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虐爱的残酷与美丽——与兰波有关的传记与电影
本帖最后由 杜雅萍 于 2010-10-17 02:10 编辑
电影里,莱昂纳多饰演一位劣迹斑斑的法国少年,离家出走、桀骜不驯、背信弃义,不事生产、还有小偷小摸的毛病。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他与大诗人的同性之恋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行为。
1871年,少年只身来到巴黎,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离家出走,巴黎诗人发出热情的邀请,少年感到命运之手正将他推到一个美妙的新环境——那里有机会、诱惑,还有他后来才深切体会到的绝望与丑恶。巴黎的大房子里住着巴黎诗人岳父一家,少年见到了诗人的岳母及诗人即将临盆的妻子。那位女子年纪跟他差不多,只是眼神空洞,少年毫不掩饰心底的厌恶与嫉妒。在女主人眼中,乡下少年没有教养,叼着烟斗,举止粗俗。瞧瞧他皱巴巴的衣服、脏兮兮的鞋子吧!乡下少年同样看不起巴黎的贵妇。餐桌上,这个乡下少年吞云吐雾,大口嚼肉,除了诗人,他看不上大房子里的其他人。当着美丽性感的小妇人,少年肆无忌惮地用炙热的眼神向邀请者传达浓浓爱意。长他十岁的诗人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传记书上说少年有一双迷人的蓝眼睛,见过他的人都对他的蓝眼睛赞赏有加),也许在收到少年的诗稿时,爱的火种已经种下了。
他们很快就在一起了,如影随形,如胶似漆。一些研究者说他们是好朋友和知己,不,不,不。看看他们的诗吧,他们的关系可不止好朋友和知己那么简单,他们是一对爱侣。巴黎诗人为蓝眼睛少年发狂,他又舍不得美丽年轻的妻子。他的妻子与情人展开争夺。巴黎诗人好贪心,他喜欢妻子年轻妙曼的身体,妻子多金迷人,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他不愿意放弃家庭。同时,巴黎诗人迷恋与少年在一起时的放浪生活,少年如此纯粹,如此独特,少年的生命力像太阳一样炙热廖亮,他的内心如他的诗歌一样深邃幽暗,少年的神秘像黑洞,巴黎诗人两头摇摆,最后他抛妻弃子,与少年一起私奔。
乡下少年渴望得到纯粹的完整的爱,他是完美主义者,纯粹的个人主义者,他看不起文学沙龙的虚伪,他看不起笨诗人的自我标榜,他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像所有青春期的叛逆青年一样,口无遮拦得罪人,只要是笨诗人,就别想从少年这里得到一句好听的话。巴黎诗人有些尴尬,他们只得到英国、比利时,少年习惯于离开,自然不懂如何筑巢积累。少年找不到工作,他只爱苦艾酒,苦艾酒不但不能变出房租和生活费,还要花去不少钱哩。贫困的情侣开始争吵,为了钱,为了巴黎诗人犹豫不决。少年渴望巴黎诗人爱他的灵魂与肉体,他要没有谎言的彻底的灵与肉合一的爱。巴黎诗人说他迷恋妻子的肉体,因为精神可以不朽,有时间慢慢爱,肉体会变。这话激怒了少年,少年用刀刺穿情人的手掌。鲜血和伤痛,是虐爱的最高仪式。巴黎诗人默默承受,后来,他举枪射穿少年的手掌,以血还血,互不相欠,意味着他们结束了。巴黎诗人心存幻想,总想再续前缘,少年则用诗歌祭奠过青春与爱情后,毅然封笔。少年离开家乡,开始世俗的生活,他脚不沾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是为了创作,而是要谋生,发家致富。再没有巴黎诗人,再没有激荡的岁月,他宁可选择沉默。
他们是法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对爱恨纠结的情侣诗人,巴黎诗人是魏尔伦,他活得更久,很早成名,写了很多诗。他的作品为很多人喜欢,在我看来,他更重要的价值是发现少年天才——蓝眼睛的兰波,保存兰波美妙、忧郁而神秘的诗句。电影中,魏尔伦又老又丑、秃顶,优柔寡断、对老婆很坏、对家庭毫无责任、脚踩两只船、虚伪、软弱,但他由衷欣赏兰波,他慧眼如炬,他说兰波属于未来,兰波去世前一年,《现代法国》杂志主编洛朗·德·加沃蒂写信恳请兰波与文学杂志合作,他称兰波是“颓废派与象征主义的首领”,那时兰波正在北非倒卖军火。魏尔伦做人很差,但在艺术领域,他坦诚无私,见识不凡,所以我决定原谅他。至于兰波,因为他的存在,那些平庸的诗人暗淡无光。他不光用笔写分行的诗句,他用永不停息的冒险将人生浓缩成一首不朽的诗歌——挑战世俗、全然服从心灵召唤的悲剧史诗!
维尔伦与兰波,分别是定居者与迁徙者,他们相识那一刻,结局已经注定,爱情没有道理,这场混战中,没有人全身而退。俊美的莱昂纳多演出很有层次,将天才少年的高傲、敏感、纯粹,演绎得非常到位。比起泰坦尼克号上的小混混,我更喜欢兰波这个人物。
于兰波,我读过他的一些诗,叹服于诗人不羁的想象,于是我读了让-吕克·斯坦梅茨的《兰波传》,再看电影《心之全饰》,很理解魏尔伦为何迷恋兰波,兰波有一颗不愿屈服的赤子之心,因此兰波与沉闷的故乡沙勒维尔格格不入,在虚荣的巴黎水土不服。兰波的纯粹让被“污染”的魏尔伦钦慕,我们绝大多数都是被“污染”的魏尔伦,身在凡尘,心向远方,有心没胆,蹉跎岁月。而兰波,缪斯给自己宠儿配备强大的感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却无法为诗人安排幸福安逸的生活。
为何世间难寻双全法,可怜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