997年7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任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外宣办)主任。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文化部部长。
彼兄采访过许?
我想问问,文化部长这是在问谁呢?
我想问问,jsjjxzs是在苏州吗?燕谈上,倒是难得一见苏州网友。
10# 李旧苗
回旧苗兄:我这里不知为什么打开燕谈很慢,所以几天没上来了。我只电话采访过许小年,也才五六分钟,他讲得不错,立场坚定、思路清晰。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毛的脖子骑不得。
彼兄,有采访稿吗?发上来看看如何。
我想问问,jsjjxzs是在苏州吗?燕谈上,倒是难得一见苏州网友。
李旧苗 发表于 2010-9-3 23:07
是啊.苏州人,考了外地的公务员.
发现燕谈这样的好地方,是因为追索聂绀弩老先生的一点资料.
到了以后就不肯走了.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看老师们高水平的掐架.自己觉得从中收获了不少知识.
jsjjxzs果然是“苏空头”呀,握手。在苏州当公务员才叫舒服呢,待遇好,环境佳,适合养老。jsjjxzs不会考到苏北去了吧,呵呵。
如果春节期间在苏州搞燕谈网友聚会,邀请你参加,如何?
16# 李旧苗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啊。好激动吖。
另:被你言中。不过不远。开车1个小时15分就到家了。
文化部,才是扼杀文化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