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170
- 帖子
- 7200
- 精华
- 9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6-7-19
访问个人博客
|
板凳
发表于 2011-7-3 17:36
| 只看该作者
袁晓明
有朋友最近从中国来美国探亲,一进美国商店,就开始大买,高兴之余,唯一担心的是回国航班对个人携带物品重量的限制。朋友请客吃饭,不要去中国饭馆,点着要去美国的牛排店,原因就是,相比之下,在美国吃牛排太便宜了。
其实,不只是朋友对中美物价对比后有如此感受。最近,网上有人通过在中美两地的实地调查,列出了中美物价对比。媒体就此报道,列出了这样的标题:《网友实地比较中美物价:肉蛋价格远超美国,牛奶贵3倍》。当然,这都是人们对中美物价比较的一些实际感受。那么,从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呢?没错,如果你来美国,尽可能地多买一些商品,在价格上不会吃亏,因为消费价格指数(CPI)会支持你的决定。
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11月的CPI同比增长5.1%,而10月CPI同比增长4.4%,9月CPI同比增长3.6%。由此可见,消费品价格还在不断上涨。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CPI却是不同的情形。美国财经新闻机构彭博通讯社在12月14日报道,过去的5个月内,美国CPI连续增加,但11月的CPI环比增长仅为0.1%,是历史新低。一方面,大多数零售商店比如Target、沃尔玛等,都在打折销售,并增加供应;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失业率仍然偏高,许多美国家庭也在控制开支,这影响了需求。
此外,能源消费在价格上涨中有主要影响,近期汽油价格有较大上升,否则,CPI还要低。美国劳工部对79个经济学家做了调查,他们认为消费物价指数的环比增长会在零与0.3%之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官员也指出,通货膨胀的长期预测是稳定的。
美国的低通胀与中国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中国从美国政府那里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帮助美国在货币上的投放。另一方面,中国向美国提供了廉价的商品,帮助美国遏制了通货膨胀。明显的是,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店,而没有沃尔玛等商店,也就没有美国的低物价,通货膨胀也就难以控制。
中国的物价上涨可以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价格由供应与需求间的对比关系决定。目前中国市场上,价格上涨的商品,不少是需求大于供应的。试想,二十年前有多少中国人每天喝牛奶,现在有多少人每天喝牛奶。中国的牛奶供应赶不上牛奶的需求,牛奶价格当然就会上涨。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财富迅速积累,个人消费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加上当下的货币超发,种种因素聚合,都加剧了某些商品价格的上涨。
此外,处在通货膨胀之下,许多人对商品有囤聚,试图通过囤聚去应对通货膨胀,或者试图获取更多利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物价上涨。一般来讲,在通货膨胀之下,富人会有更大的损失,因为通货膨胀给他们带去更多的财富缩水,但遭受打击最大的还是那些低收入群体,因为食品等物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而低收入者根本不可能跑到香港或美国去购买便宜货。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政策控制物价,但一些海外经济学家认为,那些行为也许在短期内有效,但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调整需求与供应关系。尤其是,食品价格是通货膨胀的关键,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中国经济专家Ben Simpfendorfer指出:“更重要的是要有政策去增加食品供应,同时为低收入的消费者提供一些补助。”但对消费给予更多的补贴无疑会增加需求,对价格增加压力。从而,增加供应还是最重要的方面。除国内供应需增加之外,海外供应也应有所增加。
(作者系旅美商业咨询顾问) |
|