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646
- 帖子
- 6958
- 精华
- 5
- 注册时间
- 2009-4-23
访问个人博客
|
6楼
发表于 2011-5-1 11:04
| 只看该作者
观点:为威廉王子大婚干杯
BRET STEPHENS
由于我们要的超过世界所能给的,因此,为弥补世界的缺憾,我们要求制造一些东西。
这是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廷(Daniel Boorstin)在其1962年的经典大作《影像》(The Image)中的话。也是从这部书里,我们知道了“伪事件”一词,还知道了目前有关名人的标准定义──“因出名而出名的人”。关于本周五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和凯特•米德尔顿(Kate Middleton)大婚这件事,刻薄的人曾说,这是最大的名人伪事件,是政治无能和道德缺失的温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编造的一则童话故事,这件事的意义不仅与它所引发的全球关注完全不成比例,还严重分散了大家对各种问题的注意力,而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
这些人错了。当然,要说反对英国皇室,有一箩筐的事可以拿出来讲。这其中几乎没人能比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说的更好,他有一天在网络杂志《Slate》一个专栏中写道:英国对其统治者的热爱采取的是一种要求普通人做牺牲这种可怕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平凡的人们注定要过那种矫揉造作、万分紧张生活,而当他们崩溃时,便会受到惩罚或羞辱。
也许是这样。尽管如此,仍应指出,皇室是最值得尊敬的一种英国传统,传统是身份的原动力,在无需诉诸武力的情况下,身份可产生社会凝聚力,而社会凝聚力是一个政体存活的必要条件。
如今,英国或许可以通过一个盛大、快乐的场合来重新确定,或说重新发现自己的身份。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伦敦人是在国外出生的。仅过去20年就有300万人移民来到英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记者伯恩斯(John Burns)报道说,这些移民中很多是回教徒,估计这些回教徒现在共有250万人,多个社区组织呼吁结束英国的君主制统治,或至少结束英格兰教会(Church of England)至高无上的地位,英格兰君主是该教会的最高首脑。
当英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按这种方式进行改革时,被外界赞以是对一个古老国家姗姗来迟的“重新加工”。不再高喊“统治吧,不列颠!”,而是说“酷不列颠”。实际上,这个口号意味着不列颠已经没什么不列颠的味道了,由于权力下放而融入了更多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元素,布鲁塞尔出台的法规又加深了欧洲化,宽松的移民政策和对多元化的急切政治诉求则带来了更为多元的文化。
这些做法似乎在一段时间内是奏效的。一个活力十足的经济体(这是显然不酷的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遗留下来的)意味着大多数人可能会找到工作并过上蒸蒸日上的生活。那时,钱花完了还可以再挣,生活没有受阶级的约束和自负所限。北爱尔兰迎来了和平年代,曾黯然失色的英国皇室因戴安娜(Lady Di)的悲剧和转瞬即逝的完美化身而再度受到世界的瞩目。
然而,即使那时也有种种痛苦的迹象。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伦敦《泰晤士报》(Times)做实习生,我还记得自己被那些用来指代英格兰北部“亚洲人”社区骚乱的拐弯抹角的说法所迷惑。直到读了库雷西(Hanif Kureishi)的短篇小说《我儿狂热》(My Son the Fanatic)后,我才意识到“亚洲人”指的是“穆斯林”,特别是指那些在英国出生的第二代回教徒,这些人坚信自己生活在一群无信仰的人当中。
《我儿狂热》是一部领先时代的作品,预示了英国后来出现的土生土长的伊斯兰恐怖主义,还提出了一些有关英国是什么或应当是什么等令人不安的问题。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在今年初的一次演讲中曾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他猛烈抨击了“一个被动式的宽容社会,这个社会对公民说,只要你守法就能不受打扰”。卡梅伦拥护的是“支持某些价值观并积极保护这些价值观的有力的自由主义”。这些价值观包括信仰自由、民主和权力平等,等等,简言之,就是现代西方国家所代表的一切。
卡梅伦的演讲只是个开始。但他在演讲中略去不提的问题是,在他的眼中英国到底独特在哪里?是不是说,英国应当仅是“国际社会”中另一个负责任的成员,且在某些情况下,是美国在这次或那次军事干预中的一个小伙伴而已?这个问题真让人沮丧。不太像是一个仍保留自己更大目标的一个国家。
那些讲述英国君主制的电影,不光是《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还包括《女王》(The Queen)和《布朗夫人》(Mrs. Brown)等,好像总能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在我看来,这是有原因的。而这原因不光是在于它们掀开了笼罩皇室特权的面纱,或说这些人物在电影中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等。这些电影主要是讲述了一些人物,他们受命履行繁琐的职责,从而体现出“国家身份”这个定义模糊但又能深刻感知到的概念,而他们也别无选择,无法放弃自身的职责。这些人不是名人,而是仆人。他们参加的“盛事”也不是“伪事件”。他们是维系英国和君主制之间的一道细线。
普通人可以了解那种感觉。伟大的国家用那些可以提供恰当典范的人来做君主。从这个意义上说,凯特和威廉值得我们的尊敬,甚至值得我们为他们举杯庆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