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八十年代的记忆]激情岁月——记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1985年11月20日,历时一年多的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终于落幕。所有人都没想到,中国队最后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欣喜若狂的人群走上天安门广场,高喊着“中国”,高喊着“胜利”,也高喊着一个名字——“聂卫平”。
聂卫平,口无遮拦,个性十足,与长期以来运动员在人们心目中谦虚、谨慎,甚至有些木讷的形象,大相径庭。改革开放之初,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使围棋这样一个小众项目在全国迅速普及。同时,它也塑造了中国体育第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形象。
该真刀真枪干一场了
1984年7月的一天,《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郝克强收到一封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寄来的航空信。信中,日方希望与《新体育》杂志合办一个具有对抗性质的中日围棋比赛,并且言明所需费用全部由日本NEC电气公司资助。
虽不是棋手,但郝克强在中国围棋界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自幼随父亲学棋的他,虽然棋力不高,但对围棋的热情却不低。1979年,第一个由非官方组织举办的围棋比赛——“新体育杯”,就是他一手操办的。“新体育杯”给了国内棋手们更多的比赛机会,也给了他们一个竞争较量的平台。在中国围棋界,老郝的组织力和号召力,无人能及。这大概也是日方把橄榄枝伸向他的原因吧!
看过信后,郝克强大喜过望。他早就想组织一个比赛,让中日的围棋国手们真刀真枪地干一场。虽说这些年中日围棋界屡有交手,比赛也互有胜负,但郝克强心里明白,日本并没有派出他们实力最强的棋手。
虽然,围棋发源于中国,但多少年来,中国围棋界却被日本压得抬不起头来。1909年,日本棋手高部道平访华。中国派出顶尖高手张乐山、汪耘丰迎战高部。没成想,两位威名赫赫的棋坛老将,竟被一个日本四段棋手杀得毫无还手之力。最后在对方让两子的情况下,才勉强战平。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国内一片哗然。人们没想到,中国国运不盛,连棋运也衰微至此。中国棋手如梦方醒,自此踏上了奋力追赶日本的漫漫征程。
但想要追上日本,谈何容易。郝克强还记得,生平第一次在现场观看中日围棋比赛的情景。那是在1961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其中一场比赛,由素有“南刘北过”之称的棋坛名将刘棣怀对阵日本五段女棋手伊藤友惠。刚开始,郝克强还对日本派一个女棋手来对付中国的围棋大师,有些不忿。但看着看着,老郝发现这个50多岁的日本老太太出手不凡。没过多久,她竟然把刘棣怀的一条贯穿全盘的大龙吃掉了。
“‘一条大龙’被对手吃掉,那可跟乒乓球比赛,被人打了一个大鸭蛋差不多。刘老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朵根儿,那种痛苦的表情我这辈子也忘不了。”时过境迁,当时的情景郝克强仍历历在目,“要知道,当年刘老可是我们的偶像啊!”
那次比赛,中国队全军覆没,而且每每赛到中盘就已经招架不住了。郝克强第一次感到,中日围棋水平竟然有天渊之别。这口闷气在他心里一压就是20多年。而今一雪前耻的机会终于来了,而且费用还由NEC公司负担,这不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郝克强忙不迭把这个好消息带到国家围棋队。
围棋三度险被踢出体育项目
“虽然日本队实力强大,但我们也不是没有胜的可能。”对于围棋老郝是个乐天派。不过,他的乐观也并非空穴来风。最近几年,中国队在对阵日本队时,成绩越来越好。
中国的围棋水平的确今非昔比了。可谁又能想到,就在1969年到1978年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围棋竟前后三次险被踢出体育项目。
“文革”后,一向支持围棋运动的陈毅元帅靠边站了,围棋像个失怙的孩子任人欺凌。1969年10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体育表演。表演后,主管国家体委的一位军代表在林彪的授意下向周总理提出,要撤销一批体育项目,其中就有围棋。
当时周总理说:“围棋有对外交流的任务,不能绝种。”但动荡年代,周总理也无回天之力,围棋最终被强行撤销了。一干围棋选手也下乡的下乡,进工厂的进工厂。
直到林彪集团暴露,围棋的命运才有了转机。1973年,一个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临行前,周总理感慨道:“陈老总去世了,中央没有像陈老总这样的人来抓围棋了。我们谁来关心一下?”总理的一席话,让在场的围棋运动员们感动不已。不久,围棋队就恢复了训练。
可两年以后,又传出国家体委要撤销围棋的风声。听到这个消息时,当时的全国围棋冠军陈祖德正在备战第三届全运会,这个消息一下子打乱了他的心绪。“为什么?为什么?”陈祖德不止一次追问,但从来没人向他解释过。是啊,在那个年代围棋这个被看做“四旧”的项目,被踢出体育界显然不需要什么理由。
在痛苦的心情下,陈祖德输掉了与聂卫平的那场关键的比赛。此前,他已经在全国冠军的宝座上坐了11年。在自传中他不无遗憾地写道:这局棋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但事业没了,得了冠军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幸,陈祖德“救救围棋”的呼吁,辗转递到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手里。一场即将降临在围棋身上的无妄之灾终于化解了。
“总有人认为,围棋坐着不动,不算体育项目。”陈祖德说,“1978年还有人提出要把围棋从体育项目中取消,幸亏没有成功,不然也就没有这么精彩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了。”
“如果没有‘文革’,恐怕陈老总‘超过日本’的遗愿早就完成了。”老郝无数次这样对自己说。也许,这次正是机会。
“输了怕什么,就当交学费了”
当郝克强兴冲冲把日本希望举办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消息带到国家围棋队时,棋手们却面面相觑,不置可否。
“日方提出的比赛规则是双方各出八名棋手以打擂台的方式比赛,胜者可以一直打到底。这种打擂台的方式最适合我们。虽然我们整体实力不如日本,团体赛可能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打擂台凭的是个人能力,我们也不是没有赢的可能呀!”老郝给大家吃宽心丸。
可棋手们并不乐观:“据说,近来很多围棋爱好者质问日本棋院:中日之间差距越来越小,是中国队进步神速,还是日本没有派出真正的高手?看来这回他们是要来真格的了。”
“如果让人家一两个人就赢了整场比赛,那脸可就丢大了。”
老郝没料到棋手们竟这么悲观,许多人都不赞成搞这个比赛。就连一向“狂妄自大”的聂卫平,这回都觉得“根本没有赢的可能”。
相识这么多年,郝克强可是头一回听老聂说这么丧气的话。在他心中,老聂一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有一次,老聂声称可以同国家队的男队员“十面打”(同时下10盘棋),他也不会输一盘。没想到,第二天真有10名队员来给他下战书。这场“十面打”一直从早上下到中午,要不是该吃午饭了,老聂还真不好收场。即便是这样,聂卫平还是保持着少有的自信。
现在,就连他也这么说,老郝心里也开始打鼓了。不过,悲观归悲观,聂卫平还是力主应战,“输了怕什么,就当交学费了。”得到聂卫平的支持,老郝踏实多了。“搞竞技不比赛怎么成,不温不火能进步吗?”事隔20多年,提起这些往事,已经年近八旬的郝克强仍豪气冲天。
于是,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在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开始了漫漫赛程。
“每人争取赢一盘!”
不久,双方的出场阵容确定下来。中国队主帅当然非聂卫平莫属。虽说新秀马晓春大有迎头赶上之势,但从威望和整体评价讲,还是比不上老聂。聂卫平以下依次是马晓春九段、曹大元九段、刘小光九段、“江苏棋王”邵震中八段、“上海神童”钱宇平七段,以及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铸久七段和“围棋帅哥”汪见虹六段。
这个名单,是国家队经过几天的讨论才精心筛选出来的。它代表着当时中国围棋的最高水平。但与日本队一比,便相形见绌了。此次,日本派出的阵容豪华之极,主帅是有“前五十步天下第一”之称的藤泽秀行九段,副帅是加藤正夫九段,三将为小林光一九段,以下是石田章九段、片冈聪九段、淡路修三九段、小林觉八段和先锋依田纪基五段。
中国队的队员们一看日本的阵容,都不由得一惊:“难道说,这次真要被日本人剃个光头不成?”
对比了双方实力,棋队领导给大家提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只要能请出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就算及格,打败小林光一就算胜利。目标一定,大家反而觉得没有压力了,能拼到什么地步,就拼到什么地步吧!
此时,《新体育》杂志和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联手搞了一个调查。参与调查的中国读者中,81%认为日本队能赢,而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共收到三千余封读者来信中,只有8%的人预测中国队会赢。据说,其中7%还是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投的。
“读者们还是比较客观的,这确实是中日之间差距的真实写照。”老郝说。
也许正是公众的普遍不看好,使得中国棋手们,一开始便心态从容。
1984年10月5日晚,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幕式在东京新大谷饭店举行。日本国际围棋联盟主席、日本棋院理事长坂田荣男等日本棋界7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相比之下,中方就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了。只有驻日大使宋之光、中国代表团团长郝克强、主帅聂卫平和先锋汪见虹四人出席。
开幕式上,日本棋院理事长坂田荣男致词说:“中日擂台赛能否办得精彩和长久,完全取决于中国棋手表现如何,因此我虽然身为日本棋院理事长,但这届擂台赛我却真心要为中国棋手加油。”话虽说得客气,但在场的聂卫平和老郝听了,心里未免有些不是味儿。
致辞之后,会场的气氛活跃起来。日本主持人在介绍小林觉时说:“小林君应该至少能连胜三四局吧?”小林觉含笑回答说:“我是想连胜三四局的,但不知先出场的依田君肯不肯给我机会。”台下的依田羞涩地伸出三根手指,表示要“连赢三局”。此时,坂田荣男也站起来断言,日本只要三个人就能结束战斗。
“当着我们的面,气焰就这么嚣张。一点儿都没把我们放在眼里!”坐在台下的聂卫平气不打一处来。
轮到他上场讲话时,老聂不紧不慢地说:“我没什么太大的抱负。我就希望,我们每人争取赢一盘。”
每人赢一盘,中国队不就胜了吗?起初,日本人并没有听出老聂的话里有话,依然保持着快乐的情绪。后来他们越咂摸越不是味儿了!至今,聂卫平提起这句绵里藏针的致辞,仍十分得意:“本来我想上台客气两句就得了,可他们也太嚣张了,不给他们点儿颜色不成!”
聂卫平的机智给坂田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对老郝说:“都说中国棋手不善言辞,这不是挺能说的嘛!”
虽然嘴上占了便宜,不过老聂明白,真想实现“一人赢一局”,谈何容易。
“急先锋”血溅当场
十天以后,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先锋之战在东京王子大饭店拉开帷幕。对阵的双方是,日本小将依田纪基和中国新秀汪见虹。
依田虽然只有五段,但是他取得了日本六段以下棋手参加的“新人王战”冠军。三年前,已颇有名气的中国九段曹大元,就曾输给当时还是初段的依田纪基。
汪见虹也是一名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选手。1983年他才从河南省队升入国家队,但在一年之内,他就从国家队的最后一组升到第一组,进步之快无人能及。
虽然进步神速,但汪见虹此前从没有参加过国际比赛。初临大战,未免有些畏首畏尾。比赛中,汪见虹虽然也有几次好机会,但是始终没能放开手脚,跟依田真刀真枪地干起来。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比赛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汪见虹竟然一下子喷起鼻血来。正在研究室研究棋局的聂卫平,闻讯马上来到对局室:“当时,我可真被汪见(国家队习惯互相称前两个字)的样子吓了一跳。鼻血流得到处都是,他正用手绢擦呢!”当时的情景,聂卫平仍历历在目。“在国内的比赛中,还从来没发生过这种情况。”
提起这一幕,汪见虹至今还有些尴尬,“也不能说是因为紧张吧!可能还是屋里太干燥、太热了。”
这场先锋之战,最终以日方获胜收场。此时,国内没有一家媒体报道,还是老郝写了个“豆腐块”文章发到了《人民日报》体育版上。
时值改革开放之初,大量日货涌入中国。其时,国人对日本的心情极为复杂,一方面艳羡日货;另一方面,又对几十年前的“旧仇”无法释怀。人们无法面对一个曾经的手下败将,此时却以另外一种胜利的姿态出现在眼前。
国门初启,中国人太需要用一种胜利来证明自己,而这种心情在面对日本时尤甚。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在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赛之初,国内媒体的反应出奇得冷淡。面对一场普遍不被看好的比赛,也许沉默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五连胜”点燃国人热情
令许多人无法想象的是,擂台赛在进行到第二场时,日本胜利的脚步被一匹中国黑马搅乱了。
第二场比赛,中国队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铸久干净利索地打败了依田纪基。赛后第二天,北京几乎所有的报纸都登了江铸久力克日本先锋的消息。人人都在谈论正在进行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与几天前冷冷清清的场面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对此,老郝不胜唏嘘,看来只有取胜才是硬道理!
江铸久自幼师承业余高手,形成一种桀骜不驯、敢拼敢闯的棋风,与专业棋手风格迥异。他“拼命三郎”的名号,也由此叫开。不过,国内棋手都了解江铸久的棋风,也并不怎么容易着他的道。可日本棋手乍一来,不知道他什么路数,还真有点儿犯懵。曾与江铸久相知多年的湖南省棋类协会副秘书长杨志承笑言,“江铸久是典型的‘内战外行,外战内行’。”
擂台赛上,只要一场取胜,棋手便信心十足,往往会连赢好几局。果然,第一场胜利后江铸久便高唱凯歌一路挺进。依田纪基、小林觉、淡路修三、片冈聪、石田章,日本五员大将,在江铸久的左突右冲下,纷纷跌落马下。
谁也没想到,这个“拼命三郎”竟有这么大威力。“就连他自己也没料到。”杨志承记得,当时他给比赛中的江铸久打电话祝贺时,江铸久显得非常兴奋。“他说,一盘一盘下吧!谁知道能打到第几局。”
此时,国内媒体和群众的情绪也被“五连胜”带动起来,对于中日围棋擂台赛和江铸久的报道成篇累牍,就连许多平时不懂围棋、不看围棋的人也关心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