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梁发芾:高贵的代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71500f0100go11.html
高贵的代价
  梁发芾
  法国人安德列·比尔基埃的《家庭史》说,16、17世纪,欧洲的贵族限制儿女的结婚的生育,使得贵族的数量减少,家庭变小。
  贵族为什么采取这种自杀式的方式?原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女子出嫁,嫁妆负担太重,终身不嫁,当然省却嫁妆开支;欧洲贵族的财产主要是土地,孩子多了,就要分割地产,为保证地产不被分割,就要限制儿子的继承权和生育数量。一种办法是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地产,给不能继承地产的儿子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学一门手艺技术谋生;或者长子继承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由其他儿子们继承;二是只许长子结婚,不许其他的儿子结婚。
  这种限制,《家庭史》称之为“高贵的代价”。《家庭史》的数字说,从16世纪到17世纪的中叶,贵族家中女子终身不嫁的比例提高了4倍,18世纪初,贵族女子不嫁的比例达到25%,在法国,18世纪初,42%的公爵姐妹和重臣的姐妹不结婚,而在17世纪初,威尼斯的贵族阶层中,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数字。贵族家中终身不娶的儿子的比例,也从16世纪的18%上升到18世纪的64%。在法国,限制结婚之外,还限制出生。17世纪,每对夫妻有6.1个孩子,到了18世纪,每对夫妻只有2.7个子女。
  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是绝对不可理喻的。中国古代的贵族讲究多子多福,为了多生育,还要多霸占女人,中国古代的贵族的繁殖速度是惊人的。
  远的不说了,也说中国明清时期的贵族。小贵族不说了,只说大贵族,就是皇家子弟。明朝的皇家子弟,那当然是最显赫的贵族了,凡是朱元璋的后代,都统统是贵族,一直到明朝灭亡。明朝的政策肯定是希望贵族大量繁殖的。在紫禁城里面,有一道门,叫做螽斯门。螽斯可能是蛐蛐之类的东西,他们在求爱的时候可能要发出叫声,或者振动翅膀发出声音,以吸引异性,或者献媚异性。螽斯这小虫子繁殖力也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古代的《诗经》中就有一首,叫做《螽斯》,咏叹的就是螽斯振羽求爱,多子等等的事。于是,高贵的皇族,也把自己想象成繁殖力惊人的小虫子螽斯,甚至把宫廷的一道门,起名叫螽斯门,希望皇帝和皇后皇妃们能够像螽斯那样勤奋地交配,频繁地产子。满清灭了大明,入住紫禁城的时候,改朝换代,前代的一切都要更换了,但唯一对于螽斯门,没有变,就是说,满清也希望他们的皇帝皇后皇妃们能够像那种小虫子一样性欲旺盛,生殖惊人。
  要求多子多福,多多生育,当然不仅仅要求皇帝,皇家贵族都是这样期望和要求的。为了保证多生,中国的皇家贵族就是多多纳妾。人们知道,如果让贵族的正妻拼命生育,十月怀胎,一年的最高产量也就是一个,而且那时孩子的成活率低,不能保证生下来的都能长大。于是,那时候就鼓励贵族们多多纳妾,发动群众,多多生产。一般的皇家贵族,没有谁不是三妻六妾的。皇家贵族的孩子一旦生出来,就立即记载到皇家家谱,所谓玉牒上面,作为享受特权的依据。因为妻妾多,所以,那时候如果一个贵族有近百个儿女,不会让人奇怪,反而会引人羡慕。
  朱元璋一介和尚,穷光蛋一个,打下了红彤彤的江山,做了皇帝。他的后世子孙就无限繁殖起来。据记载,到了明朝的中后期,朱元璋的后代们,已经发展到了十万多人,当然,其中不包括女性。到明朝灭亡的时候,兴许数字更大,这些人加上他们的妻妾奴婢,大概就要数十万人,如果呆在一起,就是一个大中城市。清朝皇家贵族的人数,似乎没有明朝那么多,据说到辛亥革命的时候,在世的皇家贵族也要数万人。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的贵族要通过限制结婚,限制生育了限制贵族的人数,而中国的贵族,却通过无限的膨胀来壮大自己的队伍呢?
  我认为,原因恐怕在于 ,制度怎样决定贵族是靠什么,靠谁来生活。
  欧洲的贵族,从祖上得到一大块土地,祖祖辈辈靠土地过日子。中世纪时期,如果有战争,贵族勤王打仗,可以掠夺些战利品,也可以继续得到新的土地封赏。但是,越到后期,贵族的军事职能越是退化,职业军队兴起,土地贵族已经丧失了作战打仗的优势,他们只有靠土地维持生活。就那么一块土地,人多,不断分割,过不了几代,后代们就会沦为赤贫。因此,他们不得不限制人口。
  中国的这些贵族是不一样的。中国皇家贵族,他们作为贵族,本来就是因为祖宗打天下流血流汗,既然江山是祖宗打下的,那么,祖宗的后代们坐江山吃江山完全是天经地义的。因此,皇家贵族是由国家也就是由老百姓养活的。这大概就是吴思所说的血酬定律吧,吃江山是对打江山流血流汗的报酬。他们可以通过种种办法掠夺占有大量的土地,这是他们生活的依靠之一;但是全国的资源性收入,都是归皇家的或者资源税是归皇家的(盐税归国家);全国的财政收入中,还有相当的一大部分,是专门划归内务府之类的机构,专门养活皇家人员的。除此之外,还有各地的进贡,也是归皇家的。皇家贵族,不管生育多少孩子,都会自动地从国家得到一份收入。皇家贵族的女儿要出嫁,国家要给嫁妆,儿子们要娶亲,国家要给更多的费用,并提供房子。所以,他们当然不会限制孩子的数字,更不会限制孩子的婚配。总之是,他们完全吃国家的大锅饭。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说,皇家贵族的日子都一直会非常好过。因为人数太多了,越到后期,国家越是无能为力来养活这些寄生虫了。明朝后期,皇族太过庞大,国家无法养活,有些皇家子弟穷愁潦倒,偷盗赌博无所不为。在清朝,康熙时期,就有宗室女子因为贫穷,没有嫁妆,不能出嫁。康熙55年,也就是1716年,康熙皇帝给41户没有钱做嫁妆因而无法出嫁的宗室女子,每人恩赏100两银子,到了乾隆时期,提高到了120两。
  记得看过一个报道说,美洲一种什么动物,繁殖很快,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当地资源不足以养活它们时,它们的毛发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候它们就抱团集体跳河毁灭。欧洲的贵族们怕这样的日子到来,自己先把自己“阉割”了,限制后代的数量;中国的贵族,却学习螽斯的多产。但最后免不了要自我毁灭了。我在看中国政治史财政史的时候,有一个想法: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常常是由于国家无力负担太过庞大的皇帝的后代。王朝刚建立刚建立的时候,吃江山的人不多,人们的负担还小,还能够承受,当他们的子孙以几何级数爆发式地增长时,人们就无力负担了,于是起义就兴起了,王朝也就灭亡了。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张醉轩:被误解的贵族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special/guizujingshen/detail_2011_04/29/6057581_0.shtml
贵族并不等于权贵:中国人误解了贵族真实含义2011年04月29日 00:15
来源:读者 作者:张醉轩
字号:T|T101人参与10条评论打印[email=]转发[/email]

本文摘自《读者》2011年第2期,作者:张醉轩,原题:《被误解的贵族》
在西方,贵族并不是随心所欲和奢侈享受的代名词,也绝不是指暴发户,它指一个民族中有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心,同时具有独立于牺牲精神的精英阶层。在贵族的光辉外表之下,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无奈。
现如今,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可以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其实这一点也不稀奇,因为西方贵族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暴发户精神,它从不同平民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荣誉比生命更重要
西方的贵族精神首先是一种荣誉感。中国古代的皇亲国戚,天生就是贵族,还可以靠国家的财政过一辈子。而西方贵族的荣誉则是自己争取来的,贵族后代除嫡长子之外,绝大多数继承不了祖辈的爵位和财产,他们只能从事军职或者敎职,最终靠自己的奋斗来获得财富和贵族头衔。即便嫡长子也不能安享富贵,而是要随国王鞍前马后地征战,战死沙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因此,古代欧洲的贵族都具有强烈的荣誉感,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绝不会为生命而放弃荣誉,而且一旦自己的荣誉受到玷污,他们宁死也不愿屈辱的苟活。
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责,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换来南方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犯被处死。”
再如英国的威灵顿将军,在滑铁卢同拿破仑进行决战时,为了在第一时间得知战场形势,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敌情,他的参谋多次劝他撤下去,可威灵顿岿然不动。参谋只好问他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威灵顿头也不回地说:“告诉他们,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
牺牲精神可不只是说说而已,西方的贵族的确是这么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约有600万英国成年男性奔赴战场。其死亡率为12。5%,其中英国贵族的死亡率却高达20%,当时英国着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参战贵族子弟伤亡率更是高达45%,按照常理,英国贵族大多担任军官,为什么阵亡率反而远高于一般士兵呢?答案很简单,拥有高度荣誉感的英国贵族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而且都坚持轻伤不下火线。
为公众服务,义不容辞
另外西方的贵族从来不因为自己高贵的地位而看不起平民,相反,在他们看来,保护平民,甚至为他们去牺牲,是贵族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世纪分封制下的贵族,作为一方领地的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利,虽然担负效忠义务,但他们并不惧怕作为最高统领主的国王,他们怕的是衣食父母,也就是自己的臣民。欧洲的贵族与臣民之间,其实是一种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如若贵族没能尽到保护臣民利益的职责,那么臣民就会出走。投奔遍布欧洲的自由城市,领主的势力也就随之衰落。而这也正是欧洲贵族尊重平民,勇于承担责任的根源所在。
中世纪贵族“为臣民负责”的传统,到了现代便转化为“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名校,一到周末便人去楼空——学生都到社区,医院,教堂和养老院当志愿者,为公众服务去了。
恪守规则的精神
西方贵族认为,生活在人的社会里,人与人是相互关联的,与人相处时要讲原则,将规则,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公平竞争精神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的。
比如决斗,双方按规则站在20米以内,用手枪互相射击,直到一个人倒地为止。这里的规则就很重要,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那这个社会就变成流氓横行的社会,而充斥流氓的社会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恪守规则的贵族精神可以阻止流氓社会的出现。
同样的道理,西方贵族无论在一国之内还是国家之间,都会遵循各种规则,破坏规则就是破坏道义和秩序,最终倒霉的不光是违规者自己,还有整个社会。
比如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英国王位的继承权,但身在英国的斯蒂芬捷足先登枪了王位,在欧洲大陆的亨利二世得知后,便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当军队开到英伦三岛时,亨利二世发现由于事先没策划好,钱花光了。怎么办呢?他给对手斯蒂芬写求援信,说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让斯蒂芬接济他一些,好把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按照中国的兵法,亨利二世犯了兵家大忌,斯蒂芬正好可以一举消灭他。但是斯蒂芬没有这样做,而是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让他回去了。后来等亨利二世有钱了,又照样发动战争来争夺王位。这在中国人看来肯定是忘恩负义,可实际上是我们不理解人家看来的那种贵族精神。帮我是出于道义,并不能阻止我夺回本属于我的东西,这是两码事。
贵族精神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讲,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因为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贵族精神时,这个民族就不会被流氓精神和暴发户精神所折磨,而是活得很快乐,很有尊严。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