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本无味道,只因有了人生的经历、情感的流动、岁月的打磨才有了斑驳的苔痕、斑斓的色彩,才有了苦痛与欢喜、执着与舍弃。李娟品读时光的味道,其实就是品读沉淀在生命中的三昧五色。虽然心空繁星闪烁、流星穿梭,虽然时光雨浸风蚀、土埋尘掩,虽然人生情感郁郁,自然草色萋萋,时光却依然纯净安然,依时花开,真可谓心镜本无尘,禅房花竞开。读李娟的散文,就像来到一座草深木秀的禅房,时而空灵而飘渺,雨露润泽,阳光普照,时而又于潇潇落叶的清寂中,不尽忧怀。
李娟的散文像一间清静的禅房,笼着一层缥缈的无奈,透着一股无尽的忧伤。她说:“舍弃一袭秀发,做一尊没有爱恨的石佛,只是每天诵经、敲钟、放鹤、扫尘。一地青丝,一地情丝。”这心境与海子的诗中所表达的心境竟成两种境界:“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李娟的散文如月儿弯弯划过天庭,海子的诗如阳光灿烂走过大海。李娟的散文中飘散着一股禅香,有如拂尘扫过经卷,深深的爱恋沉落于泥土,化作一缕缕轻烟,绕梁三匝,不弃不舍,浑不是那一地青丝剪过而落般纯粹。
李娟笔下的人物都如凡尘中的仙子,似污泥中的莲花,志趣脱俗而个性超然,却又总让人产生一种玉碎的酸楚,那爱并痛着的幸福总能让人哭泣与流泪。她眼中的宋庆龄像一株伫立在似水流年中清寒的竹,梳着优雅、朴素的发髻,穿着一袭黑色的衣裳,婷婷如荷,倾其一生的女儿红,相伴于中山先生的生前与生后,可那生后是一段多么漫长的孤枕之夜啊。她眼中的张爱玲二十几岁就以饱经沧桑、悲凉丛生的文字,揭开人性中温情脉脉的面纱,她在与胡兰成的爱情灰飞烟灭之后,出走海外,孤居大洋彼岸,品尝长达半个世纪的漂泊生涯,在她走完坎坷、瑰丽、传奇一生的时候,伸手抓住的却只是满目的苍凉。还有那个爱恋罗丹的克洛岱尔用整整一生的幸福,化作璀璨与温暖的一瞬间,尽管她后来精神失常,数十年呆在精神病院,可她曾经那么强烈地爱过一个人,尽管她伸出去的手摸到的只是刺骨的冰冷,可她依然幸福。《简.爱》中的简以那颗高傲的灵魂离开她深爱着的罗切斯特的家门,让我们感受到一丝快意,可当她最后回到曾经金碧辉煌而如今已变成一片残垣断壁的罗切斯特家,看见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时,所表达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思恋,又让我们不能不感到命运所具有的强大的造化力量。李娟笔下的人物都是穿越时光而来,正如同鲁迅留在乡下的那件遗物——他的原配夫人“淹没在江南迷雾烟雨中,任流年的尘埃层层堆积,老成屋瓦上一片片旧的青苔,无尽苍绿,轻轻一握,便能滴出一点点清泪来。”
李娟的散文中有许多禅语,有如历经沧桑的老者回头看自己身后了无痕迹的生命,悄然发出的一声感叹,那声感叹也消失在时光的背影里,波澜不起,静如明镜,却又在如明镜般的水中开出些许灿烂的花,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
在丽江,她站在人潮涌动的小街中,茫然若失所产生的那种无所皈依的感觉,其实就是许多来到丽江的人,来到尘世的人所共有的感觉,我们带着重重的壳来自何方?我们带着满身的疲惫走向何方?那来自玉龙雪山的洁净之水真能洗却我们的苦恼与烦忧?我们真能放下滚滚红尘中的一切而纵身跳入那清静的水流,化作一尾自由自在的红鲤鱼吗?
李娟在读叶芝的诗“她劝我们从容相爱,如叶生树梢。她劝我们从容生活,如草生堤堰。”时所生的顿悟:人生可以像植物一样简单生活,内心从容而身体舒展。或许这就是一种禅境,过于复杂的人类社会让心灵蒙上了太多的尘垢,让精神患上了深入骨髓的疾患,简单与舒展不仅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美的精神境界。假如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男人与女人之间,都处于一种简单与舒展的状态,大家都处于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多么的惬意而美好啊。
生活的本原是什么?就是李娟的故乡,那黄土高原上的一道沟壑,一座灰墙灰瓦的村落。纯朴而宁静,停留在时光深处,蹲守在几百年几千年的时光里,注视着尘世间来来往往的人们,聆听他们或快或慢的脚步声,这就是李娟内心深处的理想国,那黄土沟壑里高入云端的秦腔秦韵,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历史的苍凉,一种岁月的恒久,一种生命的旷达。李娟的思绪中,李娟的笔下,总是不自觉地流淌出这样的追索,她一直在寻找一种纯朴的生活方式,尽管沉埋在岁月的深处不随时光流动,却保持着天然的本性与自然的心性。
比如李娟对母爱的描写,对父爱的描写,对姐妹亲情的描写,还有对奶奶的描写,对孩子的描写,都具有直达生命本原的力量,能够穿透人性的因身体分离而产生的情感的隔膜,让我们认识到浓浓的血液中有共同的基因,有共同的底色,血脉相连,血缘相通。当她看见父亲以一种任何力量不可阻挡的速度老去时所发出的感叹:我的生命里流淌着父母的血液,我以前和未来的文字都是用父母给我的生命写下的,在许多失落、迷茫、痛苦的时候,父亲给予我的爱,在暗夜里照亮了我的梦想。当母亲因小妹的远嫁而“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滴滴都是不舍,颗颗都是牵挂。”儿女相继离开了母亲,可“有谁会明了母亲心头的一片空寂和落寞,有谁再为母亲拂去心头的惆怅和忧伤。”“我们时常会在自己的快乐里遗忘了母亲。”简短的文字、深邃的意境竟让我们此时此刻情感呆滞,让我们思绪联翩,让我们追悔往事,我们都有自己的父亲母亲,我们也都会成为父亲或母亲,无论是前生注定,还是今生有缘,我们都不应该在自己的快乐里遗忘了父亲母亲,快乐与幸福应该属于虽然平凡却神圣无比的父亲母亲,我们如何忍心让他们在孤寂与忧伤中走过最后的岁月?“离开故乡多年了,有时梦回故乡,总觉得有幽幽清香扑面。可我却再也见不到最疼爱我的奶奶了……”李娟对父母亲人的至情至性,虽涓涓如细流,却具有穿石的力量直达我们的心底,产生震撼与冲击。
李娟笔下有许多普通人的情感故事,比如兰姨的故事,王老师的父亲的事故,小叶的故事,故事虽然短小,却都如禅家心得,给人以空谷绝响的回音。“痛苦的坠落过程无从超越也无法省略,一如生命的悄然成长,失望也罢叹息也罢,在等待与回顾之间,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任何失落与迷茫,伤痛与泪水都无可逃遁。”有人逃往内心,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有人逃往佛院,在念经诵佛中度过余生,有人逃往山野,在村落田畦间度过余生,可更多的俗世之人只能在滚滚红尘中生活,男欢女爱,生儿育女,生老病死,无法摆脱,这种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寄托着我们的追求与欢乐,在佛与福之间寻找安宁与幸福。然而更多的是情感的割舍,灵魂的孤游,岁月的无奈。无论禅房有多么的平静,无论木鱼声有多么悦耳,无论菩萨有多么仁慈,却总是缺少了花香,缺少了笑声,缺少了人气。回归俗世生活,虽有无数的伤感,无数的忧愁,无数的惊魂,却是凡世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我们必须经历的生活过程,直到必然而来的老去与死亡。李娟告诉我们,到了暮年,要心怀悲悯,神情从容,姿态优雅地老去。无论是兰姨、王老师的父亲还是小叶,都没能从容而优雅的老去,这是人世与人生的遗憾。
读过李娟的散文,让我们在落花如蝶、晚霞满天的时刻,伴着时光的流动,一起来到流水潺潺,歌声潺潺的丽江,“手捧一盏粉红色的荷花灯,闭着眼睛,听清泉在石上流淌而过,叮咚之声如同天籁。”
李娟是一个充满禅意的女子,她告诉我们,幸福或许是普通而平凡的,只要我们心镜无尘,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每一个瞬间,都会如禅房花开,绚丽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