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26
- 帖子
- 6753
- 精华
- 10
- 性别
- 男
- 来自
- 上海
- 注册时间
- 2008-4-12
访问个人博客
|
7楼
发表于 2010-10-9 21:28
| 只看该作者
80年代中期股市欣欣向荣,大家找不到便宜股票可买,所以这次聚会的原定主题是“我们这个集团在股市上玩完了吗?”,结果会议之前股市崩盘,大家纷纷忙着拣便宜货。
[淘股吧]
111、奴仆眼中无伟人。在拿破仑的仆人眼里,或者某些“伟人”的私人医生之类眼中,伟人无非凡人,甚至比凡人更糟糕。同理,兄弟姐妹眼中更是如此。从小一块儿光着屁股玩泥巴长大的,毫无神秘感可言,自然不容易言听计从、顶礼膜拜。刘邦的大嫂,肯定打死也不会相信这位沛县首席懒汉会是真命天子。
尽管巴菲特一向对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鄙视不已,但他的姐姐却瞒着巴菲特,听从经纪人的劝告,大玩期权衍生品。而且,她还向朋友推荐这位经纪人。以常理推之,自己偶尔玩玩也许只是见猎心喜,但向朋友推荐,则显然是相信这经纪人生财有术。
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猜测,在他姐姐看来,当时已经身家10亿美元、名列美国十大富豪的弟弟,也许只是“连续掷出N次正面硬币”的幸运儿、在键盘上随机敲出莎士比亚全集的大猩猩?否则,何以解释她的“误入歧途”。为什么投资正道几十年来乏人追随,鸡鸣狗盗之人永远不绝于路,看看巴姐姐就知道了。
巴姐姐在1987年股灾中撞了南墙,损失比她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价值还大,几乎破产。巴菲特并没有出手相救——他连儿女的财务困境也不帮忙——只是从姐姐应得的信托中,提前支付现金流给她。
112、巴菲特当年投资可口可乐的事情,可谓街知巷闻。《滚雪球》的作者,却也没能讲明白一个基本的疑问:巴菲特对可口可乐觊觎已久,但几十年忍手不动,为何不早不晚,偏偏在1988年——他58岁之时出手?大家都在谈他对可口可乐的“选股”,殊不知,此事的秘密在于“选时”。
对于可口可乐的历史,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略懂点皮毛。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认为,巴公选择此时出手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算是为遗憾多多的〈滚雪球〉一书拾遗补缺:
一、大半个20世纪里,可口可乐一直控制在伍德拉夫家族手中。1985年3月7日,君临可口可乐数十年的伍德拉夫二世撒手人寰,此公年轻时纵横天下,但晚年固步自封,坐看百事可乐迎头赶上。频频更换接班人的老人统治,总是令每一个候选人对“变革”噤若寒蝉。
二、伍德拉夫二世归西之后,继承人终于敢于进行蓄谋已久的“革命”。虽然他们推出新口味的可口可乐,成为20世纪营销史上最有名的灾难。然而,可口可乐的品牌魅力在于:它有犯错误的机会。美国人对于“新可乐”的全民仇恨,反面印证了可口可乐品牌的半宗教色彩。
三、“新可乐”的灾难加上1987年股灾,市场先生给巴菲特报出了诱人价格。
四、1987年,可口可乐把它的大包袱:电影电视部门,合并为“哥伦比亚影片娱乐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51%股份。(2年后余下的49%以15亿美元卖给了索尼,这是日本公司80年代泡沫期的经典冤大头式收购战)回归到只卖饮料的专注道路上,肯定合巴菲特的口味。
五、80年代末,冷战铁幕已经残破不堪,世界上无数没怎么喝过可口可乐的人口,如苏联东欧、穆斯林、中国等等,为这个老牌蓝筹公司,提供了成长型公司的天赐良机……
一言以蔽之,用格雷厄姆的价格,买费雪的股票。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再次建议读者,忘掉宏观经济、忘掉技术分析、忘掉阿尔法贝塔,记住这一句话,足矣。
114、另有一个小问题:巴菲特最爱喝的并不是可口可乐,而是百事可乐,而且,百事可乐的成长速度在几十年中远胜于可口可乐,他为何不投资百事可乐,苦等可口可乐几十年?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的博友们,相信已经对这一问题了然于胸。
113、1987年以后,巴菲特的故事似乎越来越广为人知。不过,历史学的吊诡之处在于,越是家喻户晓的故事,真相就越是扑朔迷离。鲁迅说,读历史,不光要看正史,正要看野史和杂记。投资,何尝不是如此。
115、在最近一年的金融危机中出手,巴菲特式“雪中送炭”风格已经广为人知。1980年代末,巴菲特则充分利用了老牌公司CEO们对于恶意收购者的恐惧,扮演了宋江的及时雨角色,将各大山寨收归帐下:冠军国际纸业(Champion Paper)、吉利(Gillette)、全美航空(US Air)。
这些交易的条件与现在入股高盛等差不多:优先股、9%左右的年利息、如果未来股价上涨可以转股。然而,只有吉利为巴菲特赚了几十亿美元,其他两个十分平庸,全美航空甚至让巴菲特得出了“不要投资带翅膀的公司”的感慨。所以,不要羡慕巴菲特的优厚交易条件,这些条件不是获胜的关键,关键仍然在于股票的未来,在于这些交易中“股性”强、“债性”弱的那些部分。
116、巴菲特在所罗门兄弟的投资,差点成为他的滑铁卢——所罗门兄弟公司差点成为今天的雷曼兄弟。在今天看来,当年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溃,都是小菜一碟,曾经的波澜壮阔,如今看来也就是小小涟漪。
倒是有一个人,颇值得一提——麦利威瑟。在所罗门兄弟和长期资本公司中,他都是主角。华尔街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交易之王”,然而,似乎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用中国传统话语讲,麦利威瑟属于典型的将才,攻城掠地是强项,但“只可利用,不可重用”,前两年他复出搞对冲基金,现在据说又不行了。中国历史上,不缺这号人物,比如吕布。谁都承认他能打,但是,他的每个老板,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117、借巴菲特五十年声誉之力,最重要的是,1987年崩盘只是虚惊一场,所以,所罗门兄弟公司总算有惊无险,侥幸过关。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也在90年代初突破了1万美元关口,巴菲特身家达44亿美元,妻子苏珊一人的股票就值5亿美元。1957年将钱交给巴菲特的原始伙伴,他们的每1千美元已经涨到350万美元。
118、在常人看来,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的交情,与《笑傲江湖》里刘正风和曲洋的友谊一样不可思议。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富豪榜上长期角逐首富宝座的两位,往往是明争暗斗,在亚非拉地区甚至可能是腥风血雨。
但是,巴菲特和盖茨却是惺惺相惜,把盖茨当成他的“第三个儿子”。后来,巴菲特居然把全副身家的捐赠,交给比尔•盖茨管理(并放弃冠名权),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至此亦只能作司马相如之叹:“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119、巴盖二人相交,始于1991年,巴菲特的社交“教母”凯瑟琳•格雷厄姆,带他去盖茨的父母家。见面前,巴菲特对于比他小25岁的IT新富兴趣平平,而比尔•盖茨则对妈妈说,“我搞不懂一个只会投资和选股票的人,我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他,我对他没兴趣”。碍于父母的面子,比尔•盖茨只好坐着自己的飞机回家,以便打个照面就闪人。
结果,他们一见如故,除了在一个细节上有分歧:盖茨劝巴菲特买台电脑体验一下,答应派微软最漂亮的女孩教他使用,巴菲特还是婉拒了:我不知道电脑可以做什么,也不想知道我的股票组合每隔5分钟有何进展。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见过无数交易时间紧盯盘面的“价值投资者”,他们实在幽默得紧。
120、巴菲特不愧是得过半个普利策奖的,见面就直接问盖茨最核心的问题:IBM的未来前景是否看好,会不会成为微软的敌手。盖茨向巴菲特推荐了两个股票:英特尔和微软。
巴菲特聊了他对报纸业的判断:报业每况愈下,因为其他媒体更兴旺。请注意,巴菲特的这个判断是在1991年,而不是网络大胜已成定局的今天。永远持有伟大的企业?这绝不是巴菲特的理念,老人家明白着呢。
121、199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突破1.8万美元/股,巴菲特身价85亿美元,成为美国首富。妻子苏珊依然博爱、热情,热衷于帮助弱者,忙于帮助濒死的爱滋病人实现奇妙的人生愿望。
122、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觉得,学习巴菲特,除了“用格雷厄姆的价格,买费雪的股票”之外,还要学他的思考方式。对所分析的问题,他建立模型,计算概率,答案水落石出。
123、巴菲特曾把他的慈善捐赠方向,集中于两大领域:人口过剩和核战争。他是这样计算核战争的概率的:如果一年内发生某件事的概率是10%,五十年内发生的概率就是99.5%.但如果你可以将一年内发生的概率降到3%, 就能够把50年内发生的概率降到78%,如果把年概率降至1%,五十年内发生的概率只有40%……
124、对于人口过剩,巴菲特使用的方法,仍然是概率推理和安全边际。“我们不知道要多少粮食才足够大家吃,但我们可以说,如果地球人口有120亿,我们的平均幸福水准或生活状况,不会比60亿人口时更好。”最稳当的方法,就是寻找让地球存活下去的安全边际。
125、大概七、八年前,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看过澳门赌王何鸿燊的一个电视专访,谈到人生的际遇,言及“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的广东民谚。前三项都是一个人出生以前决定的,这有违励志学家、成功学家的讲课精神,却和实情相符。何鸿燊本人,贵为香港开埠首富何东的族人,自然深知其理。
巴菲特就形容自己中了“娘胎中的彩票”。“我非常幸运,1930年,我出生在美国的概率是2%。我一出娘胎是中了彩票,因为我出生在美国,换做是在其他国家,我的机会就完全不同。”如果出生在北朝鲜、孟加拉、埃塞俄比亚,一个基因与他完全相同的人,还有机会滚雪球吗?
126、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出了不少有钱人。虽然大家都把“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党和政府”之类的“政治正确”话语挂在嘴边,但私底下往往自负得很,认为一切成就全靠自己双手打拼而来。其实,你无非是一个在涨潮中被冲到岸上的贝壳虾米,狂妄什么呀。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出生在文革刚刚结束的1977年,也算是中了“娘胎中的彩票”。
126、90年代,巴菲特与比尔•盖茨一起来中国玩了十几天。在长城之上,面对两千年历史数万里河山,巴菲特在众人瞩目中,感言道:“哇,我真希望能够拿来到长城的砖块供应合同!”绝对不装13,这就是巴菲特的风格。
127、巴菲特曾两次出重手买过GEICO保险公司的股票。第一次以4600万美元买了48%股份,1995年,第二次时,他以23亿美元买了余下的52%股份。而且,不是用现金,是用他最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份。巴菲特不“追涨”?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认为这纯属谣言。第二次买GEICO,就是在涨了50倍以后加码。
128、世间美物,每多赝品。9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些复制巴菲特的人。因为巴菲特的股价已经涨到几万美元,有些人就成立了投资信托基金,号称与巴菲特持有一样的股票,抄袭投资组合。与市面上更常见的“XX巴菲特”之类绰号相比,这类“复制”更具迷惑性。巴菲特为了让这些抄袭之人无可效仿,发行了B股,每一股B股价格仅为A股的三十分之一。李逵打折促销,李鬼自然没得混了。
129、麦利威瑟离开所罗门兄弟后搞的LTCM——长期资本公司出事,巴菲特向别人调侃:“如果有下列情况,会发生什么事呢?当你有:十二个平均智商160的员工;他们在此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加起来有250年;他们将公司净值的极高比例用于营运上;运用大量的财务杠杆。”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相信,在投资的世界里,历史学才是惟一有用的学问。
130、投资“傻瓜也能经营的公司”,这是巴菲特的名言。他用过的另一种表述是,“火腿和三明治也能经营可口可乐”。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认为,所谓“傻瓜也能经营的公司”,并不是草原上升起的不落的太阳,而是:这公司要比其他的同行,多一次犯错误的机会,比如可口可乐。
131、“傻瓜也能经营的公司”,其实也远不是那么高枕无忧,否则巴菲特也不会屡屡更换旗下公司的CEO,要知道,能够混上可口可乐的CEO的人,即使是傻瓜,也是世界上最走运的傻瓜。
甚至,外界有些人批评巴菲特越俎代疱,太喜欢出手换人。巴菲特远不是他给自己塑造的放权超脱投资人形象。有些故事,终究只是故事而已,历史还是历史。
1999年底,出于对可口可乐业绩放缓的不满,巴菲特和芒格以1亿多美元遣散费,火线换掉CEO伊维斯特,令其形象大大受损。
132、1988年投资可口可乐后,巴菲特的持股10年涨了14倍,可口可乐的动态市盈率达到了40倍。此时,巴菲特并没有大量抛售可口可乐股票,成为有些人声称要“永远持有伟大企业”的重要论据。
巴菲特真的没有“抛售”可口可乐股票吗?先不谈巴菲特后来在部分场合提及的后悔之话,在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看来,此时的“未抛售”也只说对了一半。巴菲特在90年代末的大手笔投资,如以220亿美元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的股权,1995年以23亿美元追涨GEICO保险公司,都是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去换股。他原来对伯克希尔的股票视若珍宝,为何此时用它慷慨换股?
伯克希尔•哈撒韦,有点类似于巴菲特的一支封闭式基金,主要投资于可口可乐等股票。当他手中的可口可乐股票市盈率太高时,用伯克希尔的股票换购保险公司股权,相当于用可口可乐股票换了保险公司。本质上,此举相当于“卖出”了可口可乐,买入他认为便宜的保险公司。想想巴菲特大规模抛售可口可乐的市场效果,这种换股式减仓显然高明得多。
133、1996年夏天,巴菲特66岁生日那天,母亲利拉以92岁高龄辞世。利拉家族多多少少都有点精神病,她晚年的大部分记忆,只停留在丈夫去世之前的柔情岁月。有时候想想,巴菲特对于财富数字滚雪球如此执著,算不算一种轻度的心理疾病呢?
134、2000年春天,巴菲特流年不利。可口可乐麻烦不断,两年前以高位可口可乐的股票换来的通用再保险,也频频出事,伯克希尔股价在他的“健康问题”传言下大跌,巴菲特甚至为此破天荒地回购股票。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认为,这实在是投资史上的大幽默:号称投资“傻瓜也能经营的公司”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被市场公认是只有靠天才巴菲特才能经营好的公司。
135、21世纪初,巴菲特在演讲中反思自己犯过几个最大的错误。第一个错误,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花了20年时间,试图重振奄奄一息的纺织厂。第二个错误,投资全美航空。第三个错误,年轻时购买了一个加油站。巴菲特估计,买加油站的那笔钱,用在别处可赚到的钱,相当于60亿美元。这三个属于“抓错的机会”。
136、当巴菲特谈到他投资生涯中最大的“无为之失”时,包括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在内的、2009年的所有读者应该都会被雷到。在8年前的这场演讲中,他说,没有购买房利美(Federal National Mortage)的股票,使他损失约50亿美元。这次他错过的大机会。
在巴菲特作这场演讲的时候,房利美的股票应该在70多美元徘徊。如今,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写这篇《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滚雪球》札记》时,房利美的股价在0.7美元左右,正好还剩1%的市值,绝对出乎巴菲特当初的预料。看来这个泡沫的确很大,大到连巴菲特都亲口“认错”了。
138、90年代初,巴菲特和盖茨第一次见面时,盖茨的父亲问在场的全球首富们:你们觉得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巴菲特和盖茨的答案都是:专注。
所谓专注,就是巴菲特的20孔卡片(Twenty Punches)原则。如果你想象自己拥有一张卡片,这辈子只能打20个孔,每个财务决定只用掉一个孔,那你会变得非常富有,因为你会抗拒游戏人生的诱惑,你会做出更多的好决策,也会做出更多的大决策。决定帝国命运和个人命运的,都是一两次大战争。刘邦一辈子也没有打赢过项羽,除了一次例外:垓下之战。
巴菲特也把 20孔卡片原则也用于生活。住相同的房子、与相同的妻子度过60年、对房地产、艺术品、名车、其他财富象征完全没有购买欲望;不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遑论不同国家),或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用中国话来讲,无为而无不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在此系列中一再写过,巴菲特深得老庄精髓。
139、BOOM之后是BUST。科网股泡沫破灭、911事件、安然丑闻……乡下色鬼又进夜总会了。“危机发生时,现金加上勇气乃是无价之宝。”巴菲特买了一大堆雪茄烟屁股。
140、巴菲特和索罗斯为何都是民主党人?这的确是令人困惑的事情。巴菲特晚年热衷于几项令有钱人深恶痛绝的事情。他反对取消遗产税,认为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这个社会,所以他们需要回报社会。如果他们认为一切都是靠自己赚来的,那么就让他们重新投胎,诞生在西非的马里、家里有五个小孩饿着肚子,长大后被卖到象牙海岸的可可园做奴工,看他们能够变得多么成功。这一套理念,正是他“中了娘胎中的彩票”的衍生品。
141、如果说遗产税针对的是“老钱”,那么,对期权收益的愤怒,则是瞄准“新钱”。期权收益本质上是从股东手里拿钱给员工,作为全球最著名的股权投资者,巴菲特自然忍无可忍。
可口可口首先在美国企业界宣布,在会计上把员工认股权的成本列入费用,紧接着,华盛顿邮报也这样做,美国人都知道,这是两家“巴菲特系”的公司。在硅谷,微软率先成为硅谷“叛徒”,它在2003年宣布,以后不再发放员工认股权,改成受限股票(Restricted Stock)。微软老板盖茨是巴菲特的“第三个儿子”,这也不是秘密。
142、巴菲特的盛名,到后来也有副作用:凡是他出价去买的东西,卖家和旁观者都会认为:他又来捡便宜了,看来又卖贵了,往往会引来狂蜂浪蝶共逐之。其实,巴菲特并不善于用极低的价格,去买别人想要的东西,他是买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是别人的错误成就了巴菲特。
143、巴菲特对于科网股投资没有兴趣,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巴菲特21世纪初给旗下的GEICO保险提出的要求是:赢得网络的人,便赢得战争。所以,GEICO的网站必须超过对手。只要对投资有益,巴菲特一点也不out。
144、巴太太苏珊2004年去世时,将价值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几乎全部留给新近改名的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另外她给每个孩子的基金会各600股,价值5000万美元,其他亲人朋友各有馈赠。而苏珊去世以后,巴菲特对于几位孩子的金钱赠予、对于慈善,也比以前慷慨许多: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富。
145、巴菲特2004年抄底韩国股票的事,颇值得玩味。记得当年新闻报道中说,巴菲特仅仅看了一份报告便大举买入,多少令人难以置信。据《雪球》所写,2004年的一天,经纪商给他一本厚厚的书,有几本电话黄页般厚,全是韩国股票的资讯。
巴菲特是怎么做的?他先拿了另一本书,弄清了韩国的会计制度,然后分类筛选,把数千只股票的清单,浓缩到一张小纸片上,不超过20家公司。“这对我来说,就像在找新女友一样。”其中有的公司现金值高过市值,市盈率只有3倍。
146、不过,巴菲特这次抄底韩国,真的极其高明吗?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觉得,未必。以下这幅是从2004年到2009年的韩国KOSPI指数。04年的最低位,700来点,到08年的最高位,也就是2000点左右。
这种涨幅,无论和巴菲特在香港买入的中石油相比、还是和H股指数相比,都相去甚远。而韩元兑美元的走势,也并不算太强劲。(见下图)考虑到韩国市场并不算太好的流动性、韩国政府动辄推出的限制外资套现离场的政策风险,巴菲特这次被大力渲染的抄底韩国行动,很难算得上有多成功。 |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