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堆废墟,是拆迁啊。开始还以为是当年日军侵犯屠城时的罪证,还有些感叹保存的真好。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1-2-13 23:34
肚子也笑痛, 虽然克明兄不是在说笑话。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这是一个矛盾:住在里面的人恐怕希望搬到更现代化一些的住宅楼去,但是对这些生活大半辈子的地方又有一些恋恋不舍。文化人总希望保存一些过去的记忆,这里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呢?

无论如何,平心而论,大概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住在这个地方,问题是极少数愿意住在这里的人的权利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或者本来就应该少数服从多数?浦右淞左 发表于 2011-2-14 00:00
其实,俺还蛮喜欢住在这里的,当然,前提是不要遭遇拆迁的威胁。拆毁老城南这个事情,肯定是多数服从少数,全城人民都在气愤也无济于事。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这东西的俗名应该是“船鼻子”,不信,可以问谷歌老师。
带人
那个埃及模具拿回来没?
这东西的俗名应该是“船鼻子”,不信,可以问谷歌老师。
骑车顶风过桥 发表于 2011-2-14 09:48
果然!奇怪了,这里距离秦淮河还有一段呢,前后左右都是里弄巷陌,弄个船鼻子干嘛呢
------------------------------------


船鼻子:河埠与船只的关系密不可分,稍加留意您就可以发现河埠旁的岸壁上,砌有系船缆绳的孔眼石,用于固定船只。这就像绳子穿在牛鼻子上一样,所以孔眼石就被称作:“船鼻子”。最初船鼻子只讲究实用,久而久之也开始讲究美观,往往被雕琢成如意、花瓶、暗八仙等纹样,极富传统文化情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2-14 10:04 编辑

南京老城南遭强拆 总理批示与学者呼吁均失效

南唐时的街巷轮廓,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和石板路。老城南就是南京的根。如今,老城南正在被强行抹去。

专家学者联名反对拆迁。在南京市规划局的演示文件中,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偷偷抹掉。专家们怀疑,这份与既有保护文件严重冲突的演示,会提交给即将到来的中央调查组。

三年内,温家宝总理两次批示保护。但“拆”字仍然被刷上了老城南的青瓦白墙。

南京老城南的躯体正暴露在大锤与推土机之下,拆迁工人们的钢铁机械对准了那些七架梁的木构大宅。死去的雕花门窗散落在倒塌的断壁与碎砖间,粗壮的梁木四处横陈,立向天空的几根残柱像巨型生物的残骸。“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所描述的景致,如今已被强行抹去,变成了瓦砾堆杂的工地。

老城南已面临自己的最后时刻。

外地人或许不了解老城南,但都熟知秦淮河。老城南就是依傍着秦淮河而发端的古老街区,它走过了上千年,与南京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在南京建都的历代统治者,都只在南京北部寻地发展,所以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政府的规划都从未打扰过这里。

老城南昔日的幽雅,如今多处已成瓦砾。图/老城南志原者

老城南昔日的幽雅,如今多处已成瓦砾。图/老城南志原者

南唐时的街巷轮廓,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和石板路,历史的遗迹在这里混合并存,老城南还呈现着自然生长的状态。老城南是南京的根,承载着千年的秦淮风雅。如果失去它,古都南京的历史便只剩下自1927年往后的80年。

但现在,南京有关部门正在反复宣布说,老城南已经“危旧”,不再适宜与世代住居在此的人类相依为命。政府还说,为了让老城南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必须抛弃自己老房。在官方话语中,老城南拆迁被称为“旧城改造”,或是“危旧房改造”。这一命名将老城南的既存价值降低为零,也正是政府拆迁决心的表征。

人与他们的老屋正面临着相同的命运:无论根向下扎了多深,都会被轻描淡写地一拔,丢出去。

今年4月,南京的29位学者签名呼吁:马上停止拆迁,历史街区已快被推平为“净地”。这封呼吁信,通过各种渠道被寄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江苏省委、南京市委,以及国务院。他们的声音成为古民居可以依靠的最后一道堤坝。

一个月的沉寂之后,中央调查组来了,这被学者们看作一道穿透高楼阴影的日光,照射在老城南的屋瓦上。

但是,在和南京有关部门的一轮交锋过后,学者们开始怀疑南京政府的汇报中存在隐瞒与欺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念被偷梁换柱;项目调查毫不遵守程序正义原则;一幅看似真诚的保护图上掩盖着多数老房已被强拆的事实。

老城南已入生死之地。如果一切努力都失败了,这将成为签名者们为老城南做的最后一件事。

激辩“历史街区调查研究”

5月下旬,总理温家宝再次就老城南保护作出批示,与上一次批示仅相隔三年。

此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比调查组更早一步到达老城南。他在实地走访后,表达了一个文物保护者的坚定态度。

5月27日,单霁翔对南京分管城建的副市长陆冰说:你们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理解有错误。历史街区虽然不是文物,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讲,不是太好。”单霁翔相当不满。他站在已被拆光的安品街地段,质问官员:“这就是你们说的‘镶牙式保护’吗?牙在哪儿呢?”

下午,在一个论坛上,单霁翔又提此事:“我看基本上是假牙!”

不过,南京有关部门依然振振有词。这一点,在和签名者们的沟通会上充分体现。

沟通会开在调查组到达的前夕。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内,拆迁未停,对呼吁视而不见。签名者之一、南京作家薛冰常在午饭后步行去老城南看看,每次,都只见工人在烈日下忙碌。这使他一度觉得,就算呼吁书有了回音,也来不及了。

6月2日,薛冰接到了秦淮区政府的电话,请他明天过来“聊一聊”。白下区还一一登门拜访,表达友善之意,也希望专家们嘴下留情。

会议当日,南京市规划局为学者们出示了一份演示文件——签名者为其拍了照片。正是这份文件,让签名者惴惴不安。

“那份演示文件有问题。”薛冰认为。

首先是,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偷偷抹掉。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刘青昊在汇报中说,“仓巷”地块不在历轮《名城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范围内,而杨桂年故居,也不属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说谎。”薛冰说。在2003年制定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中,仓巷等就在56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

与会的签名者之一韩品峥,曾任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在他主编的《南京文物志》第683页明确标记,已被拆除的仓巷78号杨桂年故居以及安品街82-1号,月牙巷11-28号,仓巷86号、88号,均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月的沉寂之后,中央调查组来了,这被学者们看作一道穿透高楼阴影的日光,照射在老城南的屋瓦上。

但是,在和南京有关部门的一轮交锋过后,学者们开始怀疑南京政府的汇报中存在隐瞒与欺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念被偷梁换柱;项目调查毫不遵守程序正义原则;一幅看似真诚的保护图上掩盖着多数老房已被强拆的事实。

老城南已入生死之地。如果一切努力都失败了,这将成为签名者们为老城南做的最后一件事。

激辩“历史街区调查研究”

5月下旬,总理温家宝再次就老城南保护作出批示,与上一次批示仅相隔三年。

此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比调查组更早一步到达老城南。他在实地走访后,表达了一个文物保护者的坚定态度。

5月27日,单霁翔对南京分管城建的副市长陆冰说:你们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理解有错误。历史街区虽然不是文物,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讲,不是太好。”单霁翔相当不满。他站在已被拆光的安品街地段,质问官员:“这就是你们说的‘镶牙式保护’吗?牙在哪儿呢?”

下午,在一个论坛上,单霁翔又提此事:“我看基本上是假牙!”

不过,南京有关部门依然振振有词。这一点,在和签名者们的沟通会上充分体现。

沟通会开在调查组到达的前夕。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内,拆迁未停,对呼吁视而不见。签名者之一、南京作家薛冰常在午饭后步行去老城南看看,每次,都只见工人在烈日下忙碌。这使他一度觉得,就算呼吁书有了回音,也来不及了。

6月2日,薛冰接到了秦淮区政府的电话,请他明天过来“聊一聊”。白下区还一一登门拜访,表达友善之意,也希望专家们嘴下留情。

会议当日,南京市规划局为学者们出示了一份演示文件——签名者为其拍了照片。正是这份文件,让签名者惴惴不安。

“那份演示文件有问题。”薛冰认为。

首先是,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偷偷抹掉。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刘青昊在汇报中说,“仓巷”地块不在历轮《名城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范围内,而杨桂年故居,也不属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说谎。”薛冰说。在2003年制定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中,仓巷等就在56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

与会的签名者之一韩品峥,曾任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在他主编的《南京文物志》第683页明确标记,已被拆除的仓巷78号杨桂年故居以及安品街82-1号,月牙巷11-28号,仓巷86号、88号,均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对于杨桂年故居本身,这一错误已经不再重要。它早已从老城南消失了,建筑构件也都不知去向。上述的另几个区级文保单位,也是相同的命运。就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也没能保护好它。

对这些已被拆得七零八落的保护区,刘青昊在汇报中解释说,这些项目大都经过“五图一表”分析,即建筑功能、质量、层数、小品图和保留历史遗存一览表。

规划部门提及的调查数据、图表的依据之一,是指2007年进行的“南京城南老城区历史街区调查研究”。在这个调查中,由潘谷西和赵辰共同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技术路线和准则的制定、成果的汇总审查”,而赵辰本人又直接担负门东、安品街、南捕厅的具体调查。

潘谷西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辰是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后者是前者的女婿。

这样的调查,其程序和效力都受到了质疑。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业规范《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明确要求“利益回避机制”,即参加评审的专家不应同时也是项目的参加者,并且应与评审事务无利害关系。

但是,赵辰在老城南的南门老街、蒋寿山故居改造等多个项目中,集现场调查、保护价值打分认定、街区规划、建筑设计等多项工作于一身,而潘谷西则往往扮演的是评审专家或顾问的角色。

新规划出自谁手?

在老城南保护一事上,潘谷西教授如今有着和签名学者们完全不一样的态度。虽然他在南京住了六十多年,也曾将南京称为他的第二故乡。2007年,他曾对媒体说:老城南遗留了众多厅堂规整的老宅院,虽然看起来破旧不堪,但是“拂落灰尘见真珠”。

当护城志愿者尹霄为此次呼吁信征集签名时,潘谷西没有参加。他拒绝了尹霄,说:呼吁信写得不够准确。

潘谷西的态度,签名者之一、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也很了解。当志愿者之一、北京大学的学生姚远向蒋赞初咨询意见时,蒋赞初曾转述过潘谷西的话:“不具体,因为风貌区不是历史文化街区,是可以拆的。”

但是,在这一点上,潘谷西似乎“记错”了。

根据2003年通过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呼吁信中所涉及的安品街、南捕厅、内秦淮、门东、门西都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内,而三山街则属“环境风貌协调区”。

在这份被《南京日报》誉为“老城保护的基本纲领”的规划中规定,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整体保护街巷格局、尺度、绿化以及街巷两侧建筑界面”。

比这份规划更进一步的是,2008年7月正式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该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应当“整体保护”。这意味着,不仅历史文化保护区不可以拆除,就连整座城市本身的历史遗存全被罩在了保护伞下。

“刻意区分‘历史文化街区’、‘环境风貌区’和‘环境协调区’等不同名词,是为了给拆除创造空间。”一位规划专家说。这一雕虫小技,被使用在了最新版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不过,此份新规划尚在公示期,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

因此,此次拆迁已实际违反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即便退一步说,也和2003年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等多份既有规划存在冲突。

在一些签名者来看,潘谷西的回避,并不出乎意料。因为,出任南京不少古建筑项目设计师的,正是赵辰。与商业性地产项目不同,古建筑项目很少凭空而起,而是需要些旧址的底子。但相同的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给古建筑项目做设计,利益巨大。仅老古建筑的修缮设计费,拿得多的设计者可以抽走总工程款的10%。”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学鹰说。他建筑学出身,对行内的规则十分清楚。

从现已公布的材料看,2006年至2009年间,南京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薇、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华瑜,频繁成为知名古建筑项目的调查负责人或项目设计师。除赵辰外,另两位是潘谷西的学生。

5月上旬,签名一事结束后,本报记者曾联系采访潘谷西。他拒绝了。“我年纪大了,很久不管文物、建筑方面的事了。”他客气地对记者说。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2006年10月,文物、建筑界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联名上书,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保留南京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签名者包括:
  
  陈志华(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宿白(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
  
  郑孝燮(著名建筑学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吴良镛(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两院院士)
  
  徐苹芳(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原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傅熹年(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舒乙(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老舍先生之子)
  
  罗哲文(著名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谢辰生(著名文物学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原顾问)
  
  叶廷芳(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泰斗、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燕(著名画家、全国政协委员、李苦禅先生之子)
  
  蒋赞初(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梁白泉(著名文物学家、南京博物院原院长)
  
  潘谷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叶兆言(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叶圣陶先生之孙)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这么多老头都跳脚了,还是没有用啊。从前老头子们再加一个小温老头之类的总理,肯定权威得紧,现在,谁还卖权威的账涅,一个字,拆!不仅拆了,还叫你们老头子们吹胡子瞪眼看着权威扫地,都无法无天,谁还看得上老头子的权威?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
今天听到很好听的一首歌,送给水色的老城南。



钟鼓楼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
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
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
泄馆里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乡们
他们的脸色象我一样
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
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
水中的荷花它的叶子已残
倒影中的月亮在和路灯谈判
说着明儿早晨是谁生火做饭
说着明儿早晨是吃油条饼干
钟鼓楼吸着那尘烟任你们画着他的脸
你的声音我听不见现在是太吵太乱
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面
我的家就在钟鼓楼的这边
我的家就在这个大院的里边
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家就在这个地球的上边

本帖最后由 雨冷香魂吊书客 于 2011-2-23 22:42 编辑

水色,现在有了转机了,现在政府要逐步修复老城南了。
有些原来计划拆的不拆了,有些原来拆的要逐步恢复了。但是,说实在的,毁坏的太多了……


下面是去年的报道。


南捕厅"别墅规划"被否决 老宅将组成"博物馆"
时间:2010-11-15 06:04:57  编辑:张文思  来源:  
 

小巷有历史





专家又有新发现


仓巷一带,部分已经开始拆

龙虎网讯 关于老城南的历次规划,博弈总是高潮迭起,这一次凸显的,却是前所未有的“一致”。11月13日,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专家咨询会在南京召开,会上亮出的老城南新一轮规划,几乎没有争议,尤其是“应保尽保”让专家们连声叫好。记者注意到,这次咨询会连久不愿现身的“二老”蒋赞初、梁白泉也都参加了。

新规划厚厚四大本,其中明确,老城南地块重生,不要求资金平衡,不再是拆了建别墅,而是通过“整体保护,应保尽保”,采取小规模、渐进式,一个院落一个院落恢复的模式;不是让原住民一迁了之,而是鼓励留守。

老城南新划定片区

4片历史文化街区: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

7片历史风貌区:双塘园历史风貌区,评事街历史风貌区,花露岗历史风貌区,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钓鱼台历史风貌区,内秦淮河两岸历史风貌区,慧园里历史风貌区。而大辉复巷成为了一般历史地段。

规划亮点

1 改大拆大建为“逐院恢复”

在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提出要遵循保护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维护生活延续性的原则,不得改变历史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和色彩,不能改变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主题功能和用途。

而在保护更新方式上,与过去的大拆大建不同,这次采取小规模、渐进式、一个院落一个院落恢复,还鼓励居民参与其中。

2 新增10条历史街巷

此次新的老城南保护规划中,把老城南98条历史街巷全部罗列出来,比起以往,还新增了比如千章巷、平章巷、信府河和磊功巷等10条历史街巷。

其中像是评事街、三条营、孝顺里、大百花巷等都属于一类历史街巷,由于其现状良好,走向、宽度与两侧建筑基本保持了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规划提出在对其保护时要完整保护一类街巷的名称、风貌和界面。另外要织补像花露岗南段东侧、嘉兆巷两侧等的二类街巷风貌,控制三类街巷的空间尺度和道路走向。

3 96处未列级文物也保护

规划还罗列出老城南145处的现存文物古迹,如省级文保单位英王府、刘芝田故居,市级文保单位朱状元府、周处读书台,一直作为民居使用,缺乏修缮,将有待保护和修缮。

前所未有的是,除了全国、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96处未列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区控文物保护单位)也“榜上有名”,比如清代的王泊沆故居、民国的壹鉴堂等。规划中明确提出对于未列级保护单位尽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另外,老城南一些建筑,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但有保存的价值,规划中同样表示要对111处历史建筑和推荐历史建筑,比如东市、西市、永安商场建筑群等,要加以保护。

4“瓦官寺遗址”先挖后建

老城南历史城区大部分都处于“内秦淮河两岸十里遗存区”,还有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瓦官寺遗址”。规划中明确要“先发掘后建设”,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以及位于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以外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5 秦淮八绝等非遗首入规划

老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3处,其中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和金陵刻经印刷技术,就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八绝等是重要文化资源。这次老城南保护规划中,列出42处可定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45处不可定位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各不同街区相对应,同样加以保护,这在历来的规划里是没有的。

高度

建筑檐口高度降到7米

以往老城南建筑的檐口高度要求是不超过9米,不过这次的老城南规划结合了《名城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及一般历史地段内,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7米,其他未改造更新地段及中华门周边新建建筑檐口的高度也不得超过7米。

另外文物建设控制地带,按照文物保护规划确定建筑高度,历史地段及其它未改造更新地段周边地区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10米。

集庆路—长乐路以南其他地区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2米,集庆路—长乐路至升州路—建康路之间的其他地区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0米。《名城保护规划》规定升州路—建康路以北地区的高度不得超过35米。而此规划的要求更高,建议将此区域的控制高度调整为24米。

旅游

游夫子庙变成游老城南

这次规划意图让未来的老城南形成旅游休闲娱乐的网络,而不仅仅是夫子庙一处“单打独斗”,旅游的范围扩增到老城南。夫子庙以现有夫子庙商业中心打造传统文化旅游商业中心区,发扬状元文化;门东地区依托现有夫子庙、中华门地区形成的城南商业、文化、居住片区;门西依托工业遗迹改造、凤凰台历史景观,形成历史文化景观和居住生活区;南捕厅依托甘熙故居,评事街历史风貌区形成传统绅士坊文化创意休闲与传统居住生活区。

这些片区以秦淮河为纽带,在白鹭洲水上游线的基础上,未来把水上游线扩展到内秦淮河全线,并设置西水关、颜料坊、中华门、夫子庙、白鹭洲、东水关的换乘码头,还能连接大报恩寺。

交通

电瓶车打造“慢行交通”

如果老城南以能保就保为主,像三条营、上江考棚街、花露岗、花露南岗、平章巷等穿越历史地段的道路原则上不会拓宽,那么相对狭窄的城南老街、老巷,确实会给交通带来麻烦。此次的规划也关注到了这点,在老城南倡导绿色交通,在未更新的街区内部建立电瓶车、自行车通行体系,在外围的截留停车场设立换乘中心,鼓励居民与游客换乘电瓶车与自行车进入街区,并在街区内部设立方便的电瓶车站点与自行车停放,租赁设施,这样减少机动车进入街区。比如在明城墙边建设一条宽约7米的慢行道路,道路主要供旅游车辆、出租车和慢行交通使用 ,并沿道路设置完整的步行环路。而像夫子庙街区、评事街、南捕厅巷—绫庄巷、箍桶巷(剪子巷—新民坊)、三条营、中营、花露岗等道路,可以成为步行和旅游交通的专用道路。

独家观点

这次,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和北京大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特别研究员姚远向快报独家提供了自己的建议或观点。

历史文化保护

仓巷不能缺席

夫子庙、南捕厅、三条营,荷花塘都定为了历史文化街区,记者发现,在规划中,却没有提到仓巷的未来规划。

记者走进朱状元巷,巷子灰蒙蒙的,两边的不少房屋已是断瓦残垣,有些房屋即使未拆尽,也是支离破碎,房顶青瓦卸去一角,木雕窗大半老朽,有些在风中摇摇欲坠。而木屐巷命运多舛,一些房屋也已被拆。

薛冰和姚远向记者介绍他们发现的“新大陆”,“有一间屋的门头是斜的,门的朝向也是斜对,就连门槛也是斜设。这样的门头已经不多见了,门上的门联还隐约可见,精美的垂练柱还很完好。住在里面的一位老者说,对面就是湖北会馆,门脸是斜的,估计是和风水有关。”

姚远还在犁头尖4号屋外墙面发现了拴马石。“南方是拴马石,北方是栓马柱。其院落结构很特别,一个天井旁开两门,两边落户都是前后三进,结构相同。屋子的雕花窗格,彩色玻璃保存完好,精细的水磨青砖,封火墙,这些都是清末南京的典型民居。巧合的是,犁头尖2号,同样的格局,只是一门而入,不分两院。”

这里房客说,2号、4号过去是一户姓许的商人建的,他家那时在水西门有不少门面房,就在这里建了房。“看得出,2号是父母所住,4号的格局看样子是兄弟两家在住。”薛冰说,这间民居把中国人的民风遗俗、伦理都体现出来了。

薛冰和姚远都认为,仓巷一带的民居很有南京特色,街巷风貌保存也很完整,2003年,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将仓巷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南京市官方网站曾公示“南京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深化版)·白下片区”,也明确仓巷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次新的老城南保护规划中并未提及,他们建议要快点做出有关仓巷的保护规划。

迁建建筑

泰仓巷会名存实亡

在规划中,对于泰仓巷西侧规划是整治,为了给街区提供必要的地下停车与设备房,建议进行小街块的集中改造,迁建单元内所有推荐历史建筑到评事街及绫庄巷两侧。

薛冰说,“泰仓巷东侧就是居民小区,特色南京民居已经消失了不少。如果再把泰仓巷西边这仅剩的几处房子搬迁走,泰仓巷岂不是名存实亡了吗?”姚远也认为,泰仓巷西侧历史建筑的搬家并不可取。

核心地块

关键词:南捕厅

不建别墅,保留尚未拆除的老宅与老厂房

2009年南捕厅历史街区搬迁,命悬一线之际,有29位专家联名呼吁,留住南京的根,留住老城南。当时的规划中,该地块的老宅、老厂房都拟拆除,新建两三层楼的高档别墅,每平方米售价达三四万元。由此而进行大规模动迁,这里原有4047户居民和工企单位166家,到现在已经搬走2771户居民和106家工企单位,搬走的占68%。

新的规划方案中,否决了建别墅的规划,尚未拆除的老宅、老厂房予以保留,重新组合成“博物馆”,有的改为居民住宅楼,原住民可以回迁居住;没有搬迁的居民,可以“留守”,并鼓励开展文化展示、休闲服务等经营活动。

14个老街巷原则上不拓宽

评事街、绫庄巷、绒庄街、大板巷、嘉兆巷、南市楼、泰仓巷、泥马巷……14条老街巷,新一轮的规划中,这些历史街巷将分类保护,今后名称不会发生改变,原则上禁止拓宽。对老街巷两边的建筑,将沿街分为院落式建筑、沿街商业木楼建筑、民国建筑、现代居民房屋等类型,并严格进行分门别类的整治更新,保证沿街建筑风貌的真实性和多元化功能的延续。

在这个地块中,绫庄巷、评事街、大板巷、升州路4条老街是重点整治改善对象,老街巷内两侧的老宅、近现代多层建筑将保护下来;同时,4条街巷的“分工”也各不相同,绫庄巷将成为文化博览展示的窗口,沿街的院落以保护、保留与再利用为主,以重点展示内敛的传统坊巷为主要特征;评事街恢复传统的商业氛围,沿街建筑以明清传统沿街商业建筑为主要风貌特征,将在院落内植入非遗博览、特色商品售卖、餐饮休闲功能;大板巷则是传统街巷,规划与东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故居、新建的熙南里商业街等功能形成积极的呼应;升州路将重点展示民国商业界面风貌与当代生活充分融合的界面性格,充分尊重升州路为民国时期修建的风貌特征,保留原有民国风格建筑。

建议复建“王炳钧故居”

地块内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推荐历史建筑74处,拟局部保护建筑43处,古井29处,老树26处(胸径20厘米以上)。地块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怎么做?新一轮规划中,绫庄巷31号“温葆深故居”将和绫庄巷27号、29号以及33号、35号进行“打包”更新,“温葆深故居是南京市级文保单位,现在是金榜老年公寓,将来可以外迁老人院,在街区北部新建老人院予以安置,然后把这5处老宅整体修缮,内部做些调整,体现文物与历史文化的展示与配套服务功能。”

除了老宅与老宅之间形成新院落进行更新外,老宅与老厂房之间还将形成新院落进行更新。评事街43、45、47、49、51号,都是晚清时期的老宅,这些老宅虽然年龄大,但“体质”总体不错,所以,新规划中,这5处晚清老宅将和评事街53号的南京市醋厂大院,以及南市楼1号、3号形成一个新单元。“新单元用来干啥?多层住宅改造为青年时尚宾馆客房,而老宅则更新为特色餐饮和传统商业综合体。”

而甘熙故居,是这个地块中体量最大的文保单位,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规划中,建议复建甘熙故居北面、民国律师“王炳钧故居”等传统建筑,恢复传统街巷肌理和尺度,形成自然、丰富的院落肌理以延续原有街区历史格局,严格控制2层的建筑高度以保护传统街巷尺度。尊重街区传统风貌,恢复南捕厅巷的历史风貌,恢复“甘熙故居”大门前的照壁。

专家:希望正名“评事街”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认为,“南捕厅”有迁就甘熙故居的意思,“我对这个名字不同意,而且这个名字听上去像公安局、刑警大队。其实那里就是评事街,明代的《南都繁绘图》里,也说是评事街,如果要给这个地块正名,应该叫评事街。”

对于南捕厅的新规划,与会专家们一致称好,不过,南京文物专家薛冰,北京大学博士姚远认为,南捕厅地块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登录的文物为“零”,所以,他们希望政府能够重新启动这个地块内的文物普查,这样,可以有更多的不可移动文物被保护下来,让新的规划更趋于完美。

关键词:门东

华丽转身为复合功能街区

箍桶巷道路太大了,要缩小

门东地块,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它东起沈万山故居,西至转龙巷,南临明城墙,北抵马道街、剪子巷,在新一轮的规划中,门东会不会有一个华丽的转身?记者了解到,将来滨河文化休闲功能区、府学文庙功能区、名人居所功能区、明代作坊功能区等在门东会得到体现。“将来这里要发展成为复合功能街区,形成中华门景区的旅游服务区与传统风貌生活区。”

在原有的规划中,蒋寿山故居会成一个大会所,周边是餐饮服务;而新的规划方案中,蒋寿山故居则定位成故居博物馆;不仅如此,新规划中,专家建议把旁边阳伞厂也纳入统一规划,作为一个整治单元。重新组合后,蒋寿山故居将摇身变成融博物馆、故居园林、街区公园为一体的旅游去处。

而门东地块一共有小荷花街、大井巷、豆腐巷、新民坊、方家巷、中营、剪子巷、箍桶巷、积玉巷等12条“老街”,其中箍桶巷是重点整治对象。新规划中,专家说,现在箍桶巷是马道街以北古箍桶巷向南延伸,拆除了张家衙与五板桥两条巷子之间的东西向院落以及南北向的中营巷段而形成的,箍桶巷现在是22米~30米宽的大马路,这严重割裂了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性,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不符。“将来,箍桶巷将定位成:串联历史文化街区通往夫子庙的重要联系廊道,因此,要恢复街区传统风貌,形成街区中部的文化商业街。具体做法是:压缩现有街道宽度,恢复街区的传统尺度与风貌,形成总宽度约13米的传统风貌街巷;系统收集、恢复街巷两侧具有城南特色的风貌建筑界面,将箍桶巷与东西向街巷整合形成联系三条营、中营以及边营的主轴,沿街开展文化商业功能。”

专家声音:希望夫子庙恢复科举文化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说,现在夫子庙的定位是商业区,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应该以科举文化为主,它的商业是为科举文化服务的。“现在夫子庙有一个问题,南京市中医院把江南贡院的绝大部分占据了,这是不合适的;从长远来看,应该把南京市中医院迁出去。”而南京市规划局原副局长王汉屏说,夫子庙的核心是科举文化,不是中医院,为什么不把中医院挪走?这需要观念上的转化。

除了夫子庙,专家们还建议恢复鸣羊街原有街道的尺幅。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说,老城南的规划,应该不为机动车让道。“胡家花园的鸣羊街,本来用不了那么宽,现在把围墙都占掉了,完全没有必要。刚才我看到箍桶巷规划受启发,鸣羊街也完全可以恢复。基本要求,消防车能进去就够了,没有必要搞那么宽。”

民意互动

新政:鼓励原住民参与修缮

在老城南改造的这些年内,不少原住民外迁,搬到较远的郊区。让记者欣喜的是,此次新规划对原住民安置问题给出了建议。

规划中建议,应该坚持居民自愿疏散的原则,愿意外迁的居民依据政府相关政策进行异地安置,历史地段内不愿意疏散的居民,政府应制定多种政策鼓励居民以多种方式参与建筑风貌改善与整治工作。现在主体功能为居民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应避免大面积人口外迁,不应改变这类街区的原有居住功能。

按照相关文物保护规划,外迁文物内及涉及到的文物外围整治范围的现有居民,为文物的保护修缮及环境整治创造条件,实施道路等其他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设施工程,合理搬迁受影响的居民。

规划中建议,市、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采取供应附近的保障性住房,安排专项基金鼓励历史地段内居民外迁,在历史地段及周边可利用现状影响风貌的多层建筑改造,适当安排部分政策保障性住房作为安置用房等办法,解决搬迁居民中最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

姚远表示,留住原住民,可以以居民为主体,自我修缮城南老房屋。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汪永平则介绍说,门西的居民也曾经以几百元修缮一平米的方式,把房子修得很好。

当然,很多人也有疑问,老城南房屋的基础设施很差,这点如何解决?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更新的地段,可以接入供水支管,逐步引导使用天然气,配备合适的市政管线。

另外因街巷狭窄,消防通道的问题,规划中提出可以购置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适应狭窄巷道。

居民:拍大腿叫好

专家咨询会前,记者走访了老城南的老街巷。

走到巷子口,老居民们认出了记者,“我们老城南究竟有没有下文啊?”说话的是那个“钉子户”老马,他的祖辈就住在泰仓巷,居住的老宅和爷爷年龄一样大,至少也有100多岁。听记者说保护规划正在讨论,老马一拍大腿:“太好了。”在过去的较量中,那些百年老宅、老街巷、老居民,都是搬迁对象,但这次大不同。

这次的专家咨询会,南京文物界的泰斗蒋赞初和梁白泉没有缺席,过去的规划会,他们总是以缺席去抗争,但是这次专家们集体到场了,因为这次新规划,老城南不是大拆大建,而是整体保护,应保尽保。

来源现代快报
不知道安徽老街会不会很相似,俺是怀念福州老家了,我家就在三坊七巷,却是第一家被拆的。
水色 发表于 2011-2-13 17:58
呵呵,我去过水色家。06年到福州,晚饭后支走陪同的人,一个人瞎逛,居然逛到了三坊七巷,从9点一直逛到12点,林则徐故居、沈葆琛故居……,非常喜欢这里。

下面是关于三坊七巷的一则新闻:


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收门票,引发争议
三坊七巷免费游将成历史?(第二落点)
本报记者 赵鹏
《 人民日报 》( 2011年02月18日   12 版)

  高处俯拍的三坊七巷。
  郑帅摄

  事件回放
  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将告别免费参观的日子。作为福州最热的景点,三坊七巷景区内的14处部分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从下月5日起试行收费,票价为每张160元,第一年暂定价120元。
  另外,凡是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景点,不会收费。

  粉墙,灰瓦,青石板。不知深处藏雨巷。
  浓荫,细雨,夜悠长。但有诗人觅丁香。
  2011年元宵节前,三坊七巷依旧是花灯万盏,游人如织。却也正在此时,三坊七巷身陷“该不该收门票、该如何收门票”的一场争论之中。
  【质疑】文化遗产不应该收费
  【回应】目的并非拿文化赚钱
  三坊七巷,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明清,更盛于清末民初。对于福州来说,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可以用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坊七巷管委会负责人林矗的评价来形容:“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近代名人的聚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
  在这片40多公顷、680多亩土地上,以南后街为中轴线,光禄、衣锦、文儒三坊在西,宫、黄、塔、安民、杨桥、郎官、吉庇七巷在东。200多座现存建筑中,有159座为保护建筑,其中有9处国家级、8处省级、2处市级、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中国千余年里坊格局停留于此,江南建筑模式亦保存于此。
  许多历史名人也从这里走了出来: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近现代作家林琴南、冰心、林徽因……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话来说,那就是“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就是这样的一片文化遗产,而今也要收费,听上去总有些别扭。“我们是按照国家‘二级以上文物允许收费’这样的相关政策执行。目的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为了真正保护这块无价的文化遗产。”林矗这样表示。
  据他介绍,收费标准制定是根据这14个景点的拆迁、修复、布展、保安、宣传、广告、工资等日常管理费累加平摊之后测算出来的,实际单位成本为394.94元,实际定价为每张票160元,第一年暂定价为120元。
  2月17日,元宵节。记者在三坊七巷景区随机采访了一些游客,很多人表示对收费可以理解,但普遍认为120元的价格太高了。“比北京的故宫还高,这也太贵了吧。幸亏我们今天先来了。”“前几天国家不还说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三馆’这些公益事业地方都要实行免费吗,那三坊七巷为什么要收票?要是这么贵,下回我肯定不会再来了。”“既然是中国的文化遗产,那就更不应该收费了,这该当属于全国人民共有文化遗产。”
  【质疑】收费会导致游客减少
  【回应】开发和维护投入巨大
  由于历史原因,三坊七巷一度保护不善。据统计,直至2006年三坊七巷开始正式大规模改造之前,这块土地上竟住有3700多户、1.6万多人。
  而且由于是旧时建筑,没有任何现代市政配套,没排水、没厕所、没煤气;电线、电话线更是任意飞天横架,密如蛛网;原本以经营古籍、古董、古玩为主的南后街,竟成了花圈一条街;每日清晨,各个坊巷内家家户户门前,一溜摆放着马桶,臭气熏天。
  其间,三坊七巷经营权还曾被转手给社会第三方,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底,福州市委、市政府收回经营权,其后又于2006年7月开始实施大保护修复工程,而第一难题就是搬迁安置。为此,福州市专门支出近30亿元,为三坊七巷居民寻找新家园,政策是每户至少可分得一套不低于45平方米的套房。搬迁工作由此顺利完成。
  紧接着,是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和建筑修复工程。到目前为止,又花费16亿多元。虽然三坊七巷于2009年正式对游人开放,但实际上还有10余处文保建筑和大量历史建筑尚未修复。
  元宵节,记者在三坊七巷整片区域内看不见一根电线、没有一处积水,甚至在每条不足4米的坊巷口处,还都配备了一种特别的、像四轮沙滩摩托车一样的小型专业消防车。
  然而,旧痛刚去,又添新伤。在国家级文保单位“小黄楼”内,管委会花了几万元刚刚配置好的几整套古桌椅,只一个春节,便已被游人全部坐烂、拆坏。“能不坏吗?那几天每天20多万名游客,根本不听你的,管不住。”保安诉苦道。
  居民林先生还住在三坊七巷的黄巷里,他也是刚刚听说要收费的事。“我挺矛盾的。”林先生说,自打景区建好开放以来,住的环境比以前“那不知要好了多少倍”。这让他很开心。可也有闹心的事,那就是游客太多了。“他们一来,几乎每个院落都要进。尤其节假日来这么多人,对我们生活干扰太大了。”
  可林先生的邻居却有别的想法,他担心这么贵的票价,游客肯定会来得少了。“本来还想靠这个生意赚些钱,如果收这么贵,生意肯定不好做了。”
  【质疑】用文化来吸引游客
  【回应】门票全部用于文保
  据介绍,管委会在店铺出租方面有一定的收入,“大约每年1000余万元,但这仍然难以弥补这些古建筑日常维修所需,更别论还要经常遭遇破坏的事情。”林矗表示,“实际上,此次所收取的门票所得中,将全部用于文物保护与传承开发。”
  尽管管委会有以上解释,但社会上仍不乏质疑、不解之声。
  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对三坊七巷收费一事表示不太赞同。他认为,作为文化遗产的三坊七巷,其公益性质应不容置疑,作为公益单位就应当向全社会无偿开放,尤其是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其次,三坊七巷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负着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还是应当看得更远一点,真正用文化的力量来吸引游客。”
  目前在三坊七巷内还有留住户500余户、2000多人。他们既是居民、又是文物文化保护传承者。所以按照林矗想法,门票收入中肯定还有一部分会分给他们,动员他们一道参与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开发。“当然收入如果够多的话,当年住房在这14个景点中的已拆迁走的老住户们,如果再回来参观,也应给予一定优惠。”
  据了解,当初管委会方案是:一个景点一张票,10元或者15元。不过在听取旅行社意见后,有关部门选取了统一一种票价的方案。
  可假如14个景点不能一次走完,那又怎么维护游客利益呢?
  “其实这也不难办。”福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最近也在积极收集民意,现在正准备实施一套最新方案:“可以在统一的票上做记号。比如说,今天你只参观了3个景点,下回你持此票再来参观,在把14个景点都参观完之前,票一直有效,而且中间还可转赠他人。”
  “最终方案结果要等市政府批准,到时我们会正式向社会公布。总之只要最终能对三坊七巷文物文化保护传承有益,所有技术手段都可以再改进。”林矗这样表示。
  而据最新消息,福州市还在对如何收取门票一事进行认真调研与探讨,仍在积极争取实行单点收费,平均每个景点的票价不超过10元。最终结果还要等待福州市政府最后的决定。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2-25 07:51 编辑

原来是这样,谢谢雨冷兄,真是个好消息。 好些路名我都不知道,原来老城南这么大, 存留下来的每条街俺都要走一遍。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将告别免费参观的日子。作为福州最热的景点,三坊七巷景区内的14处部分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从下月5日起试行收费,票价为每张160元,第一年暂定价120元。
--------------------------------------------------------------------------------------------

俺再想回去看看童年撒野的地方,得花这么多钱啊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将告别免费参观的日子。作为福州最热的景点,三坊七巷景区内的14处部分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从下月5日起试行收费,票价为每张160元,第一年暂定价120元。 ...俺再想回去看看童年撒野的地方,得花这么多钱啊
水色 发表于 2011-2-25 07:53
就没有翻墙的地方?
哎,都是二层楼加上中式屋顶,收费站把着巷口,也只有猫咪可以免费翻墙进去玩了吧。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