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女财经作家张茉楠:全球债权人面临“金融压榨”

欧债乌云渐退让主权债务危机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债务人对债权人的“金融压榨”正愈演愈烈,债权人必须有清醒认识并做好应对。
    当前全球储备失衡和全球债务失衡构成了全球经济失衡,造成的实质性影响是外汇储备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累积和对外债务在发达经济体的累积。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对外资产余额超过对外债务余额,成为对外净债权国,发达经济体的对外债务余额超过对外资产余额,成为对外净债务国。
    截至2009年底,全球外汇储备已增加至8.1万亿美元,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近三成,位居世界第一。除了中国拥有全球近三成的外汇储备外,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占比接近7%,印度、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也超过或接近4%,巴西、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都在2%以上,新兴经济体的全球储备份额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新兴市场纷纷成为净债权国。
    与此相对应,截至2009年底,全球外债余额总值为56.9万亿美元,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爱尔兰、日本和瑞士分别列全球外债排行榜的前10位。这一债务排行榜几乎囊括了所有经济强国,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经济体外债总和,已经占到全球债务份额的82%,而美国外债余额已到达13.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债余额的23.9%。
    按照传统的国际经济或国际投资理论,国际资本应该“垂直流动”,即由资本富余的发达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一理论,全球债务就应该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且,这种理论能够解释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全球债务结构,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债务危机,就是发展中国家累积了过多的国际债务所致。
    然而,20世纪90年代之后资本在国际间倒流,许多发展中经济体成为净资本流出国,而绝大部分发达经济体成为净资本流入国。其结果是,发达经济体累积了越来越多的外债,而新兴市场经济体持有的外债份额不断收缩,出现显著的全球债务失衡。
    发达国家成为债务国,而新兴发展中国家成为债权国,这种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事实上,全球经济中存在着以金融分工和产业/贸易分工为纽带的“双重循环”机制,在这种双重循环过程中,一方是美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巨额逆差和资源性商品输出国、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盈余,另一方则是充斥着全世界的美国发行、美元计价的各种金融资产,尤其美国发行的巨额债券进入到各国官方的外汇储备和债券市场,为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融资做出了“隐性贡献”。这就形成了全球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债务循环。因此全球的失衡不仅是逆差国与顺差国,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的不平衡,更是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不平衡。
    债权人利益大幅受损的危险因债务国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尤其是亚洲国家。债权国在当今国际信用关系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投资收益低;第二,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债权人资产的价值在下降;第三,债权国、特别是亚洲国家为了防止美元贬值引起本币升值过快损害出口,不得不持续卖出本币买入美元,从而陷入无法摆脱的美元困境。如果听任本币升值,除了对出口造成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外,还会引起国际热钱的涌入,推高资产价格,引起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当前,直接违约并不是政府让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唯一方式,但“不负责任”的长期金融策略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债务赤字恶化最终导致政府出现赖债行为。事实上,政府可以采取多种金融压榨的方式:依靠预期之外的通胀,以贬值的货币偿还债务。另一方面,在未来融资需求很高的情况下,按照政府的利益扭曲债券价格则尤为有效,而这也符合目前以及未来许多年的情况。
    以全球最大债务国的美国为例。美国经常项目账户与资本项目账户高度对称。美元国际循环依赖于两个“交换”:即贸易渠道投放,金融渠道回流;金融渠道投放,贸易渠道回流。第一个交换是,美国用不断增长的货币收入可以在境外购买其需要的产品、资源和服务,以维系其低成本、高质量的生活,其表现为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赤字的迅速增加,并以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越来越大的向世界输出美元;第二个“交换”是,境外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元金融资产回流美国,美国借此为其对外贸易逆差或经常项目赤字进行融资,从而确保了对外支付,实现了经济的长期繁荣。经验表明,美国经济严重依赖于资本流入进行债务融资。
    从货币构成看,美国的外国资产大多以外币计价,而其负债则几乎全部以美元计价。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制”不仅支撑其债务的国际循环,也能利用货币“估值效应”,通过债务货币化或变相贬值增加国民财富。在国际贸易计价、世界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交易中,美元分别占48%、61.3%和83.6%。“美元本位制”实际上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一方面,作为货币发行国,其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因此其主权信用风险的发展还可能会以隐性违约方式出现,即通过储备货币贬值变相违约其外债偿付义务。仅2002~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美国又再启动新一轮的大规模的货币投放,而这背后是正在掀起的全球范围内对债权人的“金融压榨”。
俄罗斯的情形不好说,那里的事情,近些年来变来变去。其他国家,只要汇率是市场机制的,国家,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政府财政和央行必然与外汇买卖无关,也就是其手中的外汇为国民或企业所有,作为国民或企业的资产来市场化地经营。

即便中国的汇率是强制的,央行按照买入的外汇来发出本币钞票,但用外汇购买其他国家的债券,完全是央行或者其委托人自我“理性”中的比较选择。国债的收益,在一般情形下,一定不是收益最好的债券,而且,债券,通常说来,比相当数量的股票,也一定不是收益最好的投资品;以投资品论,金融类投资品通常也不一定最好的资本性物品。美国政府发行债券,与美国的国际贸易的平衡与否或顺逆差与否,没有任何关系。其国债发行数量受国会的制约,也受国债成本与未来偿还能力的限制。市场对国债的质量自有评价,市场的评价如何,任何政府都无能为力,其最直观的就是“信用违约掉期”的价格,全世界投资债券的都用这个来评估债权质量。

如果确信货币会被故意贬值,那么,如似当下的国人那样把货币转移到房地产商区;倘若又觉得房地产不保值,那么,这样的症状说明的是在通缩,或者至少相对于某些商品,货币实际在升值。总之,只要认定或怀疑美国政府有着不良的故意,既贬值又升值的狐疑,说明美国政府没有被想象出来的那种能力来歹毒。

这位美女“财经作家”列出前十名的债务国,其中至少日本和德国过去若干年里都是国际收支顺差国,这两个国家累计存余的外汇大致都在一万多亿或将近两万亿不到,而且据说,日本是全世界拥有境外资产最多的国家,其不过是政府的国内债务相对最大而已。但德国是发达国家国内债务最低的国家。

这位美女说,全球的外汇储备是8.1万亿美元,而仅美国的外债就高达13.6万亿,可就是说不明白,哪怕把所有的外汇储备都单独算借给美国,那差出的5.5万亿美元是从哪搞来的。
叶檀似乎常被外界称为美女财经评论员,张茉楠虽然谈不上有多漂亮,但肯定强过叶檀,所以我就把第一美女财经作家的头衔给她了,叶檀是历史学出身,张茉楠则是正宗经济学出身,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再又读了博士后,指导老师是原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魏礼群,专业上是不是也要强过叶檀?
叶檀似乎常被外界称为美女财经评论员,张茉楠虽然谈不上有多漂亮,但肯定强过叶檀,所以我就把第一美女财经作家的头衔给她了,叶檀是历史学出身,张茉楠则是正宗经济学出身,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再又读了博士后,指 ...
李旧苗 发表于 2010-9-10 09:27
应该是“第一财经美女作家”?第一美女财经作家,好像不通哩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应该是“第一财经美女作家”?第一美女财经作家,好像不通哩
老木匠 发表于 2010-9-10 09:50
哈哈,我是怕和“第一财经”美女主持李南混淆。


是不是财经界第一美女?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这位美女说,全球的外汇储备是8.1万亿美元,而仅美国的外债就高达13.6万亿,可就是说不明白,哪怕把所有的外汇储备都单独算借给美国,那差出的5.5万亿美元是从哪搞来的。



这问题,大苗说说。
另,我看到个数据,迄今为止,美联储公布的美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大概是9万多亿,不到10万亿。这又是怎么回事?
呵呵?这是我提出的问题呀!

以国家为单位,外汇储备就是“债权”,外债就是债务。各国外储的总和与各国外债的总和相等,这是一种应当的说法。因为各国的统计方法不同,内中也就会有差数。比如,某些国家的信用破产了,外债还挂在那里,但借出这笔款项的外储已经列为坏账核销了;或者相反,也会如此。

所以,对于美国的外债,必有相等数额的国外债权人。除了在金融市场上炒汇外,美国的国际结算货币没有必要使用欧元日元等,所以其外债所借入的必然是存在他国的美元。所谓“外储”和“外债”,也都是存量。强调所谓存量,意思是,虽然全球的外汇储备,假若如那位美女所言,是8.1万亿美元,但全球净存量一定0。

美国的外债肯定没有这么高,因为美国的国债到目前为止也就是10万亿左右。中国购买的美元国债,基本都是在美国的债券市场买得的,那是从美国的“国内”债券市场的“内债”中买下来。美国的内债市场究竟有多大?反正,美国的养老金的存量就高达18万亿(2008年初),自己都着急找不到放贷的出路呢,何需非得从国际借贷?

广义货币是和银行货币有关的东西,与美国国债以及民间借贷没有关系。M1,狭义货币,就是正在流通中的货币;M2是流通中的货币加上存在银行的货币,也即货币通量(M1)与货币存量之和。
M1除了通货,还应加上支票账户,指能够据此开出支票购买商品,如活期存款。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学习了,谢谢李大苗。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
M1=现钞+支票
M2=M1+储蓄存款


在我国
M0=流通中现金
M1=流通中现金+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转帐信用卡存款)
M2=M1+非交易用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1除了通货,还应加上支票账户,指能够据此开出支票购买商品,如活期存款。
showcraft 发表于 2010-10-7 13:35
通货有别于现金,通货(currency)中包括现金(money in cash)。
支票账户不是现金。我就是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样说的。
M1: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通货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或者说个人支票账户上的存款。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支票账户不是现金。我就是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样说的。
M1: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通货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或者说个人支票账户上的存款。
showcraft 发表于 2010-10-8 23:30
嘿嘿,我料到问题就出在这:“个人支票账户”或者“私人支票账户”上。

“支票账户不是现金”,这个说法没错。通货(currency)是指现行中的货币(money),现金(money in cash)只是现行货币(currency)的一部分。
呵呵,通货的范围是否包含支票账户我不清楚,看来大庙老师认为是包含的。回到最初吧,正在流通中的货币,和通货是两个概念,后者包含前者,所以大苗老师一开始说的狭义货币就是正在流通中的货币有问题。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呵呵,通货的范围是否包含支票账户我不清楚,看来大庙老师认为是包含的。回到最初吧,正在流通中的货币,和通货是两个概念,后者包含前者,所以大苗老师一开始说的狭义货币就是正在流通中的货币有问题。
showcraft 发表于 2010-10-9 14:04
我倒不是咬文嚼字,而是一开始就料到的问题。中国并不许可银行提供个人支票账户。而“私人支票账户”中的“私人“,在中国不包含企业,而外国却包含,所以就回避掉了这个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