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26
- 帖子
- 6753
- 精华
- 10
- 性别
- 男
- 来自
- 上海
- 注册时间
- 2008-4-12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12:03
| 只看该作者
蓝姆迦:远征之人谁悲
http://www.xfgjls.com/?action-viewnews-itemid-8372蓝姆迦:远征之人谁悲发布: 2010-10-15 11:24 | 作者: 戈叔亚 | 查看: 181次
《看历史》文┃戈叔亚
1942年,一支中国部队在缅甸经过千辛万苦逃亡印度,后来在一个叫做蓝姆迦(Ramgarh)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军事基地厉兵秣马。战争过去了60年了,蓝姆迦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尽管偶尔有人说起过,但是几乎没有国人探望过那里,探望那些永远不能回家的士兵。
1942年,一支中国部队在缅甸经过千辛万苦逃亡印度,后来在一个叫做蓝姆迦(Ramgarh)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军事基地厉兵秣马,然后再从度东北角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边境小镇雷多(Ledo)出发,再次和日军较量。结果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支曾经在缅甸败在日军手下的部队,却成了叫日本人胆寒的钢铁之师!后来他们成为了在广州接受日军投降的凯旋之师,如今,他们胜利的纪念碑遗迹仍然屹立在广州在白云山马头岗上(今天的濂泉路、广园东路一带)。
战争过去了60年了,遥远的蓝姆迦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尽管偶尔有人说这个神秘的地方,但是几乎没有国人探望过那里,探望那些永远不能回家的士兵。
同是2009年4月,我们从昆明乘坐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班机到达了印度东部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个伟大而又满目疮痍的城市了,舱门一开,那种沾粘性和鱼腥味的热浪仍然扑面而来,一切都感到亲切熟悉。《看历史》2010年10月刊
■ 蓝姆迦:连印度人都很难弄清位置的地方
要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我们要去的蓝姆迦,本身就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首先,印度叫做蓝姆迦(Ramgarh)的地方太多了。在印度的印地语言中,Ramgarh(蓝姆迦)中的ram是住所的意思,garh是神的意思,古印度信奉众神,所以,印度叫做“蓝姆迦”的地方非常多。
另外,当时这里就是一个秘密的军事训练基地,战后特别是印度独立以后,印度军队接管了这里所有的军事设施,仍然是对外保密的军事重地。印度的任何资料对此闭口不谈,任何旅行社都拒绝带着哪怕是印度旅客来到这里。
我们和许多中美老兵和朋友经过查阅资料,比对地图和反复的讨论,最终才终于锁定了兰契市(Ranchi)附近的“蓝姆迦”,并发现在google earth卫星地图上,居然还标有“Ramgarh Base(蓝姆迦基地)”的字样。
当天晚上,我们坐着列车,经过八个小时的行程来到了350英里开外的兰契市。找到了我们熟悉的华侨牙医陈振茫先生一家。由于当天是印度的大选日,为了防止恐怖分子的破坏捣乱,军警戒备深严。我们只好等待,第二天仍然按照第一次来的程序,由小陈医生和他母亲带着我们驱车前往西北40公里的蓝姆迦小镇。
■ 驻印军老兵心目中的回忆
1942年的7月17日,孙立人将军率领的,从缅甸撤退到印度英帕尔的中国第66军新38师的5000多人,成为了第一批到达这里的中国人。随后是由廖耀湘将军率领的第5军新22师的残余部队2500人。还有第五军的其他单位的1200人,其中包括少数96师、200师和28师的幸存者。这些部队是沿着到达雷多的路线逃出缅甸的。
以后,中国又通过驼峰航线,把国内的建制部队和新兵空运到这里接受训练。蓝姆迦训练中心一共训练了中国驻印军5368名军官和48124名士兵。
1942年8月26日,蓝姆迦训练中心正式组建。组建中国驻印军由史迪威将军任司令官,罗卓英将军为副司令,Hayden L. Boatner将军为参谋长。训练中心分为步兵、炮兵、装甲兵、汽车兵、通讯兵、工兵和野战医院等学校,由配备着中国学生兵译员的美国教官严格按照课程进行。
蓝姆迦所有工作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一支可以和日军面对面较量,并最终获得胜利的现代战斗部队。在以后的艰苦卓绝的缅北胡康谷地和孟拱谷地战役,最后是令人惊奇的密支那攻防战,蓝姆迦训练的中国师成为了钢铁拳头,迫使敌人从丛林阵地撤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蓝姆迦是中国从旧式军队转变为现代化的新式军队的一个摇篮。
已故俞允平老人和杨毓瓖先生非常详细地和我说过蓝姆迦基地,说那里是土地干涸贫瘠的丘陵地带,树林灌木稀疏,基地非常庞大,有60平方英里。营地以团为单位,有的是平房,有的是帐篷,四周有围墙和铁丝网,每个营房都以第××号营地(No.×× Camp)冠名。营区内有公路,营区外是蓝姆迦小镇和火车站。史迪威将军的孙子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专门发来了蓝姆迦基地的示意图。最后我们分析,既然印度媒体只字不提这个基地战后的情况,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里仍然是军事基地!
果然,在前往蓝姆迦的一路上,我们看到军营密布,有的军营门口不仅有好几个穿着军礼服,头上裹着红色蓝色布包的锡克族士兵站岗,而且还摆放着坦克大炮。
第一次探访时,那位熟悉军营情况的司机以我们要来寻找中国军人墓地为由,居然说服了卫兵而进去了。但是不久却被赶了出来。第二次我以为可以堂堂正正地参观,但是事与愿违,帮助我们的印度商界的朋友无法打通有关的渠道,我们考察的日期又逢戒备森严的印度大选。小陈医生母子也不敢“故伎重演”,这样使得我们只能在车上偷偷对着军营拍摄。
■ 驻印军老兵的回忆
老兵一再告诫我,一定要拍摄一些营房回来给他们看,他们说,尽管他们的营房是简易的砖木结构,但是非常坚固,他们相信60年后的今天也不会坍塌报废。
我回到昆明后,驻印军老兵派出还能走动的杨毓瓖、董钢和韦国良三位老人为代表,要我给他们做一个印度考察的报告。当看到我们拍摄的蓝姆迦印度军营时,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异常兴奋,异口同声地说,这就是60多年前他们的营房!营房的屋檐很大,那是因为印度酷热,房内没有任何电动的散热设备。平时大家都在屋檐下从事各种活动。
他们说,有一次,英国军官通知召集部队,他们要给中国的每一个士兵发放避孕和防止感染疾病的保险套。但是大家认为这是对中国道德操守的藐视,为了表示抗议,大家提出每一个人都不准去领保险套!他们记得清清楚楚,那次就是否领取保险套的讨论,就是在营房这样的屋檐下进行的。
和不成功的探访军营正好相反,我们两次去探访中国驻印军墓地却都很成功。在蓝姆迦小镇的一处郊区,我们的车拐上了一条土路的岔道,路牌上面写着“The Military Areas(军事地区)”显示有一个墓地(Cemetery)。
岔道通向荒凉的灌木丘陵,四处空旷。行走了5-6公里后,远处看见孤零零地有一个有围墙的庭院,大约有两个足球场的面积。这就是我们千里来寻的中国远征军墓地。
大门的铁门紧锁,大门的招牌写着:
“中华民国驻印军公墓 何应钦题
抗日远征饮丹心捐躯异域正义腾英灵有慰千秋颂
救国自卫洒碧血埋骨他乡浩气存忠魂得安万世钦”。
院内庄严肃穆,保护得较好。中央是纪念碑,上面是蒋介石题写的“英灵赫奕”,两边有253座墓地,其中少部分有墓碑,记载着死者的名字、籍贯和部队番号,后面是灵堂,还有水井和门卫的房间。
墓碑上记录的烈士所在单位有:驻印军独立战场营、炮兵五团、炮兵三团、炮兵四团、驻印军总指挥部副官处、重炮十二团、三十师、新一军司令部、三十八师、军委会外事局等,有许多坟墓没有墓志铭,死亡原因没有记录,死亡时间大都在1943-1945年间。
在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养子揭钧先生曾提供给我们的战争照片中,有一张是炮五团第二补给连上士黄六溪的墓地,结果我们在这里真正看到了这位烈士的墓地。从老照片和实地对照来看,墓地一模一样,只是老照片这片墓地是在旷野中,没有围墙和庭园。
两次我们都是早上6点从兰契出发,赶到这里已经是中午最热的时刻了。但是我们仍然舍不得离去,在墓地里呆了很长的时间,仔细观看着每一个烈士的墓,阅读每一块墓碑上的文字。我们把手轻轻放在了被晒得滚烫的墓碑上,试图接收着烈士们从地下传递出来的信息。老兵董纲说,当年他曾到过这里扫墓。他说那时的确没有庭院和围墙,墓地就是在一片空旷稀疏的灌木荒地上。
实在热得耐不住了,我和贸促会的小范跑到灵堂里休息,小范把一些卢比分发给了守墓人阿蒙,表达我们对他们的谢意。阿蒙把我们给他的大票子和小陈医生换成了小票子,说是要平均分给守墓的每一个人。
隔着千山万水,对于这些留在异乡的战士们,难以见到故乡的亲人,印度守墓人就他们最亲近的友邻了。
■本刊来自《看历史》
《看历史》邮发代号:【62-313】
《看历史》订刊电话:028-86621481
《看历史》北京编辑部电话:010-62416553
TAG: 蓝姆迦 远征 |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